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腾讯新闻

赴香港买保险的秘密:一种境外转移资产新途径

2016-05-03 腾讯财经46评

00:00 / 02:28
8.8M
重新播放
02分28秒 8.8M
0:00:00
上次观看至{$min}{$sec},正在为您续播
跳过广告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跳过该剧广告 广告剩余: 10
【剩余 则广告】 您是尊贵的QQ会员 秒后可 跳过此广告
详情点击
应版权方的要求,好莱坞会员无法免除该部电视剧的广告,请您谅解!
我知道了!
分享
10广告详情

视频:境内居民购买香港保险不合规,时长约2分28秒

这些奇葩保险你听说过吗?美厨娘关爱险

2015年对李昆(化名)来说,是在香港工作近10年来,收入最好的一年,这个飞跃要感谢保险经纪这份兼职。

与保险经纪个人收入增长相对应,香港保险股业绩也空前繁荣。

以香港三大险股(友邦、保诚、宏利)中的友邦保险(01299.HK)为例,截至2月底的季度业绩显示,期内该公司新业务价值录得5.7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6%(剔除汇率变动影响),创下该公司历来首季业绩记录。友邦在公告中直言,这样的业绩表现要归功于中国市场的业务增长。

在人民币贬值、内陆股市大跌等多重因素的作用下,内陆客户发现,赴香港买保险可以成为向境外转移资产的新途径。

根据香港保险业监理处公布,去年保险业向内陆访客所发出的保单,其新造保单保费录得316亿港元,占香港保险业个人业务的总新造保单保费的24.2%。2010年内陆人在港买保险还仅为44亿港元,占当年个人业务总新造保单保费的7.5%。

但是这一现象年初起已受到监管者的关注,监管调整接踵而至,保监会日前更发文提示,居民注意赴港买保险注意风险,靠跨境保险“套利”的行为正在受到遏制。

而如何将套利变为改革的动力,可能需要内陆监管者进行更多的思考。

跨境购保险潮渐起

和不少居港内陆人士一样,李昆早年来港读书,毕业后选择留在香港,成为一名“朝九晚五”的上班族。

去年下半年,她老家的几位亲戚,先后向她提起,要到香港买保险产品。

为了使保险佣金“肥水不流外人田”,李昆果断向香港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申请兼职保险经纪职位。

在香港,想成为一名保险经纪门槛并不高,只需要通过保险中介资格考试,即可销售保险产品。

一位保险行业资深分析师也向《棱镜》表示,这轮赴港买保险的热潮始于2015年下半年,主要由“811”人民币大幅贬值导致,那时内陆不少人对人民币贬值已有预期,希望将资产转移至境外,香港保险公司借助此机会大肆宣传。

2015年8月11日,中国央行调整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形成方式,人民币出现一定程度的贬值。是否向境外转移资产,成为坊间话题,而当时跨境买保险的额度并不受限制,这成为规避每人每年5万美元的换汇额度限制的新渠道。

李昆称,内陆客人到香港买保险这件事,已经持续较长时间,而近期,香港的保险经纪又加大了宣传力度。另外,股市不好的时候,到香港买保险理财产品的人会增加,去年下半年的内陆的股灾,也刺激了更多内陆居民赴港买保险。

香港的保险市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本地人士对保险产品的购买力已经接近饱和,毗邻香港的内陆市场,早就被这些保险公司视为争夺的新战场。

对内陆市场虎视眈眈的香港保险公司,在过去几年,大规模招聘财务策划师。财务策划师这个看上去“高大上”的职业,本质上是保险经纪。

在招聘时,保险公司往往更青睐有内陆背景的人士。6年前,小婷(化名)曾经应聘香港一家保险公司的财务策划师。她向《棱镜》透露,面试官并不在意他的教育背景是否适合这份工作,而是直白地询问她的父母在内陆从事什么工作,是否有内陆高净值人群人脉。这些问题让小婷觉得无礼,因此愤然离去。

在李昆看来,保险公司对利益的直白追逐并无任何不妥,她觉得,以前保险经纪在内陆的名声不佳,客户唯恐避之不及,现在越来越多的内陆游客来香港旅游时,会顺便买份保险,然后在朋友间口口相传,再带动更多的人来香港买保险,她不需频繁“骚扰”潜在客户,就可赚到高额佣金。

大额保单的秘密

“事实上,有些内陆富裕人士想把资金转移到境外,会选择在香港购买大额保单,然后将保单抵押出去,获得现金,实现转移资金的目的。”上述保险分析师介绍。

对于颇有神秘色彩的大额保单,一位香港保险公司负责该业务的工作人员向《棱镜》透露,这类大额终生人寿保单,确实能起到将资金转移到香港或者国外的效果,此外,也可以兼顾保险、财富增值等作用,所以很受内陆企业家欢迎,特别是北京、上海以及东南沿海的成功企业家。

据这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介绍,保险公司的大额保单业务,通常会与私人银行合作,根据每个客户的需求,来定制保单里面保险和投资的比例。通常,投保人需要先在私人银行开户,开户金额至少100万美元,而保费金额少则50万美元起,多则1000万美元起。

“香港的保险公司通常会与分布在全球的私人银行合作,客户可以选择,如果选择欧洲的私人银行,那意味着资金就轻松地转移到欧洲,这种操作隐蔽性很好,很受高净值的客户欢迎。”他说。

借由保险公司与私人银行合作,这些大额保单的客户可获得更多灵活的财务操作选择。以一份保费500万美元的保单为例,如果投保人手中没有这么多资金,可以将保单抵押给私人银行,最高比例可以获得保单价值的八成贷款额,然后用贷款资金缴付保费。

除了这个选择外,投保人也可以一次性缴清保费,如果需要资金,可以将保单抵押给私人银行,然后获得最高八成的贷款。

上述工作人员进一步解释,这些通过私人银行贷款支付保费或者套现的形式,本质上也是一种利用杠杆获得高回报、低风险的投资,因为私人银行给自己客户的贷款利率较市价优惠。他现在接触到的私人银行,给出的客户贷款利率介于1.2%至2%之间,他所在的保险公司这种大额保单前三年会保证支付3.8%的回报。

如果想购买大额保险,但手中没有现金,香港的保险公司和私人银行也可以协助客户,进行其他形式的抵押贷款,例如进行股票抵押融资。但因为私人银行对风险控制要求严格,所以只接受蓝筹股的抵押,且贷款的金额最高也只能达到股票市值的70%,这种情况下,私人银行给出的贷款利率也会较高,如果接下来股票价格下跌,客户还需要补交资金。

“这种大额保单审查格外严格,包括对投保人的身体状况、财务能力,以及是否有洗钱的可能性。”这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透露,他所在保险公司一年也就几十单这类业务,这个数目已经算是香港市场规模最大的保险公司之一。”

限制境外刷卡影响有限

虽然目前并没有任何详细统计,每年有多少内陆资金涌向香港的保险产品。但这个现象,加之各方的宣传催化,令不少评论将香港保险与中国资本外流联系在一起,并认为前者是导致资本外流的原因之一。

但数据显示,通过保险向境外转移资产的情况,仍在可控范围内。据中金公司估计,2015年全年,全国资本外流金额高达6680亿美元。根据香港政府统计处公布数据,2015年上半年,香港毛保费额为1849亿港元(约237亿美元),与全国资本流出的金额相比,全香港的保费额度并不高,更何况,内陆客人仅占香港毛保费的一部分。

但是为了遏制住资本外流趋势,监管机构频频出招,香港保险业也难免受到牵连。今年初,银联宣布规范境外刷卡的商户类别码,简称MCC,该编码是具体标识一家商户的主营业务范围和行业归属的代码。

2月2日,银联曾公开表态称,经过对境外收单机构的调查,发现部分商户未使用对应行业类别的限制类商户类别码(MCC),并特别点出,香港保险一直属于境外限制类商户类别,持境内银行卡均有单笔5000美元限额。

银联的新规,虽然并不影响内陆居民购买香港保险,但对于额度较大的保单,原本刷一次卡即可完成的交易,要分成多笔完成。

据《棱镜》了解,3月以来,部分香港保险公司已经进一步收紧利用银联支付保费的规定,例如限制每张卡刷卡不超过10次,或者干脆暂停利用银联渠道支付。

上述保险分析师说,其实银联的整顿并非针对香港的保险业,而是遏制资本外流的整体趋势,包括境外消费。李昆也觉得,银联政策调整前后,对她的保险销售并无影响,因为只要客户的银行卡里有钱,依然可以刷卡完成,或者利用亲戚的卡也可以完成缴费。

此外,前段时间一直沉默的保监会,4月22日高调发文,提醒赴港买保险的居民留意相关风险,诸如香港保单不受内陆法律保护、存在汇率风险和外汇风险、收益存在不确定性,以及退保损失等。

“其实保监会提示的这些风险其实内陆客人大致都清楚,但现在支付不便,确实给内陆赴港购买保险的内陆人士缴付保费时带来不便。”李昆感慨。

香港保单的吸引力

即便赴港使用银联刷卡购买保险已不如过往便利,但这股热潮并有因此而褪去,保险公司的业绩就是最佳的佐证。

友邦保险近日公布的截至2月底止季度业绩,期内该公司新业务价值录得5.78亿美元,较去年同期增加36%(剔除汇率变动影响),创下该公司历来首季业绩记录。友邦在公告中直言,这样的业绩表现要归功于中国市场的业务增长。

其实,香港的保险经纪可以不断攻下内陆市场,除跨境转移资产的便利之外,还是要归因于保单本身的吸引力。

上述保险业资深分析师通过对比内陆和香港的保险公司产品发现,多数内陆客人热衷来香港购买保险,大致基于两个原因,一是保障险的价格较内陆便宜,二是重大疾病保障的范围较内陆广泛。

李昆供职的保险公司目前主打一款重大疾病保险,这是近来内陆客人购买最多的产品之一。这款保险的卖点是保费较低,保额较高。她举例解释,例如投保人每年交2万港元保费,连续缴纳10年,一旦发现有重大疾病,可以即时获得100万港元的赔付。

李昆说,跟内陆类似的保险相比,上述这款保险保费要便宜30%至40%,保额却更高,还有储蓄功能,只要提供内陆三甲医院的确诊证明,承保人都无需亲自来香港,即可获得100万的理赔支票。

此外,理财类保险也是内陆客人投资的对象,此类保险通常是每年缴纳一定额度的保费,连续缴纳一定年限,在若干年后,可定期取出固定数额的分红,且保费不设上限,所以被不少媒体评论解读为,内陆投保人将资金转移至香港的途径。

王丹(化名)就打算赴香港给3岁的女儿购买一份理财保险,这一位90后妈妈说,之前在内陆给女儿购买了4份保险,每份保险每年缴纳两到三万元保费。

偶然的机会,她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朋友转发的香港保险产品宣传,对比她已购买的4份保险的保费和理赔金额后,她发现香港的保险产品更加划算。这个发现让她决定退掉已购买的4份保险,将资金集中购买一份香港保险公司的保险。她说,退保要承担部分罚款,但还是希望能给女儿一份更好的保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原创 | 保单融资,教你玩儿转大额保单
大额保单融资
当你老了,如何把你的财富传承给下一代?
一年狂买300亿!外汇管制新规hold得住赴港投保的土豪么
如何利用保险来融资贷款?
【香港保险百科】香港保险专用名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