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转载]蒋圣琥:评书法名家《1》

蒋圣琥:评书法名家

谈王镛---已成大家,难成大师
    王镛是当代中青年书法界的领军人物之一,这一点似乎是不用置疑的,他的书法和篆刻有趣味,而且格调比较高,他足可称当代的大家,但我说,他称大家可以,但离大师的位置太远。作为一个老实的聪明人,王先生在艺术上是成功的。王先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那就是他一辈子可能都活在他老师的影子里面。他的书法,基本直接取法于李可染先生,他高明的地方是,把书法的味道变到篆刻里面去了,这是他的老师李老先生所未能做到的,他和他的老师一样,是老实的聪明人。李先生说:“我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然后用最大的功力打出来(大意如此),李老师打出来了,但没有打进去。王先生也是如此,他只是把老师的东西打成了自己的东西,而且他于传统,根本就没有“打进去”。这个事实很令人头疼。王先生有很好的领悟能力和非常好的环境(平台),所以他能在很早的时候确立自己的风格,但实际这种风格多少有点强差人意的味道------你是全国评委,你是央院的教授,别人不接受你能行吗?(当然这只是因素之一,他的作品本身很不错也是很重要的因素)但作为中国传统艺术家,想要成为大师级的人物,仅有自己的风格是永远不够的.齐老晚年变法,能博得大师的荣誉,与他的传统功夫和文化修养有很大的关系,而王先生呢?由于没有很好地“打进去”,我可以断言,他几乎可以用江郎才尽来形容,而所谓变法云云,对王先生只能说是可望而不可即的事情,他的下半辈子,只能做一些修修补补的事情------在笔墨上,在刀法上作局部的修改----他不可能有大的动作了.归根结底,他把他老师的话只听了一半,对传统的忽视最终导致它会阻碍自己的发展.我说,王镛已经是大家,但他要成为大师是不可能的。王镛的很多理论观点也是错的,这里暂时不说,等有人跟帖,热闹起来了,我再展开。

 

谈曹宝麟(缺少心眼的书坛学人)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曹先生是最近一段时间书坛的焦点人物,关于他的许多说法似乎都是曹先生本人挑起来的,大家在不断罗索的同时,也许曹先生正在得意地微笑,但这种得意背后所附着着的却是关于曹先生的负面阴影.作为一个以学者面目示人的书家,难道也需要炒作么?闲话少说。曹先生首先是一位学者------一位脚踏实地的学者,这从他的文章可以看出来,从他的字可以看出来,从他的面相也可以看出来!一部《抱饔》,基本奠定了他在书界的学人地位,他的文章,言语不多,有一是一,虽有分量,却少意趣,亦乏文采,所以我估计,对他的著作,真正看的人不多,看过而又喜欢的人则更是少之又少了.好在曹先生很努力,他在考证之余也写字,而且写得很深!只要说到当代写米字的人物,略懂书法的人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曹先生.曹先生的米字确实写得很好,他不仅学到了米字的形和神,而且把米字很好地向前推进了.时人学米字,多谓"刷"."八面出锋",概言之,似乎"放"就是米字的最大特性,曹先生当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但曹先生反其道而行之,在学米的基础上,增加了理性的成分------他把米字收紧了-----中宫收紧,线条收紧,而且章法也收紧!我不敢说这是曹先生有意为之,我估计这是曹先生的性格使然------他的拘谨,他的放不开反而成就了现在曹氏面目的米字.曹先生的书法中规中矩,功夫老到,他的中庸的书风赢得了大多数书法爱好者的拥护,所以他的书法能够流传开来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所以曹先生虽以学者身份示人,但今后很可能是以书家的身份名世。曹先生虽然是一位学者,但他却不甘于寂寞,在学者与书家之间,他似乎更愿意当一位书家.这从他铺天盖地出售书法作品的行为和最近批评某些书坛人物的语言可以窥见一斑.他批评人物所用的语言太一般,甚至可以说很没有水平,他的语言让他的fans多少有点失望,而且他的文章(批人的文章)是虎头蛇尾的,有开头没有结尾-----这与学人的身份很不相符.怎么解释呢?只能用缺心眼来敷衍吧,我想曹先生的本意,应该是想弄一下巧,没想到却有点弄巧成拙."巧"是先生的好友石开先生玩弄的,曹先生您怎么能步得了他的后尘呢?曹先生同时是一位教书先生,但曹先生的教书方法绝对有问题,他在教书上面真的应向陈振濂等先生好好学习.在评论曹先生的各大帖子中,据说回帖维护曹先生的有很多是先生的学生,看看他的一些学生的语言,实在是只有让人摇头又摇头的份------他的学生的语言有的简直就是地痞语言!所以我对曹先生的教学水平是很怀疑的.帮老师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您们是否可以雅事雅做呢?-------曹先生要好好管教自己的弟子啊。

 

谈谷有荃(传统书法卫道士)
    若论名与实,谷有荃老先生是名不符实者,别人是名望太大盖过了实际的水平,而谷有老却是实际的水平太高,自己在书界的声名却太小。虽然由于受"张军事件"的影响,我对谷有老的行事方式略有微词,但这并不影响我对他艺术水平的敬畏。谷有老书法走传统一路,给人的感觉是不敢越传统雷池半步,他的书法没有时人的所谓意趣和韵味,他所拥有的,只有老辣的线条和严谨的结体,甚至他的章法也是亦步亦趋的:方方正正的格子中,写着规规矩矩的字,结尾署款亦是干干净净,一笔不苟.当我们吃惯了西餐与海鲜回头重新品味传统的湘菜时,我们会觉得,自己的菜更值得咀嚼.当我们的视觉已经被国人创新精神指导下的书法作品刺激得麻木的时候,谷有老的作品无疑是一副强有力的清醒剂------它可以让我们麻木的视觉恢复知觉.观谷有老的书法

与篆刻,如饮上等好茶,如醍醐灌顶------那是真正的雅玩,他的作品,自然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古意-------他的作品是可以真正影响人的作品,它可以让人体会到什么是"文化". 他的篆刻一如他的书法------古老而不板滞,遒劲却不张扬.他的作品真的有点人书俱老的意味了.其篆刻直接取法汉印,印风淳正古朴,而且他将邓石如篆书的结体融进篆刻作品中,有效地避开了汉印过于平实略显小气的缺点,谷有老的篆刻作品结体宽博大气,刀法老辣,线条如老树枯藤,具大家气象.当然,谷有老的不足也是很明显的:老先生有点固步自封,这可能与他倔强的个性有关;老先生的个人面貌不明显,若不思改变,他可能只能作为一个一般的名家名世,好在老先生现在身体硬朗得不得了,他有足够的时间去考虑艺术的创新问题,我真诚期待他能够衰年不衰,认真变法,向大名家迈进!不管怎么说,称谷有老为一代名家是一点也不为过的,他比很多所谓的博导们水平要高出许多,但谷有老在全国书坛的知名度很小,这是为什么?我想原因有三:一,湖北从来是一个不团结的省分,湖北的书家缺乏学人的勇气和胸怀,彼此之间面上抬举,背后则互不卖帐,这样做的结果是多方受伤.湖北书协和<<书法报>>对此要给与高度重视,要注意导向和宣传;二,谷有老的学生不知道也不积极宣传自己的老师,老师的知名度很大程度上是靠学生宣传的,但是谷老的学生在这方面做的工作太少,其中最出色的弟子张军与老师的关系更是玄得很,这对谷有老来说,可能也是一个损失;三,谷有老自己的工作单位(位置)太一般,若老先生在某师范院校或其它好一点的单位工作,今日的谷有老可能是别有一番景象. 算起来,谷有老是我师叔,虽然他对他的师兄(我的老师)不是很友好,但这并不妨碍我对他的艺术给予很高的评价,我们希望湖北的书家们都能很好地团结起来,大家和和气气相聚一堂,共叙艺苑雅事,多好。

 

谈张旭光(老实的书法官)
    
我其实并不想 谈张先生的,由于现在我的谈名家系列帖子回帖的人少了,所以借借张先生的人气,先谈谈他,吸引一下眼球,然后再谈周慧君.韩天衡.华人德.孙晓云等等诸先生.张先生是老实人,我实在有点不忍心说他,在中国书协工作了那么多年,老人去了又去,新人来了又来,张先生如今还是一个带副的"",我很有点替他报不平.正因为在书协资历老,时间长,真应了那句老话"野百合也有春天",张先生如今终于迎来了他个人书法艺术绽放的春天.与我本帖第一段中所说的任何一位书家相比,如果把前者归纳为一流的话,张先生只能被称为二流------张先生的技法并不差,他的书法,差在格调,张氏书法,品格不高,用笔太俗.这可能与他过多地参加什么大字表演.作秀有太大的关系,想一想也是,书法是一门很雅的艺术,可张先生硬是要把它往俗的道路上引,一下子在家里搞"俗集",一下子在广场上搞杂耍,真不知道他下一步又会翻出什么新花样,我真替国书协捏一把汗,若真让张先生把持书协,不出三五年,书协很有可能会被并入杂技协会------这并非吓人听闻。张先生的书法为什么俗呢?首先他写字太实.他写王字,功夫花了不少,但没有花心思去琢磨,他只知道学其形,而且习气很重,他的字清一色地一边倒,不懂得线条空灵虚实的变化,只知道完成任务似地一笔一划用蛮力.书法是智力活,并非体力活.其次张先生不知道用学问来养字,我们知道印石原料尚且不能放在通风干燥的地方,时间长了还会用白油去滋润一下,写字是同样的道理,要想把字写好,除了掌握必要的技法外,还需用学养进行培育.张荣庆先生的字单就技法而言不怎么样,但因为先生肯读书,读了很多书,所以他的字自然有一股书卷气,格调高,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也就是这个道理.回头想想也是,张先生今天要去表演,明天要去评审,活动多多,哪有时间去读书呢?,老实人的悲哀。最终落脚,我对张先生的评价是,老实的书法官,若晚年认真补课,在书法上可能还会有一定造化,若不思变动(思想上的改变),长此以往,他只是书协比较耀眼的一颗流星,随着时光的流逝,张先生亦会终老,他在人们头脑中的印象,也只会是倏忽的一闪.

谈欧阳中石章祖安(书法领域行为艺术的代表人物)

    写这个帖子,我犹豫了很久,对两位年事已高的老先生(位置也高),按道理我应该非常尊重他们,但是当我面对他们的作品,我不得不对他们抱以鄙夷的态度,这与年龄上的尊敬无关.
      两位先生,太多相似之处:年龄大,资历老,位置好,悟性差,乏眼光.......他们都是博导,他们都带了一个足以毁掉自己一辈子名誉的女博士:解小青和金琤.解小青的字稍好点,尚有一股清新之气,金女士的则是满纸习气,连入门没有还是个问题.我一直很纳闷,全国有那么多的好写手,两位招收博士的先生为什么不去挑水平较高者却招一些书法没有入门的人担任自己的研究生,博导做书法入门的工作,这是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究其原因,我想大致有二:一.两位导师责任心不强,在当今的社会环境下只懂得按部就班做事;二.两位先生自身水平太低,根本就不具备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能力.
     以上两条原因,无论哪一点成立,对两位先生来说,都是致命的.按照我的理解,我更倾向于后一点.
     为什么说两位先生没有发现人才,培养人才的能力呢?首先,两位先生的书法一团糟,所谓俗书,恶书,我想首先应该是指他们的作品.欧阳先生的字俗气得让人只有摇头的份,章先生的字则满纸浊气,污秽不堪,与先生平时白衫飘飘潇洒风流的形象相去何止十万八千里?一个搞哲学的副教授当上了博导,一个陆先生的侍从当上了博导,如果他们确实有很高的水平也就罢了,问题是他们自己还停留在写字的阶段,他们如何去指引好自己的学生?他们的字只能哄外行,我想这大概就是他们能当上博导的最直接的原因吧. 两位先生中,欧阳先生写了两本泛泛的文章,分量当然是没有多少的-----就是一块石头,在大学里磨了那么多年,也会有凹进去的地方.相较而言,章先生的文字水平则要高明得多,他的文章写得确实不错,他毕竟是中文系出来的,这是他的优点,也是他唯一还能在书坛站住脚跟的资本,但是放眼全国,能写这样文章的人又何其多,你不能把这些人都请去当博导吧?如果这样,我宁可报名去当贾平凹先生的书法研究生,贾先生无论在哪方面都比章先生要高出许多. 牛子曾写了一篇关于章先生的文章,他没有正面评介章先生的书法有多高明,只是列举了章先生的很多经历,说明这些经历足以造就一个大名家,可是偏偏很怪,章先生虽然有旷世难遇的机遇,但他资质太差,他实在不是学书法的人,他在这方面确实没有出道.章先生现在也刻印,印当然比字更差.两位博导,他们最大的意义是:他们带博士研究生这种行为.他们的最大意义不是为国家培养了多少人才,而是在于这个行为本身,所以他们的行为,与其说是一种教学科研活动,不如说是官方许可下的一种行为艺术,他们的行为艺术是形而上的,比之朱明行而下的书法行为艺术不知要高明多少.所以把这两位先生归纳为当代书法领域中行为艺术的代表,应该是比较恰当的.书法,难道真的是一门比寿命长短的艺术?作者附言:所谓导师,应该是在理论与实践领域均有一定造诣的学者.目前比较好一点的导师有北方的丛先生和南方的华先生.这是两位有真水平的导师. 想当年,笔者也曾有考研的打算(笔者英语本科毕业),但终因导师太差而终了自己想法(笔者最服西南师大徐无闻老先生,惜先生过世太早).如今的书法教育界,沽名者太多.

谈白砥 金琤(书法博士生,你们到底还能走多远?)
   
写这个帖子的时候,恰逢金琤女士博士毕业,所以首先应该祝贺. 两位书者,学历非常高,但实际水平如何,我的头脑中有一个大大的问号. 先否定金女士的书法.金女士今年虽然博士毕业了,但其书法实践水平,我只能给她中学生水平的评价,从金女士的博士毕业展作品可以看出,她学过欧体,但确实连欧字的皮毛也没有学到,可能有人会说,那是揉和了欧字的笔意和碑的特色自出机抒的产物,我却说,您还是先吃透一门技术再说吧,我可以断言,金女士没有吃透任何一本帖子(她也没有办法吃透哪一本帖子了,原因很简单:习气太重,过早地涉及创新的概念,她的手已经废了),年纪轻轻,不下点苦功,想要让人服气,.白砥,应该是一个比较有才气的人,在书法界,也算是一个难得的人物,他对书法的领悟能力,他所下的功夫,他的小聪明,是他的伙伴金女士无法比拟的.问题也恰恰在这里,因为白先生聪明,所以他犯了他的导师章先生所犯的错------童子功太差!章先生眼界高,文笔好,也称的上是有学问的人,可是基本功太差,书法怎么也写不出来,奈何!心有余而力不足啊!章先生的书法与章先生的综合素养实在不成正比.白先生正在走老师的老路,当然,白先生比章先生更聪明,他以歪就歪,用碑的笔法和随心所欲的结字法加上自己对书法的良好领悟力掩盖了自己基本功的不足,过早地强制性地形成了自己的书风,但先天的不足必定会极大地限制自己的下一步的发展(而且他的这种风格路子很窄,基本没有什么好完善的,也就是说,在书法实践上,他没有什么发展空间了)-----后劲不足啊.白先生的润格现在也高得吓人,所谓的小楷已经卖到8000元一平尺(当然是用自己的博士身份在炒作)!以人生80岁计,白先生现在才40,但白先生基本已经把他一辈子的路走完了,下半辈子,他能干什么呢?可能只有一条路了:写文章.但白先生耐得了这个寂寞吗?真诚期待中.


谈陈新亚(木讷的苦行僧)
   
两个星期没写帖子了,有网友已经发消息催我快写,感谢网友的督促.今天写湖北陈新亚.新亚年龄不大,但可以称得上是前辈级的书家------上世纪80年代初,他就频频在各种大型展赛中获奖.新亚留给书坛的印象很多:书法生活化,章草,大草,行书手札......他是一个木讷的苦行僧.他提出了"书法生活化"的观点,他便身体力行地去实施,他在现实生活中十数年如一日地坚持以毛笔作为纸上的书写工具,他为了体验古人的书法生活,甚至削了很多竹简模仿前人书写------他岂止是"书法生活化"?他已经有点生活书法化了.为了写好王氏章草,不惜辗转数年寻找王氏最亲近的学习者,目的仅仅是为了弄清楚王老的执笔方法好让自己更好地贴近王字......新亚于书法最大的贡献当然是"书法生活化"理论的提出和章草楷化的独特写法. 新亚于书,既痴且勤.他的章草,也许在他的书法里面不是最好的,但却是标志性的,他去除了王蘧常章草草莽雄浑的味道,辅之以清新淡雅的书卷气,既工且雅.新亚的大草,虽顾盼生辉,却始终未能脱离黄氏影子.新亚的手札书法,结体宽舒而不散漫,淡雅却又仿如伟岸的丈夫,实为其书法之最.新亚的小楷也好,惜未形成自家面貌,他很少以之示人.新亚的童子功深厚,所以他的书法路子纯正;他禀性聪颖,所以他的书法格调高雅;他的综合修养不仅全面而且很高,所以我觉得他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曾与书法理论人陈方既老谈及新亚,陈老评之曰"大聪明人"-----这个傻傻的有点木然的中文系出生的书家,会是一个大聪明人么?我等待实践的证明.新亚有言,"十年一技",上个十年,他开始学画,现在他又开始学琴.他的广博的涉猎,于他的书法,当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新亚当然也有他的缺点:他未能形成自己的系列理论体系,以他的修为,他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对他的书法,我确实难以挑出他的毛病,正如我下一篇将要写的苏州华先生一样,他们是书坛比较全面而且完美的书家.以前曾有网友说,jsh写自己的朋友,就无限拔高,写名家,就凭感觉.这位网友只说对了一半,那就是我凭感觉写名家,我对好朋友并非无限拔高,试想,我的朋友那么多,我来得及一个一个那么拔高吗?我交朋友,注重的是性情和水平,湖北的金伯兴先生是与我性情相投,水平也让我佩服的书家,所以我对他评价很高.今天所谈到的新亚先生,是一本书,一本很值得咀嚼的教科书,他的水平让我折服,所以我同样对他有很高的评价.


谈刘正成(书界生意人)
   
本准备这个帖子写苏州华先生,但想了半天,没办法找出华先生的缺点,如果硬要挑华先生的缺点,那就是他尚未在理论上形成自己的体系,华先生是一位让人心服口服的学者型书家.我写帖子,照例是要挑刺的,所以先把华先生放下.先说刘正成先生吧.对刘先生的评价,我觉得他生意人的天分多于书家的天分.凭心而论,刘先生的书法不错,流畅而且有清新趣味,不俗气,这得归功于他的眼界与见识.刘先生真正能为人所称道的,应该是他组织编撰的<<中国书法全集>>,这是一个功莫大焉造福书坛的工程,可惜的是这个工程由于刘先生的下台而受阻,<<全集>>真正完工看来还很需要一些时日.刘先生的第二大功劳,应该是他所倡导的"中青年书展",这个展览有利有弊.利的一面是书法活动被搞得红红火火,书法得以被更大范围地普及;弊的一面是由于话语(通过评审的方式)权被垄断,书坛出现了所谓的导向现象,很多的青年人都走上了一条浮光掠影的学书道路,当代书坛基本成了一个写意的书坛,"创新"的口号被捧到了完全不应该有的高度,华而不实的学风在书界遍地开花.若到此为止,刘正成还是一个可以为人称到的人物:他是一个很好的组织者,他是一个不错的书家.但刘先生不满足于此,他希望把自己打扮成一个领袖式的学者型书家.首先他要把自己打扮成书坛领袖,而且有一段时间,表面上也似乎如此,他的个人铜像甚至也被好事者竖起,口口文化的刘先生实际根本没学到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庸的道理也不懂,他不静下来想想,接受万人朝拜,我受得了么?他的行为,自然会为人所不容,所以自然有了后来的结局.舞台没有了,刘先生还能很好地跳舞么?其次他要把自己学者化.他一方面与学者圈加强往来,这样做是对的,这说明自己上进.另一方面他出了一本<<刘正成文集>>,以前没看到<<文集>>,笔者对刘先生是非常佩服,但看了<<文集>>,笔者简直要吐血,用一句有辱斯文的话来形容,那叫狗屁不通!一座大厦,在我面前轰然倒塌!那叫什么文章啊:每一篇文章的每一个段落,基本上都有病句!亏了刘先生以前还是作家!而对"书法学"这样的概念,刘先生更是根本不懂!一个连主谓宾也分不清的人,奢谈什么学术?!从前,有一位先生,叫南郭.........,在学术领域,说刘先生是南先生,我想一点也不为过.话说回来,刘先生确实是很有才的一个人,他的才华,首先表现在生意方面,其次在组织方面,其三在书法方面.总归两个字:悟性.他的悟性很高.但做任何事情,做过头则会出问题,刘先生在为人处事这一方面的悟性很差,而且缺乏自知之明,所以在他锋芒太露的时候,自有人会熄灭他的光芒.现在还有很多人在替他喊冤,说他"嫖娼"是被冤枉的,现在还说这,有什么意义呢?
谈王冬龄(中道崩殂的当代艺术家)
    11
21,当代艺术家刘小东的巨幅油画作品<<三峡移民>>被拍出了2200万元的高价.相信旅居美国多年的王冬龄先生在发达的异国他乡经常读到这样的消息,当当代艺术在发达国家已经发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它在中国基本还是空白.上世纪90年代,中国当代艺术开始萌芽,本世纪开始,由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方面的原因,大量资金开始涌入当代艺术品市场,国际买家也开始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家,中国当代艺术在经历了长久的压抑后似乎迎来了百花盛开的春天时代.但是很可惜,"裸奔"亦被冠之以行为艺术的名称被纳入当代艺术的范畴时,书法仍然在当代艺术门外很远很远的地方徘徊------书法太传统,它与当代似乎格格不入.王冬龄在思考,他在寻找中国书法进入当代艺术大厦的门径.他作了很多实验(探索),当他在报纸上写字的时候,当他把行为渗透到书法艺术里面的时候,大多数国人对此表示不屑,而外国人对此又不理解------王冬龄没有找到中国书法当代艺术化的语言,怎么样既让国人服气又让外国人理解,这实在是一件靠个人的能力很难做到的事情.我的理解是,当我们的国家强盛了,当我们这个国家开始主导世界经济的时候,外国人开始主动研究中国传统艺术而不是我们迎合他们的时候,中国书法自然会成为世界当代艺术的重要一员.王先生现在已过60,年事渐大,精力渐衰,他现在开始逐渐回归传统,他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实验基本以失败告终.所以王先生在书法界的意义,是这种试验本身(行为),这正如欧阳先生在书法界的意义是由于他在书法教育这个行业里的行为本身一样,他至少曾经这样思考并身体力行.王先生的书法水平很一般,他学散老,怎么也学不到散老的精神,散老草书,萧淡高远,如风中白鹤,格调高雅.王先生书法,萎靡不振,形象猥琐,可以归入俗书一路(这里就不展开述说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国粹艺术名家——汪品章
吴三大书法丨如锥画沙 入木三分
李铎、欧阳中石相继去世,书坛将走向何处?
書法考(696) 吴绍学   期待积极健康批评的新元年
书法批评--jsh谈"中国 现代二十家书法作品展"作品
《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读后札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