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心得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物理规律都是在观察和实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和思考得来的。在教学中物理实验可以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这是物理教学界的共识。作为一名物理教师,如能正确的演示和指导学生实验,不仅能激发学生求知欲望,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一、利用投影技术,增强演示实验效果
    演示实验,就是教师利用实验器材、仪表向学生做表演示范实验,或创设必要条件将自然现象及其变化规律等再现出来。这是物理教学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是认识事物规律的起点,也是物理实验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磁场这一节课时,磁场的概念比较抽象,条形磁铁、U形磁铁、同名磁极之间和异名磁极之间的磁感线分布形状各不相同。传统的演示方法一股是:将玻璃板放在磁铁上面,将铁屑均匀地撒在玻璃板上,轻轻敲动玻璃板,使铁屑在磁场的作用下形成平面的磁感线分布图形。因平面放置,学生看不清楚,教师只好端着玻璃板走到讲台下,让一部分学生看看,这样既浪费时间,还是有许多学生看不清楚。利用投影技术,则完全可以改变这一局面。
二、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边学边实验
    边学边实验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让全班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动口去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用实验方法探索物理知识能力的过程。因此积极创造条件,开设这类教学实验,对于大面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能力无疑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采用边学边实验的形式,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以物学理,能较快地掌握物理知识。由于边学边实验课不同于学生分组实验课,其教学形式如上课,一般不允许随便走动,互相抄袭,每个桌上都有一套仪器,得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学习,容易纠正学生实验中出现的不良倾向,有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例如在学习浮力时,怎样使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的物体漂浮?让每个学生自备一块橡皮泥,把橡皮泥做成任意形状使其能漂浮在水面上,大家做实验都满是惊奇,怎么可能?但最后都变为惊喜。通过这种动手、动脑实验能极大地鼓舞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大大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通过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学生在进入实验室之前,学生对仪器的使用和实验操作方法了解甚少,根据初中生刚开始学物理、学生实验做得太少、学生实验素养低的特点,我们就采取全方位指导的策略,即从头到尾的全过程指导。实践说明,应该如此。物理实验的创新教学要体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的聪明才智来自他们的手指头。一针见血地点明了动手的重要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就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总之,实验在物理教学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只有明确了实验的重要性,掌握了正确的方法,才能使学生的观察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逐步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发展观察和思维能力,才能使我们的物理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外,教师对待实验的严谨作风和科学态度也会对学生的实验素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现代教育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优化物理实验复习教学及提高实验复习效率
《楞次定律》教案
试论物理实验教学中的“过程设计”
《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讲座课件(共26张PPT)
一节学生主持的实验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