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口丨一碗海南粉, 让两位东北阿姨反认他乡做故乡。


问老海口哪里可以吃到

正宗海南粉?

很多人会回答:西门口。

再问哪家最正宗?

亚妹正宗海南粉。

原因是味道正,有故事。



味道好吃与否见仁见智,

但“有故事”对于一份美食

来说是极大的加分项。

很多时候,

寻味海南也是在寻找

一个个与时光有关的故事。


在老街寻老味道的旅人与街坊


寻味是个有意思的过程,

我们来到西门,

右边是西门外街,左边是西门内。

正左右对比往哪走,

一个大叔便主动上前答疑:

以前这里是一处城墙,

城墙虽然拆了,内外区分还在。

亚妹海南粉在西门内。



几年前,我们来过这条街,

没想到现在竟如此陌生。

遍地摆摊的不见了,

嘈杂喧嚣不见了,

规整的有些不习惯。

还好,我们很容易就找到了它,

和很多老字号一样

亚妹海南粉门面简朴,

从招牌到装饰都带着老旧。


吴冠炜 摄


有意思的是它用一张塑料牌

特意突出门牌号——

新民西路64号(西门内)。

这一张简陋的塑料“门牌”,

似乎在告诉过往行人:

这个不起眼的地方,

是这座城市的一个另类“地标”。



铺子不大,

左右两个小厅几十平米。

操作间窄得只能容一人转身。

一位中年女子埋头做粉招呼客人,

有客人问:

有后安粉(另一种粉)吗?

答:没有,我们只卖海南粉。

手快,女子一碗又一碗往外递。



亚妹老阿婆的照片就贴在门口。

我们问老阿婆有来吗?

她说,阿婆年初生了场重病,

身体出了问题,

脑袋也不好使了,

就“退休”在家了。



此时正值用餐时间,

她忙得像上了发条的钟,

知道我们来意后,

她没有停下来,

许久后吐出一句——

“我们这里客人靠老街坊都忙不过,

不需要宣传了,

要听故事等下午我老公来。”



我惊讶于她的婉拒,

却也佩服她的淡然。

如她所言,

亚妹海南粉的名声

早已不需要太多宣传了。

周边随便找个街坊便知道。

一旁一个刚吃完的大叔,

主动搬来一张凳子坐下,

给我们讲这碗海南粉的故事。



“他爷爷把手艺传给他妈妈,

他妈妈传给他。”大叔说,

他妈妈指的便是传说中的亚妹。

上世纪50年代,

潘亚妹的父亲就挑着担子

走街串巷卖海南粉。

亚妹15岁起就跟着

父亲学习制作海南粉,

继承了父亲的这门手艺。

一开始亚妹的海南粉没有名字,

大家都亚妹亚妹地叫,

久了就成了名字。



几十年来,亚妹阿婆的一双手,

揉搓过多少海南粉啊!

每天早晨4点起床,

5点开始准备,

6点开张营业,

从早做到晚。

以前亚妹是摆在路上卖的,

一卖就是几十年。



几年前创文明、卫生城市后,

才搬到了屋子里。

从爷爷挑着卖

到妈妈(亚妹)街边卖

再到如今搬进店里卖,

从没有名字到有名没有招牌,

再到如今有了简陋招牌,

这个海南粉店,

一直被时代裹挟着变迁,

好在人们说味道没有变。


严跃新 摄


下午我们如愿见到了

亚妹阿婆的儿子甘吉雄。

他来换妻子的班。

甘吉雄之前是做服装生意的,

但做海南粉的技艺,

他从小跟着母亲没少学。

年迈患病之后,

他便丢开了服装生意,

接过母亲的掌勺。


常湖川 摄


不大的操作间里,

地上箩筐摆盛的是海南粉,

上面三格摆放着格式配料:

脆炸面片(又称“饺子片”),

牛肉、猪肉(各有干、丝两种),

油炸香脆花生仁,煮熟的黄豆芽,

大盆酸菜,以及秘制调味汁、

蒜泥末、牛肉丝、酱油、

碎香菜、葱等十多种食材。



甘吉雄说,

海南粉的制作过程都差不多。

但每种酱料的调制,

和搭配都有差别,

凑在一起就形成了不同的味道。



比如秘制调味汁,

他把一盆粘稠的经调制的

卤汁倒进锅里,

添加笋片和调味粉,

再倒进海螺汤,

然后用勺子不停勾兑搅拌,

就形成了亚妹粉汤店的秘制调味汁。



每一个细节经过了几万次、

几十万次的重复之后,

拿捏得当就变成了一种手艺。

现在依然是六点钟营业,

他和妻子两个人,

从早上卖到晚上

一般能卖出几百到上千碗粉。

甘吉雄深得母亲“真传”,

手脚麻利,

五六秒钟可盛好一碗。

这身手,在高峰期时特别管用。


严跃新 摄


来这里吃粉的客人络绎不绝,

有的是老客户,

有的专门寻路来这里品老味道。

食客流水般找个空位坐下来,

吃完一抹嘴走人,

空碗筷马上被端走,

又有人坐下来。


吴冠炜 摄


很多新客人对刚端上来的

海南粉的第一感觉是——

配料也太丰富了!

急着下箸,

却不知这里的海南粉吃法

一般有两种:

一种是吃干拌的,

还有一种就是吃汤的。

汤,指的是海螺汤,

用煤火烧水壶煮出。



海螺汤和海南粉,

是“最佳搭档”。

一些人习惯的吃法是,

干的吃到一半,

去打一碗免费海螺汤,

加到干的粉里吃下半场。



有一对母子经常来这里吃。

每次,母亲点干的,

儿子要加汤的,

一人一碗,各吃各的,

吃出成长时光的味道。



在店里,我们碰到

一对在海南当过兵的战友,

回海南专门来这里

重温多年前尝过的味道。

还有两个东北的阿姨,

虽然住在几公里外,

但一有时间就组团来这里吃,

仿佛一碗海南粉,

就让她们反认他乡做故乡了。



对于许多当地人来说,

这里有童年、少年乃至中年的回忆,

对于在外的浪子来说,

这里有浓浓的乡愁。

亚妹的招牌还在,

亚妹已经老了退休了,

贴在墙上的母子俩的照片

也已经随岁月模糊。



甘吉雄没有把店做大的打算,

他甚至不知道会做到何时。

“看房东吧。”

他说得随意,随意得让人心疼。

我们都不愿意看到

这些有故事的味道、

这些承载着乡愁的记忆

被淹没于风尘,

因为对于熟客来说,

他们要割舍的

远远不止是味道。


版权声明:本文图文版权归“海口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中国国家地理》(中文繁体版)杂志及“那一座城”共同所有。如需转载,请与“那一座城”联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纯客家妹演唱一首《阿婆的禾堂》,听着这首歌想念阿婆,想故乡
广东肠粉祖传秘方,6000块从60岁广东阿婆手里买的,味道绝对正宗
晚间阅读 | 一碗海南''''省''''字头米粉的古老与日常……
黄玉东:眷恋的第二故乡
那些年海南人追过的童年味道
这三十家藏在街角巷子的最正宗老海口味店,没熟人带不一定找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