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脱了裤衩去捂脸——中国诗人!
东子二谈诗歌创作兼答读者

  2016年12月16日,应吉林省扶余市文联之邀,东子为当地文学爱好者做了《文学创作辅导讲座》,分别以“诗歌要让人读懂”“散文要以情感人”“小说为文学扛鼎”为题,结合自己30年的创作谈了体会。

  12月19日,根据现场录音整理的文稿,在黑土文学社微信公众平台《黑土艺苑》推送,此文一出,即引起争论,一部分赞同东子的观点,也有很多人,特别是一些写诗的人,持不同观点,甚至指责东子不懂诗。

  以下是摘取搜集到的部分文朋诗友的观点:

  A:诗歌是含蓄朦胧的,可以给一部分人懂,一部分人不懂!诗歌是隐藏的不可全都透明,都说透了,一开始就读就猜出结尾,那一定不是诗!

  B:我常看《星星》诗刊,有一种主张认为,诗具有不完全解读性,只要传递一种情绪就可以了。我尽量每天读首《星星》诗刊上的诗,学习语言的空灵性。

  C:诗不是因个人的喜欢或不喜欢来说他的好坏,其实有些诗我也读不懂 但我不敢说他就不是好诗,只能说我还没达到人家的境界!

  D:诗本身就品种多样,存在读懂与读不懂很正常。朦胧诗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一首好诗会有百解,只有同诗作者同种境界的人才会读懂它。

  E:每个诗人都有不同创作手法和不同的人格意境,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也是不可能一样的,同样,每个读者的审美取向也是不同的,什么样的作者写什么样的诗,什么样的读者读什么样的诗,萝卜白菜各有所好。

  F:有这种可能,对于同一首诗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悟,这样的诗是好诗。实际上读者的学识阅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对一首诗的理解和分析。

  以上不同声音,基本认为诗是朦胧的、含蓄的,都读懂就不叫诗了;诗就应该有些人不懂,这样才是好诗。而之所以有些人不懂,说明鉴赏和理解能力有限。

  那么,东子先要问问了:应该让哪部分人不懂?既然是传递一种情绪,那么是什么情绪呢?悲伤的、快乐的、积极的、消极的?对于同一首诗不同的读者会有不同的感悟,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连诗意都不懂,他的感悟又从何而来呢?

  东子特别说明一下:我所说的懂与不懂是指大多数的普通大众。按东子的学识、文学素养和鉴赏理解能力,我相信我看不懂的诗,在中国至少有90%以上的人看不懂。大众看不懂,只有作者和少数的几个同道师友知晓,这样的诗会有生命力吗?

  而东子认为:只有通俗的、大众的、接地气的诗作,才具有生命力,才能成为经典!

  一个文友引用她老师的话说:“我教了一辈子语文,写了一辈子诗歌,突然不敢写了,有很多获奖的诗歌我居然读不懂,到底啥是好诗呢?真的很茫然。”

  这不是偶然现象,乃当下中国诗坛的一种基本现状,这是一种功利、虚荣、浮躁的社会心态导致诗人间相互自欺欺人的游戏。很多所谓的著名诗人自己也未必就懂诗,自己不懂他能评明白吗?更为可悲的是,他们还到处宣讲歪理邪说,误导一些不明就里的诗作者。

  什么朦胧啊含蓄啊,都TMD是扯淡!说好听点是缓解不懂装懂的尴尬,说直白点就是遮羞布,脱了裤衩去捂脸的掩耳盗铃!只有扒下这些伪诗人的外衣,揭开他的遮羞布,才能还诗歌以本真!

  口口声声说朦胧,朦胧诗是含蓄的,是一般人看不懂的。你这不是上坟烧报纸——糊弄鬼吗?

  我们来看看中国朦胧诗最有影响力的代表人物的诗是怎么写的。

  1976年,北岛创作了一首朦胧诗《问答》:“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冰川纪过去了,/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好望角发现了,/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我来到这个世界上,/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为了在审判之前,/宣读那被判决了的声音:/告诉你吧,世界/我——不——相——信……”

  1977年,舒婷创作朦胧诗《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1979年,顾城创作朦胧诗《一代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东子要问问,说朦胧诗就是让人看不懂的诗人们:这三首在中国产生深远影响的朦胧诗,哪一首哪一句是普通大众看不明白的?!又有哪一首流传下来的经典诗作是读者读不懂的?!

  诗作的价值和成为经典根本就不是所谓的用读不懂来衡量的,那纯粹是胡说八道。所谓语言的空灵性更是扯淡,用赵丽蓉小品中的话说“就是不让人好好说话”,附庸风雅,东施效颦,最终贻笑大方。

  从审美角度讲,具有美感的诗,应该是语言美、意境深。语言美不是艰涩难懂,意境深不是不知所云;从文学价值来讲,好诗必须具备一定的思想性,有文学作品的内在艺术价值,对人们有积极意义;而从社会意义上讲,诗是一种信息的传递,一种情感的表达,是一种艺术化的语言表现形式,是要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的。

  无论从哪个角度讲,大众读不懂的诗,都不能满足以上要求。诗要通达心灵,润染灵魂。一首诗的饱满圆润是浑然天成的,是诗人情感的一种自然流淌,而不是装腔作势,故弄玄虚,做作而为。

  其实,不仅是诗歌,在中国很多领域,人们都认为自己不懂的一定就是高深的。这是国民极具普遍性的认识,因为他们缺乏应有的批评精神和质疑精神,从生下来就迷信权威,认为名人、大家啥都是对的。

  正是这种盲目崇尚权威,才导致对个体对事物判断能力的丧失,也出现了“不懂的是高深的,读不懂的诗才是好诗”的谬论。

  今天,我之所以要把中国诗人的这块遮羞布揭下来,就是为了不再让他们误导他人,驱散中国诗坛的雾霾,还一片蓝天,使更多的诗人饱蘸激情,创作出受大众青睐的接地气的优秀诗作。

  所以,东子在此做了《皇帝新装》里的孩子,说了一句实话,希望那些当“皇帝”的诗人们醒醒吧,尽快把脸上的裤衩扯下来,穿在该穿的部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对现代诗的理解
如何欣赏当代诗歌
理论园地:(2)中国新诗走向何方?
悼汪国真
高中时我的摘抄本,至今让我回味……
晚唐著名诗僧,齐己这十首诗,充斥着佛禅意境,读懂具有启迪作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