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著名心理学实验:人内心的黑暗,细思极恐!

著名心理学实验:人内心的黑暗,细思极恐!

通过三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让我们感受一下心理学那些让人细思极恐的神秘现象,或许可以更加深刻认识人性。

1/

旁观者效应

—— 不报警,真的只是因为人性冷漠吗?

旁观者效应也叫“责任分散效应”,即他人的在场使得个体采取某种行动的可能性降低。

也可以理解成“原本属于一个人的责任被主观分散到其它在场者身上了”。

下面来了解一个真实事件:Kitty Genovese事件

《纽约时报》曾经报道过这样一件事:1964年3月13日,28岁的Kitty Genovese在下班返回公寓的途中遭到歹徒的袭击。

这场袭击持续了将近30多分钟,期间,Kitty Genovese多次朝附近的居民楼呼救,但除一人报警以外,其他人都没有伸出援手。

最终她在被送往医院的途中死去了。

事后据调查,当时有38人听到了kitty的呼救声或看到了她正在被袭击时的场面,但他们都没有采取任何行动。

这次事件的报道令美国社会十分震惊,引发了大众对人性冷漠的关注和讨论。

如果仅从人性的角度来解读这件事,未免有些牵强。在场的38人不可能全是冷血的。

我们可以用旁观者效应来解释这一现象,即当时发生了责任分散,使得每个人出现救援行为的可能性减小了。

2/

人人都有邪恶的能力

1971年斯坦福大学监狱实验对社会环境如何影响人类行为进行了研究,这可以说是心理学史上最著名的实验。

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的带领研究人员在斯坦福精神病院的地下室建立了一座“模拟监狱”,并挑选了24名大学生(他们没有犯罪记录,心理健康)扮演囚犯和狱警的角色。

然后,研究人员用隐藏的摄像机观察囚犯(他们必须24小时呆在牢房里)和警卫(他们轮班8小时)。可是,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情,让所有人都没预料到。

“狱警对囚犯的攻击升级了,他们剥光囚犯的衣服,用袋子蒙住他们的头,最后还让他们进行越来越侮辱性的性行为。

”津巴多对《美国科学家》杂志说,“六天之后,我不得不结束。这一切,因为它失去了控制——我真的无法在晚上睡觉时不担心看守会对囚犯做些什么。”

由于狱警的虐待行为,以及囚犯们表现出的极度情绪压力和焦虑,原定持续两周的实验不得不在六天之后被叫停。

这个实验揭开了住在人类内心魔鬼的面试,他比我们想象得还要丑陋。

3/

恐惧情绪反射实验

1920年美国心理学家华生(Watson,1878-1958)进行了一项臭名昭著的恐惧情绪反射实验,这个实验是建立在经典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之所以说“臭名昭著”,是因为它极度违反了伦理道德,说 “臭名昭著” 实在是不过分。

华生在某孤儿院找来了一个小孩,才 11 个月大的阿尔伯特。华生经过测试后发现,小阿尔伯特不怕老鼠,但是很怕铁锤等物体互相碰撞发出的巨大声响。

于是华生对小阿尔伯特进行了 “恐惧情绪反射” 实验:

实验前:巨大声响 → 阿尔伯特感到恐惧

实验过程:巨大声响 + 老鼠 → 恐惧

反复配对后:老鼠 → 恐惧

华生成功了:他成功地让本来不怕老鼠的小阿尔伯特,现在一看到老鼠就害怕得要命。

虽然说“臭名昭著”,但是“厌恶疗法”也被提了出来,厌恶疗法对摆脱烟瘾、酒瘾、甚至是毒瘾,都有辅助治疗的效果。

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人类是从19世纪中叶以后,正式从哲学中将心理学分化出来,形成一门独立科学的,发展至今。

心理学包括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两大领域,其研究涉及知觉、认知、情绪、思维、人格、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社会关系等许多领域,也与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家庭、教育、健康、社会等发生关联。

实际上,很多人文和自然学科都与心理学有关,人类心理活动其本身就与人类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这些目标构成了心理学事业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地铁是个研究心理学现象的绝佳地点?还真不是逗你
4个残酷实验:心理学可以有多黑暗?
揭示人性之善的10项心理学研究
心理学发现:拖延都是因为内心的恐惧,那么如何自救?
还原自己本来的力量(最了解自己的人是自己)
朋友问我如何解释怕鬼的心理,我难住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