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写字必须先学会执笔——执笔五字法,最科学的执笔方法

"执笔五字法"是沈尹黙一生坚持并积极推广的执笔法,是对唐朝陆希声阐明的撼、押、钩、格、抵五字执笔的进一步阐述。沈尹黙结合自己常年的书写体验,认为送种执笔法是既符合书写者生理特点,又能増强笔力的行之有效的科学执笔法。他的第一篇书法理论著作就是对执笔五字法的阐发。

《执笔五字法》初写于1940年

沈尹默发表的第一篇书法理论文章《执笔五字法》,在后的其它文章中,如《书法论》、《学书化话》、《书法漫谈》中被常常谈及,不断讲解,成为沈尹黙普及书法技法不断阐述的内容,是他的书法理论中最具影响的观点。

不过,对于《执笔五字法》的写作时间,众多文章的作者以为是1943年发表(或1940年初写成),并把此年作为沈尹黙第一次写作书法理论文章的时间。例如,经常被专家和读者引用资料的马国权编的《沈尹黙书法论化》中,在《执笔五字法》选文的末尾注明"一九四三年"。马国权在此书的"编后记"中写道"最早的论书诗写于一九三屯年,时年五十五岁;而最早写的论书文章是在一九四兰年,那时已经六十一岁了。"此外,这本书的附录部分刊登了戴自中编写的《沈尹黙先生年谱简编》,在"癸未一九四三年六十一岁"的条目中,起首即写明:

先生撰《执笔五字法》,分清了五字执笔法与四字拔错法的混清,当时他对书法的体会与认识,可于此文中见之。

那么,《执笔五字法》究竟是哪一年发表的1941年1月1日出版的《读书通讯》第17期,在第2页的"学术论著"栏目中刊登沈尹黙的《执笔五字法》一文,文前刊登沈尹黙的《跋簿泉所藏张廉卿草葉》,一页2篇文章。《执笔五字法》文末有沈尹黙的注语:

因跋廉卿先生草稿,遂作此篇,尹默並志。

可以看出《执笔五字法》是沈尹黙在为张簿泉藏品"张廉卿草葉"做完跋语之后,受触动有感而发的文章。《跋薄泉所藏张廉卿草冀》文末有写作的时间:

二十九年十一月十八日写记

民国二十九年,即1940年。《执笔五字法》出版于1941年1月1日(《读书通讯》第17期封面:民国三十年一月一日出版),又写在《跋薄泉所藏张廉卿草囊》之后,所成文时间应该在1940年11月18日至1941年1月I日之间。因为印刷出版也需要时间,写作时间应在1940年末。具体的写作日期,还待新的资料。

此外,1979年齐鲁书狂出版沈尹默《执笔五字法》,出版"说明"中写道:

本册系沈尹默先生的手书册页,作于一九四二年,原共十一叶(页),内容主要为《执笔五字法》一文,馀叶(页)为自作旧休诗。

《执笔五字法》正文后写道:

此篇为余前岁读张廉卿先生手稿所记执笔法后而作者,张君主。转指",。转指"出于晚唐卢肇之"拨辖法"。卢盖欲破坏从来笔力之说而妾作者也,遣误后来,实非浅勘。尹默尹默

旧体诗后落款:

近作录奉峻斋兄。今正癸未秋尹紫沈尹默

旧体诗是沈尹黙1943年写给蒋维鬆的,蒋维接字峻斋。徐大为在"沈尹黙《执笔五字法》译注"—文中,注解"前岁"是指1942年,与齐鲁书社的出版"说明"相同。徐大为采用的《执笔五字法》内容与齐鲁书社的内容一样,不知是否是依据旧体诗后的落款是1943年秋的缘故。默而,齐鲁书社的出版"说明"就《执笔五字法》手书册页讲的很明白"原共十一叶(页)"。显默,《执笔五字法》与旧体诗的内容应该不是一起写的,因为两部分的内容远超11张。

蒋维鬆抗战时期,在重庆拜沈尹黙为师,向他学习书法,沈尹黙对蒋维掠的才华赞赏有加,为他几次书赠过《执笔五字法》。蒋维核后来回忆:

沈先生曾经给我写过一本《执笔五字法》。我最早见到的是一张写在很薄的皮纸上的,沈先生在上面写了字,让潘伯鹰先生转给我和其他朋友看,看他的书法理论。居来这件作品转到了好友李天马先生手上。1941年我又让沈先生给我重写了一遍。那时是沈先生视力最好的时候,所以写得非常精彩。

蒋维弦记忆:"我是1939年在重庆经乔大世先生引见开始向沈尹默先生学书法的。那时我在中央大学当助教,常去参加一些文化人的聚会。章士纠、沈尹默、乔大壮、汪东、巧辟疆、潘伯鹰、曾履川等先生经常在一块雅聚。"由于是1939年就认识沈尹黙,一年中写过几次是有可能的。齐鲁书社出版的手写册页极有可能就是1941年所写,因为"我1941年就去了昆明,中间也有几次回重庆见到沈先生。旧体诗或是在凡次回重庆时所写。如果这样,《执笔五字法》正文后的"此篇为余前岁读张廉卿先生手稿所记执笔法后而作者",其中的"前岁"当指1940年。如果蒋维核回忆无误,则可作为《读书通讯》第17期之外的另一证明。

戴自中编写的《沈尹黙先生年谱简编》,以几种形式在不同的刊物上发表过,由于他编写的年谱较早,遂被经常引用,流传比较广泛,导致一误再误。

《执笔五字法》内容的流变

1941年1月1日出版的《读书通讯》第17期中,《执笔五字法》的全文如下:

據用大指押食指,中钓名格小指抵。巧撼外押嵌已牢,钩配格抵执乃死。如上所说各尽职,永不转动成一体。五指包管掌自虚,掌竖腕平肘自起,肘起掌虚腕自活,随己左右运不已,捉管高低择其宜,端正歌斜唯可使,按提使转腕出力,指但司执而已矣。

振如振笛,所谓一指按也。押取检束之义,与據相合,而成其务。默后钩曲以取之,格横以阻之,而助之以抵管,斯嵌定不可动摇。五指始各尽所能矣。此不易之法,前人盖循夫指掌生理之妙用,与其当前所使工具之攸宜而定者也。即工具之选材与择式,亦必相度用者与用处而后做成。故顺而用之,则框情而奏功;戾而施之,斯拂意而债事,良非偶默也。

指司执笔,执欲其死。死始能把握得笔,以固其备。腕司运笔,运求其活。活始能控纵得笔,以神其用。用笔之要,首在提按。提按得宜,性情乃见。所成点画,自有意致。按提二者,可分而不可分;随按随提,亦提亦按;若离纸,若不离纸;处处有按提,即处处得转换;能随意转换,笔毫自个扭戾,而锋斯中矣。默非指腕一致,全臂以之,未易济成此美也。

肘起腕始能自由學动,前人言悬腕者殆赔全臂,盖巧若着案,则腕亦停留,即悬与不悬等。且运笔之主体实在腕,故但言悬脫耳。古亦有回腕之说,殆忽于掌竖腕平,巧即自起,当以至易之埋。而欲肘腕齐起,求失其道,遂适得其难者。此法于按提至为不便,直当废也。事实上已少人能用,其不合理可知矣。

因跋廉卿先生草稿,遂作此篇,尹熬並志。

以上是《执笔五字法》最初的内容,首段是执笔谣,后几段是阐述。抗战时期,沈尹黙在重庆给张充和和蒋维菘书写的《执笔五字法》,正文都与《读书通讯》一样。给蒋维駭的正文之后有跋语。

1949年,《京沪周刊》以"沈尹默论书法之作"为题目,发表了《执笔五字法》。落款时间应该是1948年12月23日书写于上海。文中添加了两段文字,新添的第一部分是:

转指盖出于晚唐卢肇之。拨借法"。拔僅有四字决,曰:推、拖、捻、拽。其意在破坏从来笔力之说。"永字八法"固为不备,前贤不过就永字随宜举证,默使学者知留心'于点画,实其要旨。而卢氏但主张任笔取势而已。其法依托受之于韩吏部,而传之于林蕴,蕴得之而不能用,乃为写记云:俟后之明巧或有取焉"。可见当时无信而用之者,不图遗误犹至于今。世人复有将。撼、押、鈎、格、抵"五字法与搜卷之四字诀相乱,遂成五字拨短之说,報转相传,迷惑滋甚,承学不察,以为笃论,竟使笔法中绝,可胜叹哉。

这一部分在马国权编的《沈尹黙论书丛稿》中选入,排在《执笔五字法》正文之后,使用与正文同样的字体。文末注"癸未仲冬于成都"。

新增的第二部分是:

学书(书学)惟中锋一法为切要,盖笔锋无时不行于点画之中,斯墨匀成画,圆满可观。第毫毛之锋板易偏巧,欲其常在画中行,必有以运之者,惟腕为能。故向来书家主运腕,默若执笔不得其道,则指与腕游离而不相应,脫虽能运,亦难奏效。故上详述指执之法,欲使承学知执笔运腕,相辅相成,凡此皆为中锋计也。

这一部分在马国权编的《沈尹黙论书丛稿》中选入,排在《执笔五字法》正文之后,使用与正文不同的楷体,区别于正文。

马国权编的《沈尹黙论书化稿》第一版,由三联书店香港分店1981年7月第一次印刷。文中收录了《读书通讯》和《京沪周刊》中内容。但是,有一段正文之后的楷体文字是上两本刊物没有的:

往岁浮泉得张廉卿手写文稿,属为题跋,因见卷中有书诀,板注意于无名指之格。张若书字主转指者,其用非前贤意,因成是篇,以阐明执笔要旨,用论世之留心笔法者。

这段文字应该是正文后的跋语,是给不同人书赠后的不同内容。性质类同于齐鲁书社《执笔五字法》正文之后的内容。所以,马国权编的《沈尹黙论书丛稿》收录的《执笔五字法》文字目前较全,除了给蒋维格写的以及其它待出版整理的《执笔五字法》的内容。

《执笔五字法》实际反映了沈尹黙对执笔理论的体悟与总结的过程,这种变化来源于他对古人书法理论的学习。沈尹默分清了五指执笔法和四指拨儀法的不同,他说:

书家对于执笔法,向来有种种不同的主张,我只承认其中一种是对的,因为它是合理的,那就是由二三传下来,经唐朝陆希声所闽明的:據、押、钩、格、抵五字法。

他认为这种执笔法是唯一的科学执笔法,只要照着去做,就能站稳第一步,打下良好的写字基础。

正因为沈尹默把执笔五字法作为学书法的科学执笔方式,他多次强调其重要性:"写字必须先学会执笔,好比吃饭必须先学会拿俟子一样……因为用僕子也有它的一定的方法,不照着方法去做,便失掉了手指和两根僕子的作用,便不会发生使用的效力。"正确的执笔方法是写好书法的前提,拿不好毛笔,其它的努力都徒劳无用。沈尹默的笔法理论中,执笔五字法是实现笔笔中锋的前提。同时,笔笔中锋也是字形实现自默圆满的法则。

王壮为回化:"向余居重庆时,时造沈氏于上清寺石田小筑。先生亦尝以此语见告,并所书执笔五字法复印件见示。(按:其所谓落笔如刀刻,微侧向右而逆入,即所谓作横先竖、作竖先横的方法,亦即作方笔之法)沈翁早年肆力魏碑极久,晚年乃参以晋唐,于初唐褚、陆楷行用功尤深。故其书方多于圆、骨胜于肉,自是松雪以上的体法。赵书股美,格斯下矣。陈定山曾经问沈尹默执笔法,沈尹默回答:"落笔如刀刻,微侧向右而逆入。"陈定山受到启发,终身受用。

执笔五字法不仅是大陆学生入口书法的执笔方法,在台湾也影响很大。"直至今日在台湾,从我们战后出生的这代人到现今的小学生,学习书法时的执笔方式都只有'执笔五字法'一种:且许多书法教材用书仍主张使用'执笔五字法',并指明乃是沿用沈尹默的主张。"

执笔五字法的适用条件

对于执笔五字法合理使用,沈尹黙特别说明了它的适用条件:

写四分以至五六寸大小的字是最适合的,过大了的字,就不可死守这个执笔法则,即便用掌握住管来写,也无不可。

还有一句话要提一提,这种执笔法,只是写三五分以上到五六寸大小的字。最为合宜适用,过大的字就不必拘定如此,而且也不合适。

这是沈尹黙对执笔五字法适用局限的清醒认识。执笔五字法是适合高桌、坐姿的一种执笔法,在特殊的书写环境和要求下,不一定非要这样执笔。吴柏森回忆沈尹黙本人写字时:"他从沙发里抽身转向写字台前坐定,以—张四尺开四的宣纸,提笔写了一首毛主席登庐山诗赠我。"这是沈尹黙经常的书写状态。另外,沈尹黙的送种书法认识也与书写的书体有一定的关系。汪永江说:"五字执笔法是较为适应写小字的,因其势而利导之,乃笔法原理。加上沈尹默先生极注意落笔处的笔势,所临写较为三维立体的笔法体系如二三、米芾一路的法帖就游刃有余了。"沈尹默对自己书法理论的清醒认识,常常为一些书法家所忽视,他们攻斤沈尹黙笔法理论时往往偏概全,因自己的误读来误解沈尹黙的执笔理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沈尹默书法作品《张廉卿先生草稿跋》
沈尹默书法浅谈
张充和谈沈尹默
老山羊:向大师(沈尹默)致敬
沈尹默书法作品《张廉卿先生草稿跋》-1
近代--沈尹默 书法作品欣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