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抗清英雄夏完淳的这首诗,悲壮豪放,慷慨激昂,读来令人扼腕喟叹

清朝顺治元年,南京失陷之后,年仅十五岁的夏完淳投入抗清斗争,并担任了抗清军的军事参谋。

顺治三年,抗清军兵败,退往浙江嘉善。在败退中,夏完淳与大队失散,流落于民间。

下面这首《绝句》,就是他流离生活的真实写照。

此诗写他潜回太湖,寻觅失散的战友,抒发了兵败后的沉重心情,也反映了他不畏强暴,坚持斗争的精神。

《绝句》

夏完淳〔明代〕

扁舟明月两峰间,千顷芦花人未还;

缥缈苍茫不可接,白云空翠洞庭山。

这首诗的大意是:

扁舟在月光下静静地驶过两峰之间,四面是千顷芦花,茫茫一片,

呵!朋友,你使我魂绕梦牵,却始终不见你归还。

缥缈峰是那样苍茫飘渺,空有飘渺的白云烟霭笼罩着洞庭西山。

夏完淳,字存古,号小隐,又号灵首。江苏松江华亭人,祖籍会稽。陈子龙弟子。明末著名诗人,抗清英雄。

夏完淳自幼聪慧,有神童之誉,“五岁知五经,七岁能诗文”,14岁随父夏允彝参加抗清。其父殉难后,他和陈子龙继续斗争,兵败被俘,不屈而死,年仅十七岁。

夏完淳牺牲前怒斥洪承畴叛国降清。作《狱中上母书》。诗文多悲壮豪放,慷慨激昂。著有《南冠草》、《续幸存录》等。

“扁舟明月两峰间,千顷芦花人未还”,诗人在秋天里一个月光凄清的夜晚,驾一叶扁舟,驶过夹岸耸峙的胥山、香山,由胥口进入太湖,穿行于一望无际的芦苇荡中,期望能寻见失散的战友。但是,除了千顷芦花之外,并没有战友的踪影。

两峰,指太湖边的胥山和香山。千顷芦花,疑即抗清军出没的长白荡。芦花,芦苇花,秋天开放。人,指兵败时失散的战友。

“缥缈苍茫不可接,白云空翠洞庭山”,洞庭山麓,白云飘荡,烟霭茫茫,缥缈峰高耸入云,无法接近。

缥缈:缥缈峰。太湖洞庭西山的最高峰。洞庭山,耸立于太湖中的岛山,分为东西二山,抗清军在这里誓师起兵。

诗人悄悄地驶入太湖,不是去观赏湖中夜景,不是去寻幽,而是为了寻觅失散的战友,以便能重振旗鼓,继续进行抗清斗争。

然而当他置身在当年经常出没的千顷芦苇荡,面对当年誓师起兵的洞庭山,却再也看不到那些失散战友的踪影,他的心情的沉重是不难想见的。

战友们战斗在哪里?什么时候才能与他们取得联系?抗清斗争的前途如何?国家的命运能否挽救?……

诗中没有直接抒写情感,可那山峰之间凄清的月光、无际而又无人的芦苇荡、白云雾霭笼罩的洞庭山、高不可接的缥缈峰,已经分明流露出了诗人那极其沉重的心情。借景抒情,是这首诗的鲜明特色。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良志:石涛在渔舟中,悟出了人生的自由
芦花扁舟
芦花 扁舟
【转载】芦花、扁舟
(2004)芦花扁舟
芦花扁舟【极品美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