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惇 临书一得
临书一得

  临摹古人碑帖,今人以为只是学习书法之基本功练习,因此所有国展都不会有临摹作品参展。有解释者谓,书法展所需展示者,必为创作方可。为了表示临摹在书法中的特殊意义,又出现了专门的“某某临书展”,以此界定展览的属性。于是创作与临摹在展览中被分家了。然若纵观古代书法家及其传世之作,常常直接以临摹为作品,以《兰亭序》为例,如褚摹、冯摹或还是以复制为目的,而赵孟頫、董其昌、王铎等人的临本,临后往往加上题跋,并郑重钤印,落笔作千秋之想,这样的临作则与所谓创作实际上是分不开的。董其昌临《阁帖》,王铎临《阁帖》,不仅有长卷流传,就连巨幅大轴也直以临摹为作品。对于书家来说,在临摹中不断汰去自己习气或不断强化己意,两方面都非常有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今人将创作与临摹分得如此清楚,正是得不偿失。

  学书的过程当伴以终身不辍的临摹,如吴昌硕临《石鼓》,称每临一次皆有新境界。应该提倡将临摹当作品来写,求其笔法、结字、章法的高度统一性,反对那种以“练”功为单一目的的临摹,临了就扔,计算自己临了多少遍,练了多少年,其实没有实质意义,不求甚解之临百遍,不如用心解读、心摹手追之一遍,故临帖亦当求高质量。

  临摹有人主张忠实原作之实临,亦有主张意临。然意临是有欺骗性的,凡临不像的都可叫“意临”,如此一来,还有什么原则可谈。故我主张首先是实临,待形神兼备后,其意自得,此时若求意临,则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了。

  实临也要诚实,不可自欺欺人。临的同时要读,首读笔法,次读结字,读不懂自然就临不好,临不好自然就无所得。伴随临摹,又必弄清所临对象的许多特征,如用什么性质的纸、用什么性能的笔、写字的速度、落笔的轻重、字的大小、行之距离、墨之浓淡燥润等,都要尽力与所临的对象合,合则近,离则远。莫以粗糙之纸临精细之字,与莫以光滑之纸临粗糙之碑一样。曾在评选展览作品时,见一书者以六尺净皮徽州生宣写蝇头小楷,数千字一丝不苟,我叹曰,此人以如此粗糙之纸,书如此精工之字,尺幅又如此之大,笔笔全在控制水分,实在可悲,全为伪功力所害,而何为书法则浑然不知,未入门也。

  古代有作为的书家都非常注意取法,并在学习中“直追本源”,直追本源才能避开时风。只有避开“同”,才能发展“不同”,并在“不同”中渐成自己风格。今人喜参加各种展览,故“趋同”性尤重。如何处理与人不同,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窃以为古代经典作品终身要临、要读、锲而不舍;博物馆的古代作品展览尽量多看,看一次少一次;当代作品展览会不可不看,亦不可多看,走马观花即可。此非厚古薄今,实为不染时风之良方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当代书法不同于王羲之时代,不明白就入不了国展
展览体书法作品三个容易犯的毛病
【元】鮮于樞《老子道德經》【移動長卷】
书法临创展,为什么有的书友写的非常好却被淘汰了!是什么原因?
古人评今人书法,不堪一击(中)
【他山之石】品书即辨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