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二百八十、胸满、胸闷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胸满、胸闷
【立竿见影】
【治病策略】
1、胸闷,白芍不要用。阿胶是苦,胸满、胸痛,桂枝、炙甘草。
2、胸闷痛系胸阳痹而不通,胸部位于上焦。症见胸闷、疼痛,伴有寒热往来等症,小柴胡汤去人参、半夏,加瓜蒌、薤白,取《金匮要略》治胸痹的栝蒌薤白白酒汤之意。开胸结,温通阳气,使结者开、痹者通,则诸症自愈。
3、理中汤治胸痞,中气不运,无形之痞也。茯苓杏仁甘草汤治胸痞,湿气填塞,有形之痞也。
4、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栝蒌薤白白酒汤。
5、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栝蒌薤白半夏汤。
6、胸闷实证(从胁肋疼痛到胸,不喜按)枳实薤白桂枝汤;胸闷虚症(隐隐作痛,喜按)人参汤。
7、胸痞肋下气逆抢心,脉必实而不虚,枳实薤白桂枝汤;脉必虚而不实,人参汤。
8、胸中痹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如果脉气较实,橘枳姜汤。
9、胸痹缓急,时不时发作,或者天气不好时就发作,同风湿性心脏病,薏苡附子散。
10、胸前胀满,兼见口渴胁痛者,少阳气不畅也。宜加减柴胡汤:柴胡一钱半夏二钱人参二钱黄芩二钱杏仁二钱,瓜蒌二钱枳壳一钱旋复二钱甘草一钱大枣二枚生姜三片荷梗三钱。
11、胸前痹痛,兼见痛而彻背者,心肺之阳郁也。宜栝蒌薤白白酒汤。
12、胸前胀满,饭后更觉痞满者,胃虚而生痰也。宜香砂六君汤:木香一钱砂仁二钱白术三钱云苓三钱党参三钱陈皮三钱半夏二钱生姜三片大枣二挟。
13、胸前胀满,游走有声而呕者,膈上有水饮也。宜加味二陈汤:陈皮二钱云苓三钱法夏三钱贝母二钱桔梗二钱甘草一钱枳壳一钱白芥子一钱苡仁三钱苏子二钱白术三钱生姜三钱。
【辩证诊断】
1、痞者,胸痞也,胃经不降,凡胆肺诸经皆无降路,故胸间痞闷也。(有寒则温补中气,有热则清降胆胃。)
2、心阳虚者心悸、气短,动则气促,神倦嗜寐,心胸愁痛,面色苍白,舌淡或紫黯,脉细弱或结而无力,或虚大无力。
3、阳盛则胸满,阳虚亦胸满;阳盛则脉促,阳虚亦脉促。胸满而不喘,非阳盛也,是寒邪内结,将作结胸之脉。
【辩证治则】
1、胸满有寒逆胸满、热结胸满、饮停胸满、气痞胸满,也有或先天之胎毒、或气血两虚、上实下虚,胸硬腹弱之类,比如:
(1)柴胡证胸满,乃胸胁苦满之略辞。苦满乃心烦喜呕、胸胁疼痛等;
(2)麻黄汤证及吴茱萸汤证之胸满,非其主证,言“喘而胸满”、“呕而胸满”者,皆以喘呕为主之措辞。
(3)茯苓饮证之胸满,虽谓“气虚之满”,尚有痰气存在。
(4)半夏厚朴汤之胸满,亦以痰气为主,故以“咽中如有炙脔”为征。
(5)人参汤、橘枳姜汤证之胸满,亦伴随结气痞满、冲逆心痛诸证。
(6)风引汤证之胸满短气。
(7)桂枝去芍药汤证之脉促胸满。
2、厚朴三物汤:
(1)脐底、脐周坚如龟甲,按而胸内应之,觉呕恶,噫气者,即为厚朴三物汤证。
(2)胸腹满,结实,或痛闭者,或头痛百药不效者,或胸腹满,心下痛,大便不通者,或心下满痛,吐水者,皆可投本方治之。
3、旋覆花汤:胸中有邪而胸硬且烦,水谷积聚胸咽难下,甚者,欲使人踏其胸上。 本方可用于小儿龟背,或五疳食毒积滞,以旋覆花汤作丸,用之颇效。
4、吴茱萸汤:自觉冷气聚于心下,冲于胸胁、逆满、干呕、或吐涎沫,头项强痛,手足逆冷者,吴茱萸汤之证也。 故其腹状可见胸满、心下痞硬、胁下挛急(两章门之行上下挛急),右小腹结聚、按之疼痛等证。稍感冷,或天欲雨时,即感或腹满、或气上冲而颈项强、额头重、或头痛剧者,噫气吐涎,或平素吞酸,吐酸、嘈杂等。此皆下焦寒冷而致冲逆,不可误投解表之剂。
5、(1)吴茱萸汤,治病在中焦上冲者,病在上焦非所治也。上焦者,风引汤。
(2)脚气冲心,亦胸满短气,心中疼烦,风引汤。
6、(1)风引汤非但治大人风引、小儿惊痫及脚气冲心,诸般暴卒急剧,迫于上焦,干于心肺、胸满短气,干呕而喘急、肩膊强急、头脉怒胀欲死者,无问属何病名,皆可投之挫暴缓急、而救危笃。危笃既解,继以调理之方。
(2)胸部胀满,动气若奔马而上冲,肩息短气,干呕、且喘急甚、直视上窜。瘈瘲搐搦,水饮不下者,无问何因,皆为风引汤证。
7、越婢汤证,又兼小便不利,或脚弱者,为越婢加术汤证。所谓脚弱者,行步不稳,脚膝软弱无力,动则厥仆是也。
8、热入血室而胸胁满,其候当在左胁下,小柴胡汤。妇人血室,位于左小腹,故于左小腹见硬满之象。
9、妇人兼淤血,动气甚,大便不通,心志不安者,大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有效。不论男女,凡动气甚,胸满便秘,心志不安者,都可用。
10、(1)凡肌肤枯燥、肌肉软弱、胸满腹弱,虽自觉无病,概为大虚之候。
(2)胸腹肌肉松软无力,爪甲苍白,其人病痱。
11、胸满,心下有支饮,邪气结实而大便硬,或秘闭,时有心下疼痛,或呕吐清水者,为厚朴大黄汤证。
12、少阳证兼胸满者,小柴胡汤加枳桔,如未效,本方对小陷胸汤一服,如神为妙。
13、疼痛从胸肋往心脏的方向痛过来,胃不舒服,相当于西医的横膈膜发炎,枳实薤白桂枝汤;疼痛是胸痛彻背、背痛彻心,是纵膈腔的痰饮。
14、胸满、胸口燥满、恶心、吐的时候一定把白芍拿掉。
15、胸闷、短气:
(1)短气甚于胸闷:茯苓杏仁甘草汤;
(2)胸闷甚于短气:橘枳姜汤。
16、不得转侧:
(1)一为寒阻胸膈,阳气不通,水道阻于下焦,痛连胁下,不得转侧,则为「胸胁苦满,往来寒热,或胁下痞鞭」之小柴胡汤证,
(2)亦有「脾藏蕴湿,寒湿凝闭肌腠」者,则为「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17、动脉血管堵塞、冠状动脉硬化
(1)失眠,黄连阿胶汤。苦温。
(2)胸闷,白芍不要用。阿胶是苦,胸满、胸痛,桂枝、炙甘草。
(3)手脚冰冷炮附子。血管里面堵到,川芎活血,吃下去以后一个礼拜病人淤血都没有了,血管都恢复了。附子很热下去让它打通,可以多加点丹皮,加点桃仁。
(4)胸口痛,心胸痛,枳实,胸闷,配上个桂枝,配上个附子、川芎、丹皮这就够了,这个病人已经好了。
18、胸闷痛系胸阳痹而不通,胸部位于上焦。症见胸闷、疼痛,伴有寒热往来等症,小柴胡汤去人参、半夏,加瓜蒌、薤白,取《金匮要略》治胸痹的栝蒌薤白白酒汤之意。开胸结,温通阳气,使结者开、痹者通,则诸症自愈。
19、判断心脏积水(茯苓杏仁甘草汤)
(1)寸脉是弦的,像吉他弦一样,细细的,弦,就是水;
(2)病人的胸痛会隐隐作痛,并不会像胸痹的心痛彻背,背痛彻心那一种痛;
(3)只要有水,病人一定不会口渴;
(4)有水的时候,病人一躺平的时候,水会动,胸闷会增加,水会移动。
20、(1)太阳结胸因热入,硬满而痛为有形,故大陷胸汤下之。太阳表热未除,而反下之,热邪与寒水相结,成热实结胸。
(2)阳明结胸因寒塞,硬满不痛为无形,故瓜蒂散吐之。
(3)太阴结胸:太阴腹满时痛,而反下之,寒邪与寒药相结,成寒实结胸,三物小白散。
【辩证比较】
1、(1)栀子甘草豉汤:栀子豉汤症加呼吸困难,断断续续,和短气不同,短气为呼吸急促,有力而短;少气为吃力紧迫之征。故加甘草。
(2)栀子生姜豉汤:由气逆致呕,故加以生姜和胃止呕。
(3)枳实栀子豉汤:若胸中痞满者,于栀子豉汤中加枳实。
2、(1)人参汤:胸中痞,心下按之硬,胸腹或腰脚冷,小便频数,大便下利,或鹜溏(不成形之便),或心腹痛、或胸痹、或喜唾,胸中心下不适者,乃人参汤证。此乃中焦寒冷,胃上之寒饮不散,胃阳衰而腐磨无力,因致胸中,心下之患。故霍乱、吐泻而不渴之类,均因脾胃运化无力,应以见证对察之。
(2)此证虽以心下痞硬为主,然腹状同大柴胡汤等证不同。虽无力而胀满,但按之不引痛,脐下益觉无力。
3、(1)呕而胸满,吴茱萸汤。以呕为主,当病在中焦。呕逆胸中气满,从下逆于上,迫于中焦,上逆噫气,以致噫气胸满,先呕后胸满。吴茱萸汤不治热迫之呕。吴茱萸汤的病位在中焦。
(2)胸胁满而呕,小柴胡汤。以胸胁满为主,病位在胸胁。由表入里者,表位在头项,里位在胸胁也。先胸胁满后呕,此以上及下,尚未至中焦胃腑也。柴胡汤不治冷逆之呕。
4、 心中痞似堵塞,满胸胀满,息急、自胁下逆而抢心,如抢刺冲而痛,此乃胸中冷而有痰结宿饮,加之气郁不散反而上逆。
(1)枳实薤白桂枝汤开痞祛痰,散寒降逆之功。与人参汤所不同者,以喘息、咳唾之证别之。
(2)人参汤虽治吐涎,然不治喘息、咳唾、逆冷急迫等。人参汤以虚寒证为多。
5、小柴胡汤:胸胁苦满、或胸胁痞硬,或颈项强。 柴胡之腹状,以拘紧为主,两胁肋端,按之有顶指之感。且按之胸中疼痛。虽心下满,按之却不痞硬,深按则有动气,应于手,按压胸上,可得心烦之状,应掌突突跳动,似有热气内蒸之象。柴胡证,病位在胸胁、胁下,其病因为热邪水饮。
6、(1)由疫邪而来者,即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舌苔薄白,耳少聋,脉弦数者,与小柴胡汤;
(2)往来寒热,口干,舌苔白厚或微黄,间有谵语,心下痞,便秘,脉洪实,或沉实或弦数者,与大柴胡汤。
7、胸胁苦满,如立二大竹,按之坚,此坚块也,柴胡加芒硝汤。芒硝软坚毒也。如果不明腹诊,以为小建中汤,或作芍药之拘挛证,大误也。也有人认为立二大竹不是柴胡加芒硝汤,而是大柴胡汤中加芒硝更合理。当临症辨别。
8、 桂枝汤加减:
(1)腹拘急时痛者,加芍药汤(桂枝加芍药汤);
(2)大实痛者,加大黄汤(桂枝加大黄汤);
(3)拘紧甚而急痛者,用小建中汤;
(4)心下痞硬拘挛者,加芍药生姜人参汤(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
(5)渴而口干者,加瓜蒌根汤,栝蒌桂枝汤;
(6)若腹反不拘挛、按之松软,胸满心烦者,去芍药汤(桂枝去芍药汤);
(7)若心下满、小便不利,去桂加苓术汤(《医宗金鉴》作“去芍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9、(1)枳壳,性缓而治高,高者主气,治在胸膈;故胸中痞,肺气结也,用枳壳于桔梗之中,使之升提而上消。上用枳壳缓治。
(2)枳实,性速而治下,下者主血,治在心腹;故心下痞,脾血积也,用枳实于白术之内,使之荡涤而下化。下用枳实急治。
10、厚朴大黄汤与小承气汤药味相同,仅只分量有差耳:
(1)厚朴大黄汤以厚朴为君,枳实为臣,佐以大黄,故以治胸满为主,不主疏涤。
(2)小承气汤以大黄为君,枳实为臣,厚朴为佐,故其以治大便硬或大便不通为主。腹证则见腹微满,心下硬。
11、
恶心
往来寒热
胸满
怕冷
微汗
方剂
小柴胡汤
桂枝汤
柴胡桂枝汤
无汗、小便少
无汗、小便少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桂枝、茯苓、白术各10克,生姜3片,大枣10个切开,炙甘草7克
桂枝去芍药汤
12、理中汤治胸痞,中气不运,无形之痞也。茯苓杏仁甘草汤治胸痞,湿气填塞,有形之痞也。
13、胸痹而胸满上气、喘息咳唾,则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胸痹而心下痞硬,则人参汤主之。
14、(1)实证:胸闷痛,从胁下到胸的闷或痛,枳实薤白桂枝汤。
(2)虚证:胸闷痛,胃里胀满,人参汤。
15、(1)橘枳姜汤: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胸闷胸痹;
(2)桂枝生姜枳实汤:桂枝、生姜各三两,枳实五两,心悬痛、心阳不足,心包炎。
16、(1)茯苓杏仁甘草汤:心中悸而喘急,以茯苓利胸中之水,杏仁降逆平喘,甘草缓短气之急迫。杏仁甘草汤,对喘急有效,其证以心下,胸中悸为关键。茯苓三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
(2)橘枳姜汤:胸满,饮食停留于咽,常迷乱如痒,喉中涩燥吐沬。橘皮除胸中气满,枳实消痞祛痰,生姜开胃散寒。治胸腹偏痛,呕逆者。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17、胸满有寒逆胸满、热结胸满、饮停胸满、气痞胸满,也有或先天之胎毒、或气血两虚、上实下虚,胸硬腹弱之类,比如:
(1)柴胡证胸满,乃胸胁苦满之略辞。苦满乃心烦喜呕、胸胁疼痛等;
(2)麻黄汤证及吴茱萸汤证之胸满,非其主证,言“喘而胸满”、“呕而胸满”者,皆以喘呕为主之措辞。
(3)茯苓饮证之胸满,虽谓“气虚之满”,尚有痰气存在。
(4)半夏厚朴汤之胸满,亦以痰气为主,故以“咽中如有炙脔”为征。
(5)人参汤、橘枳姜汤证之胸满,亦伴随结气痞满、冲逆心痛诸证。
(6)风引汤证之胸满短气。
(7)桂枝去芍药汤证之脉促胸满。
【经典回顾】
胸满:
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2、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3、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惊烦,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4、痉为病,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必齘齿,可与大承气汤。
5、寸口脉迟而缓,迟则为寒,缓则为虚;荣缓则为亡血,卫缓则为中风。邪气中经,则身痒而瘾疹;心气不足,邪气入中,则胸满而短气。
6、趺阳脉当伏,今反紧,本自有寒,疝瘕,腹中痛,医反下之,下之即胸满短气;趺阳脉当伏,今反数,本自有热,消谷,小便数,今反不利,此欲作水。
7、肺痈,胸满胀,一身面目浮肿,鼻塞清涕出,不闻香臭酸辛,咳逆上气,喘鸣迫塞,葶苈大枣泻肺汤主之。
8、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枳实薤白桂枝汤主之;人参汤亦主之。
9、支饮胸满者,厚朴大黄汤主之。
10、冲气即低,而反更咳,胸满者,用桂苓五味甘草汤去桂,加干姜、细辛,以治其咳满。(桂苓五味甘草去桂加姜辛夏汤)
11、风水,其脉自浮,外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外证胕肿,按之没指,不恶风,其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外证自喘;石水,其脉自沉,外证腹满不喘;黄汗,其脉沉迟,身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12、师曰:病黄疸,发热烦喘,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家所得,从湿得之。一身尽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之。
13、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漱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人言我满,为有瘀血。
14、湿家,其人但头汗出,背强,欲得被覆向火。若下之早,则哕,或胸满,小便不利,舌上如胎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渴欲得饮而不能饮,则口燥烦也。
15、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
16、太阳与阳明合病,喘而胸满者,不可下,宜麻黄汤。
17、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呕而胸满者,吴茱萸汤主之。
胸胁满:
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存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2、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已而微下利,日晡所发潮热。此柴胡证,本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3、妇人中风,发热恶寒,得之八九日,经水适来,热除而脉迟身凉,胸胁下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泻之。
4、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5、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小柴胡汤主之。
6、伤寒,热少,厥微,指头寒,默默不欲食,烦躁。数日,小便利,色白者,此热除也,欲得食,其病为愈。若厥多而呕,胸胁烦满者,其后必便血。
7、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粳米汤主之.
8、心下有痰饮,胸胁支满,目眩,苓桂术甘汤主之。
9、妇人中风,发热恶寒,经水适来,得七八日,热除脉迟,身凉和,胸胁满,如结胸状,谵语者,此为热入血室也,当刺期门,随其实而取之。
10、岐伯曰: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卒心痛、暴胀、胸胁肢满、无积者,刺然骨之前出血,如食顷而已,不已左取右,右取左。病新发者,取五日已。
11、帝曰:有病胸胁支满者,妨于食,病至则先闻腥臊臭,出清液,先唾血,四支清,目眩,时时前后血,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病名血枯,此得之年少时,有所大脱血。若醉入房,中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
12、心主手厥阴心包络之脉,...是动则病手心热,臂肘挛急,腋肿,甚则胸胁支满,心中憺憺大动,面赤目黄,喜笑不休。
【民间方法】
(仅供参考而已,大部分只对特定情况有效。真正治疗或除根请认真阅读临床指导等内容)
1、胸闷气胀:每次用白萝卜籽20克、冰糖适量,煎一碗汤服,一日三次,连用3天有消积顺气之特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妙治憋闷——睡到半夜被憋醒,中药良方效显著
医门凿眼 (三)
张仲景治疗胸痹的用药规律
胡希恕经方治疗冠心病的经验 作者:冯世纶
中医医师资格考试:中医内科病方剂歌诀——第7、8节胸痹&不寐
枳实薤白桂枝汤——治疗的是心还是胃?此方古名叫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