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黑白记忆:百年前海天佛国普陀山的模样

网上收集了一组普陀山的老照片,记录了100年前的普陀山,黑白照片里的佛国非常清净。100年前的普陀山

空灵缥缈,梵音缭绕,真正的佛门净地。今天的美篇继续带你穿越时空,走进100年前的海天佛国普陀山…

这是一组拍摄于一百年前的普陀山老照片。照片的拍摄者是来到浙江舟山地区进行考察及情报搜集的外国人。在勘察舟山地形的同时,这些外国摄影师也被普陀山如诗如画的美景所震撼,用手中的镜头拍下了100年前的普陀山的样子。

普陀山,是浙江舟山群岛中的一个小岛,形似苍龙卧海,相传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据史书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普陀山即为道人修炼之宝地。


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群岛东部海域,是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传说中是观世音菩萨教化众生的道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如今的普陀山已经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每日里的游人香客络绎不绝,早已失去了曾经佛门境地的清净。下面的一组老照片是100年前的普陀山,一起来看一下曾经的空灵缥缈、梵音缭绕的真正的普陀山把。图为100年前的普陀山的码头。


100年前,进山的香客。


普陀山的轿夫,正抬着客人上山。


坐在竹藤轿上的香客,被轿夫们抬着上山拜佛,沿途的僧人站立,脚下放有竹筐,应是供轿中人随时喜舍功德。片中的轿舆,据说最高峰时有千余乘,轿夫两千余人,有时因中途加价导致纷争,每遇此事,往往就会通过寺院知客僧调解。




器材:HUAWEI MHA-AL00
光圈:f/2.2 快门:1/999963365 焦距:4mm ISO:500

器材:HUAWEI MHA-AL00
光圈:f/2.2 快门:1/999963365 焦距:4mm ISO:320

100年前的普陀山,阒寂无人,清净悠远。


100年前的普陀山,树木葱茏,古木参天。


器材:HUAWEI MHA-AL00
光圈:f/2.2 快门:1/999963365 焦距:4mm ISO:320

100年前普陀山上,路边一个打坐的僧人。僧人坐在木椅上,敲着木鱼,正在潜心诵经修行,而此刻正是春日时光,草木生长,远处一舟,风帆扬起,人在景中,人已成景。


普陀山僧人


器材:HUAWEI MHA-AL00
光圈:f/2.2 快门:1/999963365 焦距:4mm ISO:400

器材:HUAWEI MHA-AL00
光圈:f/2.2 快门:1/999963365 焦距:4mm ISO:320

短姑圣迹


短姑圣迹

100年前的普陀山普济寺短姑古迹处。短姑古迹是一个天然的码头。

短姑古迹处,此处为一天然码头,相传为观音大士显迹处,据说曾有姑嫂二人,历经一年,前来拜佛,刚在此处下船,小姑临月事,因不洁未能上山,嫂嫂很是埋怨一番,只能独自进香,后涨潮小姑被困,饥肠辘辘,忽遇一老妪投石水上,送饭而来,待嫂嫂礼毕送食来,小姑说已有人送过,嫂嫂猛然回忆起拜佛之时,观音莲座处的衣裙有水迹,因此感悟是菩萨显灵,再返殿而视,水迹仍在,因此后人将此处名为:短姑圣迹。


今日短姑圣迹


短姑道头

旧时普陀山码头,来往上香的信众便是由此坐船上岛。


今日短姑道头


在短姑道头


海岸牌坊

据记载,海岸牌坊始建于雍正年间,1919年由安徽人陈性良捐资重建。牌坊后的建筑为回澜亭。对比古今照片会发现,那时候牌坊旁边还没有短姑圣迹的雕塑。

以前这儿才是普陀山码的登岛码头,来往上香的信众在这儿坐船。


今日海岸牌坊


在海岸牌坊前


100年前回澜亭

回澜亭在短姑道头,海岸牌坊后,黄墙飞檐,中设石凳,内有藏汉两文刻制石碑,为西藏活佛九世班禅额尔德尼·曲吉尼玛撰写。回澜亭侧有一座班禅碑,高1.2米,宽0.8米,民国十四年西藏九世班禅朝拜普陀后,回藏后,派代表送来汉、藏文碑一道。碑文中写道:“海中山岛真古奇,巅上多有慈航法。鄙等生灵有何孽,恳祈观音消其罪。”


器材:HUAWEI MHA-AL00
光圈:f/2.2 快门:1/999963365 焦距:4mm ISO:250

今日回澜亭


100年前的普陀山永寿桥。永寿桥始建于明朝万历十四年。



今日永寿桥


与永寿桥同框


多宝塔

多宝塔也叫太子塔,位于海印池东南端,是普陀山唯一保持原貌的最古老的建筑物,是“普陀四宝”之一。

多宝塔始建于元朝,据说当时普陀观音寺(即今普济禅寺)的住持孚中建此塔时,曾得到元朝皇太子宣让王的资助,故此塔也称太子塔。数百年来,经历过多次修缮添补。


恩斯特一百年前拍摄的普陀山太子塔

普济寺门前莲花池的一侧,通往岛内巴士站的小径上,能看到一处石塔,塔身四面雕刻着诸佛菩萨和天王,每每经过,我一直好奇石塔来历和建造时期。从外观和样式来看,这塔和普济寺及周围建筑显然分属不同时期,如今又被圈围在一处院落中,也无明显介绍。我在书中找到了答案。此塔建于1334年元顺帝统治时期,由“太子”宣让王捐赠而造,故名“太子塔”。宣让王帖木儿是忽必烈的皇孙,是彼时的“皇叔”,蒙古人习惯把男性皇亲都称为“太子”。当然,太子塔也可能是因为释迦摩尼为太子成佛而得其名。


摄于1908年3月


摄于1923年10月



器材:HUAWEI MHA-AL00
光圈:f/2.2 快门:1/999963365 焦距:4mm ISO:200

今日修葺过的普陀山多宝塔


在多宝塔前


1887年,第一个寺庙群(普济寺)的入口牌坊。


1887年,第一个寺庙群附近的石亭子(御碑亭)。

御碑亭位于普济寺正山门海印池北,五间,圆顶,高三丈八尺,进深四丈,广共六丈,内供明万历和清康熙御碑,琉璃筒瓦,内槽彩绘,结构精巧,现为普济寺御碑殿。


海印池八角亭和御碑亭


海印池八角亭



普济寺

100年前的普陀山普济寺,那时候几乎没有香客游人,很是清净。

普济寺,古树参天,香炉中烟雾缭绕,寺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后梁时期的公元916年,经历了历代的毁建,于康熙年间的1689年,重建为普济寺,今日大殿已非片中之景,后经历动乱于1979年重修。


100年前的普陀山普济寺佛堂大殿。

普济寺作为普陀山前寺,又是供奉观音的主刹,所有佛寺活动都在此举行。相比法雨寺,其规格和建筑布局,完全是另一种风格。如果说法雨寺清幽古拙、储秀收敛,普济寺则入世喧闹、香火缭绕。其寺院前的石牌坊、照壁、碑亭、莲花池、石桥等,宛如开放式广场,到有些像如今的现代建筑,故意打破围墙,拥抱市民大众。事实上,过去的寺庙门前,确实也有交易的市集,是市民阶层活动的公共空间,赶“庙会”这一说法,就是这么来的。不过,如今的普济寺,商业区域都被整齐规划到偏居一隅的小巷子里了。


器材:HUAWEI MHA-AL00
光圈:f/2.2 快门:1/999963365 焦距:4mm ISO:250

百年前普济寺


今日普济寺


在普济寺前


普济寺圆通宝殿

100年前的普陀山普济寺,古木参天,香炉中烟雾缭绕,似乎能够听得到悦耳的梵音。

普济寺前身为“不肯去观音院”,创建于后梁时期的公元916年,经历了历代的毁建,于康熙年间的1689年,重建为普济寺,后经历动乱于1979年重修。

照片中应该是普济寺的圆通宝殿,古今对比发现基本上变化不大。


器材:HUAWEI MHA-AL00
光圈:f/2.2 快门:1/999963365 焦距:4mm ISO:500

今日普济寺圆通宝殿


正在大圆通殿中唱名合掌的法悦法师。


普济寺门口售卖佛珠的地摊,一位摊主,头戴瓜皮帽,身着短袄,仿佛老僧入定般,静待善良信女前来选购。


普济寺中,一位身材矮小的僧人,正在售卖草药。


德国建筑师恩斯特在一百年前到访普陀山,住了三个星期,倒也不是为了烧香或旅游。恩斯特在普陀山做了大量测绘工作,写作了《中国建筑》一书,成书后附有208张照片和32张插画,由此也可以看出恩斯特的详尽和细致。

书中,尤其是对于法雨寺的研究和记录,细致到佛寺的陈设、构造、塑像等,无一遗漏,连佛龛佛台都有详细的记录和笔绘。

法雨寺是明朝万历年间所建寺院,由高僧大智创建。据说,大智来自四川峨眉山,在普陀山礼佛时,爱上此地,决定留下。他在这里结庐,后变寺舍,最早叫“海潮庵”,后又改作“镇海寺”。该寺康熙年间大修,“法雨禅寺”之名也来自康熙,他还特设一块匾额,御笔亲书“天花法雨”,如今依旧悬挂在法雨寺的大殿正门之上。


器材:HUAWEI MHA-AL00
光圈:f/2.2 快门:1/999963365 焦距:4mm ISO:500

恩斯特拍摄的法雨寺

法雨寺古朴清幽,一如匾额上康熙的书法,拙朴仓遒。我一开始以为法雨寺比普济寺历史悠久,实际上,普济寺虽始建于宋朝,但后世屡遭毁坏,也在康熙28年时重建,时间和法雨寺一样。据说康熙受到观音大士点化,决定划拨钱款,兴建佛寺。另在其南巡杭州期间,两寺的住持也陪伴皇上左右,“感化”他将款项花在建造普陀山的寺庙上。


1887年,第二个寺庙群(法雨寺)。



法雨寺的御碑,如此可怜得被几块木头支撑着。


法雨寺(1906年照片)



供俸的菩萨


佛殿


法雨寺大殿

法雨寺大殿即九龙观音殿。

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清朝廷赐金修寺,修缮大殿,并赐“天华法雨”和“法雨禅寺”匾额,因改今名。同治、光绪年间又陆续建造殿宇,成为名动江南的一代名刹。

当时寺内还建有安养院,老年僧人在此颐养天年。


今日法雨寺大殿


法雨寺玉佛殿

法雨寺依山而建,中轴线上前有天王殿、玉佛殿、九龙观音殿、普门殿、大雄宝殿。图为玉佛殿。


今日法雨寺玉佛殿


恩斯特拍摄的法雨寺玉佛像

对照恩斯特的记载,普济寺该有一座大理石雕刻的观音像,从他拍摄的黑白照片看,那造像面部表情是写实风格,宛若真人。此外,还有尊观音睡像,藏于法堂二楼。按照恩斯特的描述,其姿势和通常释迦摩尼涅槃像接近。我怀疑恩斯特所说的大理石,实际是“玉”,玉佛倒是中国常见的造像类型,恩斯特的记载中,法雨寺也有一尊玉制观音,简洁素雅,虽是神像,却透着一种亲近感,和鲜活的生命力。只是,如今去普济寺和法雨寺,已看不到这些观音像。


海会桥

海会桥在普陀山的法雨寺前,与普济寺的永寿桥一样,它也是建在放生池上。

海会桥建于光绪十六年(1890年),桥名“海会”之意,是指佛教盛大的集会,“当其盛时,海会山积,上下皆数千百人。”

桥上的雕刻形态各异,极其生动细腻。


海汇桥桥栏的精致雕刻

孝行图:祈求雷公远离他母亲的墓地。(1906年)


孝行图:将稻米拿给父亲(1906年)


今日海汇桥


磐陀石

在普陀山梅岭峰梅福庵西行不远处,一片开阔的山顶平台上,有一对看似摇摇欲坠,实则稳如磐石的巨石——磐陀石,相传这里就是观音大士的说法处。

看当时的照片,磐陀石旁边还有寺院的围墙。


今日磐陀石


在磐陀石前


潮音洞

潮音洞口朝大海,呈张口状。日夜为海浪所击拍,潮水奔腾入洞口,势如飞龙,声若雷鸣,故名潮音洞。


今日潮音洞


在潮音洞前


潮音洞旁的抗倭石刻


百年前的观音跳

观音跳景点位于普陀山龙湾岗东南濒海处,由“观音跳海石”和西方净苑(又称西方庵)组成,与洛迦名山隔海相望。


香云古道

这张照片是普陀山的山道,石阶一路从山脚蜿蜒而来,一行香客,大多年纪偏大,或拄拐,或直登,甚为虔诚,转角处一位僧人正盘坐而对。

小编推测这张照片可能是从法雨寺上佛顶山的香云古道,那时候还是铁栏杆。


今日同地的普陀山山道


百年前的千步沙

在普陀山的东部海岸,南起几宝岭北,东北至望海亭。普陀山东侧的一条循山道路名“玉堂街”,街右沿海即为千步沙,南面过朝阳门为百步沙。千步沙因其长度近千步而得名。


今日干步沙

通过前面的许多照片,很容易发现,其实100年前的普陀山植被远不如今天葱郁,看这张千步沙的对比照片就更明显了。


古迹普陀山牌坊胜景


光圈:f/0.0 快门:1 焦距:0mm ISO:0

1875年,普陀山佛山牌坊。


1876年的普陀山



器材:HUAWEI MHA-AL00
光圈:f/2.2 快门:1/999963365 焦距:4mm ISO:400

器材:HUAWEI MHA-AL00
光圈:f/2.2 快门:1/999963365 焦距:4mm ISO:400

器材:HUAWEI MHA-AL00
光圈:f/2.2 快门:1/999963365 焦距:4mm ISO:320

普陀山佛顶山(1929年)

佛顶山又名白华顶、菩萨顶,为普陀山之主山。山分支脉,分别向南、北、东伸延,主峰海拔291.3米,从远处眺望,诸峰若拱,峰顶垒垒如杯瓢,覆于积水之上。


一处摩崖石刻,刻有“万众共仰”四个大字,下方的岩石,端坐一位苦行僧,手执摇铃,念着佛经。





佛顶山云扶石(1929年)


建于普陀山峭壁上的寺院。北宋黄庭坚写过《观世音赞六首》,其中一首为:

圣慈悲愿观自在,海岸孤绝补陀岩。

贯花缨络普庄严,度生如幻现微笑。

有一众生起圆觉,即现三十二应身。

壁立千仞无依倚,住空还以自念力。


佛顶山慧济寺大雄宝殿(1929年)

慧济寺,俗称佛顶山寺,初建于明代,全寺占地20亩,建筑面积3300平方米,坐落于普陀山佛顶山上。

慧济寺为普陀山三大寺之一。原有石亭、供石佛。俗称佛顶山寺,明朝(1368-1574年)僧人圆慧初创。清乾隆五十八年(1793)庵为寺。






器材:HUAWEI MHA-AL00
光圈:f/2.2 快门:1/999963365 焦距:4mm ISO:400

1921年,拿着相机的普陀山僧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京和号之旅~博物馆
老城的记忆
西吉 在画家眼里是最美
阳春三月再下扬州(一)兴化篇
徒步五雷洞!
神农架:一个充满神话,离伊甸园很近的地方!曾经神游神农架,如今真游神农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