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清热解毒药的简单归纳

【金银花】 《新修本草》 “治一切内痈外痈之要药”

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气清香,味淡、微苦。以花蕾多、色黄白、气清香者为佳。

生用、炒用或制成露剂使用。

【药性】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疏散风热。

【应用】

1.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甘寒,清热解毒,消散痈肿力强,为治热毒疮痈之要药,适用于各种热毒壅盛之外疡内痈,喉痹,丹毒。

2.风热感冒,温病发热,兼能清解暑热

3.热毒血痢

【用法用量】煎服,615g。疏散风热、清泄里热以生品为佳;炒炭宜用于热毒血痢;露剂多用于暑热烦渴。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疮疡脓清者忌用。

【忍冬藤】

忍冬科植物忍冬的干燥茎枝,又名金银花藤。

性味甘,寒;归肺、胃经。

功用与金银花相似,但清热解毒之力不及金银花,兼有清热疏风、通络止痛的功效,临床多用于温病发热、风湿热痹等证。煎服,930g

【山银花】

忍冬科植物灰毡毛忍冬、红腺忍冬、华南忍冬或黄褐毛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生用。

性味甘,寒;归肺、心、胃经。

功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适用于痈肿疔疮,喉痹,丹毒,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本品药性功用与金银花相似,在有些地区作为金银花的代用品使用。煎服,615g

【连 翘】 《神农本草经》

木犀科植物连翘的干燥果实。

秋季果实初熟尚带绿色时采收,除去杂质,蒸熟,晒干,习称“青翘”;果实熟透时采收,晒干,除去杂质,习称“老翘”或“黄翘”。青翘采得后即蒸熟晒干,筛取籽实作“连翘

心”用。

气微香,味苦。青翘以色较绿、不开裂者为佳;老翘以色较黄、瓣大、壳厚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微寒。归肺、心、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疏散风热。

【应用】

1.痈疽,瘰疬,乳痈,丹毒:功用与金银花相似,长于清心火,解疮毒,又能消散痈肿结聚,故前人有“疮家圣药”之称。

2.风热感冒,温病初起,热入营血、高热烦渴、神昏发斑:轻宣疏散之力稍逊于金银花,但苦寒清降之性较强,尤长于清泻心火,故治热邪内陷心包,高热,烦躁,神昏等证,较为多用

3.热淋涩痛

【用法用量】煎服,615g。青翘清热解毒之力较强;老翘长于透热达表,疏散风热;连翘心长于清心泻火,常用治邪入心包之高热烦躁、神昏谵语等症。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气虚脓清者不宜用。

【鉴别用药】连翘与金银花均有清热解毒、疏散风热作用,既能透热达表,又能清里热而解毒。对热毒疮疡、风热感冒、温热病等,常相须为用。不同之处在于,连翘清心解毒之力强,并善于消痈散结,为疮家圣药,亦治瘰疬痰核;而金银花疏散表热之效优,且炒炭后善于凉血止痢,用治热毒血痢。

【穿心莲】 《岭南采药录》

爵床科植物穿心莲的干燥地上部分。

气微,味极苦。以色绿,叶多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寒。归心、肺、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燥湿。

【应用】

1.风热感冒,温病初起:质轻透散,苦寒清解,尤善清肺。

2.咽喉肿痛,口舌生疮

3.顿咳劳嗽,肺痈吐脓

4.痈肿疮疡,蛇虫咬伤

5.湿热泻痢,热淋涩痛,湿疹瘙痒

【用法用量】煎服,69g。因其味甚苦,入煎剂易致恶心呕吐,故多作丸、片剂服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不宜多服久服;脾胃虚寒者不宜用。

【大青叶】 《名医别录》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叶。

气微,味微酸、苦、涩。以叶大完整、色暗灰绿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

【应用】

1.温病高热,神昏,发斑发疹:苦寒,善于清解心胃二经实火热毒,入血分而凉血消斑。

2.痄腮,喉痹,口疮,丹毒,痈肿:能清心胃实火,又善解瘟疫时毒,有解毒利咽,凉血消肿之效。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板蓝根】 《新修本草》

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干燥根。

气微,味微甜后苦涩。以片大均匀、体实、粉性大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利咽。

【应用】

1.温疫时毒,发热咽痛:苦寒,入心、胃经,有类似大青叶的清热解毒之功,而以解毒利咽散结见长。

2.温毒发斑,痄腮,烂喉丹痧,大头瘟疫,丹毒,痈肿

【用法用量】煎服,915g

【使用注意】体虚而无实火热毒者忌服,脾胃虚寒者慎用。

【青 黛】 《药性论》

爵床科植物马蓝、蓼科植物蓼蓝或十字花科植物菘蓝的叶或茎叶经加工制得的干燥粉末、团块或颗粒。福建所产品质最优,称“建青黛”。

微有草腥气,味淡。以粉细、色蓝、质轻而松、能浮于水面,以火烧之呈紫红色火焰者为佳。

研细用。

【药性】咸,寒。归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泻火定惊。

【应用】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 

2.喉痹口疮,痄腮,火毒疮疡

3.肝火犯肺,咳嗽胸痛,痰中带血:咸寒,主清肝火,又泻肺热,且能凉血止血。

4.小儿惊痫:咸寒,主归肝经,长于清泻肝经实火,有息风止痉之功。

【用法用量】13g,宜入丸散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胃寒者慎用。

【鉴别用药】大青叶、板蓝根、青黛三者大体同出一源,功效相近,皆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作用。但大青叶凉血消斑力强,板蓝根解毒利咽散结效著,青黛清肝定惊功胜。

【贯 众】 《神农本草经》

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

气特异,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辛。以切面棕色、须根少者为佳。

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驱虫,止血。

【应用】

1.时疫感冒,风热头痛,温毒发斑:善解时疫之毒,既能清气分之实热,又能解血分之热毒

2.痄腮,疮疡肿毒

3.虫积腹痛

4.崩漏下血:炒炭有收涩止血之功

【用法用量】煎服,510g。清热解毒、驱虫宜生用;止血宜炒炭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用量不宜过大。服用本品时忌油腻。脾胃虚寒者及孕妇慎用。

【蒲公英】 《新修本草》

菊科植物蒲公英、碱地蒲公英或同属数种植物的干燥全草。

气微,味微苦。以叶多、色灰绿、带根者为佳。

鲜用或生用。

【药性】苦、甘,寒。归肝、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湿通淋。

【应用】

1.痈肿疔疮,乳痈,肺痈,肠痈,瘰疬:善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证。主归肝、胃经,兼能通乳,故为治乳痈要药。

2.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3. 清肝明目作用,用治肝火上炎引起的目赤肿痛

【用法用量】煎服,1015g。外用鲜品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用量过大可致缓泻。

【紫花地丁】 《本草纲目》  善治疔疮,常配伍黄连。

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气微,味微苦而稍黏。以完整、主根圆锥形,叶灰绿色,叶柄具明显狭翅,花紫色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辛,寒。归心、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消肿。

【应用】

1.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乳痈,肠痈:为治血热壅滞,痈肿疮毒,红肿热痛的常用药,尤善治疔毒。

2.毒蛇咬伤

3. 肝热目赤肿痛以及外感热病。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鲜品适量,捣烂敷患处。

【使用注意】体质虚寒者忌服。

【野菊花】 《本草正》

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头状花序。

气芳香,味苦。以完整、色黄、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辛,微寒。归肝、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泻火平肝。

【应用】

1.疔疮痈肿,咽喉肿痛:治外科疔痈之良药。

2.目赤肿痛,头痛眩晕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煎汤外洗或制膏外涂。

【鉴别用药】野菊花与菊花为同科植物,均有清热解毒之功,但野菊花苦寒之性尤胜,长于解毒消痈,痈肿疮疡多用之;而菊花辛散之力较强,长于清热疏风,上焦头目风热多用之。

【重 楼】 《神农本草经》

百合科植物云南重楼或七叶一枝花的干燥根茎。又名蚤休、七叶一枝花、草河车。

气微,味微苦、麻。以片大、坚实、断面色白、粉性足者为佳。切片,生用。

【药性】苦,微寒;有小毒。归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凉肝定惊。

【应用】

1.疔疮痈肿,咽喉肿痛,蛇虫咬伤:善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为治痈肿疔毒,毒蛇咬伤的常用药。

2.跌扑伤痛

3.惊风抽搐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使用注意】体虚、无实火热毒者、孕妇及患阴证疮疡者均不宜服用。

【拳 参】 《图经本草》

蓼科植物拳参的干燥根茎。又名紫参。

气微,味苦、涩。以个大、质硬、断面浅红棕色者为佳。

切片,生用。

【药性】苦、涩,微寒。归肺、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息风定惊,止血。

【应用】

1.痈肿瘰疬,蛇虫咬伤,口舌生疮

2.热病神昏,惊痫抽搐

3.赤痢热泻:既能清热解毒,又能凉血止痢,且兼涩肠止泻之功

4.血热出血,痔疮出血:入肝经血分而能凉血止血

5.肺热咳嗽:清肺热、解热毒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无实火热毒者不宜用。

【漏 芦】 《神农本草经》

菊科植物祁州漏芦的干燥根。

气特异,味微苦。以切面具裂隙、色灰黑者为佳。

切片,生用。

【药性】苦,寒。归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

【应用】

1.乳痈肿痛,痈疽发背,瘰疬疮毒:苦寒降泄,功能清热解毒、消痈散结,又兼通经下乳之功,故为治乳痈良药。

2.乳汁不通:味苦降泄,有通经下乳之功,为产后乳汁不通的常用药。

3.湿痹拘挛

【用法用量】煎服,59g。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土茯苓】 《本草纲目》

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的干燥根茎。

气微,味微甘、涩。以粉性大、筋脉少、切面淡棕色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淡,平。归肝、胃经。

【功效】解毒,除湿,通利关节。

【应用】

1.梅毒及汞中毒所致的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解毒利湿,通利关节,又兼解汞毒,故可用治梅毒或因梅毒服汞剂中毒而致肢体拘挛、筋骨疼痛者,为治梅毒要药。

2.湿热淋浊,带下,疥癣,湿疹瘙痒

3.痈肿,瘰疬

【用法用量】煎服,15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肝肾阴虚者慎服。服药时忌饮茶。饮茶会导致脱发。

【鱼腥草】 《名医别录》

三白草科植物蕺菜的新鲜全草或干燥地上部分。

具鱼腥气,味涩。以叶多、色灰绿、有花穗、鱼腥气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微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

【应用】

1.肺痈吐脓,痰热喘咳:寒能泄降,辛以散结,主归肺经,以清解肺热见长,又具消痈排脓之效,故为治肺痈要药。

2.疮痈肿毒:既能清热解毒,又能消痈排脓,亦为外痈疮毒常用之品。

3.热淋,热痢

【用法用量】煎服,1525g,不宜久煎;鲜品用量加倍,水煎或捣汁服。外用适量,捣敷或煎汤熏洗患处。

【使用注意】虚寒证及阴性疮疡忌服。

【金荞麦】 《新修本草》

蓼科植物金荞麦的干燥根茎。

气微,味微涩。以片大、断面黄白或黄棕色、质坚硬者为佳。

生用。

【药性】微辛、涩,凉。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祛瘀。

【应用】

1.肺痈吐脓,肺热喘咳:既可清热解毒,又善排脓祛瘀,并能清肺化痰,善治肺痈咯痰浓稠腥臭或咳吐脓血。 

2.瘰疬疮疖,乳蛾肿痛

3.本品尚有健脾消食之功,与茯苓、麦芽等同用,可用治疳积消瘦,腹胀食少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1545g,用水或黄酒隔水密闭炖服。

【大血藤】 《本草图经》

木通科植物大血藤的干燥藤茎。又称红藤。

气微,味微涩。以片大、质坚、纹理清晰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平。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活血,祛风止痛。

【应用】

1.肠痈腹痛,热毒疮疡:长于清热解毒,消痈止痛;主归大肠经,善散肠中瘀滞,为治肠痈要药,也可用于其他热毒疮疡。

2.血滞经闭痛经,跌扑肿痛

3.风湿痹痛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

【败酱草】 《神农本草经》 肠痈腹痛首选药。

败酱科植物黄花败酱、白花败酱的干燥全草。

气特异,味微苦。以叶多色绿、气浓者为佳。

切段,生用。

【药性】辛、苦,微寒。归胃、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排脓,祛瘀止痛。

【应用】

1.肠痈肺痈,痈肿疮毒:辛散苦泄寒凉,既能清热解毒,又可消痈排脓,且能活血止痛,为治肠痈腹痛之要药。治肠痈初起,治肠痈脓已成,治肺痈咳吐脓血。治痈肿疮毒,无论已溃未溃皆可用 

2.产后瘀阻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615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弱,食少泄泻者不宜服用。

【墓头回】

败酱科植物异叶败酱及糙叶败酱的根。

味辛、苦,性微寒。

效用与败酱草相似,兼有止血、止带的功效,多用于治疗崩漏下血、赤白带下等证。

用法用量、使用注意同败酱草。

【射 干】 《神农本草经》

鸢尾科植物射干的干燥根茎。别名:乌扇

气微,味苦、微辛。以断面色黄、苦味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寒。归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痰,利咽。

【应用】

1.热毒痰火郁结,咽喉肿痛:苦寒降泄,专入肺经,长于清泻肺火,有清热解毒、祛痰、利咽之效,故为治热毒痰火郁结所致咽喉肿痛之要药。

2.痰涎壅盛,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煎服,310g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脾虚便溏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

【山豆根】 《开宝本草》

豆科植物越南槐的干燥根及根茎。又名广豆根。

有豆腥气,味极苦。以味苦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寒;有毒。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利咽。

【应用】

1.火毒蕴结,乳蛾喉痹,咽喉肿痛:大苦大寒,功善清肺火,解热毒,利咽消肿,为治疗火毒蕴结所致乳蛾喉痹、咽喉红肿疼痛的要药。

2.齿龈肿痛,口舌生疮

3. 还可用于湿热黄疸,肺热咳嗽,痈肿疮毒等证。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有毒,过量服用易引起呕吐、腹泻、胸闷、心悸等副作用,故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慎用。

【北豆根】

防己科植物蝙蝠葛的干燥根茎。

性味苦寒,有小毒;归肺、胃、大肠经。

功能清热解毒,祛风止痛。

用于热毒壅盛,咽喉肿痛,热毒泄痢及风湿痹痛。

煎服,39g。用量不宜过大,脾胃虚寒者不宜使用。

[山豆根,北豆根均有毒,为治疗咽喉肿痛的要药。凡热毒蕴结之咽喉肿痛者均可用之。]

【马 勃】 《名医别录》

灰包科真菌脱皮马勃、大马勃或紫色马勃的干燥子实体。

本品臭似尘土,无味。以皮薄、饱满、松泡有弹性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平。归肺经。

【功效】清肺,解毒利咽,止血。

【应用】

1.风热郁肺,咽痛音哑,咳嗽:既能宣散肺经风热,又能清泻肺经实火,长于解毒利咽,为治咽喉肿痛的常用药。其性平,故不论热毒、风热或虚火上炎所致的咽喉肿痛均可选用,而尤宜于风热郁肺者。

2.衄血,创伤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26g。外用适量,敷患处。

【使用注意】风寒袭肺之咳嗽、失音者不宜使用。

【青 果】 《日华子本草》

橄榄科植物橄榄的干燥成熟果实。又

名橄榄。我国南方及西南各地多有出产,主产于广东、广西、福建、四

川。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干燥。用时打碎。本品气微,果肉味涩,久嚼

微甜。以肉厚、灰绿色、味先涩后甜者为佳。生用。

【药性】甘、酸,平。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生津。

【应用】

1.咽喉肿痛,咳嗽痰稠,烦热口渴 

2.鱼蟹中毒

3. 有一定的醒酒作用。

【用法用量】煎服,510g

【西青果】

使君子科植物诃子的干燥幼果。又称藏青果。

性味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功能清热生津,解毒。适用于阴虚白喉。煎服,1.53g

【木蝴蝶】 《本草纲目拾遗》

紫葳科植物木蝴蝶的干燥成熟种子。又名为千张纸,玉蝴蝶,云故纸。

气微,味微苦。以张大、色白、翅柔软如绢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甘,凉。归肺、肝、胃经。

【功效】清肺利咽,疏肝和胃。

【应用】

1.肺热咳嗽,喉痹音哑:治咽喉肿痛之常用药,尤多用治音哑。

2.肝胃气痛

【用法用量】煎服,13g

【白头翁】 《神农本草经》

毛茛科植物白头翁的干燥根。

气微,味微苦涩。以切面色淡黄、根头部有白色茸毛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应用】

1.热毒血痢:尤善清胃肠湿热及血分热毒,对热毒血痢和湿热痢疾均有较好的疗效,为治热毒血痢之良药。

2.阴痒带下

【用法用量】煎服,915g。不宜鲜用,鲜的有浓烈气味和刺激性。

【使用注意】虚寒泻痢者忌服。

【马齿苋】 《本草经集注》

马齿苋科植物马齿苋的干燥地上部分。

气微,味微酸。以质嫩、叶多、色青绿者为佳。

生用。

【药性】酸,寒。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止痢。

【应用】

1.热毒血痢:为治痢疾的常用药物,单用水煎服即效。

2.痈肿疔疮,丹毒,蛇虫咬伤,湿疹

3.便血,痔血,崩漏下血

4. 可用治湿热淋证、带下。

【用法用量】煎服,915g。外用适量,捣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肠滑作泄者忌服。

【鸦胆子】 《本草纲目拾遗》

苦木科植物鸦胆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气微,味极苦。以粒大、饱满、种仁色白、油性足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寒;有小毒。归大肠、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止痢,截疟;外用腐蚀赘疣。

【应用】

1.热毒血痢,冷积久痢:尤善清大肠蕴热,凉血止痢,故可用治热毒血痢,大便脓血,里急后重。

2.疟疾:尤以间日疟及三日疟疗效最佳

3.赘疣鸡眼

【用法用量】内服,0.52g,用龙眼肉包裹或装入胶囊吞服,亦可压去油制成丸剂、片剂服,不宜入煎剂。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本品对胃肠道及肝肾均有损害,内服需严格控制剂量,不宜多用久服。外用注意用胶布保护好周围正常皮肤,以防止对正常皮肤的刺激。孕妇及小儿慎用。胃肠出血及肝肾病患者不宜使用。

【地锦草】 《嘉祐本草》

大戟科植物地锦或斑地锦的干燥全草。

气微,味微涩。以叶色绿、茎色紫红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平。归肝、大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利湿退黄。

【应用】

1.热泻热痢

2.血热出血:止血而不留瘀

3.湿热黄疸

4.疮疖痈肿,蛇虫咬伤

【用法用量】煎服,920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半边莲】 《本草纲目》

桔梗科植物半边莲的干燥全草。

气微特异,味微甘而辛。以叶色绿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平。归心、小肠、肺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尿消肿。

【应用】

1.痈肿疔疮,蛇虫咬伤:治疗热毒所致疮痈肿痛之常用药。

2.鼓胀水肿,湿热黄疸

3.湿疹湿疮

【用法用量】煎服,915g;鲜品30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水肿属阴水者忌用。

【半枝莲】

唇形科植物半枝莲的干燥全草。

性味辛、苦,寒;归肺、肝、肾经。

功能清热解毒,化瘀利尿。

适用于疔疮肿毒,咽喉肿痛,跌扑伤痛,水肿,黄疸,蛇虫咬伤。

煎服,1530g

【白花蛇舌草】 《广西中药志》

茜草科植物白花蛇舌草的干燥全草。

味苦。以叶多、色灰绿、具花果者为佳。

生用。

【药性】微苦、甘,寒。归胃、大肠、小肠经。

【功效】清热解毒,利湿通淋。

【应用】

1.痈肿疮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

2.热淋涩痛

3. 既能清热,又兼利湿,尚可用于湿热黄疸。

【用法用量】煎服,156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疽及脾胃虚寒者忌用。

【山慈菇】 《本草拾遗》

兰科植物杜鹃兰、独蒜兰或云南独蒜兰的干燥假鳞茎。前者习称“毛慈菇”,后二者习称“冰球子”。

气微,味淡,带黏性。以质坚、半透明者为佳。

生用。

【药性】甘、微辛,凉。归肝、脾经。

【功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

【应用】

1.痈肿疔毒,瘰疬痰核,蛇虫咬伤 

2.癥瘕痞块

3. 尚有化痰作用,可用治风痰癫痫。

【用法用量】煎服,39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体虚者慎用。

【熊胆粉】 《新修本草》

脊椎动物熊科棕熊、黑熊的干燥胆汁。

【药性】苦,寒。归肝、胆、心经。

【功效】清热解毒,息风止痉,清肝明目。

【应用】

1.热毒疮痈,痔疮,咽喉肿痛 

2.热极生风,惊痫抽搐

3.肝热目赤,目生翳膜:善于清肝明目退翳

【用法用量】内服,0.250.5g,入丸、散剂。外用适量,研末或水调涂敷患处。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

【猪胆粉】

猪科动物猪胆汁的干燥品。

性味苦,寒;归肝、胆、肺、大肠经。

功能清热润燥,止咳平喘,解毒。适用于顿咳,哮喘,热病燥渴,目赤,喉痹,黄疸,泄泻,痢疾,便秘,痈疮肿毒。

内服:0.30.6g,冲服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或水调涂敷患处。

【千里光】 《本草图经》

菊科植物千里光的干燥地上部分。

气微,味苦。以叶多、色绿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寒。归肺、肝经。

【功效】清热解毒,清肝明目,利湿。

【应用】

1.痈肿疮毒

2.感冒发热

3.目赤肿痛

4.湿热泻痢

5.皮肤湿疹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煎水熏洗。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慎服。

【白 蔹】 《神农本草经》

葡萄科植物白蔹的干燥块根。

气微,味苦。以切面色粉白、粉性足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微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痈散结,敛疮生肌。

【应用】

1.痈疽发背,疔疮,瘰疬:初起可消,脓成可溃,溃后可敛。

2.烧烫伤,手足皲裂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成极细粉敷患处。

【使用注意】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四季青】 《本草拾遗》

冬青科植物冬青的干燥叶。

气味清香,味苦、涩。以色绿、味苦者为佳。

生用。

【药性】苦、涩,凉。归肺、大肠、膀胱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肿祛瘀,凉血止血,敛疮。

【应用】

1.烧烫伤,皮肤溃疡:尤长于治疗烧烫伤。

2.肺热咳嗽,咽喉肿痛,痢疾,热淋,胁痛

3.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1560g。外用适量,水煎外涂。

【绿豆】 《日华子本草》

豆科植物绿豆的干燥种子。

味甘。以粒大、饱满、色绿者为佳。

打碎入药或研粉用。

【药性】甘,寒。归心,胃经。

【功效】清热解毒,消暑,利水。

【应用】

1.痈肿疮毒 

2.药食中毒:甘寒,善解热毒,为附子、巴豆、砒霜等辛热毒烈之剂中毒及食物中毒等的解毒良药。

3.暑热烦渴:民间常作为清热消暑、解毒之食品

4.水肿,小便不利

【用法用量】煎服,1530g。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肠滑泄泻者不宜使用。

【绿豆衣】

豆科植物绿豆的种皮。将绿豆用清水浸泡后取皮晒干即成。

性味甘,寒;归心、胃经。

功同绿豆,但解暑之力不及绿豆,其清热解毒之功胜于绿豆;并能退目翳,治疗斑痘目翳。

煎服,612g

【赤小豆】

豆科植物赤小豆或赤豆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甘、酸,平;归心、小肠经。

功能解毒排脓,利水消肿。

适用于痈肿疮毒,肠痈腹痛,水肿胀满,脚气浮肿,黄疸尿赤,风湿热痹。

煎服,930g。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黑豆】

豆科草本植物大豆的干燥成熟种子。

性味甘,平;归脾、肾经。

功能益精明目,养血祛风,利水,解毒。

适用于阴虚烦渴,头晕目昏,体虚多汗,肾虚腰痛,水肿尿少,痹痛拘挛,手足麻木,药食中毒。

煎服,930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故事学中药 四
中医基础知识学习:中药知识-清热药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漏芦、土茯苓、鱼腥草)
清热药——清热解毒药(白蔹、四季青、绿豆)
二.(5-3) 清热药 ? ? ? ? ? ? ? ?第三节 ?清热解毒药
中药性味归经功效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