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从亲信到翻脸,红四方面军政委陈昌浩,是如何与张国焘决裂的?
userphoto

2023.02.24 浙江

关注

在红军的三大主力中,红四方面军的实力一度非常强劲,这点从新中国的开国将军人数中也能看得出来,一共1600多人,红四方面军就有700多人,兵强马壮可见一斑。

红四方面军的代表人物是徐向前,当初是总指挥,1955年是元帅军衔。不过,在土地革命时期,他却不是这支队伍的最高领导人,党指挥枪,在他之上还有张国焘、陈昌浩

这两人大多时间非常亲密,他们决定的事情,徐帅也没办法违抗。不过后来张国焘与陈昌浩却有了重大裂痕,陈昌浩多次在公开场合反对张国焘,张国焘也在红四将领面前诋毁陈昌浩,诸多红四方面军高级干部的回忆录中都提到过这些细节,为何两人走到了这一步?

1931年,张国焘、陈昌浩奉中央命令前往鄂豫皖苏区,张国焘担任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兼军委主席,是实际上的一把手。陈昌浩虽然职务没张高,但红四方面军成立后就担任了总政委,也是主要领导人。

此后数年里,无论在鄂豫皖苏区还是川陕苏区,不管是政治路线还是军事路线,陈昌浩基本上都站在张国焘一边,党政军“三驾马车”,实际上被唱成了“二人转”,徐向前很多事情都只有在执行阶段才知晓。

1935年6月,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此时红一已进行了数月的长征,一路损失惨重,人数只有万余,包括毛主席、周总理在内的所有人都被征途折腾得身体瘦弱、满脸疲惫。

而红四有8万多人,且刚长征不久又拿下了多个胜利,双方形成了一个对比。

张国焘见此情形,心里除了有会师的喜悦在,还产生了别样的情愫。他让人去打听红一的底细,在得知实情正如所见后,张国焘的野心无限膨胀,开始不断向中央索取权力。

为了团结同志,中央尽可能地满足了张国焘的要求,周总理将红军总政委职务让出,由张国焘接任,陈昌浩也成为了中革军委常委和前敌总政委。

但没想到,张国焘越来越过分,想要窃取中央领导权,这种原则性问题如果退让,那还谈什么党指挥枪?所以张国焘没有得逞。

奈何有些事情一旦动了心思,就难以停止,张国焘见自己没办法掌握主动权,就想了别的方法。

两大方面军在会师不久进行了混编,红一方面军主要在左路军,红四方面军主要在右路军,本来约好了共同北上,但是出发不久,张国焘就强行要南下,甚至有动武的倾向。

无奈之下,中央只能率领红一、红三军团先行北上,陈昌浩本来在左路军中,收到张国焘的命令后还是与徐向前率领原红四方面军的部队赶去与张氏会合。

1935年10月,张国焘在卓木碉会议上公然宣布“另立”,完全做了错误的分裂之事。但是在这场会议上,陈昌浩却是全场沉默,即便张国焘示意他站出来支持,他也没有响应。

据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开国上将傅钟的回忆录中所说:关于张国焘自立'中央’问题……那个委员名单,全是张国焘和黄超搞的,别人概不知道。那天晚上开会,事先都不摸底,陈昌浩同志也不晓得要干什么。

这些老干部写回忆录时,陈昌浩已不是重要领导人,所以不存在帮忙隐瞒的情况,真实性很高。对于张国焘的“另立”之事,红四方面军大多数人都不知情,毕竟是党领导的革命队伍,很多人就非常不理解这样的举动。

像李先念就问过陈昌浩:我们不是有党中央了吗?为什么还要这样做?一国不能有二主嘛。陈昌浩自己都不知道此事的经过,根本没办法回答他。

南下还是北上,就当时的环境而言谁也不知道哪条路更有前景,他们能看到的是红四情况要好得多,所以陈昌浩才率部南下。但作为一名政工干部,陈昌浩清楚地知道“另立”所带来的危害有多大。

你张国焘最初空降到鄂豫皖能很快掌权,所有将领都听你的,不也是因为你是中央派来的,大家都服从中央吗?现在你公然把这根基都摧毁了,还能算革命队伍吗?

因此,陈昌浩开始动摇,与张国焘之间产生了裂缝。

后来的历史证明,北上才是正确之路,红四方面军在川军的强力抵抗下损失惨重,8万精锐减员约一半,同时从莫斯科返回的张浩又带来了共产国际的指示,要求张国焘服从中央,最终张国焘只能取消“另立”。

不过此时张国焘仍不想北上,他知道自己的错误很大,担心到了陕北后会受到惩罚,所以即便与红二方面军甘孜会师,他还是拼命拉拢贺龙等人,想要大军向西。对于这个问题,陈昌浩不再盲从张国焘。

当时朱德朱老总提议部队不在甘南停留,要越过西(安)兰(州),到陕北与红一方面军会师,陈昌浩立马表示赞同。经过这么多波折,陈昌浩已经意识到了错误,想要通过行动来改正。

但是张国焘还不肯放弃,9月16日到18日,西北局在岷州召开会议,张国焘说:日本的实力很强,我们去陕北合力一处也打不一定能打得过,最好的办法是我们向西发展,变为苏维埃的后方,做前方抗日红军的后备军。

说到底他还是怕到陕北后被追责,所以想尽办法从中阻挠,好在他的做法已经得不到大多数人的同意。

张国焘随即便撒起了泼,说不西去自己就不当红军总政委了。朱老总没有惯着他,直接对众人说:他不干,那我就干。

这招都无效,张国焘在会议上只好表态少数服从多数,但他并没有死心,会议结束后他私自联系了部队,准备强行西进。

陈昌浩得知消息后马上以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的名义下令,不允许任何部队向西行动,同时他对朱老总和刘伯承表示,北上计划不会因为个别人更改。(在张国焘的回忆录中,从这里开始就拼命向陈昌浩甩锅,认为很多事情都是陈昌浩的责任。)

陈昌浩这个改变让张国焘始料未及,想要调动部队,张国焘是急需陈昌浩帮助的,所以他跑去找陈昌浩,想让陈昌浩如以往一样站在自己这边。

只是陈昌浩已经吸取到了教训,说什么都不愿意,张国焘担心自己会受到严肃处理,同时也想打感情牌,就当场哭了出来。陈昌浩没有被触动,反而说:我们是党员,犯了错要勇敢承认,听候中央处理,哭是没用的。

张国焘倒也顽强,见没办法说动陈昌浩,就直接跑到了甘肃漳县的红四方面军前敌指挥部,当着众多干部的面颠倒是非,说自己在岷州会议被架空了,陈昌浩要夺权。因为他在红四方面军中有很高的威信,不明所以的干部听信了他的话。

朱德与傅钟听说后也连忙赶到漳县前敌指挥部,向大家陈说事情的真相,但在张国焘的欺瞒之下,军队还是向西开赴了。

这种朝令夕改的行为让下面的指战员无法适应,如果是在持续大胜的背景下,大家还能理解,但此时部队损兵折将,还像无头苍蝇一样到处乱窜,谁心里不犯嘀咕?

军中随即传出“日本鬼子在东面和北面,我们还要向西,是去抗日吗?抗谁啊?”、“又要过草地?我是不想再走了”之类的话语。

眼看士气无比低落,部队9月27日在洮州召开了会议,此时红四方面军的干部们基本都了解岷州会议的来龙去脉,所以不再附和张国焘。傅钟将军在《西北局的光荣使命》中有讲到此次会议的经过。

张国焘先说:“打到迪化,把国际路线打通,得到装备再打回来,与红一方面军会合也不迟。”还是想引诱部队不去陕北。

陈昌浩马上站起来反驳:从地图上看那又要走一遍草地,部队走怕了,再走草地开小差的会增多,部队怎么带?

一贯沉默的徐向前也开了口:鄂豫皖出来的同志不想再折腾了!张国焘发现自己陷入孤立,就没有了底气,只得同意北上。

会议结束后,陈昌浩很高兴,李先念几十年后提到过那一幕“陈昌浩再见到我们可得意啦,一进门就说:先念呀,没问题了,杀个鸡吃吧!然后又走到我身边拍着我的肩膀说:我们统一了!”

9月30日,进驻洮州的红四方面军接到命令,冒着蒙蒙细雨,先后分三路前往陕北。最终,三大主力于10月成功会师,完成了艰难的长征。

在红四方面军完成蜕变的过程中,陈昌浩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从最初绝对拥戴张国焘,到后来意识到错误,再到紧跟中央,一路上影响了很多人,他的转变也是很多四方面军干部从幼稚到成熟的一个缩影。

新中国成立后,陈昌浩多次为自己的错误道歉,也是发自内心的悔过,知错能改,倒也不失为一个共产党员。

1980年中央为陈昌浩举办了追悼会,悼词上给予了陈昌浩正面的评价,后来一些党史资料中,同样也承认了陈昌浩是“中国工农红军高级指挥员”、“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兵败后一个人跑了回来,毛主席为什么没有追究责任还重用他?
1983年陈昌浩妻子生活困难,徐向前写信给宋任穷:请予以帮忙照顾
长征最后一道难关,比飞夺泸定桥更凶险,毛主席:三天内务必拿下
毛泽东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长征时张国焘拥兵自重,威逼中央索权
将帅轶事:说不尽的红四方面军
他是徐向前元帅的搭档,是红四方面军二把手,建国后却仅为副局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