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经典回顾:第五届中央音乐学院国际室内乐音乐节——勃拉姆斯第D小调三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08号

D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08号)

Violin Sonata in D Minor, No.3 Op.108

第一乐章:快板 I.Allegro

第二乐章:柔板 II.Adagio
第三乐章:不太快的急板 III.Un poco presto e con sentimento
第四乐章:很快的急板 IV.Presto agitato

小提琴:阿加塔·兹姆泽夫斯卡

钢琴:贾斯蒂娜·丹莎芙斯卡

勃拉姆斯第D小调三小提琴奏鸣曲,作品108号小提琴:阿加塔·兹姆泽夫斯卡钢琴:贾斯蒂娜·丹莎芙斯卡

Geneva Lewis & 勃拉姆斯-d小调小提琴奏鸣曲

创作背景

勃拉姆斯40岁以后为小提琴与钢琴写过三首奏鸣曲,再加上1853年创作的《F.A.E.奏鸣曲》共计四首小提琴奏鸣曲作品。《D小调第三小提琴奏鸣曲》从1886年起开始创作,完成于1888年,作曲家时年55岁。创作其间,勃拉姆斯的几位好友病逝与病危,许多音乐评论家们认为勃拉姆斯在创作这首作品时渗入了宿命观。同时,这首作品不同于前两首小提琴奏鸣曲所组成的三个乐章结构,而是由四个乐章组成,情绪也比前两首奏鸣曲复杂,乐曲强有力的性格呈现出强烈的戏剧性效果,是勃拉姆斯晚期创作的高峰之一。他把这部作品题献给好友——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汉斯·冯·彪罗。由作曲家本人亲自和小提琴家耶诺·胡拜于 1888年12月22日在布达佩斯首演。




钢琴家、指挥家和作曲家汉斯·冯·彪罗



小提琴家耶诺·胡拜


著名的勃拉姆斯传记作家凯林格曾对这首奏鸣曲有如此评价:“此曲比前两首奏鸣曲更为光辉,由更广阔的视野构成。全曲内容充实,而且激荡着强烈的精神。


年轻的勃拉姆斯(1854年摄)



乐曲简介


1.快板,D小调,奏鸣曲式。第一主题浪漫而带忧郁,第二主题是与基调平行的F大调。发展部由钢琴基调属音持续音贯穿始终,整体飘散着黯淡气息,尾奏趋于平静。

2.慢板,D大调,3段体。以单用G线发出的小提琴柔美之歌开始,形同短歌。第二段形同经过部,第三段是第一段反复,一直是一种平静的持续。

3.充满感情的稍快板,升F小调,3段体,类似谐谑曲,有凄清之感,不像是幽默,倒像勉强隐忍痛苦。中段增强气势,为发展部形态。第三段为焦躁不安的三度与六度双音奏法,给人以喘息的感觉。极似回旋曲式。

4.兴奋的急板,D小调,回旋奏鸣曲式。似要一扫悲愁情绪,第二主题以赞美歌形态,以生气勃勃的发展给这个乐章以明亮感,最后尾奏以热情的强音结束。





演奏家介绍





阿加塔·兹姆泽夫斯卡,2006年维尼亚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金奖得主,并获得观众奖和特殊奖。毕业于波兹南音乐学院,欧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协会代表,2010年成为波兹南音乐学院最年轻的教师。曾在多个国家及重要的音乐厅演出,华沙交响乐团、波兰国家广播交响乐团、俄罗斯爱乐乐团等著名乐团合作,与其合作的指挥大师包括克日什托夫·潘德列斯基、安德烈·伯雷克、马克西姆·文格洛夫等。她曾获过许多荣誉,包括伦敦音乐大师奖、TYP文华奖(古典音乐类)、弗雷德里克最佳独奏专辑奖等等。





贾斯蒂娜·丹莎弗芙卡,1997年路德维希·斯蒂文斯基钢琴比赛、1998年萨伐尼亚国际青年肖邦钢琴比赛及2000年克拉夫青年音乐家比赛一等奖得主。毕业于苏黎世音乐学院,欧洲路德维希·凡·贝多芬协会代表,2006年起任教于克拉科夫音乐学院。作为室内乐音乐家,她多次与小提琴家伊利亚·葛林戈斯、卡加·丹莎弗斯卡、大提琴家巴托斯·科其亚克等优秀艺术家合作演出。多次获得波兰文化部和国家遗产部颁发的奖学金及弗雷德里克·肖邦国家研究所奖学金。





关于作曲家






约翰内斯·勃拉姆斯

(Johannes Brahms)

1833年5月7日出生在德国北部美丽的汉堡市。(为了使读者能够清楚地了解它的位置,小编特意找了一张德国地图,并做了标注。)





以下是勃拉姆斯的故乡——汉堡市的自然风景与人文建筑





勃拉姆斯出生处,1891年摄。建筑于1943年毁于战火。


勃拉姆斯的父亲约翰·雅可布·勃拉姆斯(John Jacob Brahms)是一名职业乐师,能演奏多种乐器,也是勃拉姆斯学习音乐的启蒙者。


勃拉姆斯的父亲




他的母亲约翰娜·亨丽卡·克里斯蒂娜·勃拉姆斯是个裁缝,生在贫困的家庭之中。长大后又给富人当了多年女佣和缝纫工。1830年她与勃拉姆斯的父亲结婚。此时她41岁,而勃拉姆斯的父亲却年仅24岁。

勃拉姆斯的母亲




勃拉姆斯是德国古典乐派最后的作曲家和浪漫乐派中期的作曲家,是维也纳乐界的领袖人物,音乐评论家把他与巴赫Bach、贝多芬Beethoven并列,称为“三B”。1897年4月3日逝世,享年64岁。勃拉姆斯葬在维也纳中央公墓。




小编还查阅了相关资料,将有明确记录的照片加以整理,现录如下,方便读者更直观的了解作曲家的生活。


1853

  • 1853年10月,20岁的勃拉姆斯第一次与舒曼一家共同住在杜塞尔多夫。在罗伯特·舒曼的要求下,才有了这幅出自法国画家J.J.R.Laurens of Montpellier (1801-1890)手笔的素描,并且它是现存的关于勃拉姆斯最早的一张图片。


  • 勃拉姆斯生前的第一张照片,摄于其前往莱比锡的旅途期间。1853年勃拉姆斯曾两次到访莱比锡,一次是11月17日-23日,另一次是12月1日-18日。此行的目的不仅在于要举行演奏,还要在布赖特科普夫、哈尔特与出版商探讨出版第一首作品的相关事宜。


  • 这是勃拉姆斯唯一一张与小提琴家爱德华多.雷曼伊(Eduard Reményi)的合照。他们曾与1853年4月从汉堡出发,共同举办德国巡演。之后勃拉姆斯终止了与他的合作,并且两个人再也没见过面。



1855

  • 本照片摄于1855年,作曲家22岁时。


1858

  • 此时的勃拉姆斯在代特莫尔德做指挥兼音乐老师,并与阿加特·冯·西博尔德订婚。与此同时,他的D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的首演失败。(资料显示,在这张照片中,勃拉姆斯的手上戴着戒指,以证明他与阿加特的订婚。可是小编戴着眼镜把脸贴到屏幕上来回的找,也没有发现。但因为没有高清的图片,所以只好选用这一张。)



  • 同时期照片



1869

  • 勃拉姆斯与朋友:歌唱家尤利乌斯·施托克豪森。摄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


  • 同年,勃拉姆斯的作品《德意志安魂曲》大获成功,作曲家于此时拍摄了下面的照片。



    1872

  • 这一年勃拉姆斯定居于维也纳,并拍照留念。



1876

  • 本照片摄于勃拉姆斯第一交响乐出版之前。并且是在他开始蓄起胡子之前的最后一张照片。



1887

  • 此时的勃拉姆斯已经成功转型,留起了胡子。弗里茨·勒克哈特作品(Fritz Luckhardt)



1888

  • 勃拉姆斯在维也纳的利希滕斯坦宫用贝森朵夫钢琴为女中音歌唱家爱丽丝·巴尔比伴奏。



1889

  • 本照片摄于1889年12月,左起:Richard Hausmann, Brahms, Maria Fellinger,地点是Fellinger的家中。



1890

  • 与朋友Victor Miller zu Aichholz的各合照。这张照片展现了勃拉姆斯性格中的另一面:和蔼、普通、平易近人。



  • 同年照片,勃拉姆斯坐在书房中,拍摄者不详,现存于美国。



1893

  • 探望朋友时所摄。照片中的其他人是Fellinger家族成员,照片的拍摄地点是他们家的花园里。



1897

  • 大师最后的照片——勃拉姆斯的遗体与面部石膏塑像。





大师的逝去总令人产生很大的遗憾,但是他给我们留下了他的音乐作品。聆听他的音乐,欣赏他的音乐,甚至是演奏他的音乐就是接近他精神世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通过他的音乐,他伟大的灵魂和思想得以传播到世界各地,为人们带来永恒的美与希望。最后,为了不使气氛过于沉重,小编找到了由艺术家Frostyhut绘制的两幅勃拉姆斯的漫画,供读者欣赏。感谢您阅读本文!


年轻的勃拉姆斯(作于2009年4月)

在浓密的胡子中弹琴的勃拉姆斯(作于2010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际上著名的十二位作曲家
古典音樂史上最優美的小提琴奏鸣曲(Violin Sonatas)
勃拉姆斯《D大调小提琴奏鸣曲作品77》第三乐章,欧伊斯特拉赫 1172
勃拉姆斯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古典音乐百科----小提琴经典作品选辑
[音乐与舞蹈精粹]第603期:古典音乐名作 - 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