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简讲书法:三级课程(裹束篇)31-技法总结(三)

第31課 技法總結「三」

四 學習書法的步驟

上次講了落實「雙基」的問題,基本概念要清楚,基本技巧要熟練。各位可以自己衡量一下,做到了多少,不夠的還要努力。

今天講學習書法的步驟,一個人學書法要走過幾步台階?《玉堂禁經》有一段開場白,就是講學習步驟的,很有參考價值。但這段文字比較難懂,我來解釋一下,只有十個短句。

第一句話是「夫人工書,須從師授」。

「夫」是發語詞,本身沒有意義。你不要唸成「夫人工書」,那意思變成你太太想學書法了。他是說一個人要工於書法,最好找個老師。晉唐那時,學書法主要就是靠家族傳授,師徒相授。

虞世南《孔子廟堂碑》

古代資訊不發達,唐代書本還要靠手抄,想買字帖都沒地方,印刷還未昌明。像虞世南名作《孔子廟堂碑》,當時只拓了幾十張,碑就毀於火。唐拓本到現在只有一張,還在日本。北宋時黃庭堅已經感歎:「孔廟虞書貞觀刻,千兩黃金哪可得」。普通人要一張臨寫,那是比登天還難。

懷素外遊圖

就算找老師也不容易,古代大多數人就綁在出生的那塊土地上,要找往往是附近鄉間的老師,未必是好書法家。王羲之住在大城市中,

老師是衛夫人,兩家都是貴族。小和尚懷素就沒這條件,他先去廣州找徐浩,然後北上長安,到處找老師問筆法。這可是靠兩條腿步行的,就算現在都很難。

第二句是:「必先識勢,乃可加功。」

有了老師,先學什麼呢?老師給你講講你不懂的事。學書法的人當然已經會寫字,但會寫字不等於識勢。跟現在一樣,寫字是照筆順,書法卻是照筆勢。所以第一件事情,老師給你講識勢,開車要先定路線,寫字先定大圈,「必先識勢」。

譬如說寫一個「陰」字,先要確定它的大圈。

《陰符經》中有四個「陰」字,都不是照印刷體寫的。它的取勢是阜耳勢、交爭勢、豎筆勢和玉函勢。你必須先識勢,然後才可以「加功」,或者用骨線,或者用肉線,以及加上節點。

這裡《玉堂禁經》把「功」和「勢」這兩個名詞相對,其實識勢也可以說是一種「功」,但「取勢」實際上是在心中盤算的,虛的。而「加功」卻是真正要動手動筆的,這是實在的功夫。

第三句講用筆要點:「功勢即明,則務遲澀。」

學生懂了「功勢」的關係,那就開始發功用筆。初學者最容易犯的毛病就是求快,甚至覺得寫得快就是好,就是瀟灑。錯了。

這裡有兩個字,我們要搞清楚意思。

第一個「遲」,《說文解字》說:遲「徐行也」,以《詩經》「行道遲遲」為例,走得慢就是遲。藝術品是求好,不是求快。筆鋒要咬住紙面,要以錐畫石,入木三分,快了行嗎?當然不行。快容易飄。

第二個「澀」,《說文解字》解釋是「不滑也」。不光滑、不順溜,這就是「澀」。古人說筆鋒上紙,好像泥濘中走路。清代劉熙載有一個解釋:

《藝概》清·劉熙載

■用筆者皆習聞澀筆之說,然每不知如何得澀。惟筆方欲行,如有物以拒之,竭力而與之爭,斯不期澀而自澀矣。

他說學書法的人都聽到過「澀」,但往往不知道怎麼做。筆鋒在紙面上走的時候,要好像有東西「拒之」,阻擋你,不讓你順順當當地行走。你要用力和它爭,這才可以向前行筆。運筆時有這感覺,就做到「澀」了。

劉熙載的解釋還是抽象了一點,我喜歡用物理來分析。

筆鋒前進,實際上我們給它兩個力,一是水平方向的力,水平的力是推動毛筆前進的,另一個是垂直向下的力,這是壓住筆心的。往下的力越小,意味著筆鋒和紙面摩擦力越小,寫起來輕輕一推就向前了,這就是飄,或稱浮滑。往下的力越大,意味著筆鋒和紙面摩擦力越大。你要推它前進就很不容易,這就是「遲澀」。

蔡邕《九勢》說:

■澀勢,悉在於緊馭戰行之法。

這句話引自元朝《衍極》劉有定注,《歷代書法論文選》424頁。

「緊馭」本來是說緊緊的拉住馬,這裡講控制筆鋒。如果你頂住紙的力量很大,往前推進很難,那怎麼辦?這時候可以用「戰行」的方法,手腕左右搖動一下,這樣就容易推進了。「戰行」是「永」字八法捺筆「磔」的寫法,不要忘記了。看看歷代論書怎麼說的,唐太宗《筆法訣》這樣說:

■為畫必勒,貴澀而遲。

寫一畫貴澀而且慢。韓方明第一個老師徐璹這樣說:

《授筆要說》唐·韓方明

■又曰:夫執筆在乎便穩,用筆在乎輕健,故輕則須沉,便則須澀,謂藏鋒也。不澀則險勁之狀無由而生也,太流則便成浮滑,浮滑則是為俗也。

用筆浮滑,實質就是人品浮滑,所以評為俗。什麼事情都以沉著穩重為上,出手就要有力。傳為王羲之《書論》這樣說:

■凡書貴乎沉靜,令意在筆前,字居心後,未作之始,結思成矣。 

■仍下筆不用急,故須遲,何也?筆是將軍,故須遲重。 

■心欲急不宜遲,何也?心是箭鋒,箭不欲遲,遲則中物不入。

這裡說心中先要想定,才能指揮手怎樣做,所以心要快過手,他說「心是箭鋒」,慢不得。但手表現心的時候不用急,「故須遲」,這時候最要緊是穩重,有大將之風。

第四句:■遲澀分矣,無繫拘跔。

這是老師針對新學生做的心理輔導,不要緊張。

「拘」是手抽筋,如《素问》「筋肉拘苛」。「跔」是腳抽筋,如《周书·太子晋》「天寒足跔」。

「無繫拘跔」就是不要緊張拘束,手腳施展不開。

第五句講取勢的變化:■拘跔既亡,求諸變態。

「亡」這裡等於「無」,沒有。運筆不緊

張了,就要求「變態」。這「變態」現在近於罵人的話,但這裡只是指取勢以改變字的姿態。孫過庭論學書法的三個階段是這樣的:

《書譜》唐·孫過庭

■至如初學分布,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分布」等於結字,開始老實點,放平放正就可以。然後追求「險絕」,「險絕」就是特意放不平正。有疏有密、有斜有側、有向有背、有高有低等等。最後又回復平正,這次平正是「險絕」後的平正。 

■初謂未及,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

第一階段那種平正叫「未及」,其實是稚嫩。

第二階段求變態,矯枉過正,變為險絕。這是「過之」。

第三階段看起來又平正了,其實是懂了在平正和不平正之間怎樣取得平衡。這時叫「通會」,懂得裹束和結字,掌握了書法結字的規律,從而取得了創作的自由。

孫過庭感嘆說,可惜這時候,恐怕是「人書俱老」,一藝之成,畢生之力,其難如此呀。

舉例來說,顏真卿這個「俗」字,比較平正。米芾經常取險勢,故意不平。虞世南這個「俗」字,初看好像也是平正,但仔細看看又不是,左右搭配都是不一樣的。顏真卿喜歡用篆法,所以取勢平,當然這不能歸入初學者「未及」一類中。米芾極力追求險,成為他的特色。如果你結字非常老實,不妨臨臨老米,這是一帖藥,可以治理太平直的毛病。

智永和《陰符經》這兩個「理」字,當屬平正中見到側勢的,我們臨帖時要注意。當然,如果你是初學者,寫得平正一點也沒關係。

第六句講取勢的變化:■變態之旨,在於奮斫。

這「奮斫」是什麼意思?《說文·斤部》「斫·擊也。」

這個字很多人解釋為用刀斧斬劈,但這是第二義,本義是什麼呢?你看它左邊是「石」,從甲骨文來看,這是斫採石頭。清代吳偉業《哭志衍》詩:「君也遊其間,才大資磨斫。」磨斫又稱斫磨,對玉石進行擊打和研磨加工。

還記得我在27課「品賞2」中介紹的竇蒙《<述書賦>語例字格》嗎?如「結構平正曰穩」,「涉於俗流曰淺」等等。這篇文章中還說道:

竇蒙《<述書賦>語例字格》

■斫磨:錯彩雕文,方申巧妙。

猶如工匠打造一件玉器,加上精巧的花紋。像這樣的書品,可以形容為「斫磨」。「變態」是改造字的結構,需要巧思。

譬如說剛才這個「陰」字,怎樣改造它的結構呢?

它的右旁上面是個「今」字,「今」字篆書是這樣的。我們只要把這最後的豎筆,向左移動一點。「今」字的下面是「云」。我們把「云」的兩橫移上來,那中間就出現了一個豎筆勢。整個「陰」字的取勢,就是阜耳、交爭、豎筆和玉函。一個書法的「陰」字就寫出來了。以此類推,給我們任何一個字,只要細細斫磨,都可以「變態」。

第七句講取勢的變化:■奮斫之理,資於異狀。

「資」,是憑藉的意思。《文選·顔延年<皇太子釋奠會作詩>》李善注:「資,猶藉也。」奮斫的道理,就是努力創作一個特別的字形。接下來趕緊提醒:

《玉堂禁經》唐·張懷瓘

■異狀之變,無溺荒僻。

「溺」是沉迷不悟的意思,取勢的變化,不是要你弄出一個荒唐怪僻的樣子。什麼事情過了度,就走向荒謬。取勢這一關過了,裹束後神采就出來了。

第九句這樣說:■荒僻去矣,務於神采。

我已經講解過,神采好壞取決於心法。內心潛意識表達得好,真實,就能感動人。

最後一句話是:■神采之至,幾於玄微,則宕逸無方矣。

神采到最高境界,那是接近於玄妙精微,「宕逸」就是飄逸,無拘無束。

「方」就是種類,如「儀態萬方」。「宕逸無方」就是神采玄妙之變化,無窮無盡。

我把這十句話分分類,大致是這樣的:

頭兩句「夫人工書,須從師授。必先識勢,乃可加功」,這是拜老師,懂理論。

接下來兩句「功勢既明,則務遲澀。遲澀分矣,無繫拘跔」,這是提醒用筆的要點,不要快,反而要遲澀。

然後四句,是講取勢:「拘跔既亡,求諸變態。變態之旨,在於奮斫。奮斫之理,資於異狀。異狀之變,無溺荒僻。」取勢這件事情,照孫過庭說法有三個階段:從平正到險絕,再回復到平正。

最後兩句講神采:「荒僻去矣,務於神采。神采之至,幾於玄微,則宕逸無方矣。」有技法有心法,神采出來了,書法就學成了。這就是當時學書法的人要走過的幾步路。

五 登堂入室:三看三不看

5.1 從看筆鋒到看筆心

第一個,普通人只看見毛筆的外表,大多數人寫字看著筆頭,但真正重要的是筆心,你能看見筆心就懂用筆。我說過,筆心為帥。筆心的狀態普通人看不見,但在我心中是非常清晰的。所以這個「看」,其實是用心去「看」的。

5.2 從看筆畫到看筆勢

第二從看筆畫到看筆勢,普通人只看到筆畫,看到偏旁部首,會書法的人,看到筆勢,看到大圈。

5.3 從看字形到看神采

第三從看字形到看神采,張懷瓘說過:「深識書者,惟觀神采,不見字形」。

不要忘記這句話,這是業餘和專業的分界。業餘愛好者看字形,這個字漂亮不漂亮,專業人士不看字形,看神采。神采好不好,這就跟你的審美有關了。書法三大要素都講過了,謝謝各位。

本節要點:

■古人學書法的步驟。 

■《玉堂禁經》的記載。 

■三個看得見。

複習思考:

■這是歐陽詢《千字文》中的「衡」字,你覺得他取勢巧妙呢,還是變化過頭?

■這六個「左」字都是名書法家寫的,哪一個神采最好?哪一個風韻最軟?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观看本课完整视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二十五集——何謂純書法?
笔记版|黄简讲书法:325裹束25-神采
《怎样正确临帖?真管用!》(初学书法必收藏)
如何品賞書法?——黃簡書法三級課程第26集
通过学习去理解法和意的东西,从而获得一种原则。
隶书-八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