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千秋辅弼 七彩同安】之四十六《檀氏故事》
檀氏故事

文〡金福生

“七彩同安”,同安多姿多彩,故事甚多。花开万朵,各表一枝。今来聊聊檀氏故事。

檀氏宗祠


摄影∣陈成才

《诗》曰:“衣锦尚絅。”意思是说,身穿锦绣衣服,外面罩着套衫。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锦衣漂亮的花纹太显露。如果把文藻檀氏宗祠比作锦衣的话,那么不起眼的围墙和朴素的大门就是“絅”了。

小暑节气,因缘际会,和一些朋友一起参观了檀氏宗祠。

它坐落于上坊村坂尾首部的村路旁。抬脚前进几个台阶,迈过门槛而入,朝前平移挪步几米,就又拾阶而上。到了第二个大门,站在大门前,被里面低调深沉、古朴厚重的气氛震撼了。它虽只是一幢正座,但这幢正座前呈层梯状,与众不同,似有一番深意。

迈进大门,下落横廊之墙夺人眼球。这是文藻檀氏宗亲的博士墙。上榜博士有十几位之多。上至出生于1908年之族人,近有出生于1995年的。这些族人可是仙山飞出的金凤凰啊,令人仰慕之至。

由横廊向上走,经过五个台阶,就到下天井。下天井由青石板铺砌,四周廊墘用花岗岩条石压镇,质朴浑厚。再往前挪步,走过五个台阶,即到上天井。上天井亦是由青石板铺砌,四周廊墘也是用花岗岩条石压镇,静穆庄严。再登五个台阶,才到大厅。


摄影∣陈成才

台阶、庭院,台阶、横廊,台阶、下天井,台阶、上天井,台阶、厅堂,如此多次的登级,在曲折蜿蜒中上升前进,似乎告诉我们“上得了厅堂”虽短暂却又是一个漫长的历程。这布局,让我联想到了人的一生。首先接受父母的精华,孕育成人形,呱呱坠地,襁褓中快乐成长,在庭院中蹒跚学步。其次在幼儿园平安成长,好似处在横廊,头上的风雨犹被蔽护,环绕父母身旁欢欣嬉戏。接着是初中、高中的求学生涯,如同处于天井台,在蓝天阳光下成长,偶尔会栉风沐雨。再接着又上了一个台阶,考上了大学,出来工作,独立面对工作中的一切,除了立业,包括成家育子,甚至有含饴弄孙之事;这其中有盛夏烈日的炙烤,也有深冬暖日的温馨。最后日薄西山,生命渐渐地走向陨落,到了大厅的“左昭右穆”之列,与祖宗“叙叙旧”。人的一生只有一次历程,没有回头路,多么神圣,何其庄严!我们岂可不珍爱时间,走稳每一步?


摄影∣陈成才

文藻檀氏宗祠大厅由14根直径60厘米以上的杉木支撑,宽阔明亮。四梁扛井,左右各一厢房,左挂“一门五博士”之故事,右挂“武术之乡”佳绩:崇文尚武,人才辈出。厅堂上方的扛梁,前后左右分别悬挂着“义官”“博士”“武举”“劳模”等十余面匾额。历史非常悠久的,是恩赐的“义官”之匾。

据族谱序而知,檀氏入闽之四代祖兴祖公,成化十八年,由兴化潭头率叔侄五人,奉曾祖并祖父遗骸,肇迁入闽,立即盖屋建祠,营造三坟,创始固已善矣。正德庚辰年,即1517年,福州卫兵变,檀兴祖出家资充饷,协同林高以靖海邦,朝廷嘉其平寇之功,恩赐“义官”二字以旌其门。“恩赐”俩字惊天动地,脱俗不凡。与时俱进的是,“博士”“武举”“劳模”等匾额层出不穷,书写着现代人的辉煌,延绵不绝。

祠堂始建于明朝,后多次修缮,带有古老建筑韵味。据介绍,今之样貌是民国八年重建,1985年集资首次整修的。祠堂为土木结构,椽脊盖顶。屋脊高10米,正座宽22米,深35米,有十八副楹联。文藻檀氏宗祠犹如文化长廊,又似泼墨大画卷,故事诸多。宗祠是张扬祖宗之德、警戒后辈奋起的心灵洗涤台,是肃穆无声的热爱生活的引领者,是家国情怀的教育基地……对于这些,文藻檀氏宗祠很好地践行了。

崇文尚武


摄影∣陈成才

“进士难,进士不难,难的是七科八进士;尚书贵,尚书不贵,贵在三代五尚书。”这是挂在福州文庙的一副楹联。当我看到“一门五博士”故事之时,脑海里自然联想到了上面这副楹联。并想化用这句话——博士难,博士不难,难的是三代五博士;名流贵,名流不贵,贵在三代皆名流。檀仁美,赴美留学,为永泰县民国第一位博士,著作非凡,敬勉工作,热心社会工作,他是福建优秀教育家的典范。父子孙三代皆博士,报效国家,成就巨大。故有人赞曰:理化财经几见诸科皆博士,工商政教欣闻百业汇名流。

百花齐放春满园。檀氏不仅留有“一门五博士”的佳话,村里还有许多其他檀氏博士。看到檀氏宗祠的博士墙,你真疑心进了博士村。檀氏人才辈出,这与重视教育分不开,这可从檀氏基金会略知一二端倪。同安镇尊师重教义举、捐资助学之风盛行。据介绍,文藻檀氏基金会成立于1995年,一呼百应,二十多年来,有300多位檀氏宗亲总共捐款约250多万元。倾囊助学高风在,瑞气盈门硕果丰。如2017年,93岁高龄的檀永钿慷慨捐出平时积攒的20万元;2020年,檀文兴老人乐捐20万元给檀氏教育基金会;虽住福州,仍情系桑梓,檀乃松百岁夫妇于期颐之年,捐出毕生积蓄30万元。美德似水,润泽晚辈心田;意志为犁,耕耘知识沃土。近几年,檀氏考上本科、研究生、博士生约380多人,近几年发放奖学金、助学金共计50多万元。

文藻檀氏资金会以“守望乡愁,传承文化”为宗旨,以“传递信息,激励上进”为使命,聚焦慈善,关心慈善,温暖学子心,共话手足情。檀氏鼓励学子奋发进取、完善自我、造福社会、回馈家乡。上有前辈的谆谆告诫和暖暖爱意,中有父母亲戚的提携保护,下有晚辈的勤勤勉勉和感恩向上……难怪乎檀氏文化历久不衰,人才多育,也无怪乎“博士”之匾越挂越多了。


摄影∣陈成才

携一缕春风,伴一窗明月,莘莘学子灯下静读;拥万丈豪情,怀三尺身躯,淳朴乡邻厅堂切磋武艺。崇文尚武,大有由来,渊源悠久。据介绍,享有盛名的是,清乾隆武举人典朝公、清咸丰邑痒生尧阶公,钦加正六品、武略骑尉,成为卫国征战的将领,是家族的殊荣。后来,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武术爱好者转为练武以强身。文藻武术馆于1989年成立,武术爱好者积极参加各级武术比赛,以武会友,共话人生。1999年国家武术协会主席张耀庭来永泰县视察工作,观看老一辈武师的武术表演,颇感满意,并为武馆题匾“练功健体”,有力地推动了练武活动的开展。


摄影∣陈成才

2011年,荣获福建永泰县第十六届体育运动会“深纳生物杯”乡镇组武术比赛第一名和“华尔锦杯”体育道德风尚奖;2013年,参加“体彩杯”福建省首届传统武术争霸赛的四项比赛,人人获奖;2014年,俩奇女子玉云和玉敏,屡获大奖。“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来扶持”,老辈武术教练万迟先生擅长铁尺和虎尊拳,积汉先生擅长拳杖,儒佃先生是武技的“多面手”;他们悉心教授,培育下一代。“下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龙孙绕凤池”,相信同安的武术爱好之风方兴未艾。

如今,檀家拳又成功评为市级非遗,岂不喜哉?学习传统武术,既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又培养了刻苦耐劳、砥砺精进、坚持不懈、虚心好学的品质,还增强了健康体魄,何乐而不为?这可能也是同安武艺传承不息的原因吧!

香藻堂


摄影∣陈成才

《诗经·召南·采蘋》:“于以采藻,于彼行潦。”藻,是水中飘动的柔美水草,是春秋时期的祭品。香藻早在春秋之期就已隆重登上祭祀之堂。由此可见,香藻堂是庙宇。

香藻堂坐落于荷洋村,始建于民国时期,高三层,透亮宽大,反映出当时土木建筑的成熟与技艺的精湛。

首先,大厅左右两边的二三两层,有长长的通道,可增加看戏的座次,对于当时一年很难观看几场戏的百姓来说,这无疑增添了民众的无限欢欣。戏曲是中华文化的精髓,它不仅使乡民获得了乐趣,而且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知识,提供了津津乐道的话题,提供了精神享受,提供了审美趣味,是教化人心向善向上的最柔美的载体。


摄影∣陈成才

其次,采光有创意,在第三层的左右两边墙上,各开斗形窗。漏斗型采光,既有利于外墙的保护,又有利于开凿工作的开展。内部较大窗户,挖掘墙体容易;外沿偏小,增加安全性能。由大至小,光线充足;犹如当代舞台上的镁灯,看似小小一盏舞台灯,但工作时那巨大的扩散型光芒衬托得舞台无比璀璨。还有,戏台中间木板为可拆装型,构思巧妙。游神、迎神活动时,拆除中间戏台木板,一条宽阔的地上通道呈现,直通正大门;表演戏曲给上埕的神仙欣赏时,重新装上木板,一个完整的大戏台又出现了。这活动的木板犹如水上航道的闸门,航船经过,打开闸门,通过结束,关闭闸门。

乡村游神、迎神活动是春节“做年”的重要活动之一。烛光摇曳,香火缭绕,鞭炮骤响,锣鼓喧天,仪式隆重,场面火爆;孩童们跟着人群,穿梭嬉戏,兴高采烈,热闹非凡。“火树银花触目红,揭天鼓吹闹春风”,民俗活动达到高潮,全村欢聚一堂,祈求庇佑人丁兴旺,来年风调雨顺,乡境平安,天下太平,社会进步。

摄影∣陈成才

民俗活动,村民携老扶幼,人数众多,场面壮观,是维系村民感情的纽带,增强了民众团结和相邻的凝聚力,使邻里更加和睦,达到了和气生财的目的。
宗祠是追思祖宗的场所,它肃穆无言,警诫子子孙孙慎远谨行;香藻堂是檀氏宗亲欢聚之所,它欢腾热闹,引领子子孙孙向善向上。宗祠和香藻堂是活化石,是檀氏崇文尚武家风的见证者,是檀氏精神的栖养所,是檀氏历史的窗口。

源:大美永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文藻村“檀氏奖学”
从客家祠堂看客家人的宗祠文化
顺德乐从沙边村----何氏大宗祠
工作手记|我县长江流域文物资源调查:在会宫
🍃同安叶氏添丁风俗
【微村志】桐庐石阜村之方氏宗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