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脾一转,病全跑!用健脾的方子,治好顽固咳嗽,这病治得巧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不能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方剂,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内科学》、《黄帝内经》

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人活着,总得越活越明白。

活到最后,你得知道,自己因为什么而活,为了什么而活。

我自从学习了中医内科相关知识后,逐渐体会到一点:人为脾而活。

没错,就是脾,这个被中医叫做“后天之本”的脏器。

脾,是生命的支点。人活着,目的之一,就是照顾好自己的脾。

为啥?脾好了,病就少了呀!

来,我给你举个例子吧。

早年,我学习山西中医老前辈朱进忠先生医案的时候,看过这么一个故事。

话说有一个男子,姓李。

什么毛病呢?就是咳嗽。他到医院去,医生怀疑是气管炎,中药西医一起上,就是治不好,患者依然咳喘不止。尤其是饭后,咳嗽得更厉害。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过别人介绍,患者求治于朱进忠老前辈。

朱师一看,这个患者果然咳喘得厉害,连躺都躺不下。但是,这个咳喘的声音,并不剧烈,而且腹部胀满,脉象弦紧。

这个状态,似乎和一般的咳嗽不一样。

再一看,前医用过定喘汤、小青龙汤等,都宣告无效。

朱老前辈一想,算了,我还是不要走前人的老路了。眼下患者腹部胀满、饭后咳嗽剧烈,脉象弦紧,这是病在脾胃啊。干脆,改弦更张,从脾论治。

老先生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半夏10克,陈皮10克,苏叶6克,杏仁10克,厚朴10克,茯苓10克,神曲10克。水煎服

结果,这药,患者前后一共服用2剂,咳喘就减轻了。接着,再服用20剂,诸证悉平。

顽固的咳嗽,就这么消失了。

这是怎么回事啊?

还得从头说起。

中国内科有一句话,叫做“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就是说,咳嗽,不仅是肺的事儿,还可能是其他脏腑的事儿。

对上文医案里这个患者来说,他的咳嗽,就源于脾。

你看,他在咳嗽的同时,腹部胀满。而且每次咳嗽加重,都是在饭后。你说这个事儿,是不是和脾胃有关系啊?

另外,此患脉弦紧。弦紧脉,意义有很多。结合他的其他信息,我们要把思路对准脾胃。脉弦,可以主痰湿。脉紧,可以主食积。

由此可见,这个患者极有可能是中焦脾胃食积湿阻,使得痰湿上犯于肺,这才咳喘不止的。每一次吃饭,他的食积湿阻之象就加重一点,咳喘也就因此而严重。

正因为根本问题在脾胃,所以之前用小青龙汤的方子,是无效的。

那该怎么办呢?自然是要除湿、理气、消食化积。通过这样的办法,把患者中焦脾胃之气打开,让它转起来。脾一转,人体气机就通了,病也就没了。

好了,那现在我们再看看当时朱师开的方子吧——

半夏10克,陈皮10克,苏叶6克,杏仁10克,厚朴10克,茯苓10克,神曲10克。

这方子,对中医方剂学比较熟悉的人,一眼能看出来,是二陈汤和平胃散的合方。其中,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除湿,厚朴行气消胀,茯苓健脾利湿。神曲,消积食,促胃纳。这五味药,基本就实现了除湿、理气、消食化积的目的。

此外,这里有一个杏仁。杏仁可以止咳平喘。苏叶,一方面可以止咳化痰,入肺经,另一方面还入脾胃经,可以行气消胀。苏叶性升,杏仁性降,一升一降,调理脾肺之气。

这就是基本的用药思路。我这么解读,不过是最基本的理解方式,有很多道理,我可能还没有悟出来,欢迎你批评。

总之,通过这样的方子,患者中焦脾胃之气恢复了运转,痰湿不再上犯于肺,咳嗽咳喘自然也就消解了。

医案,我给你基本说完了。你能从中悟出什么呢?

其实,与之类似的,咳喘以脾胃论治的例子,多得是。著名的健脾成方参苓白术散,就是可以兼治咳嗽的。

另外,其他的很多病,也都可以从脾论治。脾阴不足,水津失布,能导致口干口渴、四肢乏力。脾虚湿聚,可以上犯于心,引起心慌心悸。脾湿阻滞,清阳不升,可以让我们头晕头痛,甚至终日嗜睡。脾虚痰结,流注四肢,可以导致我们长疙瘩,冒出好多脂肪瘤。至于说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等,从中医视角看,也都可能和脾有关系。所以,有一副好脾,真的就相当于一份健康保险,可以少得很多病啊。

你说,脾,是不是人的一个支点?活着,是不是就要照顾好脾?

照顾好脾的方法有很多。上文医案中,用到了二陈汤和平胃散。这两个,也是健脾除湿、化痰理气的常用方。文末,我把它俩的基本组成和主治,给你再说一遍吧。

平胃散,出自《简要济众方》,基本组成是苍术12克,厚朴9克,陈皮6克,炙甘草3克。加生姜2片、大枣2枚水煎服。此方燥湿运脾,行气和胃,主治腹脘胀满、不思饮食、口淡无味、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倦怠嗜卧、大便不成形,舌苔腻,脉缓。这些叫做“湿滞脾胃”之证。

二陈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基本组成是半夏、陈皮各15克,茯苓9克,炙甘草4.5克。它治疗湿痰证,主要表现是咳嗽痰多、色白、恶心欲呕、胸胃胀满发闷、肢体困重、心悸头晕、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滑。

你记住,这些都是健脾的好方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健脾燥湿的名方
一张古方,巧治屁多!中医玩儿的就是智慧
中医内科学讲稿脾胃第二节 痞满
廖成荣运用疏肝健脾和胃法治验举隅
腹胀的辨证及治疗
焦树德方剂心得十讲——平胃散(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