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屋面上的中国】明清皇家用黄色琉璃瓦,王侯平民用啥?

 


唐至宋朝,屋面瓦并未有显著发展,除了皇宫建筑由绿琉璃瓦演变为“开始使用黄琉璃瓦”,民居仍沿袭唐朝“皆茅茨,了无瓦片”。正因为屋顶普遍覆盖“茅竹”,在宋代,民房常易发生火灾。

时至元代,这一落后的民居缺陷得到了极大改善,一个疆域空前辽阔的统一封建王朝登上历史舞台,在经历经济大发展之后,大部分普通民众住进了瓦房。



元代词作家李孝光在《清明郊行》一诗中写道:“清明处处麦风斜,诗老得闲长在家。远树小村千瓦雪,不知落日上梨花。”从中可见,经过社会大进步,元代的广大乡村已经遍地瓦房。

这一时期,皇宫建筑开始大规模使用琉璃瓦。制瓷业也取得了新的进步,统治者们出于自身敛财的需求,大力发展瓷业,制瓷生产技术日臻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瓷业较宋代又有更大进步,著名的元青花即是其中的代表作。


明清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最后一个高峰期,尤为出彩的是其中的宫殿建筑,明清两代在营造都城和宫殿过程中,匠师们继承了唐、宋以来的艺术风格,并融汇各地优秀的文化、技艺,形成一套最成熟和最具代表性的做法。

明永乐年间开始营建的紫禁城,产生了大量高端建筑材料需求,对琉璃建筑制品的生产和使用也达到了历史的巅峰。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皇宫,拥有15万㎡的宫廷建筑,这些建筑以黄色、绿色、黑色等不同颜色的琉璃瓦铺盖屋顶,显现出了金碧辉煌的皇家气势。在紫禁城内,琉璃建筑最集中各种颜色、各种类型的建筑琉璃构件也最丰富,所用的建筑琉璃反映了明清两代建筑琉璃烧造的最高水平。

在需求的刺激下,明初兴建了多座琉璃窑,产品和运用范围更为广阔,琉璃构件适用范围已从宫殿、庙宇扩大到形体复杂的其它附属建筑和纪念性建筑。


这一时期的琉璃瓦在艺术造型、釉色配制和烧造技术上都已纯熟,其工艺质量、花色品种为前世所难以比拟,特别是明初熔块釉的广泛使用,提高了琉璃质量。其中的典型代表就是故宫九龙壁,由上等琉璃砖瓦拼砌而成,绚烂夺目,对琉璃的工艺和烧制技术都有极大要求。


但不足的是,古代琉璃瓦烧结欠致密、气孔多、吸水率大,且多采用一次素烧、二次釉烧的方法,在后期容易形成开裂、剥釉等缺陷。

为了展现皇家威严与尊贵,琉璃瓦的等级划分也在明朝时期形成,并延续至清代。琉璃瓦在使用上的严格要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明代时,官员和老百姓家里严禁使用琉璃瓦,这种材料只能是皇家的宫殿、园林、陵墓等建筑和亲王家里才能用,百姓房屋不得使用琉璃瓦,即使是大户人家也只能用普通布瓦。


其次,不同的等级阶层使用不同的颜色,屋顶颜色主要有黄色、绿色、黑色三种,三种颜色中最尊贵的是黄色,只有皇帝之宫殿、陵墓及奉旨兴建的坛庙等才准使用黄琉璃瓦,其他建筑一概不得擅用,否则即是“犯上”,处极刑;排在第二位的是绿色,如亲王、郡王府邸,皇家园林、陵墓及坛庙的次要建筑乃至重要寺观的主殿均可用绿色琉璃瓦;蓝色是特例,最著名的是天坛,其建筑采用蓝色琉璃瓦顶,用来象征天空;黑(灰)色最低档、最普遍,贵族府第、寺观祠堂以及平民百姓家的建筑多用黑色瓦顶。

清代沿袭明制,但绿色和黑色的差别慢慢弱化。此外,在陵寝建筑中,也是等级森严,皇陵和皇后陵墓用黄色琉璃瓦,妃子则只能用绿色琉璃瓦。

琉璃瓦的大规模使用不仅极大改善了建筑屋面的物理特性与实用功能,同时兼具审美特质,在元、明、清等统一王朝的推动下,琉璃瓦制品迅猛发展,在被赋予严格的封建宫廷礼制以及丰厚的文化内涵后,其已超越普通意义上的建筑装饰材料,更成为一种反映至高皇权与社会认知的文化符号!

陶瓷信息微信第578期
发布产品 | 求购 | 招聘 | 代理 | 爆料 | 吐槽………
点击下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有讲究,中国传统建筑的配色办法
古建筑美学 | 春秋祠之琉璃瓦
今日古建知识—庑殿(二)
中国古代建筑-琉璃-2
闲说红楼与琉璃
古代建筑(故宫)色彩的应用讲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