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便秘

如何定义便秘?

便秘是指排便次数减少(<3 次 / 周);粪便干硬;排便费时费力、排出不尽或需手法辅助排便。慢性便秘的病程至少为 6 个月。

便秘是个常见病么?

我国成人慢性便秘患病率为 4%~6%,且女性高于男性。60 岁以上人群慢性便秘患病率高达 22%,并随年龄增长而升高。

便秘的主要症状有哪些?

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减少(每周少于 3 次)、粪便干硬和(或)排便困难。每次排便时间长,排便费力,排出粪便干结如羊粪且数量少,排便后仍有粪便未排尽的感觉,严重时还需手指协助。同时还可伴有下腹胀痛、食欲减退、焦虑失眠以及皮肤色素沉着等表现。患者因此常有心理负担,影响生活质量。

慢性便秘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慢性便秘可由多种疾病引起,包括功能性疾病、器质性疾病以及药物影响。慢性便秘大部分病因是功能性疾病,包括功能性便秘、功能性排便障碍和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其中又以功能性便秘最为常见。
引起便秘的器质性疾病包括:肠道疾病(结直肠肿瘤、憩室、结直肠术后、肠扭转、直肠脱垂、痔疮、肛裂、肛瘘等)、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慢性肾病、尿毒症等)、神经系统疾病(自主神经病变、脑血管疾病、痴呆、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等)以及肌肉疾病(皮肌炎、硬皮病等)。而药物影响主要是指某些药物(钙片、降压药钙离子拮抗剂等)引起的便秘。

便秘有什么危害?

便秘的危害可分局部性和全身性。前者表现为长期的排便费力所引起的直肠肛门疾患,例如痔疮、肛裂、脱肛等。后者则主要表现为排便费力引起的心脑血管疾病,尤其是老年人,血压升高易诱发脑卒中、心肌梗死等。对于肝衰竭的病人,便秘还会使有害物质再吸收入血,易发生肝性脑病。同时,长期便秘也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加重了精神和心理负担。

功能性便秘如何诊断?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主要基于症状。在排除器质性疾病与药物影响基础上,且符合以下诊断标准:
(1)必须包括下列 2 项或 2 项以上:
①至少 25% 的排便感到费力;
②至少 25% 的排便为干球状粪或硬粪;
③至少 25% 的排便有不尽感;
④至少 25% 的排便有肛门直肠梗阻感和(或)堵塞感;
⑤至少 25% 的排便需要手法帮助(如用手指帮助排便、盆底支持);
⑥排便次数<3 次 / 周;
(2)不用泻药时很少出现稀便;
(3)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IBS)的诊断标准。
同时,诊断前症状出现至少 6 个月,且近 3 个月的症状符合以上诊断标准。

诊断功能性便秘时需要排除哪些疾病?

对于新近出现便秘的患者,在诊断功能性便秘之前需要排除器质性疾病引起的排便异常,尤其是结直肠癌等;此外还需排除肠易激综合征(IBS)以及药物因素的影响。(详见「慢性便秘的常见病因有哪些?」)

哪些便秘患者需要肠镜检查?

有慢性便秘史,出现以下「报警征象」者建议肠镜检查,包括≥45 岁,有消瘦、贫血、便血或黑便等症状。

为什么一些负面情绪如紧张、焦虑、抑郁会引起便秘?

胃肠道蠕动、消化液分泌都是受自主神经支配,后者又受到大脑中枢的调控。换句话说,人的思维活动会直接影响消化功能。紧张、忧伤、抑郁、愤怒等负面情绪可使胃肠蠕动功能减弱、消化液分泌减少,表现为食欲下降、腹胀、便秘等。

为什么有精神心理疾病的患者更易发生便秘?

主要原因有两方面,其中之一已在上一题中说明。另外,抗精神病药、抗抑郁药等用于治疗精神心理疾病的药物,本身就存在便秘等副作用。

节食减肥者为什么容易便秘?

消化道存在胃 - 结肠反射,当食物进入胃内后即会引起该反射而发生肠蠕动。如果进食量过少,不能产生有效的胃肠刺激,结果就是肠蠕动减弱,食物残渣在肠内停留时间长,水分被过度吸收而致粪便干结。长期如此,则会引起便秘。所以,通过单一节食而达到减肥目的是不可取的,提倡适度锻炼搭配合理膳食。

长期服用减肥茶会引起便秘吗?

答案是肯定的。目前国内市场的很多减肥茶、瘦身茶,其有效成分就是医用泻药的一种。很多服用者出现大便次数增多、大便稀薄等症状,这种通过药物刺激而达到减少吸收目的的减肥方式,会损伤肠壁黏膜以及肠壁神经丛。长此以往,肠道蠕动会更加依赖药物,自我蠕动能力减弱而引起便秘。

慢性便秘的基本治疗原则是什么?

总的原则是个体化的综合治疗,包括推荐合理的膳食结构,建立正确的排便习惯,调整患者的精神心理状态;
对有明确病因者进行病因治疗;
需长期应用通便药维持治疗者,应避免滥用泻药;
外科手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对经检查明确显示存在形态和/或功能性异常者,有针对性地选择手术方式),并对手术疗效作出客观预测。

慢性便秘患者如何进行生活方式的调整?

生活方式的调整包括合理膳食、多饮水、适度运动以及养成定期排便习惯等。
(1)膳食:增加纤维素和水分的摄人,推荐每日摄入膳食纤维 25~35 g,每日至少饮水 1.5~2.0 L;
(2)适度运动:尤其对久病卧床或运动量少的老年患者更有益;
(3)建立良好的排便习惯:结肠活动在晨醒和餐后最为活跃,建议患者在晨起或餐后 2 小时内尝试排便。排便时集中注意力,减少外界因素干扰(比如尽量不要玩手机或阅读报刊杂志)。

目前治疗便秘的药物主要有哪些?

(1)通便药主要包括:渗透性泻药(聚乙二醇、乳果糖、硫酸镁等)、容积性泻药(欧车前、聚卡波非钙、麦麸等)、刺激性泻药(比沙可啶、番泻叶等);
(2)促动力药:5- 羟色胺 4 受体激动剂(莫沙必利、普芦卡必利等);
(3)促分泌药:鲁比前列酮、利那洛肽,目前尚未在中国上市;
(4)灌肠药和栓剂:甘油、石蜡油等。

哪些慢性便秘患者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需要手术治疗慢性便秘的患者属极少数。只有当患者经过系统性非手术治疗无效且症状严重影响工作生活时,方可考虑手术治疗,但必须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应行结肠镜检查、结肠传输试验、肛门直肠压力测定等。对检查结果明确存在形态和(或)功能异常者,有针对性选择手术方式。总之,慢性便秘患者应慎重选择手术治疗。

使用通便药应注意什么?

(1)容积性泻药(膨松药)主要用于轻度便秘患者,服药时应补充足够液体;
(2)渗透性泻药可用于轻、中度便秘患者,因其不良反应相对较小,可用人群也较为广泛。但过量使用盐类泻药(硫酸镁)可能引起电解质紊乱,老年人和肾功能减退者慎用;
(3)刺激性泻药应避免长期使用,建议短期、间断使用;
总之,任何泻药的长期使用,不仅会产生依赖性,还会对肠壁黏膜及肠壁神经造成损伤。因此,应尽可能在减少使用泻药的基础上,从生活方式和心理疏导层面改善便秘的症状。

慢性便秘患者饮食上有何注意事项?

(1)主食不宜过精,适当吃粗粮,包括五谷杂粮(红薯、玉米、糙米等)、豆类制品(黄豆、绿豆等)。一方面通过增加食物残渣中纤维素含量来刺激肠蠕动,再者粗粮中富含的 B 族维生素可增强肠道张力;
(2)每天最好喝 6~8 杯水,建议晨起空腹喝温水或蜂蜜水,保证机体有足够水分润肠软便;
(3)多吃新鲜蔬菜,诸如富含纤维素的芹菜、茼蒿菜、萝卜等;
(4)多吃新鲜水果,诸如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核桃、苹果、香蕉等;
(5)每天可加食糠皮、麦麸等,以扩充粪便体积,促进肠蠕动;
(6)忌过量食用辛辣、燥热以及腌(熏)制的食物,如辣椒、胡椒、腌菜等。

为什么便秘常见于老年人?

有历史和现实两方面的原因。首先,部分老年人年轻时就未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造成排便障碍愈发严重。更主要的原因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各方面生理机能衰退,除了肠道蠕动和消化液分泌功能下降外,心肺功能不足、腹部及盆底肌肉松弛等会进一步加重便秘症状。再者,用于治疗其他疾病的药物所产生的副作用也会导致便秘,如治疗高血压病的钙离子拮抗剂等。

如何预防老年性便秘?

(1)个体化饮食模式:首先是食物组成,在兼顾个人喜好和营养均衡的基础上提倡低脂多纤维素饮食;
(2)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老年人最好养成每日一次的排便习惯,可选择晨起或餐后 2 小时内排便 (不管有没有便意),以培养和保持排便的条件反射;
(3)适度的体育锻炼:坚持一定量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如慢跑、散步等,不仅可以增加食欲,促进肠蠕动,还可使腹壁肌肉、膈肌、盆腔肌肉等排便肌群肌力增加;
(4)保持精神愉快:自身应积极参加社会活动,保持良好心态。同时,社会和家庭的关爱也是老年人保持精神愉快的关键;
(5)切勿滥用泻药:使用泻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滥用药物会造成依赖性而加重病情。

为何儿童容易发生便秘?

儿童自我约束力差,吃东西易偏食(挑食),饮食中往往偏重高糖、高脂等食物,缺乏富含纤维素的果蔬;其次,家长对于儿童的合理膳食缺乏充分的认识,往往对于孩子是「有求必应」,未能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再者,牛奶喂养的小儿因为牛乳中蛋白含量高、钙磷比例不当易导致大便干结;最后,有肥胖症家族史的儿童易出现超重或肥胖,在缺乏运动的基础上则更易发生便秘。

小儿便秘如何治疗?

基础治疗包括合理饮食和排便习惯训练。药物治疗可选择乳果糖、聚乙二醇等,副作用较小且耐受性好。对于粪便嵌塞者,可选用开塞露或氯化钠温水溶液灌肠。小儿便秘的药物治疗必须在医师指导下进行。

如何预防小儿便秘?

(1)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食要多样化,食物不能过于精细。教育孩子不偏食,鼓励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制成的食品;
(2)良好的排便习惯:引导孩子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让孩子知道正常排便有益健康的道理;
(3)良好的生活习惯:营造轻松愉快的生活氛围,避免持续高压的状态。尤其是学龄儿童,学习紧张、睡眠不足均可引起便秘;
(4)健康的喂养方式:提倡母乳喂养。只能牛奶喂养的婴幼儿,可通过添加米汤、果汁、菜汤等补充足够的水分润肠通便;
(5)避免盲目补充钙质:合理膳食是最佳的补钙方式。避免长期服用能引起便秘的药物,如葡萄糖酸钙、碳酸钙等;
(6)勿滥用泻药:治疗小儿便秘提倡饮食调理为主,使用药物应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滥用泻药会造成儿童肠道功能紊乱。

孕妇便秘需要治疗吗?

因为生理结构的变化,孕妇是发生便秘的高危人群。由于担心药物副作用,很多孕妇不能积极配合治疗。殊不知排便是人体排毒的重要方式,粪便在体内长时间停留会导致毒素再吸收,直接危害胎儿和孕妇的健康。目前,选用乳果糖、聚乙二醇等药物治疗孕妇便秘是安全可靠的。此外,增加膳食纤维、多饮水和适当运动也是预防和改善孕妇便秘的重要措施。

便秘为何容易引起痔疮、肛裂?

便秘通常是痔疮、肛裂的主要原因。粪便干硬直接对肛门及其周围皮肤黏膜造成损伤,长时间屏气增加腹压又会导致直肠肛门静脉血液回流障碍,久而久之引起肛裂、痔疮。而痔疮、肛裂反之引起的排便疼痛使得患者惧怕排便,进一步加剧了病情。因此,便秘重在早防早治。

市面上有一些「通便茶」,据说喝了可以「排宿便」「清肠毒」,我也想要「排毒润肠」,请问这个产品靠谱吗?

绝对不靠谱。
首先,医学上是没有「宿便」这个名词的。
食物进入人体到形成大便排出体外,大概需要 30 小时。也就是说,对于健康的人,今天的饮食形成的大便,要到后天早晨排出来。所以从这个角度看,正常大便都算得上是「宿便」了,因为它在肠道停留的时间比较久。
其次,也不需要担心「宿便」会产生「毒素」。
排便以后,人的结肠里确实会有部分未成形的大便,但在后续积存过程中,会发生水分和电解质的吸收,而不存在所谓的「毒素」被吸收。
某些减肥产品或保健品号称能「排毒润肠」,其实往往包含非法添加的泻药成分(比如大黄和番泻叶)。长期使用不但会导致肠道蠕动功能紊乱,还会产生严重的药物依赖性,甚至使肠道黏膜在长期刺激下产生「结肠黑变病」,后果严重。
如果确实偶有便秘问题,应该怎么办?点击「战胜便秘」,科学战胜便秘的方法就在里面。

宝宝 6 个月大,能给他喝点蜂蜜润肠吗?

欧美国家的卫生部门数年前已经发出通告提醒家长,切勿给 1 周岁以下的婴儿喂食蜂蜜。
这个通告的原因是,蜂蜜中可能含有肉毒杆菌,对宝宝可能造成致命的威胁。
肉毒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但在不正确加工、包装、储存的食物中,尤其容易生长,蜂蜜就是其中一种食物。肉毒杆菌在繁殖过程中会释放一种叫肉毒素的神经毒性物质。
1 岁以上的宝宝,肠道菌群比较稳定,即使吃进含有少量肉毒梭状杆菌的蜂蜜,肠道原有的菌群也可以抑制肉毒梭状杆菌的繁殖。肉毒梭状杆菌的繁殖被抑制了,就自然不产生肉毒素。
而宝宝小于 1 岁时,肠道内的菌群很脆弱,对毒素反应也敏感,因此,当小宝宝食用被污染的蜂蜜后,非常容易中毒,并出现严重的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蜂蜜不仅仅是单独出现,还可能隐藏在我们的食物当中,比如:蜂蜜燕麦片、蜂蜜饼干等,当给 1 岁以下宝宝吃这些零食的时候,也当注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自制一杯“通便水”?每天拉得痛快,是什么通便水?
干货!如何正确治疗功能性便秘?
功能性便秘诊疗新进展
便秘到底应该怎么治疗,来看看权威指南怎么说
用于慢性便秘的七类药物
功能性便秘的诊断与治疗_李延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