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地摊鱼档到国际市场!40年,沈家门这处荒滩变化翻天覆地~

“市肆骈列,海物错杂,贩客麇至。”


沈家门渔港曾经有着“小上海”“活水码头”的美称。渔港边的人多以海为生,出海捕鱼再回港贩鱼,成了许多沈家门人最传统的生活生产方式。

改革开放后,传统的贩鱼方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1985年3月,国家全面放开水产品市场价格后,水产品出现多渠道流通的格局,沈家门渔港边自发形成了小规模的海边渔市。

为了加强管理,1989年5月20日,全区水产品交易市场正式开张,地点位于沈家门滨港路西端的海军码头,经营场地750平方米,3个渔船靠泊码头。从此“沿港设肆”的水产品交易开始步入正轨。

水产品交易市场的兴盛,让人们看到了改革与开放的背景下水产行业的广阔前景。但由于第一代市场规模较小,发展空间不大,无形中制约了水产交易量与质的提升。为此,1991年,区政府做出决定,扩大市场规模并迁址至墩头、蒲湾地段。1992年,总投资600万元,在墩头荒滩上,开发建设交易大厅1100平方米的第二代市场一期工程。到1995年,市场冰鲜年交易量达7.9万吨,交易额6.3亿元,比建场初期分别增加12倍和15.7倍。第三代市场占地1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9万平方米,总投资13.5亿元……


现在的舟山国际水产城是沈家门渔港小镇地标性建筑,在沈家门墩头可谓是鹤立鸡群。2017年,舟山国际水产城实现交易量75.2万吨、交易额130.3亿元,产品辐射至国内20余省(市、区)。




总而言之,从750平方米,到19万平方米;从流动鱼贩间原始的地摊交易,到国内外客商云集的筑巢经营;从单一的鲜品交易,到活、鲜、冻、干水产品综合交易……舟山国际水产城用30年的时间打造了一座多产业互动提升、商旅文融合发展的国际化渔市。已成为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国家农业部重点定点市场、中国50强综合商品批发市场、中国“十强”水产品批发市场、浙江省改革开放30周年“十大功勋”市场。


水产城的巨大变化是舟山乃至浙江渔业生产发展的一个缩影。




来源:舟报集团新媒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一吃海鲜还去舟山沈家门?中国第一鱼市面临大洋港挑战
舟山沈家门夜色
浙江沈家门渔港 渔船整装靠岸避风
央视远方的家《沿海行》第51集:海上普陀
我的江浙之行(30)
舟山沈家门是世界三大渔港之一,航拍视角下桅樯林立,场面十分壮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