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收藏见证历史(6-4)中原风格玉器黄国玉器二,春秋早期玉纹饰

---玉虎形佩,春秋早期,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墓出土,河南省博物院馆藏,长12.7,宽6.2,厚0.3公分

虎弓身欲跃状,巨首,嘴成圆孔状,粗尾,尾勾卷成圆,两圆孔适合穿线成项饰。虎两腿较细。

整体器型曲线似西周早期风格,且制作极规整。

此玉虎纹饰很有特色,由两大类纹饰构成:

第一类:这类纹饰是虎体纹,饰于虎双腿,腹部至口部,尾部。这种纹饰最早见于良渚文化玉器“神人骑兽”,流行于商玉器、青铜器,西周玉器也有少数此类纹饰,而青铜器常见,纹饰主要用于各类兽体的表达,或为骨骼状,或为肌肉形(肌肉多用所谓的雷纹)。此器纹饰图案似虎的骨骼,腹部纹饰似肋骨,腿部纹饰似多节骨组成。

这种肋骨状的体纹常被称为人字纹,多用于西周玉柄形器及一些青铜器等之上,和代表肌肉的所谓雷纹一起,在古玩市场上被幻化成各种神话传说或者风情万种的故事,其实古人只是想表达最基本的文化内涵,有型的兽、虎等。只能说复杂的真不是古人,是今人。

第二类:仔细分辨,是各种姿态的龙首,有成型的龙首状,有分解的符号。其中成型的分布于虎背及臀尾部,清晰可见的,至少有6只形态各异之龙首。

---兽面玉饰,春秋早期,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墓出土,河南省博物院馆藏

这块玉饰的主纹饰为兽面。两个相对龙首,面朝下,组成兽面,兽眼退化,较小,兽鼻正中还有一眼,隐含另一条龙。兽冠为一对龙凤合体形纹饰,左右对称。

春秋早期中原玉器,器型并不复杂,传统造型为主,但纹饰则极致繁缛,尽管如此,却绝不是神怪之类不可理解。上篇文章(《收藏见证历史》(6-3))我们分析了春秋早期特定的历史背景,及在此历史背景下,文化传承而形成的这类纹饰。纹饰的特点就是表现更多数量、更多姿态的主题---龙、凤、人。春秋中晚期,后人用更简化表现出更多数量,用更立体表现出更多姿态,表现方式改变,但文化内涵仍然未变,始终传承。

后人将如何表达?我们再回顾本文及上篇文章的几件黄国玉器,关注纹饰的表现符号,是否找到了“乳钉纹”、“谷纹”、“云纹”等?春秋早期纹饰的一大特点就是逗点状双线纹饰,这是构成整体图案的基础符号,代表的都是龙、凤、人的身体结构部分,有逗点无尾的一般是眼睛,后人称“乳钉纹”;鼻,上颚等常用后人称为“谷纹”的符号表示;耳朵、下颚等的表现符号,后人常称其为“云纹”,而如本系列文章所述,这些符号的表达形式始终体现在玉器发展的过程中,在春秋早期,达到鼎盛,并最终引起纹饰的巨变,以符号代替龙、凤的原体形态,以表现更多个体,更多姿态!

---人首纹玉佩,春秋早期,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墓出土,河南省博物院馆藏,直径3.8,厚0.2公分

两件类似玉佩,大小基本一致,黄玉玉质,温润光泽。

左边一件,一面为剔地阳纹加阴刻纹饰,背面为阴刻纹饰,纹饰相同;右边一件,两面都为阴刻纹饰,但另一面的眼睛为圆圈纹。高古器物,一件器物两面纹饰几乎没有完全重复的,都会有所区别,这应该是阳面和阴面的原因。

人首蛇身,蛇身上饰就形的体纹,器形、纹饰曲线优美。

整器造型奇特,制作精致,是春秋早期玉器精品。

---人首形玉佩,春秋早期,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墓出土,河南省博物院馆藏,高3.8,宽2.5,厚1.8公分

人首形圆雕,瞪目、阔嘴、高鼻、戴冠、佩玦,神态生动!

春秋未见有玉雕全身人体,这件器物为春秋时期人形佩中的精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聊聊“一眼断玉法”之“器形”篇——春秋玉器(四)
中国出土玉器全集(5)河南部分3
『建议收藏』河南省光山县宝相寺黄君孟夫妇墓出土春秋早期玉器
中国国家博物院一级文物玉器欣赏
【国宝品鉴】谷纹玉璧
敬昔格物 | 李珉:一只春秋玉环的前世今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