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这样能救几个人?
你这样能救几个人?


程万军

  小时侯赶上的是20世纪70年代,那时不单大人的文化生活相当匮乏,同时青少年的精神食粮也少得可怜。所以,那时候,年龄虽小,却对每部电影里的经典台词耳熟能详。
你这样能救几个人?——这是少时的一部黑白电影《大浪淘沙》里的经典台词,是主人公爱国青年靳恭授倾其所有施舍街头乞丐时、他的老师拍打他肩膀所说的一句意味深长话语。
   勾起我重新回想起这句话的今日背景,是“感动”如潮的系列评选活动。
   2006年正月十二,在中央电视台的颁奖晚会中“观赏”到中国式“感动”的榜单后,我的悲怆与清醒却是远远大于“感动”的。
   我无意质疑“善良与崇高”,但我却无法排遣“善良与崇高”背后经久不变的现实困顿。
   为了极力表现中国式“感动”的致深,电视中展示的捐助者中屡屡出现“穷帮穷”的弱者身影,习惯的思维以为这样的捐助场面、这样的捐助者是“最感人的”,故而在特写他们的同时,还“原声”放送了他们慷慨的“爱心苦旅”。
我不知道“早当家”的穷人的孩子以及“废己助学”的穷歌手,他们是否乐在其中?但是,我不得不在现实的基础上作出这种“认可”:他们是现实所迫。
   那些“早当家”的穷人的孩子、下井“挖煤助学”的老师……是怎样一种生活状态?难道那些盛赞者熟视无睹吗?他们家徒四壁,整日被巨大的生存与“产业教育”的双重压力折磨得如同炼狱——他们是弱势中的弱势,是困难户中的特困者,他们理应成为被社会救助的人群。而如果我们盛赞或认捐这种苦难“奉献”,那么,这种认捐是否“道德”?是否为一种残忍?
   还有,我们不能忽略苦难的根源,不能由于放大个人“善良与崇高”的影响力而隐瞒了经久不变的现实困境。那些逼出来的苦难“奉献”背后,隐藏着多少政府部门本位的缺失和社会保障制度的乏力?
   如今上了有幸上了榜单的“感动人物”,生活条件已“鸟枪换炮”,但那毕竟是极少数穷人的改善,与体彩福彩的中奖概率有何高下?“感动人物”年年善举,可曾改变“读不起书”、“看不起病”的现实困顿大局?
   文明古国需要爱心、呼唤爱心,本是一件再好不过的事。但是现代爱心的基础已不可能逡巡在现代人文制度关怀之外,任何漠视他人生活状态或不问他人苦难根源的“爱心”不仅是不可取的,而且在现代文明社会中,它所散发的“壮烈”已不再道德!如果“感动”总是停留于个人的道德奉献而游移于制度关怀之外,那么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有理由怀疑这种“感动”的“现代味道”!
   眼泪奈何救得了人?何况解决社会难题!个人的道德自律与自我压榨式的奉献,即便像靳恭授那样倾其所有,又能救几个人?——如果一个力图现代化的国度,连现代人文社会最基础文章都没有做足,那么,比年年“感动”更要紧的,却是如何补上这一课!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感动中国”为何难以“火”十年?
做人要有原则,善良是最大的底线
不要以感恩的名义剥夺穷人的尊严
爱心正遭遇苦难的过度开发
在良心面前,金钱算什么
你对我无情,我何必对你有义,在现实社会里,善良太过就是傻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