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齿状回
目录
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
详情
齿状回

齿状回(dentate gyrus)是海马结构的一部分。海马裂和海马伞之间形如齿状的古皮质。呈C形。借填充海马裂与腹面的海马本部CAl区及下托分开。分三层:分子层、颗粒细胞层和多形层。分子层在海马裂深面与海马本部分子层相连。颗粒细胞层由紧密排列成圆形或卵圆形颗粒细胞组成,颗粒细胞发出单极树突树,进入其下的分子层(人的颗粒细胞还发出基树突树,伸到邻近的多形层),轴突组成苔藓纤维,经多形层,终止于海马锥体细胞的树突基底部。与分子层一起,有时称齿状筋膜。多形层是复杂区域,有人说它是齿状回的一部分,也有人称其为海马CA4区。[1]

  • 外文名
    Dentate gyrus
齿状回位于海马区,与情节记忆有关,有助于对新环境的自发探索。
有氧运动可能使得齿状回神经再生,实验表面成年小鼠的齿状回因为新环境的刺激而发生再生。齿状回也作为一个前处理单位,能够将非常近似的信息拆分成不同的细节,这为海马CA3区的信息存储做了准备。
破坏大鼠的大部分齿状回,大鼠会在原本能够通过的迷宫里迷路,而且学习了很多次也没有进步,这说明大鼠的工作记忆被严重破坏了,它们不能把有关迷宫的信息整合到工作记忆中,所以每次都表现得像第一次进入这个迷宫一样。[2]
大鼠大约85%的齿状回细胞在出生后生成。[2]

仅含三层细胞结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忆在大脑留下的印痕,或能帮我们对抗遗忘
Cell | 神经元释放的IL-33介导小胶质细胞吞噬细胞外基质促进突触重塑
神经科学大发现或将推翻持续20年的传统认知
陈根:miR-132,有效逆转记忆丧失
探寻记忆功能形成的分子机制
补充脑细胞,或许还有大把机会!宋洪军/明国莉《自然》新发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