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中一直对这一方土地有着敬而远之的抗拒——吴哥印象

吴哥寺又称小吴哥,又叫吴哥窟,是吴哥古迹中最大而且保存得最好的建筑,因此“吴哥窟”也被作为整个古迹群的总称。吴哥寺位于'暹粒'以北约6公里处,长1.5公里,宽1.3公里,因占地面积比吴哥通王城城小得多,俗称小吴哥。这是吴哥时代艺术鼎盛时期的代表建筑,它创立于12世纪中期,为供奉印度教毗湿奴神所建,13世纪后期,变成佛教寺庙。

最早在中国唐代的时候还没有柬埔寨这个名字。人们便从其种族Khmer翻译成“吉蔑”。到了明代又从当时的Camboja翻译成“柬埔寨”,也就是如今的柬埔寨王国(the Kingdom of Cambodia)。无论是唐代时候的“蔑”字,还是如今的“寨”字,多多少少都让人联想到贬义。反倒是同出于Khmer音译的“高棉”二字更让我喜欢。也正如这次吴哥之行带给我的感受,如孤单生长于高处的棉花,柔软而又倔强。

暹粒Siem Reap,高棉王朝的首都,十三世纪以来抵御了一次又一次暹罗人的进攻,高棉语中Siem Reap便是击败暹罗的意思。在战乱中的一次次涅槃,高棉王国几经兴荣衰败乃至达到顶峰,更是造就了吴哥一座座盛世闻名的建筑。

暮然回首,当年的王者已成废墟,隐藏在密林之中,看日升月落,看斗转星移。只有那一张张被人们称作“高棉微笑”的面容亘古不变的立于高空之中,用微笑包容着一个国家一个时代一个历史的繁华与泯灭。

吴哥的游览基本都是围绕三个固定线路,即小圈、大圈、外圈。这么说有点抽象。拿最著名的景点来区分,小圈主要是通王城和吴哥寺。大圈主要是圣剑寺、塔布隆寺等。外圈则是女王宫、崩密列、洞里萨湖等。

吴哥城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每个城门的构造都是相同的构造。但是南门是保存最好的一个。

通往城门长长的引道上一边是面目和善的天神修罗,一边是面目狰狞的恶魔阿修罗,他们一起抱着蛇王瓦苏基的躯体,演绎着“搅拌乳海”的故事。

南门是大部分人对吴哥的第一印象。那高耸在空中肃穆淡定的面容是将人们引入这个国家千年光阴最好的使者,或许它没有“高棉微笑”那般让人震撼,但却足以让人对这个国度产生好感。

很多人从城门匆匆而过,更多人将视线停留在搅拌乳海和雕像身上,而忘却了城门本身繁复的雕刻。每一张面孔、每一道刻纹都是一个说不尽的故事。

巴戎寺

密林、乱石、寺庙,将巴戎寺安排在第一站,显然让人异常兴奋。那一道道拱门、一处处雕饰都让人心生感慨。那是千百年前的笔触,是时间的印记。

据说巴戎寺原先是两层建筑物,用来拜祭湿婆。可是在建筑期间,信仰由印度教向大乘佛寺转变,所以第三层的建筑也就是高棉的微笑,仿佛是后来加在两层之上的。而在第二层内墙上的浮雕,仍是有关印度教的神话。

印度教对山的崇拜,致使所有的寺庙都以对称的山的形状建造,而信徒必须手脚并用攀爬至顶端才能得以祭拜。陡峭而又狭窄的台阶,每跨一步都有坠落的恐惧感,然而吴哥人每日习以为常的攀爬登顶,这样的信仰是全身心的,毫无杂念的。

从巴戎寺的北门出来再往北便是在周达观的《真腊风土记》中被誉“铜塔”的巴芳寺。如今塔的部分早已随着时间荡然无存。

沿着笔直陡峭的台阶登上巴方寺的顶端,笔直修长的引道一直伸入丛林深处。然而那些成堆的散落的被标记着的石块却莫名的吸引着人的目光。

吴哥的建筑,结构大多类似。巴芳寺的二层也是一道长长的回廊。从人头攒动的巴戎寺到冷冷清清的巴芳寺,迂回在回廊里,那一块块斑驳的砖石,一幅幅完整或破损的雕刻,都让人有种时空穿梭的感觉。

从巴芳寺西门而出,步入一片丛林,便进入了当初阇耶跋摩七世(JayaviravarmanⅦ)建造的皇宫的范围,但如今除了两个北面由砂岩石砌的宫廷浴室和考古学家开挖的沟壑和散落的瓦片之外只剩一片废墟。

在“出口”往右看便是战象平台。两三米高的大象头戴皇冠,面对着东面的中央广场。试想当年鼎盛时期的高棉国,国力旺盛、人丁兴旺,象队、军队在广场上列阵前进,国王站在象台自豪自信的审阅,那是多么青春的时光与历史。

出口的北面就是癞王平台。至于癞王平台这个名字的由来有很多种说法,有说发现是雕像身上布满地衣有如长了癞一样,也有说这个雕像是一位因麻风病过世的过往,也有说这是死神“牙麻”······至今仍然成迷。

周萨神庙不大,但因为是中国援助修复的寺庙在国人中颇有名气。这种时候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有没有?哈哈~~其实,1993年的时候柬埔寨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吴哥古迹”的行动。除了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多个国家都参与到了修复工作中来。当时,周萨神庙整个建筑群只剩西面的塔门还算完整,其余8个建筑基本都已毁坏。

行走在周萨神庙,修复的痕迹随处可见。或许整个吴哥都是一个建造、破坏、修复的历史吧。

托玛侬神庙与周萨神庙只有一路之隔,这条路就是胜利之路。当然这条路是后来所修,并不是这两座寺庙修建在路两边。

巴肯山作为整个吴哥范围内唯一的山丘,其上的巴肯寺是高棉王国迁都吴哥后的第一座也是唯一一座借着自然山势而建的国家神庙。

吴哥寺

圣剑寺(Preah Khan)是阇耶跋摩七世为供奉自己的父亲而修建的。而传说中的圣剑是阇耶跋摩二世传给他继承人的剑。

龙蟠寺

龙蟠寺原名Neak pean,在古语中neak 有龙的意思,pean则是盘卷的意思,因此得名龙蟠寺。但很多人喜欢称这里为涅槃寺。一来音译较近。二来这与龙蟠寺的传说最为贴近。当地人至今仍传说龙蟠寺的池水是可以治病。巫医祈祷后,在水池中捣闷药材,由狮、象、牛、马口中流出,病患服食或沐浴即可获得治愈。

塔逊寺

离龙蟠不远就是塔逊寺(Ta Som),是一座被密林围绕很小且不知名的寺庙。据说当初《古墓丽影》也曾在这里取景。取景地之说不得而知,但塔逊寺是众多庙宇里保存较为完整的。同为阇耶跋摩七世时期建造的佛教庙宇迷茫着浓厚的巴戎寺的味道。

塔布笼寺

这座寺庙因为《古墓丽影》的到来而名扬中外,同行的小伙伴甚至称之为最期待的寺庙,要好好追随一下安吉丽娜朱莉的脚步。

高棉历史上最伟大的君王阇耶跋摩七世一生为自己的父母各修建了一座寺庙。圣剑寺献给他的父亲,而塔布隆寺献给他的母亲。建造此寺庙的时候可以说是高棉国力最为鼎盛的时期。阇耶跋摩七世也逐渐信仰起大乘佛教。为母修建佛庙大有效仿释迦牟尼的意味。

今天人们所说、明信片上所看到的吴哥窟,其实并不是广义上的吴哥城(Angkor Thom),而是吴哥寺(Angkor Wat)。说是寺,它却有着独立的护城河,有四边的城门,有外墙内墙。走在笔直的引道上,视线被引向最远处巍峨耸立的寺塔,或许称之为小吴哥(城)更贴切吧。

吴哥寺是吴哥王朝国势达到巅峰时期的代表作,也是吴哥建筑中最为特殊的存在。崇尚印度教的高棉人崇拜东方,也就是日出的方向,吴哥所有的寺庙建筑都面朝东方,只有吴哥寺选择面朝西方。有人认为它是陵墓而不是寺庙,也有人认为寺庙东面是暹粒河,没有足够的空间举行仪式······推论各异,至今仍然成迷。

不得不承认,古代的高棉人太懂光的艺术了。悠长的走廊,繁复的雕刻,阳光透过密集的廊柱,在黑暗中留下明媚的斑驳。喧闹的人声都被吸收进这样的斑驳之间,留下的只有指尖触碰那一道道花纹、一幅幅雕刻冰凉安静的触感。

爱护自然环境 保护野生动物!

温馨提示:

云南远山探险国际专注于云南及东南亚户外探险、自驾旅游线路!

欢迎关注 “云南远山探险国际”微信公众号:ynystxgj, 查看更多精彩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阅读吴哥 | 吕兆梁
《Light in the Angkor》——吴哥的光影(上)
柬越游:历史的奇迹,吴哥城(叶平)
49座佛塔196张笑脸,这就是吴哥窟蜚声世界的“高棉微笑”~
迷失吴哥(一)石头的印迹
【柬埔寨】探寻吴哥遗址的博大深远(完结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