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无公害苦瓜生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无公害苦瓜的产地环境、栽培方式、品种选择、栽培管理、病虫害防治及收获贮藏技术。
  本规程适用于青岛地区无公害苦瓜的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规程的引用而成为本规程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规程,然而,鼓励根据本规程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程。
  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T 8321 (所有部分)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 5010  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条件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程。
  3.1 塑料大棚
  用竹木、钢筋或镀锌管做成拱架,两端插入土中,覆盖农用塑料薄膜,形成高度2m以上,跨度6m~15m,长度40m~60m的保护设施。
  3.2 日光温室
  东、西、北三面为墙体结构,南坡面为采光屋面,北墙到屋脊处为保温性屋面,用竹木、钢筋或镀锌管做成骨架,覆盖农用塑料薄膜,形成的跨度6m~9m,屋脊高度2.5m~3.5m,长度60m~70m的不加温保护设施。
  4 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NY 5010的规定。
  生产基地应选择三年以上未种植过葫芦科作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粘壤土或沙壤土地块,土壤pH值6~7。
  5 栽培方式
  5.1 露地栽培
  春夏栽培:4月上旬育苗,4月下旬定植,6月下旬开始收获。或于4月下旬露地直播,7月中旬收获。
  5.2 设施栽培
  塑料大棚早春茬栽培:2月上旬播种,3月中旬定植,5月中旬开始收获。
  塑料大棚秋冬茬栽培:7月中旬播种,8月中旬定植,10月下旬开始收获。
  日光温室冬春茬栽培:10月上旬播种,11月中旬定植,1月下旬开始收获。
  日光温室秋冬茬栽培:8月下旬播种,9月下旬定植,12月中旬开始收获。
  6 品种选择
  选用抗病、优质、丰产、耐贮运、商品性好、适应市场需求的淡绿色或白绿色品种。主要品种有扬子州苦瓜、长身苦瓜、夏丰苦瓜、滑身苦瓜、成都大白苦瓜等。
  7 栽培管理
  7.1 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清除残株杂草,每667m2施入优质腐熟有机肥5000kg、过磷酸钙40kg及硫酸钾10kg为基肥,精耕细整做畦。露地栽培平畦宽120cm~150cm;设施栽培高畦宽90cm。设施栽培定植前应进行消毒。
  7.2 播种
  7.2.1 种子质量
  种子质量应符合纯度≥95%、净度≥98%、发芽率≥90%的要求。
  7.2.2 种子用量
  每667m2栽培面积,育苗移栽用种量350g~450g,露地直播用种量500g~650g。
  7.2.3 种子处理
  播种前先用50℃~55℃温水浸种10min~15min,水温降至30℃时继续浸泡10h~20h,捞出种子,除去种皮粘液并洗净,用湿纱布包好在30℃~35℃的温度下保湿催芽,当70%的种子露白时进行播种。
  7.2.4 地温要求
  露地直播或设施栽培定植,10cm地温最低应稳定通过15℃。
  7.2.5 播种方法
  7.2.5.1 露地直播
  在栽培畦上开穴播种,每穴播2粒。
  7.2.5.2 设施育苗
  在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内设置育苗床,用直径8cm~10cm营养钵或10cm×10cm营养土块培育壮苗,育苗设施及营养土应进行消毒。将种子均匀点播于营养钵或营养土块中,每钵(块)播1粒。播前营养钵或营养土块应浇透水,播后覆细土1.5cm~2cm。
  7.3 苗期管理
  7.3.1 温度
  冬春育苗应采取保温增温措施;夏秋育苗应采取遮阳降温措施。播种后出苗前,适宜温度白天30℃~35℃,夜间20℃~25℃;出苗后,白天20℃~25℃,夜间15℃~20℃。
  7.3.2 水分
  苗期土壤表面不干不浇水,干旱时应结合中耕浇小水。
  7.3.3 炼苗
  定植前5d~7d,控水控肥,进行炼苗。早春育苗应采取降温通风措施,白天20℃~23℃,夜间13℃~15℃。夏秋育苗应采取逐渐通风和撤除遮阳网措施。
  7.3.4 壮苗标准 
  株高10cm~12cm,4片~5片真叶,子叶完好,叶色浓绿,无病虫害。
  7.4 栽培密度
  露地栽培每畦双行,株距30cm~35cm,每667m2保苗1600株~2300株;设施栽培每畦双行,株距35cm~45cm,每667m2保苗2000株~2300株。
  7.5 定植
  在栽培畦上挖穴,浇水后将带营养土的秧苗定入穴内,水渗后覆土盖地膜。
  7.6 田间管理
  7.6.1 温度
  定植期温度白天25℃~30℃,夜间18℃以上;开花结果期白天24℃~26℃,夜间15℃以上。
  7.6.2 光照
  设施栽培应采用透光性、防雾流滴性好的耐候功能膜,保持膜面洁净。日光温室后部张挂反光幕补光。
  7.6.3 空气湿度
  生长期间空气相对湿度应保持在60%~80%。
  7.6.4 肥水管理
  施肥应根据生长需要和生育期长短,按照平衡施肥要求进行,结合中耕进行3次~4次。营养生长期1次~2次,每次每667m2施复合肥10kg或10%的腐熟人粪尿1000kg,生殖生长期2次~3次,每次每667m2施复合肥20kg、氯化钾10kg。设施栽培应增施CO2气肥,浓度800mg/kg~1000mg/kg。
  浇水应采取膜下暗灌、滴灌等措施。缓苗后浇一次水,座瓜后随追肥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7.6.5 插架或引蔓
  当瓜蔓长至30cm时,露地栽培应搭人字架、引蔓、绑蔓;设施栽培应搭人字架或搭平棚架吊蔓,引蔓爬架。
  7.6.6 整枝
  设施栽培应及早进行整枝,主蔓上1m以下的侧枝全部摘除,保留2条~3条健壮侧蔓与主蔓一起上架;露地栽培主侧枝互相影响时应进行整枝,将弱枝、病叶、老化叶摘除。
  7.6.7 人工授粉 
  设施栽培应进行人工授粉。于下午摘取第二天将开放的雄花,放于25℃的干爽环境中,第二天上午8时~10时去掉花冠,将花粉轻轻涂抹于雌花柱头上,每朵雄花涂抹三朵雌花。
  8 病虫害防治
  8.1 主要病虫害
  苦瓜主要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枯萎病、白绢病、霜霉病、白粉病、斑点病、灰霉病、病毒病、根结线虫病、美洲斑潜蝇、蚜虫、小地老虎、白粉虱等。
  8.2 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优先运用农业、物理、生物、生态等防治措施,适当运用化学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等有害生物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菜田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的多样性,将有害生物控制在允许的经济阈值以下,将农药残留降低到规定标准的范围。
  8.3 农业防治
  8.3.1 严格进行种子消毒,防止种子带菌传播。
  8.3.2 耕作改制,与非葫芦科作物应实行三年以上轮作。
  8.3.3 采用丝瓜做砧木,进行嫁接育苗,防止土传病害发生。
  8.4 物理防治
  8.4.1 设施防护
  大型设施的放风口用防虫网封闭,夏季覆盖塑料薄膜、防虫网和遮阳网,进行避雨、遮阳、防虫栽培,减轻病虫害的发生。
  8.4.2 诱杀与驱避
  设施栽培运用25cm×40cm黄板诱杀蚜虫、美洲斑潜蝇,每667m2悬挂30块~40块黄板。露地栽培铺银灰地膜或悬挂银灰膜条驱避蚜虫,每2ha~4ha,设置一盏频振式杀虫灯诱杀害虫。
  8.4.3 高温消毒
  棚室在夏季利用太阳能进行土壤高温消毒处理。
  8.5 生物防治
  8.5.1 天敌保护利用:利用七星瓢虫、蚜茧蜂等天敌,防治病虫害。棚内释放丽蚜小蜂控制白粉虱,定植后当发现白粉虱成虫时,即开始放蜂,每667m2每次放蜂量不少于一万头。
  8.5.2 生物药剂防治:利用1%农抗武夷菌素150倍~200倍、或4%农抗120胶悬剂600倍~800倍防治灰霉病、白粉病、兼治黑星病。用72%农用硫酸链霉素4000倍~5000倍液防治细菌性病害。用2%宁南霉素200倍~250倍液防治病毒病。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5000倍液灌根,防治根结线虫病。
  8.6 化学防治
  8.6.1 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不使用甲胺磷、甲拌磷(3911)、治螟磷(苏化203)、久效磷、磷胺、对硫磷(1605)、甲基对硫磷(甲基1605)、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氧化乐果、甲基硫环磷、杀扑磷(速扑杀)、蝇毒磷、乙基硫环磷、苯线磷、涕线丹、林丹、氯丹、克百威(呋喃丹)、涕灭威(铁灭克)、灭多威(甘蓝除外)、特丁硫磷、灭线磷(益舒宝、丙线磷)、硫丹(硕丹、赛丹、安杀丹)、地虫硫磷(大风雷、地虫磷)、五氯酚、杀螟松、1059、杀螟威、异丙磷、三硫磷、磷化锌、磷化铝、地乐酚、溃疡净、氯化苦、五氯酚、401及以上品种的复配制剂。
  8.6.2 使用药剂时,执行GB 4285和GB/T 8321(所有部分)。
  8.6.3 主要病虫害防治
  猝倒病、立枯病和蔓枯病  发病初期喷洒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每季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7d。或用10%世高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喷雾,每季最多使用3次,安全间隔期为7d。
  枯萎病  定植时每667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kg,拌细土100kg,施入定植穴内。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灌根一次,每穴药液250ml、或灌淋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4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每株灌药液500ml。
  蔓枯病  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0%世高水分散粒剂1500倍,或64%杀毒矾M8 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防治。
  病毒病  蚜虫、粉虱发生量大时,喷施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500倍~30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为5d,每季最多用2次。发现病毒病株,喷20%病毒威(或6%病毒克星、20%病毒A)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每7d喷一次,连续2次~3次。
  炭疽病  发病初期使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为10d,每季最多用2次。或用62.5%代锰·腈菌唑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或50%施保功可湿性粉剂400倍~600倍液,或68.75%易保水分散性粒剂1500倍喷雾防治。设施栽培采用烟雾熏蒸法防治,用45%百菌清烟剂每667m2每次200g~250g,8d~10d熏1次。
  疫病  发病初期使用72%克露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500倍~600倍液、或6%琥·乙膦铝(DTM)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肥酸铜(DT)可湿性粉剂400倍~500倍液喷雾防治,5d~7d一次,连续3次~4次。
  霜霉病  发病初期用53.8%可杀得2000干悬浮剂1200倍液,或69%安克锰锌水分散粒剂1000倍~1200倍液,或70%安克可湿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为7d,每季最多用3次;或用70%安泰生可湿粉剂500倍~7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为7d,每季最多用3次;或用80%代森锰锌可湿粉剂5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为15d,每季最多用2次;或用65%甲霜灵可湿1000倍粉剂喷雾,安全间隔期为7d,每季最多用3次;或用72%普力克可湿性粉剂1000倍~1500倍液,或64%杀毒矾M8可湿性粉剂400倍~500倍液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为7d,每季最多用3次。
  灰霉病、白粉病  发病初期用65%甲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安全间隔期为7d,每季最多用3次;或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800倍~l000倍液喷雾防治,安全间隔期为7d,每季最多用3次;或21%过氧乙酸水剂10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粉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
  线虫病  每667m2用3%米乐尔颗粒剂1.5kg~2kg撒施后浇水。
  蚜虫  幼虫发生初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 800倍~1000倍液,每7d一次,安全间隔期为7d,每季最多用三次。
  小地老虎和瓜种蝇  用5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灌根,每穴药液250ml~300ml,防治小地老虎高龄幼虫,并兼治瓜种蝇。
  美洲斑潜蝇  卵孵化盛期,用10%灭蝇胺悬浮剂2500倍~5000倍液喷雾防治。
  9 收获贮藏
  苦瓜座果后发育速度快,应及时采收。采收标准:果实表面有明显的条状或瘤状凸起,果实有光泽。
  适宜的贮藏条件是:温度1℃~2℃,空气相对湿度85%~90%。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全省韭菜安全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日本“小春”香葱无公害生产技术
赶紧收藏,干货满满!韭菜设施大棚越冬栽培关键技术!
关于优质高产型南瓜,这个品种完美!
山药塑料小拱棚栽培技术
广东珠三角露地大白菜栽培管理技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