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百八十九、往来寒热
经方常见疾病治症:往来寒热
【治病策略】
1、没有固定时间的往来寒热是柴胡证,有固定时间的是虐。
【辩证诊断】
1、疟者,寒热往来,抖战汗出,病去人安,次日又发也。脾主磨化,脾经下陷,磨化力弱,肠胃经络有所停滞。火气又衰,不能蒸发使之化汗而去,因而阻碍胆经与荣卫循环之路。故寒热往来,发作有一定之时。卫行不通则恶寒,荣行不通则发热。荣卫交争,则寒热并作,争而仍和,则汗出病解。(理中去滞,兼调胆经。)发作日早者,阳复易愈。隔日一作者,病深愈迟。而脾经磨化力弱,为极大原因。荣卫详原理篇。
2、有固定时间的往来寒热是虐,没有固定时间的是柴胡证。
【辩证治则】
1、(1)寒而热,热而寒,寒热相因不已,故名曰往来寒热,为少阳主证,宜小柴胡汤。
(2)寒热而有作止之常,一日一次,或隔日一次,谓之疟,属杂病也。
(3)寒热而无作止之常,日三、五发,谓之如疟,属太阳经未尽之表邪也,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若热多寒少,宜桂枝二越婢一汤;若有汗宜桂枝二麻黄一汤,若无汗亦宜桂枝麻黄各半汤。此皆治太阳未尽之微邪法也。
2、头痛在侧,或兼寒热往来者,少阳经伤风也。宜加味柴胡汤。
3、往来寒热有恶心,小柴胡汤。
4、往来寒热没有恶心,桂枝麻黄各半汤。
5、所有的疟症治法,无论往来寒热,首先要强健病家的脾胃,就是所谓的饮食消息,比如说病家食物吃太少,我们就开健脾整胃的药。如果吃东西会下利,我们就开止利的药,去调他肠胃就可以了。
6、月经来的时候感冒,发寒发热,似疟非疟,谵语胡言:
(1)状似见鬼,此热入血室之真病:柴胡三钱 黄芩一钱 甘草一钱 丹皮五钱 半夏一钱,一剂而热退,二剂而身凉,病全愈
(2)无见鬼之状,此非热入血室之真病饮食少思:熟地五钱 丹皮三钱 白芍一两 当归五钱 陈皮一钱 甘草一钱 天花粉一钱 白术五钱 柴胡一钱五分
7、小便不利,口干,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大便稀软,柴胡桂枝干姜汤。
8、往来寒热有奔豚气上冲、腹痛,奔豚汤。
9、(1)发热恶寒,皮毛洒浙无汗者,风寒闭肤表也。宜原方麻黄汤。
(2)发热恶风,翕翕然而自汗者,风寒袭腠里也。宜原方桂枝汤。
(3)但热不寒,口干舌燥便黄者,阳明之燥热也。宜原方白虎汤。
(4)但寒不热,并无燥渴等证者,少阴之阳虚也。宜长沙附子汤。
(5)皮肤发热,夜晚潮热更甚者,阴血不濡阳也。宜当归补血汤。
(6)子午发热,睡后更觉盗汗者,虚劳骨蒸热也。宜柴胡清蒸汤。
(7)寒热往来,发作有定时候者,少阳经疟疾也。宜独活黄芩汤。
(8)朝发寒冷,入夜则又发热者,阳气陷入阴也;宜补中益气汤。
(9)身热面赤,下利清水完谷者,里寒而外热也。宜加味白通汤。
(10)身热面赤,烦躁欲卧泥水者,阴甚而格阻也。宜益元艾附汤。
(11)春月发热,气喘而口干渴者,感风热之气也。宜加减麻杏汤。
(12)夏月发热,口渴而心烦懊者,伤暑热之气也。宜加味六一散。
10、(1)发热恶寒同时皆作,有汗者用桂枝汤,无汗者用麻黄汤。
(2)发热恶寒次第间作。
A、无间隙者,发热与恶寒差不多时间,或者发热稍多一点,一日再发,桂枝麻黄各半汤;发热多恶寒少,一日多发,桂枝二麻黄一汤,如果脉微沉或即使浮但无力、烦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太阳如疟证先热而后寒。发作前一、二个小时服用最佳。
B、有间隙如无病之人者为少阳病。一日一发,以至三数日一发。少阳病多先寒而后热。
11、病得之外感而恶寒发热者,必见有余之脉;病得之内因而恶寒发热者,全是不足之脉。“阴脉(尺)不足,阳往从之;阳脉(寸脉)不足,阴往乘之”。补中益气汤之方为功最巨也。
12、(1)发热恶寒同时皆作,有汗者用桂枝汤,无汗者用麻黄汤。
(2)发热恶寒次第间作。
A、无间隙者,发热与恶寒差不多时间,或者发热稍多一点,一日再发,桂枝麻黄各半汤;发热多恶寒少,一日多发,桂枝二麻黄一汤,如果脉微沉或即使浮但无力、烦躁,用桂枝二越婢一汤。太阳如疟证先热而后寒。发作前一、二个小时服用最佳。
B、有间隙如无病之人者为少阳病。一日一发,以至三数日一发。少阳病多先寒而后热。
【辩证比较】
1、少阳病之寒热往来,虽亦称潮热,但不定在日晡,非若阳明病之潮热,必在日晡也。
2、(1)由疫邪而来者,即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口苦,舌苔薄白,耳少聋,脉弦数者,与小柴胡汤;
(2)往来寒热,口干,舌苔白厚或微黄,间有谵语,心下痞,便秘,脉洪实,或沉实或弦数者,与大柴胡汤。
3、往来寒热,胸胁满,似柴胡证,如果其满不是由表及里所致满,而是邪气急结、上冲胸胁而逆满,桃核承气汤。
4、
恶心
往来寒热
胸满
怕冷
微汗
方剂
桂枝汤
无汗、小便少
无汗、小便少:
桂枝、茯苓、白术各10克,生姜3片,大枣10个切开,炙甘草7克
桂枝去芍药汤
【经典回顾】
《黄帝外经》:
1、风后曰:春伤于风,往来寒热,热结于里,何也?岐伯曰:冬寒入于太阳,久则变寒;春风入于太阳,久则变热。寒则动,传于脏;热则静,结于腑。寒在脏,则阴与阳战而发热―,热在脏,则阳与阴战而发寒,随脏腑之衰旺,分寒热之往来也。
《黄帝内经--素问》:
1、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汗出,难已,刺郄中出血
2、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㑊,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汗出甚,刺足少阳。
3、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汗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刺足阳明跗上。
4、帝曰:疟先寒而后热者何也?岐伯曰:夏伤于大暑,其汗大出,腠理开发,因遇夏气凄沧之水寒,藏于腠理皮肤之中,秋伤于风,则病成矣。夫寒者,阴气也,风者,阳气也,先伤于寒而后伤于风,故先寒而后热也。病以时作,名曰寒疟。
5、帝曰:先热而后寒者何也?岐伯曰: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曰温疟。其但热而不寒者,阴气先绝,阳气独发,则少气烦冤,手足热而欲呕,名曰瘅疟。
6、帝曰:夫病温疟与寒疟,而皆安舍,舍于何脏?岐伯曰:温疟者,得之冬中于风,寒气藏于骨髓之中,至春则阳气大发,邪气不能自出,因遇大暑,脑髓烁,肌肉消,腠理发泄,或有所用力,邪气与汗皆出,此病藏于肾,其气先从内出之于外也。如是者,阴虚而阳盛,阳盛则热矣。衰则气复反入,入则阳虚,阳虚则寒矣。故先热而后寒,名曰温疟。
《伤寒论》
1、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鞕,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存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2、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默默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3、伤寒十余日,热结在里,复往来寒热者,与大柴胡汤;但结胸,无大热者,此为水结在胸胁也,但头微汗出者,大陷胸汤主之。
4、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
5、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鞭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
《金匮》
1、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
2、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黄煌:如何用活柴胡剂(绝对值得收藏)
伤寒论29: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龙骨牡蛎汤、桂枝去芍药加龙骨牡蛎汤。
驳视“姜桂麻附” 为蛇蝎的观点 外热内寒 外寒内热 上热下寒 往来寒热 恶寒战栗 发热定时...
郭老答问集33:君火、相火、少火、壮火的区别是什么?
《伤寒六书》 > 伤寒明理续论卷之六 背恶寒 寒热 潮热 似疟
【《伤寒论》寒热往来罗汉--柴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