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欣源说 | 脱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这话本身就挺流氓(引言)
userphoto

2022.08.23 广东

关注

文 | 冯欣源

北京大学医学博士

复旦大学社会心理学博士后

曾任武汉同济医院主治医师

宝宝树专家答答问数已过万

亲自养育两个宝宝的妈妈

《跟冯欣源坚守自然养育》丛书作者

《夏娃的困惑》作者

剂量与毒性(引言)

脱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这话怎么来的,有道理吗?

欣源有话说

嗷……被黑了,不爽。

这篇是回应的文章。

只说这个理儿。

我是天秤座的,不喜欢撕逼哈!真心觉得好low。大半年前,已经表过态了

欣源说 | 我想当网红!想红靠撕逼?

剂量毒性流氓论,这个理儿在网上很流行,说这话的科普作者未必是这个意思,但这句话直接的意思太过于简单粗暴,不小心让大众造成不少误解,网上的文章也莫衷一是,大多把逻辑搅得有点乱。我希望能够跟你一起,仔细分析分析,梳理梳理。然后,我想你会作出比较合适的判断。

不过……欣源啰嗦病又犯了,没写完不知你有没有习惯还是继续抓狂……

今天先放一点儿引言,写点儿历史八卦,下回一篇是满满的干货,全方位无死角解释这个问题的死角敬请期待哟!

前几天,有个作者发文章怼我和丁香了。

我是有多无聊,竟然给她留言了,但她现在还没回复我。留言也没放出来。

哈哈哈,是不是查文献去啦?

今个儿好奇,又跑去翻了翻,人家还真回应了。

哈,算是回应吧。

不过有个话可要说清楚啊!留言一直没放出来啊!天也没聊过啊!不能骗粉丝啊!

您老想撕谁就撕谁,说翻篇就翻篇啊!

您老随便怼我,我可是认真回复的啊!哪里“有的没的”,还是出来说清楚哩。也给咱看看您说的素养好了。

再个,您老挺会断章取义,我啥时候说孩子哭闹、长疹子不用管啦?只说过别乱用药好伐?人家不舒服,不开心,闹腾,不找找原因,得乖乖配合吃药?他的脑子答应,肠子和肝肾也未必答应啊。

哦,原因找到了——逢哭便胀气不少中医西医,都一个胀字,解释所有问题

后台回复“过敏”、“睡眠”、“肠绞痛”、“反流”……有海量文章看看。关键词目录在后台左下方。

我多次表过态,我欢迎讨论,但很不喜欢撕,非常非常不喜欢。但若没根据地乱说话,我也不会客气。

我心眼好,但不是缺。我脾气好,但不是没有。

还是那句话,如果把自己当成救世主,却拿着刀乱挥乱砍,那么,伤人的刀,迟早会砍回到自己身上。

如果您不属于中医粉,想了解啥钩藤,甘草之类,后台回复“中药”,有很详细的文章看看。

中医粉就算了,这几篇文章说清楚了,以后“有的没的”留言,一概不回

(我原来耐心回复的,真的伤不起。观念这东西嘛……我也不想强求的。)

不管写啥中药文章,中医粉们最喜欢引的经据的典,就是:“脱开剂量谈毒性,就是耍流氓。”

哇呀呀,霸气侧露。

欣源很好奇,这话究竟是谁说的呀?

仔细查了查,最早的出处,应该是1538年,一名叫做帕拉塞尔苏斯(Paracelsus,1493—1541)的瑞士人说的。原本是一句拉丁语:“Sola dosis facit venenu”。翻译过来,就是我们熟知的“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 (只要剂量足,万物皆有毒。)”几乎所有医学生,上学时都会接触这句话。

网传帕拉塞尔苏斯是毒理学之父,这当然是后人给他戴的一顶高帽儿。事实上,当时他头衔很多,炼金术士、医师、自然哲学家(哈哈跨界好大呀!),还相信占星术,也跟我国古代医生一样,常常取象类比,觉得植物的外形跟它的治疗作用有关联。他从小跟医生父亲出诊,曾学习冶金和化学(他父亲也喜欢这些玩意儿,也乐得教他,真真有其父必有其子哇)。

学的东西多了以后,有天他脑洞大开,觉得炼金术和生物化学工艺有相通的地方——就是把天然的原料,转变为对人类有益或有用的加工产品!所以,冶炼矿物算炼金术,厨师拿肉类和麦子做成食物,也算炼金术。

古代人,脑洞都挺大。我国中医讲五行,西方人讲体液(盖伦派医生们)。古人认为,疾病是这些东西失衡造成的。在帕拉塞尔苏斯这儿,他认为疾病是几个矿物元素失衡导致的(硫、汞、盐三元质,盐是他自己杜撰的),治疗疾病,可以用矿物。因此,他试图把医学和炼金术结合起来,开创了新的学科,当时称之为医疗化学。他不喜欢当时复杂的有机药方,提倡服用单一的物质作为药剂(哈,想到啥没有,中药也是复杂的药方。原来西方人也吃过他们自己的复方草药的哩!西药还有这么个化繁为简的过程……),制备过多种含汞、铁、硫、铜的化合药物。他的理论一开始颇受学界抵制,不过,他的理论好理解,好学习,好观察,好研究,好实践,更容易区分有益和有害的成分……总的来说,看上去效果好,容易学,实用主义啦。因此颇受当时的学生和药剂师们欢迎。粉丝多了,观念便流行开来,慢慢能与当时的主流学术理念分庭抗礼了。

他的脑洞,并不纯属荒诞不经。有些时候单从效果上看,还是实用的。他提出吃汞能治梅毒,甲状腺肿跟水中的金属(尤其是铅)有关,矽肺是吸了金属蒸汽导致的,他还治好了一个名人的腿部坏疽,把本来要截肢的腿保住了,这让他瞬间名满天下……嗷,神不神奇,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您想到什么?我国中医,也喜欢用这些重金属哩,还蛮有效的,当然副作用就没管啦)?他也非常强调经验主义,讲求实效(您又想到啥啦,中药也是有些哲学意味的经验主义哇),当然,他的著作中,自相矛盾的,荒诞不经的更多,跟咱们一些典籍有的一拼。

看来,他也用有毒的药物来治病哇!“以毒攻毒”这事儿,原来西方人也没少干。毒药吃了,病是治好了,那总得为用他家毒药说点儿啥吧?于是,他那句话,经过代代演绎,竟变成毒理学经典语句了。

你又想到什么?“是药三分毒”,我国祖先也说过吧?东方西方经典语句,角度不同,但目标意思基本一致——

想要治病,就得耐着点儿毒。谁叫你病了呢。

现代人把这“毒”,解读为“副作用”啦!怎么评判这事儿,其实不是一刀切的,是复杂的,要看情况的。下面的文章还要仔细提到。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是几百年前,有中医治疗理念的西方医师说的哇!一样都是经验主义,实用主义。当然,当时不管东方还是西方,医疗界对人体和药物的认知,远远没有达到现在的程度。

也就难怪崇信“是药三分毒”的中医粉这么推崇了。

“只要剂量足,万物皆有毒。”这话我们上学时,被医学史、药学等科目的老师教过,学医的熟悉些,老百姓还不知道。近年来网络兴起,一位颇有才的食品专业博士科普作者把这句话改了点儿字词,变成咱们耳熟能详的网络用语:“脱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

他大多作日常食物以及食品安全科普,主要针对吃什么,以及朋友圈那些“震惊了”、“吓尿了”、“家有XXX赶紧扔掉”、“XX不能吃!致癌!求转发,求扩散”等等谣言而写。在讨论食品安全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时候,比如食品添加剂、农药残留、天然毒素等,了解其危害和剂量的关系是很有必要的。这样看来,这话就挺有社会价值了。

有意思的是,这位科普作者,也是抱持反中医观点的……

我很好奇。如今,他该知道这会儿铺天盖地的中医粉们都引着他的经,据着他的典,他到底是想哭还是想笑……

今个儿是引言。下回的内容,欣源为你全方位解析标题句的漏洞。不要错过哟

作者 | 冯欣源© 版权所有

转载&合作 | 请联络QQ 2098328266

插图 | unsplash,pixabay,500px官网

均为CC0协议(可商用)

新媒体管家免版权图片库

动图 | soogif官网

头像 | 唐小鸭,雁枫桦,擎石设计

版权为本公众号所有,翻版必究

音乐 | もののけ姫 - 久石譲

但……

敬请期待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抛开剂量谈中药毒性都是耍流氓
鱼腥草含一级致癌物是真的吗?折耳根还能不能吃?中医告诉你真相
活性炭的吸附能力
咖啡致癌?抛开剂量谈毒性和抛开身高谈体重一样,那是耍流氓!
离开剂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网摘)
流氓狗在耍流氓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