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医生不应该提供免费的咨询

路克 · 菲尔德斯作品《医生》


今天要向大家推荐一副画,一副医学人文的经典画作,画家是英国人路克 · 菲尔斯德。


画作的灵感,来源画家的一段悲惨的人生经历。当时,路克的儿子身患重病,请到了当地的名医穆瑞来诊疗。


交往中,穆瑞的医技与道德境界让路克感悟良多。


尽管儿子最终因病情恶化而不治身亡,路克却从中理解到医学的使命不仅是对病况的施救,还有对病人痛苦的细微体察与关怀。医学,是一门「柔性的科学」。


在这幅画作上,穆瑞大夫正用深情的目光抚慰着病童,与孩子交流情感,同时为思索最佳的治疗方案而陷入沉思。此时,路克本人也出现在暗处,静静地观察着大夫亲善的举止与神情,把他印在脑海里。


画作精妙之处在二者的眼神——


画中,穆瑞医生双眼紧紧盯住路克的儿子,这是一个医生对患者的关切,悲剧的结果让我们想像当时医生的困境与无奈,虽然是尽心竭力,却也无能为力。


屋内的一隅是路克——患儿的父亲,深知儿子的病情危重,医生的到来曾让他充满希望,但转瞬,他又跌入梦魇。虽然故事注定的结果让他感到无助,但他也感觉到医生对孩子的关切与投入,信赖、感激俱存。


当时的医疗背景、环境、技术等等都无法与现代医学相比,但医者的态度、敬业与患方对医者的依赖与信任也是现代医学状况所不可比拟的。



那 20 个问题呢?

人人都觉得免费的就是最好的,殊不知免费的可能是最不应的。英国皇家国立骨科医院骨科医生万博就讲述了这么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故事:


几年来,我每日每夜接受患友和来访者的免费咨询,以为自己在帮助患者,而实际上,这个看似「利他」的行为,却深深伤害着社会。


我们撇开网络咨询的种种局限性不谈,作为半个经济学专业出身的我,先来这个看似「利他」的行为是否为社会制造了本应有价值?


在我接受免费咨询的几年里,工作量一路飙升,直到 2016 年 1 月,除电话和会面,平均每天还会接到 23 条文字咨询。每天,我要花费超过两小时回答这些问题,正在进行的工作,娱乐,休息,学习常常因此被打断。


一周前,我将咨询起价定在 30 元(心理咨询 80 元)。一周以来,咨询数锐减为每天 3 个。问题来了,原本每天该有 23 个问题,那么其他的 20 个问题去哪了?


让我们阐述一个简单的经济学原理:来访者愿意为某次咨询支付的价格,叫做「支付意愿」。也就是说,以往我每日接到 23 个问题里,只有 3 个问题的支付意愿在 30 元或以上。


惊人的真相是,还有 20 个问题,在来访者看来,还不值 30 元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呢?在这每天的 20 个人看来:

这问题没啥要紧的,我宁可拿这 30 块钱买一个肯德基麦辣鸡腿堡套餐,我宁可请室友去街边理发店洗剪吹,我宁可去买几注彩票,问这货的问题跟这些比起来都没那么重要。


于是我骤然发现,我花费了巨大的时间经历解决的问题,不过是别人「随口问一句」的而已。


再往后分析,为什么来访者会追着我问这些「没那么重要的问题呢」?


答案很简单:因为你免费啊,因为咱俩关系好啊。



免费咨询到此为止

是的,就像医疗改革后花费全由政府买单的英国,在一夜之间就诊人数翻了好几倍。难道是人们更容易生病了?不是的,这是人们面对激励时作出的反应。价格消失极大促进了需求,但这其中,有许多是无效的需求。


于是,有不少人愿意打断我的生活,愿意消耗我的时间精力,去解决他们的,或他们三姑六婆的「没那么重要的问题」。而更残酷的一个现实是:尽管这些问题甚至不值 30 元,但他们也愿意因此消费我们之间的感情。在他心中,我的劳动,我们的感情,还不值这根本不到 30 元的小问题。


我心寒地发现:


我每天要花费大量时间精力,去解决这些认为我的劳动不重要、认为我们的感情不重要的人,提出的,在他们自己看来也不重要的问题。


30 元的定价,意味着我觉得自己值这个价,意味着这被压榨走的 10 分钟,每天里的 200 分钟、3 个多小时「本能为社会创造出的其他价值」。


在经济学上叫做「机会成本」:

或许我本来可以拿这个时间去敬老院做三小时义诊;

或许我本来可以拿这个时间帮助一个博士翻译论文让他顺利毕业;

或许我本来可以拿这个时间去安抚一个因失去孩子而悲痛万分的母亲;

或许我本来可以拿这个时间学习更多更先进的理念运用到每天的工作中让患者受益;

或许我本来可以拿这个时间更多地跟家人散步聊天,让我们都感觉到温暖幸福。


是的,每天的三小时,我其实可以将这个时间,转化为对这个世界的其它贡献,而我却把他们花费在解决这些无关痛痒的问题上,更可恶的是,其实是我的「免费」制造出了这些问题,是我的免费激励了无效的需求。我害大家多了这么多「本没有的问题」,我作茧自缚,挖了坑自己跳。我才发现几年来我每天耗竭自己,消耗了为社会创造更大价值的可能。


当然,我说的是那每天消失的 20 个人。我想愿意看到文章此处的你,一定不是那「每天 20 个」。那么下次提问时,亲,可不可以就问那些配得上 30 元(80 元)咨询费的问题呢?


所以,一切免费咨询到此为止。



知识和劳动应该获得尊重

网络咨询有许多的局限性,也存在法律政策风险。我鼓励所有来访者到医院就诊,到咨询室面谈,如果你实在不想动身,也欢迎你在线咨询我,但请在找我咨询前,仔细阅读责权声明,明确咨询的方式,也明确咨询能提供给你的,和无法提供给你的东西好吗?也请你自觉支付好吗?当然,如果你经济困难,请你大胆告诉我,我会为你免单。


我当过病人,也当过病人家属。我十分清楚每次就诊对患者来说都是痛苦且曲折的。也尤为理解每一个病患和家属的急切、焦虑。但我还是不得不说:请不要让我做任何形式的导诊、插队、加号,也不要让我安排医生安排住院和手术,我真的做不到。


原因很简单:


中国的医院充满了绝望和哭声,充满过多的需求和过少的硬件,充满了医护人员的满载和超负荷。


尽管如此,我和同事们多年沉淀出了来之不易的革命友谊,师生情谊。但这些情感纽带也很脆弱,经不起你们难以被满足的要求,和时常不能信守的承诺。感谢你们能理解我。


我妈打趣说:

你为了 30 块钱写那么多东西,你是没钱花了吗?别人还以为我们虐待你呢,快删了别丢人啦!


我说不对,我为的是所有医护人员的劳动都获得尊重;为的是不论何种职业的知识技能价值都得到肯定;为的是每一个人善意的行为,都能真真正正为社会创造正面价值,且不是远低于它本能创造的「机会成本」。


我为过去几年来每天消失的三小时,向我的家人朋友致歉,因为那本应是陪伴他们的三小时。也向世界致歉,因为那本应是为世界创造更多的三小时。(责任编辑:袁端端,猫羯座;微信排版:倪佳骅


作者授权丁香园发布

万博,英国皇家国立骨科医院,骨科医生


这篇文章,是不是道出了你的心声?

长按识别二维码,去社区参与讨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医生为什么该拒绝免费咨询
【医护圈】医生为什么该拒绝免费咨询?
21解密心理咨询的收费原则
看心理医生7个提醒
孩子心理咨询前,你要了解这些
心理咨询师有心理问题让人难以接受?4个原因解开你的困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