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古代,捅破窗户纸,真能偷看到屋里的一切?

版权声明:文章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为传播而发,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会第一时间删除。




影视作品中,经常有这样的画面:蒙面黑衣人们,趁着夜色,偷偷用手指沾上口水,然后往窗户上轻轻一捅,接下来就可以干坏事儿了——甭管这黑衣人是窃听、迷药、暗器、下毒、刺杀……第一步一定要是这个。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用沾了口水的手指随便一捅就破,那遇到刮风下雨怎么办?总不能下一次雨就补一次窗户吧?为啥不用玻璃呢?

首先,先来说说玻璃的事。

虽然中国古代也制作过琉璃瓦,蜻蜓眼一类的彩色玻璃,和一些透明度很高的玻璃杯,但是可用于窗户上的纯透明的平板玻璃,是清代初期才传入中国的。

文艺复兴以前,欧洲人自己也无法普及透明玻璃窗,所以彩色玻璃多用于教堂。

当时,连西方使臣送给朝廷的两块大玻璃不小心打碎了一块,都需要皇帝亲自批示碎玻璃如何处理,民间就更不要说见过甚至使用这东西了。

此前的“纸”,更接近草木纤维粗织的皮。

咱们说回窗户纸。

虽然没有玻璃用,但您还别嫌弃这窗户纸,在古代也不是谁都有钱用纸糊窗户的。

东汉元兴元年(105年),蔡伦才改进了造纸术,才有了一般意义上我们今天说的纸。

此时生产纸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所以纸的价格不是一般百姓承受得起的,会选择使用草皮一类的东西来阻隔风雨,用纸糊窗,连大户人家都是家主用练完字的废纸来糊。

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造纸术进一步改进,纸张大量普及,平民百姓才有了用纸糊窗的前提。

再到大约宋代的时候,出现了油纸,所谓油纸,就是在制作纸的时候用较为坚韧的纸,刷上一层桐油,起到防水的效果。

古人使用的油纸伞,就用此材料制成。

虽说油纸窗户具有一定的防水性,但也禁不住长时间潮湿,所以电视剧中用唾沫捅破窗户纸并不夸张。

所以为了下雨天防水,古代的窗户上除了窗纸,外面还设计有一层窗板。

天气寒冷的季节,人们会舍弃窗户的透光性,为窗户上脆弱的窗纸盖上板子,有时,窗板与窗户间还会装上棉帘,这样即使寒风暴雨也不会破坏窗户纸了。

同时,大户人家在设计房屋的时候,一般采用回廊式的宅邸设计。

屋檐伸出窗户很长的一段距离,构成一个在下雨天也可以在院内随意走动的回廊,自然就很难有雨能够打湿窗户了。

有实力的人家,从造房子这一步就彻底根治了窗户沾水的问题。

其实窗户纸也并不是玻璃出现前古人唯一的选择。

宋代晚期,在很多王公贵族家中开始使用一种叫做明瓦的材料作为窗户,这有点类似于玻璃,但透光性远比玻璃要差。

因为它主要是用贝壳、羊角、云母片等有一定透光性的材料打磨成方形薄片制成。

明瓦在古代江南很普及,用量也大,明瓦的生产制作开始成为一项传统的手工产业,养活了不少人。

到了清代,苏州明瓦行业还组织了联合会,叫“明瓦公所”。

随着玻璃在晚清逐渐普及,明瓦和窗纸开始逐步退出上流社会的历史舞台,但民间依然在使用窗纸。

虽然现在窗纸已经彻底淘汰,但过去被科技所限制的这段岁月中,窗户纸的使用方法与配套设施,还是体现出了中国古人无穷的智慧。

我老家一个远房亲戚原来就是个大地主,他家老房在我小时候,也就是80年代末还在,窗子是小格,两扇可以推开,不是用白纸糊的,而是用一种草黄色的油纸,很薄,但很结实,略微透明。

下大雨时外面的板子放下来,房里就漆黑一片,家里有个昏暗的小电灯,估计20w左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代用纸糊窗户,不怕雨淋吗?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为什么古代的窗户都是纸糊的,刮风下雨怎么办?
古代窗户纸糊的,不怕被人捅破偷看吗?不要小瞧古人的智慧
中国古代窗户叫什么
为什么古代的窗户都是纸糊的,刮风下雨咋办?
(3)糊窗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