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国学大师章太炎的书法,以篆书见长,无一字无出处,有种特殊的美

前言:

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学究天人,在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哲学、历史学等方面都有着很高的造诣。他一生以保存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为己任,生前收藏有大量的金石拓本,密切注意金石学方面的最新发展研究成果,注重以金石证史,在中国金石学发展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章太炎先生在书法上也有很高的造诣,章太炎的篆书被书法大家沙孟海先生称为篆学书苑中的“一朵斗大的鲜花,是值得我们推崇与学习的”。太炎先生的书法以篆书见长,讲求“无一字无出处”,特别注重对《说文解字》及秦汉时期金石碑帖的研读,篆书风格沿袭了秦朝的书法家李斯、唐朝书法家李阳冰及宋朝初年的书法家徐铉、徐兄弟的风格,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韵味。

章太炎先生对篆书的重视从本源上来说,来自于其对文字学、金石学的深入研究,他在近代中国民族危机深重的时代,以“保存国粹”为手段,试图以“用国粹激励种姓,增进爱国热情”。重视传承发扬国家的语言文字,他认为,学习古代的文字、历史,可以增加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进而图存救亡。

章太炎先生晚年曾书有篆书《千字文》四本,字体自《说文解字》而来,力求有依据,笔法端正,结构严谨。章太炎曾表示:“夫国于天地,必有与立,所不与他国同者,历史也,语言文字也,二者国之特性,不可失坠者也。”

章太炎先生的篆字书法笔画结构严谨,笔法瘦劲挺拔,笔风浑厚朴茂,线条圆转流畅,结字疏松古拙,自然有古意,体现了篆字的独特之美。

单凭自己书法就可在书坛自立一派,且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人,就是章太炎。沙孟海说,章太炎并非职业书人,其书法却是自成一格,不入流派自成流派,风格高淳朴茂、结体端庄古拙、笔法雄健精熟。最享盛名的太炎篆书则被称为“古文字学别派”,

章太炎(1869-1936)原名炳麟,字枚叔,浙江余姚人。当地有佛教名寺径山禅寺,特产的径山茶号称佛茶,冲淡平和,枯静天然,据说日本茶道源出此茶。被胡适誉为“古文学很光荣的结局”、“清代学术史的压阵大将”的章太炎,是近代中国少数几个堪居“国学大师”之位而并不惭愧的人物之一。

章太炎古文字学功夫精湛,因此,与一般书家比较,太炎的篆字一以许慎《说文解字》为依据,点画的增减,偏旁的去留,都非常讲究,绝不苟着笔墨,写小篆时又绝不夹入古文、籀文。“前修未密,后出转精”,太炎篆书的古趣浑厚,稚拙苍雄,自有一般书家所不能及的深刻理由,因其所关在“学”也。

章太炎篆书长卷,往往看上去节奏感分外鲜明,甚至是明快,大体每一线条的墨色都有程度不等的“润———枯———润”的变化。灵动,是太炎先生根性里面的激烈人世所致。尤其章太炎对于古文字学的精通与亲切,使得笔下生风,常不知不觉中“眉飞色舞”起来,非常妩媚。他的篆书运笔结体,与楚墨书竹简、楚铜器刻款,多所暗合,这其中缘由,便是“功夫在字外”,学问功力扎实稳健,落笔“笔法自然近古”。

章太炎行书同样名重当时,骨力苍劲,笔笔入纸,字体喜作狭长形,古意盎然,劲秀可喜。尤其在结字上,谐调均严,中宫收紧而不觉闷塞,圆转流走又能精神内蓄,下笔藏锋,收笔回锋,“藏头护尾,力在其中”。  

结语:

章太炎为人作书,落款从来不写“仁兄”或“先生”,只写“某某属”(或“某某嘱书”),也算国学大师、民国元老自我矜贵的一段好处。 太炎晚年在苏州举办章氏国学讲习会时的受业弟子姚奠中,曾经回忆太炎对其的书法教诲说:“学篆要写《汉碑头》,学隶要写《石门颂》,学魏要写《郑文公》。字要能放得开,也要能收得住。”太炎还让姚参考《天发神谶碑》和《魏三体石经》,然后融会诸家,才能纵横捭阖,运用自如,也是章太炎一生为人师表的一句佳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宅家云看展 | 篆字之美——章太炎先生的书法艺术
快看,近代篆书的天花板!
大篆之美
姚奠中四十五幅经典书法赏析
时代名师 | 刘星:当代吴昌硕——回忆刘自椟先生
【近现代】章太炎书法初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