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每日一读| 带你了解胃泌素17(G-17)!

1、泌素17(G-17)检测简介
1905年,英国剑桥大学生理学家 Edkins 首次发现了一种具有刺激胃酸分泌的胃肠道激素--胃泌素。胃泌素主要由胃窦 G 细胞合成和分泌,它的合成经历了前胃泌素、甘氨酸延伸型胃泌素和成熟胃泌素3个阶段,前2 种是未酰胺化的中间产物,成熟胃泌素是酰胺化胃泌素。它们通过与生长抑素细胞、嗜铬细胞的相 互作用刺激胃酸分泌,另外它还可以促进胃黏膜细胞增殖与分化。在血液循环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主要有大分子 G-34和小分子 G-17,其中 G-17占胃泌素总量的90%以上。

胃泌素是一种主要由胃窦和十二指肠的G细胞分泌的胃肠激素,对调节消化道功能和维持其结构完整有重要作用。人体中, 95%以上有生物活性的胃泌素是α-酰胺化胃泌素,主要含两种异构体G-17和G-34,其中80%~90%是G-17。G-17 仅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因此G-17是反映胃黏膜损伤情况的重要指标。

G-17的基本结构

以胃泌素17作为核心指标的人体血清胃功能检测,属于一项无创、无痛且安全、经济的人体胃病常用检测方法。这种检测项目可以有效地减少胃癌患病风险,大幅度地提高胃癌疾病的早诊以及早治概率,对于各种胃病的预防和治疗都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当人体内胃泌素17处于低值状态时,通常提示患者的胃部存在一些高酸的状况。而当胃泌素17处于高值状态时,则提示患者的胃内部存在一些炎症,患者可能表现出一些高胃泌素血症的发病症状。这种情况可能跟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溃疡以及药物影响有关系。另外,胃泌素17的变化与患者的胃部受到饮食刺激以及患上其他疾病也有一定的联系。

G17的代谢过程

胃泌素的分泌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 G 细胞数量、胃腔pH值、进食、刺激迷走神经、胃窦牵拉、服用抑酸药和促胃泌素刺激激素(蛙皮素)等。另外,某些病理因素也影响胃泌素的分泌,例如Hp 慢性感染和近端胃癌也会刺激胃泌素分泌,导致血清G-17升高。张忠等对辽宁庄河的3805 份血清样本进行IgG-Hp 和 G-17 测定,发现 G-17 在 Hp 阳性人群中比 Hp 阴性人群高,中位数分别为2.27 pmol/L 和1.73 pmol/L。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 由于正常固有腺体的缺失,可导致胃黏膜分泌功能损伤。胃窦萎缩时,由于 G 细胞数量较少,G-17 降低;胃体萎缩时,泌酸细胞数量较少,胃内处于低酸状态,由胃泌素-胃酸轴负反馈导致G-17升高;多灶萎缩(又称全胃萎缩、弥漫性萎缩)时, G-17降低或正常。

血清 G-17 水平除了提示萎缩部位外,与萎缩程度也具有一定相关性。Cao等在一项病例对照研究中选取458例门诊患者,分为对照组、胃溃疡组、十二指肠溃疡组、CAG 组和胃癌组。结果表明, 胃窦萎缩组的 G-17 比对照组低,且随着萎缩程度逐渐降低;胃体萎缩组的 G-17 比对照组高,且随着萎缩程度逐渐升高;多灶性萎缩组的 G-17 比对照组以及胃体萎缩组低,但高于胃窦萎缩组。

2、胃泌素17的参考区间是多少?

1-7pmol/L是国外的研究结果,不适合中国人群。

根据文献报道,胃泌素17中国正常参考范围是:1-15pmol/L。

G-17采血要求空腹,饭前饭后检测结果是不一样的。

资料显示:

空腹检测G-17参考区间是:1-15pmol/L;

餐后检测G-17参考区间是:1-30pmol/L;

3、为什么很多人G-17检测结果会出现小于1pmol/L的情况?

G-17在离体血液中很不稳定,采血之后就开始快速降解,理论上在2-8保存时间只有3h,意味

着,从采血到检测必须在3h内完成,而实际工作中很多医院无法做到3h以内检测,所以临床上会出现很多小于1pmol/L的结果。

很多人多多少少都有一点胃炎,所以这个项目的阳性率还是挺高的,至少30%。

刘志敏等的研究观察到, 即刻、2h、4h、8h、 24h 离心血液标本检测的结果有明显的下降趋势, 降解幅度 约 为 15%,8h 后的血液标本胃泌素-17 几乎检测不到。临床采集标本应立即送检,有条件的考虑冷链环境下运送标本, 实验室收到标本后 应该立即分离血清标本,确保胃泌素-17 不被降解。

[1]刘志敏, 周海青, 李静. 不同分离时间和保存方法对胃泌素-17测定的影响[J]. 实验与检验医学, 2017, 035(005):717-718.

作者根据实验结果,绘制了在 4、25 和 37 ℃ 三 个最常用的临床工作温度下 G-17 时间稳定性曲线。实验结果的统计分析以及所绘制的曲线显示出,G17 在离体后即开始降解。其降解速度表现为大致的抛物线型。但其降解速度在不同的保存温度下表现不一致,即表现出随保存温度的下降而降解加快的规律。临床实验检测工作中,实验误差难以避免, 方法学存在允许误差范围。在临床工作中,对于待检测的 G-17 标本必须尽快处理。如每个样本血清析出后,放置于 4 ℃ 环境下可保存 20 小时。否则根据所得出的 G-17 在不同温度及保存时间的稳定性规律,势必导致胃病筛查假阳性率增高。

[1]麦涛等. 血清样本保存温度和时间对胃泌素-17检测结果的影响[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8.

4、G-17阳性代表什么?

G-17由胃窦G细胞分泌,与胃酸存在严格的负反馈机制,胃窦正常时此机制可维持胃酸分泌的动态平衡;但在胃窦萎缩时,此机制失灵。

胃泌素17的检测结果解释:

5、影响G-17检测结果的因素有哪些?

a、低值者可进行餐后检测,检测方式为:空腹10小时后通过蛋白质刺激,20分钟采集血样,测定G-17水平。餐后指标升高不明显或小于3pmol/L,可视为胃窦萎缩。餐后指标显著升高,则提示胃内高酸环境。

b、服用PPI类药物后,G-17水平通常显著升高,停药1-2周后恢复为治疗前水平;若G-17水平升高不明显,则存在胃窦萎缩风险。

c、肾功能障碍患者肌酐值>3mg/dl以上,G-17水平通常显著升高。

d、胃切除后G-17水平显著降低。

e、部分全身性疾病可引起胃泌素水平升高,临床上应注意鉴别:如短肠综合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恶性贫血(巨幼细胞贫血)等。

6、专家共识、指南中的胃泌素17

6.1、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_草案_2017年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_草案_2017年》制定了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胃癌高危人群评分系统。

近期,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 开 展了一项全国 120 余家医院参与的大数据、多中心临床研 究,对近 15 000 名胃癌风险人群进行了血清 PG、G-17 和 Hp 抗体的检测,所有筛查对象均接受内镜检查。结果表明,当 PGR < 3. 89、G-17 > 1. 50 pmol /L 时,胃癌的发生风险显著增高,这为建立新的胃癌风险人群筛查评分系统奠定了基础。经统计学分析,在胃癌风险人群中,年龄、性别、Hp 抗体、 PG、G-17 是与胃癌发生最相关的 5 个因素,分别予以不同的分值,可反映胃癌的发生风险。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 ( 表 1) ,该系统包含 5 个变量,总分为 0 ~ 23 分,根据分值可将胃癌筛查目标人群分为 3 个等级: 胃癌高危人群( 17 ~ 23 分) ,胃癌发生风险极高; 胃癌中危人群( 12 ~ 16 分) ,有一定胃癌发生风险; 胃癌低危人群( 0 ~ 11 分) ,胃癌发生风险一般。通过 5 000 余例的验证队列筛查结果证实,采用新型评分系统筛查胃癌的效能显著提高。

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中,年龄、性别、Hp 抗体、PG 和 G-17 共 5 项变量被赋予了不同的分值( 权重) ,分值的来 源基于近 15 000 例胃癌风险人群的研究结果。对于环境 ( 饮食和烟酒) 和遗传( 胃癌家族史) 两大风险因素的评估发现,因这两项因素亦是胃癌筛查目标人群[8]中癌前疾病人 群的危险因素,因此对胃癌和胃癌前疾病的区分能力有限, 经统计学分析后未纳入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同样的原理适用于 Hp 感染,该项也属于传统的胃癌筛查目标人群, 但经统计其分值仅轻微提升( 列为 1 分) 。而 PGR 较PGⅠ 的意义更大,与 G-17 一起作为新增加的定量评分项目,其分值充分反映出胃癌的发生风险,与年龄和性别这两大因素一起构成了新型评分系统的基础,这也是有别于既往胃癌风险评分系统之处。

采用新型胃癌筛查评分系统可显著提高筛查效率,对胃癌发生风险最高的人群采取内镜精查策略,从而提高早期胃 癌诊断率,同时可对相对低风险人群采取适合的随访策略, 节约医疗资源。参考国内外既往胃癌筛查方法,结合国内最新的临床证据,推荐的早期胃癌筛查流程见图 1。

6.2、 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_2017年

血清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PG) Ⅰ、PGⅡ以及胃泌素-17( gastrin-17) 的检测可能有助于判断有无胃黏膜萎缩及其程度。血清 PGⅠ、PGⅡ、PGⅠ/Ⅱ比值联合抗 Hp 抗体检测有助于风险分层管理。

推荐强度: 条件; 证据质量: 中等; 陈述同意率: 84. 1% 。PG 水平可反映胃黏膜的功能状态,当胃黏膜出现萎缩, PGⅠ和 PGⅡ水平下降,PGⅠ水平下降更明显,故 PGⅠ/Ⅱ比值随之降低。PG 测定有助于判断萎缩的范围,胃体萎缩者 PGⅠ、PGⅠ/Ⅱ比值降低,血清胃泌素-17 水平升高; 胃窦萎缩者血清胃泌素-17 水平降低,PGⅠ、PGⅠ/Ⅱ比值正常; 全胃萎缩者则两者均降低。通常将 PGⅠ≤70 g /L 且 PGⅠ/Ⅱ比值≤3. 0 作为萎缩性胃炎的诊断临界值,欧洲和日本广泛以此作为胃癌高危人群筛查的标准[159]; 我国胃癌高发区筛查常采用 PGⅠ≤70 g /L 且 PG Ⅰ/Ⅱ 比值≤7. 0的标准[160],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随访数据加以佐证。

多项研究证实,血清 PG 检测有助于胃癌高危人群的风险分层,PG 检测诊断萎缩者,以及 PG 检测虽诊断萎缩阴性但 PG Ⅰ/Ⅱ 比值较低者,有较高的胃癌风险,应进一步行胃镜检查。血清 PG 联合血清抗 Hp 抗体检测可将人群分为 A、B、C、D 4 组,不同组别其胃癌的发生率不同,是一项有价值的胃癌风险的预测指标,日本以此作为胃癌风险的分层方法( ABCD 法) ,制定相应的检查策略[164-168]。

最近一项国内的研究[169]结果显示,PG、胃泌素-17 和抗 Hp 抗体联合检测可对胃癌发生风险加以分层、辨识出高危个体进行胃镜检查。PGⅠ/Ⅱ比值与 OLGA 分期呈负相关,比值越低、分期越 高,采 用 PGⅠ/Ⅱ比 值≤3 可 区 别 低 危 和 高 危OLGA 分期,其敏感性为 77% 、特异性为 85% 、阳性预测值为 45% 、阴性预测值高达 96% 。Hp 感染可致 PGⅠ、PGⅡ水平升高,尤其是 PGⅡ,因此 PGⅠ/Ⅱ比值下降,根除 Hp 后则PGⅠ、PGⅡ水平下降,PGⅠ/Ⅱ比值上升。

6.3、 慢性胃炎基层诊疗指南(实践版·2019)

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 Ⅰ 、Ⅱ 以及胃 泌素‑17(gastrin‑17,G‑17)检测:有助于慢性萎缩性 胃炎的诊断。PGⅠ 、PGⅠ/PG Ⅱ 比值降低,血清 G‑17 水平升高,提示胃体萎缩为主;若 PGⅠ及 PGⅠ/PGⅡ 比值正常,血清 G‑17 水平降低,提示胃 窦萎缩为主;全胃萎缩者,PG 及 G‑17 均降低。

6.4、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

血清胃蛋白酶原( pepsinogen,PG) 检测:

PGⅠ浓度和( 或) PGⅠ/PGⅡ比值下降对于萎缩性 胃炎具有提示作用,通常将 PGⅠ浓度≤70 μg /L 且 PGⅠ/PGⅡ ≤3. 0 作为诊断萎缩性胃炎的临界值[52-55],国内高发区胃癌筛查采用血清 PGⅠ浓度≤ 70 μg /L 且 PGⅠ/PGⅡ≤7. 0[56]。根据血清 PG 检测和 Hp 抗体检测结果可有效对患者的胃癌患病风险进行分层,并决定进一步检查策略 。但需注意的是,当萎缩仅局限于胃窦时,PGⅠ浓度和 PGⅠ/PGⅡ比值正常[57]。血清 PG 水平在短时间内较为稳定,可每 5 年左右重复进行检测。根据胃癌 风险分级,A 级患者可不行内镜检查,B 级患者至少 每 3 年行一次内镜检查,C 级患者至少每 2 年行一次内镜检查,D 级患者应每年行一次内镜检查[58]。本部分检测不针对食管胃交界部癌( 贲门癌) 。

建议联合检测血清 G-17、PGⅠ、PGⅠ/PGⅡ比值和 Hp 抗体,以增加评估胃黏膜萎缩范围和程度的准确性。

6.5、胃癌诊疗规范(2018年版)

肿瘤标志物: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而且肿瘤标志物的联合检测为我们提供了动态观察肿瘤发生发展及临床疗效评价和患者的预后,从而提高了检出率和鉴别诊断准确度。建议常规推荐CA72-4、CEA和CA199,可在部分患者中进一步检测AFP和CA125,CA125对于腹膜转移,AFP对于特殊病理类型的胃癌,均具有一定的诊断和预后价值。CA242和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胃蛋白酶原PGⅠ和PGⅡ的敏感度、特异度尚有待公认。目前肿瘤标志物检测常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

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检测:我国胃癌筛查采用PG I浓度≤70 μg/L且PC I/PGⅡ≤7.0作为胃癌高位人群标准。根据血清PG检测和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结果对胃癌患病风险进行分层,并决定进一步检查策略。

胃泌素17(gastrin-17,G-17):血清G-17浓度检测可以诊断胃窦(G-17水平降低)或仅局限于胃体(G-17水平升高)的萎缩性胃炎。

7、参考文献

  1. Jeffrey Copps, Richard F. Murphy, Sandor Lovas. The Production and Role of Gastrin-17 and Gastrin-17-Gly in Gastrointestinal Cancers[J]. Protein Pept Lett, 2009, 16(12).

  2. Crafa P , Franceschi M , Franzoni L , et al. Abnormal Levels of Pepsinogen I and Gastrin 17 in a case of Ménétrier Disease[J]. 2021.

  3. 杜奕奇, 蔡全才, 廖专,等.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意见(草案)(2017年,上海)[J]. 胃肠病学, 2018(2):8-14.

  4. 胡文斌, 张小花, 张彬,等. 昆山高新区健康人群早期胃癌风险评估[J]. 江苏预防医学, 2019, 030(001):70-71.

  5. 张玲霞, 庄坤, 张沥,等.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与萎缩性胃炎关系的研究[J]. 陕西医学杂志, 2014, 000(003):279-282.

  6. 雷洪军, 潘金, 曹丽鹏,等. 血清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同型半胱氨酸在萎缩性胃炎患者表达的临床意义[J].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20年17卷5期, 135-138页, ISTIC, 2020.

  7. 黄学. 胃蛋白酶原,胃泌素-17和幽门螺杆菌抗体在早期胃癌筛查中的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 2020年31卷18期, 2414-2418页, ISTIC CA, 2020.

  8. Ma Y , Wang H J . Serum pepsinogen, gastrin-17 and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J].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7, 12(7):422-424.

  9. 赵娜, 胡凯, 邓文.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Pepsinogen and Gastrin-17 and Atrophic Gastritis[J]. 中国医学创新, 2018, 015(030):68-71.

  10. N Zhao, Kai H U , Deng W . Relationship between Serum Pepsinogen and Gastrin-17 and Atrophic Gastritis.

  11. 张彩丽, 张艳, 李琳,等.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共识在不同地区医院的应用[J].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20, 029(002):121-126.

  12. 郭建超, 王颖, 苏连明,等. 胃泌素17在胃癌及癌前疾病中应用进展[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7(5).

  13. Wang X , Ling L , Li S , et al.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Gastrin-17 Detection in Atrophic Gastritis[J]. Medicine, 2016, 95(18):e3599.

  14. Hrknen, M. Serum Levels of Amidated Gastrin-17 and Pepsinogen I in Atrophic Gastritis: An Observational Case-Control Study.[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2, 37(7):785-791.

  15. Ma Y , Wang H J . Serum pepsinogen, gastrin-17 and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J]. Chinese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7, 12(7):422-424.

文章来源:肿瘤标志物科普猫

注:文章内容旨在学术知识的传播和交流,不含任何商业目的,若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胃蛋白酶原检测的临床意义
胃泌素-17、胃蛋白酶原Ⅰ、胃蛋白酶原Ⅱ异常是怎么回事?
筛查早期胃癌——不想做胃镜,也可以先抽血检查
君有疾在肠胃?可以查查PG!
“抽血能查胃功能”是真的吗?
胃蛋白酶原(PGⅠ/Ⅱ)的临床应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