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忆旧时泰州的理发业
    理发是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件事。头发长得太长,既不卫生,又有损容颜。故一般一个月左右理一次发的人比较普遍,也有部份老者因头皮发痒半个月左右理一次,理(剃)过发后倍觉舒适, 人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故有人戏称为“开光”。理发这一门手艺究竞起源于何时,怎样演变,并无史料记载,更无法考证,而只能从时代来推测或判断。以清代为中心,分清前、清代、民国三个阶段。清代以前是没有人剃头的,那时男子均为“拢发包巾”,连胡子都不刮。古装戏中男子头式即为例证。那时只有大户人家或官宦人家雇佣“梳头妈子”为夫人小姐梳头而已。到了清代,男子头部沿袭满族风俗。改“拢发包巾”为“留辫子”。从这时起有了剃头这一行。当时的发型是在头的顶部(脑门后部)留一处头发,待留长后结成独辫垂于背后,脑门前全部剃光。同时也兴刮胡子,当时也有老者蓄须,以显年长或老成。留胡子有三种形式:一为“八字胡”,即把上嘴唇处留下来,余皆刮之,形成唇中短,口角处长,状如“八”字,故日“八字胡”;次为“子须胡”,即在“八字胡”的基础上把下嘴唇正中一小撮胡须留下来,称之为“子须胡”,蓄此须者年龄比蓄“八字胡”者稍长一些,多半是儿孙满堂的人;三为蓄“满须”,即整个面部胡子全留下来。但蓄此式胡须者必备一个条件,即要具备络腮胡子的人才能实现,否则视之福像不大,蓄“满须”者,  大多为官场人物或族长及文人墨客。讲究的人,还用须梳(锡制有柄巾巧玲珑)梳理胡子。而今“八字”胡子已被少数年轻人所接受并采用。打辫子很有考究,分三花辫、五花辫、七花辫、九花辫多种。兰花辫,即将整束头发分成三等份编结而成。五花辫将整束头发分五等份编结而成,余类推。三花辫造型租糙,五花辫细之,七花辫细,九花辫则特细。粗与细看头发多少而定。头发粗的人打三花轰粗,视之不美,头发少的人(特别是老者)打七花辫、九花辫也獒观,需酌情处理。民国时期,实行剪辫子剃光头。初时百姓对剪辫子不能接受,魄将多年留蓄的长发(辫子)剪掉,因而到处躲谶。后来官府派员寐挨户检查,发现男子有辫子当即剪除。大街小巷派员巡视,一现发毫不留情。久之,人们逐渐适应,自觉剪除。解放前,里下河瓣少数老农将长辫剪除,但不是连根剃掉,保留原处长发(约三、四寸长),将发梢剪齐,俗称“鸭屁股”。继而叉流行小平头(平顶头)、分头(头发挑缝两边分开)、飞机头(前面梳高隆起)等。讲究的人还需搽油,所谓搽油,即在头发上先涂凡士林,不使头发松散,再涂生发油,以增光亮。男孩则在囟门处留一撮头发呈桃形,称为“留桃儿”.也有在脑门两侧各留一撮园形头发,谓之“双桃”.还有在头顶部留一O形的头发,园中心剃掉,园周边也剃光,再剪齐,称之为马子盖”。再有在脑后留一撮头发,待头发长长后打成小辫子.凡是留这种头发的孩子,都为上胎生的孩子死亡,怕这胎孩子再跑”掉,因此留个辫子好抓住他,以免再“走”。这是家长们做的法术,此乃迷信所使。
    当时孩子剪平顶时,都前面剪后面剃,称前剪后剃、早年妇女和女孩一般不进剃头店。女孩梳独辫,前有刘海。也有梳双辫,辫端以红线系之,从耳侧挂于胸前。妇女成婚后,改为梳,不再留刘海,以示成人。鬏的形式众多,分元宝鬏、蝉翼鬏、爱司经头鬏、横直鬏等。鬏上罩以丝网,再插以簪、钗、耳扒子等饰物,也有人插上一朵鲜红的小花于鬏侧以增艳丽。北伐战争后,女学生兴剪童花头(齐耳短发,不分缝,额前有刘海)。抗日战争前后开始烫发。烫发有三种方法:一为火烫,用火钳子;二为汽烫,头发药水卷好后,用火夹子;后又有电烫(与汽烫相同的做法,仅用电烧夹子)进而又使用电吹风,使发型固定。 
    早期泰州的剃头店不多,分散在大街小巷,设备也很简陋,没有椅予,都用高低櫈。客人剃头时坐在低櫈上,伏在高櫈上(低櫈高约一尺六寸,面宽约五寸,面长约一尺五寸,高櫈高约二尺六寸,面宽约六寸,面长约一尺)。夏日,天气炎热,用布风扇拉风,由徒工操作。清末民初,剃头店不用店招,大多为连家店(前面开店后面住家),也有家店分开的。一般自己操作,或带徒当助手。闹市的店铺最多请一两位师傅帮忙,师傅的工资以当日营业收入中按四六拆帐,老板得六成。老板每天供应师傅中晚两餐,早饭师傅自备。学徒需他人举荐,并取保、立契,还要贴伙食(一般贴大米一担八斗至两担不等),学徒期为三年,三年满师后还要再延半年,谓之谢师。学徒第一年不给零用钱。第二年按一九拆帐,第三年按二八拆帐,半年谢师期间按三七拆帐。  满师后即为大师傅,按四六拆帐。学徒第一年,徒工需练三个基本功:一、摇刀。主要目的是练手腕,练成后剃头或刮胡子时顾客无疼痛感。二、绞葱管。这是为挖耳时需用,练就后才免将顾客的耳朵割破;三、捶高橇。即为双手握成空拳状,轮翻捶击橇面,久之便能发出“搭”、“搭”的声响(为捶背用)。此外,每日杂事全由徒工负担。早前,剃头店门旁常用对联有两则,一日:“立天下头等事业,掌人间顶上功夫”;另一日:“进门来乌纱宰相,出店去白而书生”。此联一直沿用至泰州解放。
    旧时理发师穿着很整洁,农衫褴搂恐被别人轻视。吃食物也很自觉,如葱蒜之类有混味的食品皆不能吃。昔日理发业每逢过年(春节)从腊月二十四起至除夕夜,在镜子旁贴一红纸条,上写“年例加倍”四字,在此期间剃头f理发)谓之“元宝”头,需付双倍钱。店主人向客人赠送耳扒、耳捻礼品。对有些老客或富有者,除双倍钱外还要另索“元宝钱”,多少听便,腊月三十晚上这天通宵服务。解放后有些陈规陋习虽已废除,但腊月二十四至除夕理发收双倍钱已是不成文的规定沿袭下来。早年理发业的人员大多数均喜爱音乐,几乎各店均备有二胡、笛子等乐器。经常三五成群聚集一起,赛几段小调,以凑热闹。过去泰州每年五月十五、九月初九有迎都天会的活动,理发业也有一架珏参加,当时除粮行的乐队外,理发业的乐队也是相当有名的。演奏的曲牌有:《傍桩台》、《西板》、《将军令》、(梅花三弄》等等抗日争期间清皇室溥侗(红豆馆主)曾特来泰卅向粮行、理发业的打人员和上真殿的王道士采录昆曲曲牌乐谱,由此可见其音乐水平之高。
    民国二十年后,很长一度时期理发这一行比较兴旺,开设诸多规模较大的店铺,也启用店招。废高低櫈为术椅、铁椅。如紫罗兰州险厅(业主王少彬)、新新理发店(业主高怀宝)、华安理发店(王宝元、王宝山兄弟)、大华理发店(业主帅世成、帅世九弟兄)、美丽理发店(业主纪登福)等,均雇用职工3-6人不等,生意红火,紫罗兰尤盛,来往顾客都为上层人士。当时大东桥一带妓院的妓女梆鼬往该店包月做头烫发卷花。由于业务的发展,在此期间理发业同行成立了“同业公会”,第一任会长由张伯钧担任,并在陈家桥西街62号建罗祖会馆一所,作为活动场地。该会馆前后两进三开间五架梁,大门上有石额一方,上书罗祖会馆四字。后中间彻一砖台,供奉罗祖牌位。该馆由当时理发业有威望的人张伯钧、曹德富、陆祥麟、王鹤寿等十多人牵头,发动全行业业主集资建造。迄今已有60余载历史,现仍保存完好。第一任会长为王少彬。至1956年停止活动。
    旧时理发业中人员善用暗语(暗舌子)-。业内人员相互交谈,外人不得而知。常用的暗语有:男客—条吧,女客—盼儿西,小孩—秧把笋,钱(钞票)—把西,吃饭—瓦伞儿,洗澡—倒猛子,灯—亮光,剃头—勾老么,剪头—轧山,洗头—浆山,修面—掸盘子,挖耳—班井,剃刀—清子,推剪—轧包,描剪—条子,梳子—拢子,椅子—开子,帽子—顶拱儿,快一点—马启,慢一点—绵,围巾—皮子,毛巾—小皮  子。从一至十的数日字也以暗码代之,即:溜、月、汪、则、中、神、心、张、爱、台。如二元五角钱称“月中”,如遇单数,则在暗码前加一“老”字,如一元称“老溜”,十元称“老台”等。
    旧时初生婴儿满月,第一次剃头称“满月头”。泰州剃满月头有说“合子”(吉利话)的习俗。从进门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的一举一动几乎都有“合子”可说。常用“合子”有下列多种(顺序):
    进大门:
    X府大门朝南开,
    玉石狮子两边排,
    文官坐的轿子到,
    武官骑的宝马来。
    进堂屋:
    穿过天井到华堂,
    今日府上好荣光,
    亲朋好友齐聚会,
    恭喜诸位乐安康。
    出房门:
    东方日出晓桃红,
    房中请出小蛟龙,
    虎皮交椅堂前摆,
    有请贵人坐当中。
    挂刀布:
    刀布生来八寸长,
    金钩挂在金柱上,
    昨日朝中剃太子,
    今日又剃状元郎。
    剃头:
    王母娘娘送仙桃,
    老君送来福寿糕,
    福人今日把头剃,
    长生不老乐逍遥。
    剃眉毛:
    眉毛八字两边排,
    潇洒英俊好气派,
    用手轻轻来剃去,
    日后定成栋梁才。
    洗头:
    金盆一口亮堂堂,
    龙须刷子当中放,
    禹王治下龙泉水,
    水母送来洗头汤。
    滚头:
    大红喜蛋园溜溜,
    好似狮子盘绣球,
    贵人头上滚三滚,
    子子孙孙出诸侯。
    扑粉:
    一盒杭粉白如霜,
    双手开盒千里香,
    香粉搽面赛白玉,
    御笔钦点状元郎。
    穿胎毛:
    胎毛生来软绵绵,
    好似刘海戏金蝉,
    飞针走线绣金字,
    富贵荣华万万年。
    带帽子:
    帽子生来八角喳,
    人人都有外婆家,
    娘舅舅母延年寿,
    外公外婆插金花。
    穿衣裳:
    脱去蓝衫换紫袍,
    贵人今日换新貌,
    来日功成名就后,
    跨马游街穿红袍。
    穿鞋子:
    富贵荣华一双鞋,
    万宝全书搂在怀,
    五经四书皆读过,
    足蹬朝靴上金阶。
    磕头:
    龙风花烛亮堂堂,
    今日府上真荣光,
    贵人堂前拜三拜,
    美满幸福万年长。
    向爷爷奶奶祝贺:
    绿竹生孙人敬爱,
    爷爷奶奶笑开怀,
    一代一代胜一代,
    请把红封拿得来。
    向外公外婆祝贺:
    外公外婆笑颜开,
    胖胖外孙抱在怀,
    今日我来祝贺你,
    把个喜封拿过来。
    祝父母:
    榴开结子心舒畅,
    X府门第更辉煌,
    诸亲六眷齐庆贺,
    要个喜封占个光。
    祝帐房先生:
    X府堂前一棵松,
    松树脚下一仙翁,
    仙翁问我做什么,
    我向仙翁讨喜封。
    上船:
    脚踏金跳上宝舟,
    金锚银舵分两头,
    舱中点的龙凤烛,
    子孙万代乐无忧。
    当“满月头”剃完后,主人家都给一个很丰厚的红包。
    泰州解放后,人民政府对劳动人民十分关怀,把过去被人们称之为“匠”人(如:铁匠、锡匠、木匠、瓦匠等等)均尊称为“工人”。而剃头匠称为理发师、美容师等。
综上所述,乃吾之粗忆,由于时间跨度长,加之前无所稽,实难考证,仅凭本人从业半个多世纪的印象和所接触之事例加以记述,尚有模糊、遗漏之处,敬请阅者诸君补充指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老北京的剃头挑子(专辑)
漫话理发业作者:笨笨眼里世界
90%的人都不知道理发变迁的这些事!
理发的由来
满清为什么要剃头留辫子?留发不留头,留头不留发
消失了的行当:剃头挑子(组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