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004期:电影摄影角度的意义

文|华冶夫


直奔主题!

电影常见的摄影角度有三种:水平角度、仰角度和俯角度,见下图:



图:从左至右,水平角度、仰角度和俯角度

水平角度是最常见的摄影角度。通常情况下,一部电影的绝大部分镜头都是用水平角度拍摄的。俯仰角度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才可能用到。不过,我们还是从俯仰角度谈起吧,至于原因,看完本文你自然就明白啦!


仰角度:大人物力量感,赋予人物崇高、伟岸、强势的含义。



图:仰角度拍摄的军人队列


做个试验。双手握拳,右拳放到眼前,左拳伸向远方。是不是觉得右拳变大、左拳变小了!这个试验告诉我们,人眼有近大远小的透视效应,会夸大近距离物体的体积,缩小远距离物体的体积。作为人眼的模拟,摄影机也是如此。

在仰拍角度下,人物的腿部距离镜头较近,头部距离镜头较远,在近大远小的透视效应下,腿部会显得十分粗壮,头部比例则会缩小,形似正立的三角形(左图)。


正立三角形,给人以强势稳固、进取向上的象征。因此,在仰角度下,即使原本气质平淡的人物,也会立刻霸气外露(右图)。


图:《高考19772009 江海洋


影片《高考1977》中,农场的大学生们奔赴高考考场,途中延误了时间,眼睁睁看着进城的火车驶离车站(图1-3)。正当大家万分绝望之际。农场场长老迟(孙海英饰)驾驶拖拉机及时赶到(大仰角拍摄),拯救了这帮孩子的命运(图4)。




紧接着是一个仰拍的特写镜头,孙海英是不是立刻有了救世主的霸气范儿?



图:《阳光灿烂的日子》1995 姜文


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以大角度仰拍作为开始的第一个镜头,深邃的蓝天,仰拍下的汉白玉雕像,把我们迅速带入狂热个人崇拜的文革背景中,为主人公马小军的成长环境注入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再举一个仰拍环境的例子,来自影片《寻枪》。警察马山丢枪后,四处奔波寻找,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影片中有这样一个镜头,极大角度仰拍的牌坊,马山渺小的身影从牌坊下走过。



图:《寻枪》2002 陆川


怎样理解这个镜头的含义呢?首先得搞清楚牌坊是干什么用的。牌坊,是古代皇帝用来表彰道德模范的,通俗讲,就是谁模范遵守了封建礼教、伦理秩序,把皇帝感动了,就命人建个牌坊,为后人示范。


片中拍摄的牌坊,上面有“升平人瑞”四个大字,人瑞的意思是百岁老人,这说明牌坊是为表彰一位德高望重的百岁老人建立的。


如果观察到这些细节,你会发现,这个仰拍用得非常有力!一方面,仰拍下的牌坊,显得十分威严,夸大了牌坊(代表道德秩序)的力量感,对破坏秩序(警察丢枪)的主人公构成巨大的心理压力;另一方面,代表长命百岁的“人瑞”二字,为主人公的死亡结局蒙上戏剧般的悲凉感。


俯角度:弱化人物力量感,赋予人物渺小、弱势、陷入困境的含义。


和仰角度相反,俯角度拍摄人物,形似倒立的三角形,给人不稳定、下坠、退缩的感觉,表现人物弱势地位、传递负面的情绪感受。



图:《钢琴师》2002 罗曼.波兰斯基


影片《钢琴师》中有这样一个场景,二战期间,隐藏在废弃的大楼里的犹太裔钢琴师被德军发现。这个镜头生动捕捉了钢琴师噤若寒蝉的姿态,他单薄的身躯满是污垢、惊恐的眼睛望着不速之客,气氛十分紧张。



图:俯拍的钢琴师和仰拍的德军军官


很显然,俯拍镜头恰当地表现了钢琴师的危险处境和弱势地位;德军军官盛气凌人的姿态则由大角度仰拍来完成。


再举一例,影片《云中漫步》开头,二战结束,保罗和战友从战场归来,他满怀喜悦,期待妻子到码头迎接,不料却不见妻子的踪影。



图:《云红漫步》1995 阿方索·阿雷奥


这段画面是用一个长镜头来表现的,左图是保罗跟同行战友走下轮船舷梯,右图是人群散去,摄影机升高,转为大角度俯拍,主人公在雨中孤身一人,显得十分落寞。


作为战场归来的英雄,迎接他的不是鲜花和掌声,反而是妻子冷遇把它拉回现实,俯拍的摄影机预示着主人公与妻子的情感困境,并带有一丝悲凉的意味。


图:《寻枪》2002 陆川


这个镜头来自《寻枪》,马山丢枪后,经历了找枪的奔波和昔日情人被杀的痛苦,一连串的灾难,不仅剥夺了他警察的身份,更是把他送入了监狱。俯拍镜头,加上四周无边的黑暗,表现主人公陷入困境无法自拔。


水平角度:不俯不仰也是一种态度


水平角度,指的是摄影机镜头和演员眼睛位置大体保持一致的高度,行话叫“眼平”。


前面说过,水平角度是电影摄影角度的常态。它代表最寻常的摄影视角,人物基本没有夸张的透视变形,显得真实、亲切。



图:《新闻联播》的水平角度摄影体现亲民的一面


诚然,水平角度是摄影角度的常态,但常态并不意味着丧失个性,相反,把常态贯彻到极致,能构成特色鲜明的风格。


打个比方,在看片分析的时候,人物关系出现了明显的强弱之分,你预感会用俯仰关系来表现的时候,影片却坚持不俯不仰,固守水平角度到底,这,算不算一种风格?


事实上,一些纪实风格的导演,如侯孝贤贾樟柯等,他们的影片中就几乎刻意屏蔽了所有的镜头俯仰,水平角度摄影成了体现作品风格的重要元素,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在他们看来,镜头的俯仰,等于把作者的态度粗暴强加给观众,不仅伤害了影片的客观性,也是对观众智商的蔑视。对水平角度摄影的坚守,把价值评判的权利还给观众,体现了他们对现实世界、对市井人生心怀敬畏的态度。



图:《风柜来的人》1983 侯孝贤


最后,用这张电影截图来收尾吧!1980年代,高雄,阿清带朋友买了电影票,不料却被被骗子骗到一栋废弃的大楼里面,骗子随后不见了踪影。站在未竣工的房间里,望着外面的城市,阿清自嘲:“还真是宽银幕彩色电影啊……


是的,电影好比一扇面向生活的窗户。无论银幕内的演员,还是银幕外的观众,都是生活中平等的角色。拍电影,就是用镜头诚恳地纪录别人的生活;看电影,就是在或远或近的距离内平静观察别样的人生。


如果你问我对摄影角度的偏好,我会回答,敬畏生活是更令人尊敬的态度!

------------------------------------------

如果喜欢本文,点击右上角分享给好友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染目熏耳:有关钢琴的电影
【佳片U约】海上钢琴师
史上最高分网大,主要意义是反驳了精神鸦片论
存在主义哲学的演绎(海上钢琴师影评)
天生隐者——《海上钢琴师》的隐喻
《布达佩斯之恋》:“忧郁的星期天”,爱与命运之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