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论语》是亡国之论

 

继续写圣人孔子。

我讲孔子一事无成,一个失败的人不值得纪念。

孔子《论语》也没有什么理论,只有礼义罢了。

礼义是什么?礼义是亡国之论。孔子学术是亡国之论,孔子的学术主要在《论语》,孔子《论语》就是亡国之论。

有人又说骂我妄言妄语。何来妄言妄语?孔子亡国,那是历史事实。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孔子理论先亡鲁国后亡周朝不就是证明吗?

孔子为什么要坚持礼,不懈地恢复周礼?
这是因为孔子出生在鲁国,鲁国是周公旦的封地,是周王朝的嫡亲,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周武王的兄弟,周成王的叔叔。孔子站到周王朝立场上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武王克商后二年死,嗣子成王诵年幼,不能管理这个新建的国家,王叔周公是以开国功臣的资格“乃摄行政当国”(《周本纪》)。管、蔡二叔对此不满,散布流言,说周“公将不利孺子”(《尚书·金庸》),并且鼓动武庚、禄父联结徐、奄、熊、盈等东方诸部落背叛周室。据《逸周书·作雒解》说,周公和召公“内弭父兄,外抚诸侯”,协调了周室的内部矛盾后,东征三年,才把这场大乱平定下来。这次用兵的经过,虽然不得而说,但从《诗经·幽风·破斧篇》的“既蔽我斧,又缺我 ”;“既破我斧,又缺我 ”;“既破我斧,又缺我 ”看来,平叛战争艰苦卓绝。平叛结束后,东夷之地分封给了平叛有功的周公和姜太公,周公分封鲁,姜太公分封到齐。但周公因摄政周室,没有到鲁,直接由他的长子伯禽受封。
在分封诸国当中,武王弟弟康王分封卫,再亲密的就是周公封鲁。姜太公虽然协助周室功劳最大,但分封到齐,远没有鲁地重要和富饶。因为虽然文武王的母亲虽然是姜氏,姜太公应该近亲,但属于外亲,周礼内外有别,姜太公受封也就有别于周公。

据史载,齐初建国的时候,太公到营丘去,行动迟缓。他住在一个小客栈里休息。客栈的主人有意地说:“吾闻时难得而易失,客寝甚非就国者也。”太公听了主人的话,便立刻穿上衣服,加紧赶路。天大亮前,赶到了营丘。莱夷这时也已派兵来到营丘“争国”。这一故事说明齐是在与当地部落的斗争中建立起来的。莱夷散布于渤海一带,它们与齐国争雄。姜太公如迟一步,就可能会失掉机会。
齐国处在许多古老氏族部落及殷遗民的包围中,他不能不接受当地的文化,其中包括东夷文化和殷商文化。太公的儿子吕伋就国后三个月即往宗周“报政”。周公见他如此迅速回来,有些奇怪。吕伋说:“简其礼,因其俗,故疾。”而周公的儿子伯禽三年后报政,周公问为何迟,伯禽说在鲁改造了当地的风俗,变革了当地的礼仪。寻常百姓父母死后也要服丧3年。所以到这时候才来报政。周公叹曰:“呜呼,鲁后世其北面事齐矣!”
周代奉行“厚同姓,薄异姓”,所以,鲁国原来的政治地位较齐国为高。因为鲁国是同姓封国,所以在政治上享有很多特权。如周天子对其赐有宝器、典籍,在祭祖时,还享有奏天子礼乐的特权。鲁国:都城山东曲阜,邻近周朝,地处中原边缘,土地肥沃,人口众多,社会开化文明。《尚书?禹贡》记载:“济河惟兖州,九河既道,雷夏既泽,雍沮合同。桑上既蚕,是降丘宅土,厥土黑坟,厥草惟繇,厥木惟圣,厥田惟中下,厥赋贞。作十有三载乃同,厥贡漆丝,厥靡织文,浮于济、漯,达于河。”鲁国一带曾是殷民的大本营,属经济发达地区;鲁国“得殷民六族”,(《左传?定公四年》)与殷民同居,文化水准亦较高。
姜太公受封齐国有点“兔死狗烹”被流放的味道。立国之初,齐国的社会状况是“地泻卤,少五谷而人民寡,”(《汉书?地理志》)经济比较落后,地贫人稀;齐国与莱夷杂处,文化也不发达。齐国都城临淄,地处邻海东夷,属未开化的蛮夷地区,民风剽悍,盐碱地多,经济落后,地理条件恶劣。《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嵎夷既略,潍淄既道。厥土白坟,海滨广斥。厥田惟上下,厥赋中上。厥贡盐絺,海物惟错,岱畎丝、巢、铅、松、怪石。莱夷作牧,厥筐(厣上下木)丝,浮于汶,达于济。”。并且姜太公受封是因为东征东夷的需要,实际上是为周王朝守边缰,受封时连地域都没有划清。周公兴师东伐,使召公命齐太公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于无棣。王侯九伯,实得征之。”

孔子在世的时候,与齐国日益强大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鲁国已经衰败。伯禽坚持以周礼治国,在位46年,鲁国的政治经济都出现了新局面。其辖区北至泰山,南达徐淮,东至黄海,西抵阳谷一带,成为周王朝控制东方的一个重要邦国。但是,此后鲁国逐步衰退,封地不断被侵蚀,最后困守曲阜一带。伯禽下传九代到武公九年时,鲁国发生变故,直到后来周宣王立鲁孝公为止。孝公下传两代到隐公、桓公时,鲁国再次发生政变。桓公之后到鲁庄公时期,鲁国多次与齐国发生战争。庄公儿子愍公、厘公时期,鲁发生庆父之乱。厘公下传两代到宣公时,襄仲杀嫡立庶,从此三桓强盛。宣公下传三代到昭公时期,三桓发兵攻击鲁君,鲁国公室从此名存实亡。昭公之后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国外流亡死去的。鲁悼公以后鲁国渐渐衰落,到第33位国君顷公二十四年(前249年),鲁国被楚国灭亡。
齐鲁的盛衰交替从《国语》和《战国策》两书的目录可以看得出。这两本书都是以名分和强弱来排位的。《国语》是春秋史,“周语”之后就是“鲁语”,尽管齐国已是春秋霸主,“齐语”也只能排在“鲁语”后面。但到了《战国策》,鲁国已经没有了,齐国排到了第二位,它的前面是秦国。

因此,身处乱世的孔子要使鲁国强大,就举名起周礼。周礼有一个长期演变的过程,尧的时候就建立了五服制度,这主要是禁止近亲五代内通婚。有人曾经评价,中国人口一直长盛不衰,有两个原因:一是五服制度禁止近亲通婚,二是中医。中国就没有出现过像欧洲那样的人种灭绝的大瘟疫。但礼制真正完善起来,是周公摄政时的功劳。周公摄政七年,呕心沥血,成王成人后周公立即还权还政,这也是相国的楷模。孔子曾经说:“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论语·述而》)可见周公令孔子魂牵梦绕,是他的灵魂。

恢复周礼,体现得是孔子对鲁国、周公和周王朝的忠。

齐国是第一个挑战周王朝权威的诸候国,也是削弱鲁国的主要力量,敌视齐国和管子,也是孔子恢复周礼情理之中的事情,也是忠的体现。

忠,是一种态度和行为,无所谓对错,也不需要理论,越是无望的坚持,越能体现忠诚的态度。

请儒家弟子论述一下,孔子的伟大,鲁国怎么就灭亡了呢?

你们不是半部《论语》治天下吗?怎么就把孔子的祖国鲁国治没了呢?

秦始皇统一六国,孔子和周公的周王朝也就彻底覆灭了。统一六国的是秦,但却还是齐国兴起的法家。帮助秦始皇统一六国的韩非和李斯,都是法家,都是齐国稷下学宫的学生。韩非子虽然死的早,但他的一句话就坚定了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决心和意志。当时儒家鼓吹王道仁政,反对兼并战争,希望保留和恢复周王朝的分封制,而韩非子告诉秦始皇:不惜一切手段统一六国,才是王道仁政。

六国统一,秦朝建立,周王朝灭亡,也就是孔子儒家的灭亡。秦始皇焚书坑儒,也就让恢复周王朝的儒家彻底绝望。

有人说,汉代罢黜儒家独尊儒术,孔子儒教又复活了。其实儒教再未推行,独尊儒术不过是对周王朝六国贵族的安慰和安抚,他们帮着刘邦打垮秦王朝,是要恢复六国贵族的分封地位,但汉王朝也明白大一统是方向,是对的,绝不会退回到周王朝的分封制。儒家虽然独尊了,国家还是实行秦制,大一统,中央集权,郡县制。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始终是秦始皇创立的大一统。

儒家所说孔子儒家独尊2000多年,也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孔子的礼义分封再也没有复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论语》是亡国之论(文摘精选)
孔子“梦周公”的历史解读
孔子的偶像
常顺有话如是说之我读《论语》日有所思,夜有所梦(7—5,讲于2021年10月31日 )
姜子牙的齐国一直碾压周公的鲁国,为何后来山东的简称反而是“鲁”?
初探孔子出道前春秋各国之文化特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