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奇石,永远的诱惑

      我对奇石并不了解,是它由内而外的美,让我难以抵御。

       退休后,我走上了赏石藏石道路。随着时间的推延,我越来越感受到奇石的无限魅力。诚如歌德所说:“自然只是存在于她的儿女身上,但这位母亲究竟在哪里呢?她是举世无双的艺术家——她用最简单的材料造出了一个大千世界,真正是:无斧凿痕、美焕美纶、巧夺天工,且霓裳羽衣,袅袅轻装。”

        奇石无言,但它的形、质、色、纹、精、气、意、韵无不诉诸于人的感官,给人以独特的心理感受,动人心弦,荡人心腑。如中国四大传统名石中的灵璧石嶙峋粗犷,扣之有声;太湖石曲折圆润,婉转俏丽;英石疏秀遵劲,精巧多姿;昆石晶莹洁白,玲珑剔透。现代新石种中的大化石色泽艳丽,石肤光润;彩陶石釉色淳厚,古朴沉静;黄蜡石金黄富贵,手感温润;孔雀石身披绿绒,光灿闪色;戈壁石千姿百态,奇特生动;玛瑙石珠光宝气,雍容华贵;长江石图案丰富,纹彩斑烂;黄河石画面变幻,古朴凝重;木化石饱经苍桑,似木似玉;雨花石小中见大,七彩纷呈……真可谓聚天地之精华,汇山川之精美,收宇宙之精气,涤凡心之污浊,超凡脱俗,美不胜收!

山川天下秀,余气散为石。普通岩石演变而来、无为岁月雕琢而成的奇石,是大自然的化身,体现了象、韵、意完美统一的圆满境界,不得不让人感受到天意之睿智、自然之伟力,让人心醉神驰。奇石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慷慨馈赠。

                        二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块石头,奇石是地球上的一块石头,石头的“岁数”以斯亿万年来计算,即使“快镜头”也要播上几千年。在这斯亿万年中,石头经历了不计其数的地壳抬升、河床下切、风沙雕琢、激流冲刷、风雨侵蚀,其间有石破天惊的裂变,更有孤独寂寞的磨砺。石头充满传奇的“生命运动”并非杜撰,法国地质学家阿诺德·赖希哈尔和皮埃尔·埃斯科莱特在对世界各地的岩石标本进行长期研究后证实,岩石也有生命运动,它每呼吸一次要花三天到两周的时间;每次心跳大约需要三天(2006年7月《科技新闻》)。

1988年,美国科学家约瑟夫·史密斯对南极洲一种特殊岩石进行的研究则进一步发现,岩石内部能够形成一些管道,使有机化合物溶解状态后,积聚其中,从而有可能形成生命分子。这一研究成果使生命形成有了新说——人类确实是从石头中“走”出来的,说“石头是生命的母体”并不为过。石头这一“最简单的材料”承载着宇宙、大自然丰富的生命演化信息,是一把打开自然历史进化大门的钥匙。

石头也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为了应对险恶环境,为了生存和发展,人类祖先用石头打磨成劳动工具和狩猎武器,后又将玉(古称玉,石之类者)磨制成装饰品和宗教用品。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居住的洞穴里就发现过赤铁矿染红的石珠,这说明1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人类观赏石头的历史已经存在,人类文明历史也由此写起。石头可算是人类的先知。

中国人热爱大自然,对山更怀有着特殊的情结。我喜欢登山,每当气喘吁吁地登上山顶,腑瞰大地,那种居高临下、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真是太好了,我觉得自己很伟大,征服了高山。直到有一天读到著名散文家毕淑敏的一段话,才恍然大悟。她说,其实那是人的菲薄和短视。真正的高山是不可能被征服的,它只是在某一瞬间宽容地接纳了登山者,让你在它的头顶歇息片刻,给你一窥真颜的恩赐。所以,对山,人类必须谦逊和敬拜。没有石头哪来高山?石头同样值得人类谦逊和敬拜。

石头乃艺术创作的源泉。音乐家用灵璧磬石制作的磬钟,演奏出声色悠扬、余音绕梁的乐曲;画家通过掌握山石的表现技能创作出气势磅薄、意境深邃的山水画;雕塑家用石头创作出独具匠心、新颖脱俗的空间艺术;文学家以石头为素材创作出脍炙人口的传世佳作;园林设计师用假山石在庭园内再现大自然中的名山大川;建筑师以石头为材料,建造出古朴典雅、美仑美奂的建筑……石头中潜伏着的美学价值、文化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我们同样有理由崇敬构成高山的石头。

                        三

中国赏石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它起始于远古,立言于春秋,发展于魏晋,兴盛于唐宋,移情于明清,全盛于今日。

历史上曾出现很多“石痴”“石癫”,如性爱山岳,常眠于“醒石”“醉石”,被后人封为“赏石祖师”的南北朝大诗人陶渊明;广采天下珍木怪石,“侍石如宾友,亲之如贤哲,重之如宝玉,爱之如儿子”,留下“凡将藏石与他人者,非我子孙”遗言的唐代卫国公、宰相李德裕;家藏“海岳庵研山”等名石,被称为“开宋代藏石赏石风气之先”的南唐李后主李煜;见石便拜,口呼“石丈”,提出“瘦、皱、漏、透”传统相石法的宋代大书画家、大赏石家米元章米芾;藏有“三星石”“海岳石”等众多古石,著有《石谱》,在《聊斋志异》中借石抒情的清代杰出文学家蒲松龄;深爱石之骨气,论石有道,提出著名“丑石观”,发誓自己要做“顽然一块石”的清代大书画家郑燮郑板桥……

当代玩石玩到全国闻名的自然也不少,如天津宝成集团董事长、奇石收藏家柴宝成,尊石为师,爱石如命,广罗天下奇石,在天津投资十多亿元建起《宝成奇石园》,弘扬中华奇石文化;上海大沪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艺术品收藏家柳国兴,与灵璧石收藏家、经营者李富贵共同拆资千万元,在安徽省灵璧县渔沟镇建起了以收藏、展示“天下第一石”灵璧石为主的古典园林《天一园》。

石不能言最可人,痴心一片在石中。有的玩石人表示百年之后要与一方爱石共葬;有的玩石人表示百年之后的墓志铭,要刻在一方他最喜爱的灵璧石上,“在亿万年形成的灵璧石的守护下,长眠世界”。此情此缘,感人至深!

“石近乎于禅。”古代文人雅士均赏玩以“瘦、皱、漏、透”为特征的太湖石、灵璧石、英石和昆石,这不仅反映了古人的审美趣向,更说明古人是把赏石作为一种人生体验、仕途体验、境界体验来追求的。“瘦”,清高,有骨气;“皱”,历经岁月磨难,身经百战;“漏”,上接苍天,下连大地,沙里淘金,弃废而存宝;“透”,虚怀若谷,耿直无私,清廉明正,堂堂正正,这正是古代文人雅士自身形象的生动写照。

今人赏玩的奇石品种多得多。人们通过欣赏形、质、色、纹、韵具佳的奇石,亲近自然,回归自然,感受奇石的内涵和意韵,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享受赏石带来的宁静与愉悦,返朴归真,悠然自得。  

由此可见,奇石最让人沉醉其中的,在于它丰富的文化内涵和高尚的精神品格,即它的人格化神韵——石坚贞,不随波逐流;石沉稳,不浮飘轻狂;石淳朴,不装腔作势;石宁静,不喧嚷鼓躁;石淡泊,不虚荣好名;石恒久,不半途而废;石苍桑,不倚老卖老……只要你怀有澄明之心、思辨之绪,就能感受到奇石的这些精神品格,进而启发灵智,提升人品,过到养心、修性、怡情、励志的目的。

奇石是自然形成的,要成为艺术品,还须融入赏藏者的思想和感情,进行一番艺术创作活动,如确定表现角度,取题命名,设计制作底座,赋诗铭文刻题,设置演示环境等。只有这样,奇石才能成为一件主题鲜明,有艺术感染力,可以代代传承的艺术珍品。人的艺术创作,赋予奇石以生命,续写着奇石多彩华章。

目前我国群众性奇石赏藏正处于大发展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奇石爱好者已有2000多万,各地赏石藏石活动此起彼伏,柳州、阿拉善、上海、广州、北京等地还形成了规模较大的奇石交易市场,年交易额以百亿元计。奇石迟早会进入艺术品行列,奇石交易终究会成为国民经济新产业。

奇石不可再生,不可复制。近十多年来,随着奇石自然储量的减少和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奇石经济价值凸现,行情一路看涨,谁也不知道它升值的极限在哪里。“存钱不如存石头”的说法在石界颇为流行。靠奇石经营一夜暴富的事虽有,但毕竟少见,绝大多数石商还是按市场规律行事,维护奇石市场的健康发展。因为奇石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商家经营的不仅是石头本身,还有商家的审美理念、审美思想、审美服务。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眼下石市略显冷清,但这是暂时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复苏,新石种的出现,以及奇石爱好者队伍的扩大,奇石赏藏必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奇石,永远的诱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漠的石头很美丽:石破天惊形态奇异
观赏石在家居生活中的人文价值
中国四大美石之首,经亿万年而形成,有“天下第一石”之美称
触目惊心的奇石造假
中国灵璧石网
灵璧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