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对于“双重”这个练拳弊病如何看待?

感谢紫云观涛的邀请。那么我就针对太极拳经常提及的“双重”之病谈一下自己个人的理解。

相信每个比较多一点点接触过太极拳的朋友,或者是真正去学习练习过太极拳的朋友,对于这个双重的概念都多少有一些印象。而且在太极拳论短短数百字的文章当中,相当大的篇幅比重也是提到了双重这样的问题。而现在不少的教学太极拳的师傅,甚至包括一些名家,也都对双重这个重点之“病”也发表过很多见解和看法,各有各的道理。我这次的回答,也仅仅是从个人联系经验以及其他大家之言当中,作一下个人的见解总结而言罢了。因为太极拳艺无止境,自然我也仅仅算是管窥浅见而已。

有不少人把双重强调在重心的层面,比如双脚重心的支撑一定要区分虚实等等,然而从太极拳套路而言,有双脚重心一定要平均分配的不少招式。最典型的是开始的无极起势。那这个怎么算?难道说太极拳上来就先双重了?当然也有说这有点抬杠之嫌。那么从单鞭一式来说,陈氏杨氏的单鞭为偏马步和弓步,这个自然是区分虚实的。然而吴氏太极拳就不是这样。单鞭式腿上是正马步。是不是这也是双重了呢?

再比如说太极拳有不少独立的步法。假如按照“双重”的标准,那么重心是不是应该不平均分配在脚底上面呢?是偏于脚尖还是偏于脚跟呢?由于这个见解主要是说腿部支撑不能平均分配,而要区分虚实。那么独立步形的情况,严格来说也就违背了这个“原则”当然如果说单脚本身就不是双重了,那也说的通,不过稍显不够严谨罢了。

因此个人觉得双重的问题并不是强调在支撑重心的层面上,虽然脚下分虚实,这的确需要去注意,然而这个问题尚不足以上升到太极拳论当中这么高度总结概括性质的论述上面。而且从太极拳论上看,通篇并不是讲述练功,拳架上面的东西,所讲述的一切都是实战上面的心得要领,那么这个特意重点提出的双重,就应该实际上是基于太极拳技击对抗上面所要强调的毛病了。

那么我们来看看太极拳论当中关于双重是怎么说的吧。

。。。。立如秤准,活如车轮,偏沉则随,双重则滞。每见数年钝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须知阴阳;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阳不离阴,阴不离阳;阴阳相济,方为懂劲。。。。

可以说整片拳论的三分之一的篇章都和这个双重的话题去进行讨论。前面说的很多朋友把双重的问题归结在重心之上,应该就是前面一句“偏沉则随”的理解上面了。然而实际上所谓偏沉则随并不能简单的用身体重心来概括,因为后面的欲避此病须知阴阳后面的一大段话,才是对偏沉这个词作的详细说明。

这种名词解释之类的分析这里就不再过多赘述了。本人以前有关太极拳拳理技击理论当中也做过阐述,那么就直接说一下自己的心得理解好了。所谓太极,就是阴阳,而阴阳在“拳”的体现之上无非就是攻防两面。然而太极拳的攻并非单纯的攻击,防也不是纯粹的防。这是防中有攻,攻中带防的。原本这并没有什么不太好理解的,然而到了一个具体对抗上面,情况就不一样了。

怎么不一样呢?因为对手施加在我之上的程度,是会有变化的。比如对手的攻势很猛,我只能避开锋芒,怎么办,那就是用变化让他的来势变缓。这个就是所谓的“人刚我柔为之走”。走就是所谓打不过就走的一个道理,但是这个走不是逃跑,而是换一个让自己能够承受的角度。什么角度呢?就是我能承受并且舒服了,但是对方却不舒服了。这就叫“我顺人背”,那么这个情况就要变成什么策略呢?那就是所谓的粘。粘就是说对方不舒服了,那么自然就要撤出。然而这时候我就不能让他那么痛快的撤出了,所以就要贴上去让他“走”不了,所以就叫做粘。实际上当我“走”的阶段,也就是对手“粘”的阶段,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

那么粘和走也就相当于攻和防。然而攻和防的过程转换当中,实际上任何一个情况之下,相互之间的比重大小都是并非一致的。这个情况其实就可以从太极图上面看的出来。

不得不说太极图的诠释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因为从图上看,整体而言代表阴和阳的面积是一样大德,然而几乎从圆心往外任何一个半径看去,阴阳所占的大小都不是一个平均分配的状况,这个构思的精妙,实在让人叹服。因为只要我“柔”了。那么就是走了。我“顺”了。那么必然就要去“粘”了。永远没有所谓又要走,又要粘的一个状况。而实际上当你又想着走,又要去“粘”的时候,这个状况就被对方反制了。因为你失去了推动这个太极球的条件与动力。总结言之,那就是双重。所谓双重,就是患得患失,主次不明,攻守不辩,贪心兼顾的后果。

那么说具体而言什么才是避免“双重”呢?

这个一切其实是要在对抗当中,也就是说具体的一些应用上面去解释。

比如说,双手捋劲的时候,需要分清阴阳。

捋劲,不论是从右往左捋,还是从左往右捋,都并不是双手一起都去捋的。那样和双手拽就没有区别了。这本身等于就是双重。而正确的捋法一定是一手引着对方的稍端,另一手制住中节,通过腰的旋转,才达到捋人的目的。所谓引劲的手,就是所谓的走,而制住对方的手,那就是粘。然而外在体现而言,似乎是领劲的手去控制了对方的手,然而领劲的手却并没有真的发上力气,就好比声东击西,瞒天过海一般。这才是捋。

看似在引手,核心在制手,看似手用力,核心在腰係。

如果说阴阳不明,上来两手都在较力,那么对方很容易就和你在手臂上进行掰腕子了。那么这其实就是原因在自己身上放了双重的毛病。

说到这里我个人的见解也就基本差不多了。因为太极拳属于一种比较难以用文字描述而能够讲清楚的东西,因此只要我的这番文字,能对于爱好太极拳的朋友们有所启发,我就心满意足了。当然如果说觉得我说的有不足不对的地方,也欢迎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太极拳九诀全解之七:《阴阳诀》
怎样理解太极拳论的“左重则左虚,右重则右杳”
太极拳的双重
太极八法秘诀及双重
太极拳的单双重、虚实和转换
杨班侯大功架太极拳之阴阳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