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互联网金融的六大机遇与四大模式

2013年被广泛认为是中国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元年,出现了一连串热点事件。例如,余额宝和微信支付的问世,以及百度、京东、苏宁等多方巨头宣布进军互联网金融。各类创新主要围绕着以下四个细分板块,每一领域都各有领跑者。第三方支付是中国互联网金融最早、最大和最成熟的细分市场,也是其他众多金融应用的基础,各方正努力争取用户对其支付工具的好感和粘性。财富管理是第二大板块,其中货币市场基金的销售占据最大的份额。其他产品(如信托、私募股权、共同基金等)也陆续推出,但市场份额及影响力仍然很小。与支付产品类似,理财产品在所有互联网和移动用户中的普及率非常高。相比银行的理财产品,互联网理财产品回报更高,几乎没有准入门槛,且具有T 0产品的高流动性。其他板块例如互联网保险、云服务、虚拟货币等尚未形成规模化的市场,但其中不乏一些新兴机会。

六大机遇

在未来几年内,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将从一个多方混战的“战国时代”进入整合期。现有的互联网金融业态将被逐渐纳入监管体系而进入更有序的增长阶段,而新的技术与应用也将不断涌现。未来五年内,有六大机遇值得重点关注。

机遇一:大数据应用

大数据在互联网金融中具有战略意义,尤其在产品创新和风险控制方面。精准预测消费者的行为及其演化方式,对于如何定制化设计与定价产品至关重要。大数据应用帮助金融机构收集并分析消费者数据获得洞见,从而能够以更个性化的产品、更精准的营销体验来获取并服务客户。而在风控方面,大数据通过先进的统计工具模型挖掘内外部数据,建立并理解风险与各种影响因素之间的关联。再通过与云计算的结合,大数据可以进一步支持实时、低成本的信贷调查、决策和授权。金融机构如果能够掌控这些先进的数据技术,便可以大大提升运营效率与业绩表现。这些优势催生了可观的、却又尚未被满足的大数据应用的需求。

机遇二:移动支付和理财

作为互联网金融各领域中最早、最成熟的一个板块,支付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消费者的使用粘性也逐渐提高。尽管第三方线上支付出现了较大优势的领先者,且市场集中度已初步形成,然而作为其他诸多金融应用的基础,基于手机、连接线下的移动支付仍是各方必争之地,市场格局充满不确定性与潜在机遇。

机遇三:金融云等基础设施

与金融机构在内部自建并运营其数据/IT中心的传统模式不同,金融云为其客户(各种金融/非金融机构,尤其是小型公司)提供了远程的、基于需求的服务,而客户按照服务的使用情况来进行付费。整体开支的节约与具有灵活性的架构是金融云受到欢迎的两个关键原因。节约成本是一个重要优势。另外,客户可以通过灵活的架构来迅速扩大或缩小规模。随着越来越多的从业者进军互联网金融,我们将看到金融云服务带动更多充满活力的金融创新。

机遇四:线上消费金融和小微信贷

在2C端,随着中国消费者需求的提升,互联网金融将继续释放其潜力。过去十年间,消费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一直差强人意。随着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单靠投资拉动的经济不可持续,而消费正日益成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的关键驱动力。为了提振消费和国内需求,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刺激政策。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和购买力的增强,中国的家庭消费增长迅速,从而催生了更多金融需求。

机遇五:B2B互联网金融

到目前为止,互联网金融已经在2C端取得了较大发展,而2B端的尝试只局限于某些领域,参与者的数量也相对有限。在未来五年内,公司银行业务仍将贡献中国银行业收入的主要部分,并预计在中国进行大规模产业升级的阶段进入改革转型期。B2B业务的长价值链会催生出更多互联网金融的机遇和创新。

机遇六:以区块链为代表的颠覆式技术

近来,区块链等颠覆式技术成为了金融领域高度关注的话题,而与其相关的创业公司也成为了硅谷等地投资人的热点目标。区块链技术通过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点对点传输,打破了中心化和中介化的数据传输模式,其特点是安全、透明且无法篡改。区块链是支撑比特币交易和流转的技术基础,但区块链本身包含的潜力和应用要比数字货币广泛得多。区块链在金融服务上的应用场景包括支付和清算等,它能够规避繁杂的系统,在付款人和收款人之间创造更直接的流程,低价、迅速实现银行的价值存储和资产转移的核心功能。在交易领域,区块链技术可实现点对点交易,无需清算中介,使得交易时间和成本都大幅降低,结合智能合约将数字证券自动发行和金融衍生品交易变为可能。另外,保险领域也将给区块链应用提供新机会。

四大模式

互联网金融彰显出了从根本上打破现有金融市场格局的潜力,当前的竞争格局尚未明确,市场参与者们可能在未来短期内发生商业模式的变化和革新,并朝着四个方向发展。

模式一:生态圈的营造者

生态圈营造者是以客户为中心,通过迅速拥抱互联网/数字技术、拓展业务领域,满足消费者日益多元化的需求,通过多样的合作和伙伴关系构建较为完整的互联网生态圈,并成为生态圈的营造者。生态圈业务覆盖日常生活各方面,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而金融中介业务仍是其主要收入来源。这类模式可能具有较高的ROE回报,但同时也需要调动最大的资源。比较典型的案例如蚂蚁金服、平安集团等。

模式二:专业的规模供应商

另一个方向是成为专业性的服务者,通过效率、成本、专业化来聚焦制胜。受到较严格管制的银行可能转而成为低成本、大规模的资金提供者,积极降低成本,并迅速扩大规模,以确保合理的利润,从长远来看类似于水电煤公用事业公司的定位。由投资者出资、只提供贷款服务的非银行机构也可尝试这一模式,它们侧重于中后台的运营和服务,ROE和风险相对不高。

模式三:细分市场的深耕者

此类参与者通常聚焦于某一细分领域,提供高度精简化与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如捷克的Air Bank堪称银行业的极简主义派——只向客户提供传统的活期、储蓄、现金贷款三个业务,所有业务都可在手机、互联网等移动终端办理。

模式四:全面数字化的全能型银行

全能型银行提供传统的商业银行、投资银行、甚至保险等多类金融服务,业务规模庞大且涉及范围广泛。通过前中后台的数字化再造,这类从业者以优秀的数字化能力提供传统金融业务,包括基于数据的洞察和分析、数字化营销技能、精简高效的数字化流程以及相应的组织架构和文化氛围。这一模式要求银行具有全面强大的专业能力,并能快速实现全面的数字化。如英国劳埃德银行从客户需求出发重新设计十大客户体验旅程,通过数字化转型扭亏为盈,一跃成为欧洲领先银行之一。

未来展望

预计中国的互联网金融将继续蓬勃发展,并对金融服务业产生深远影响。然而,随着监管环境的成熟,以及竞争加剧和行业整合,快速猛烈的增长将逐步放缓至较为合理的水平。未来的成功者将是那些能够巧妙运用自身在客户体验、数据分析、风险管理与成本控制等多方面优势的参与主体。与互联网和数字化缔结关系的速度和深度,将决定参与者的未来地位。无论来自哪个产业,无论采用何种商业模式,从业者都必须把握其成功要素,精进其核心技能,方能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市场未来整合的激烈竞争中存活并实现长足发展,立足当下,连接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场景金融构建:用互联网 金融 生活 产业构建商业银行场景生态圈
银行业的“平台化革命”
相继牵手搜狐、联通、小米 民生银行瞄准数字化转型路径
移动金融,动起来才有竞争力 14/15-专版-解放日报
供应链金融4.0时代,招商银行副行长唐志宏解码金融新基因│独家访谈
招商银行副行长唐志宏:供应链金融4.0的若干思考与实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