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敛肺涩肠药的简单归纳

五味子 《神农本草经》

木兰科植物五味子或华中五味子的干燥成熟果实。前者习称“北五味子”,主产于辽宁、吉林;后者习称“南五味子”,主产于西南及长江流域以南各省。

果肉气微,味酸;种子破碎后有香气,味辛、微苦。以粒大,色红,肉厚,有光泽,显油润者为佳。

生用,或照醋蒸法蒸至黑色,干燥后用,用时捣碎。

【药性】酸、甘,温。归肺、心、肾经。

【功效】收敛固涩,益气生津,补肾宁心。

【应用】

1.久咳虚喘:治疗久咳虚喘之要药。 

2.梦遗滑精,遗尿尿频: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及遗尿尿频之常用药。

3.久泻不止

4.自汗,盗汗:五味俱全,以酸为主,善于敛肺止汗

5.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6.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煎服,26g

【使用注意】凡表邪未解,内有实热,咳嗽初起,麻疹初期,均不宜用。

乌 梅 《神农本草经》

蔷薇科植物梅的干燥近成熟果实。

气微,味极酸。以个大,肉厚,色黑,柔润,味极酸者为佳。

生用,去核用,或炒炭用。

【药性】酸、涩,平。归肝、脾、肺、大肠经。

【功效】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应用】

1.肺虚久咳:适用于肺虚久咳少痰或干咳无痰之证

2.久泻久痢: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3.虚热消渴:善于生津液,止烦渴

4.蛔厥呕吐腹痛:“蛔得酸则静”,本品极酸,具有安蛔止痛、和胃止呕的功效,为安蛔之良药。

5. 炒炭能固崩止血,可用于崩漏不止,便血。

【用法用量】煎服,612g,大剂量可用至30g。外用适量,捣烂或炒炭研末外敷。止泻、止血宜炒炭用。

【使用注意】外有表邪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均不宜服。

五倍子 《本草拾遗》

漆树科植物盐肤木、青麸杨或红麸杨叶上的虫瘿,主要由五倍子蚜寄生而形成。按外形不同,分为“肚倍”“角倍”。

气特异,味涩。以个大,完整,壁厚,色灰褐色者为佳。

生用。

【药性】酸、涩,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敛肺降火,涩肠止泻,敛汗,固精止遗,止血,收湿敛疮。

【应用】

1.肺虚久咳,肺热痰嗽:尤宜于咳嗽咳血者

2.久泻久痢

3.自汗,盗汗

4.遗精,滑精

5.崩漏,便血痔血,外伤出血

6.痈肿疮毒,皮肤湿烂

7. 也可用治消渴。

【用法用量】煎服,36g。外用适量。研末外敷或煎汤熏洗。

【使用注意】湿热泻痢者忌用。

【鉴别用药】五倍子与五味子皆味酸收敛,均具有敛肺止咳、敛汗止汗、固精止遗、涩肠止泻的作用。均可用于肺虚久咳、自汗盗汗、遗精滑精、久泻不止等病证。然五倍子于敛肺之中又有清肺降火及收敛止血作用,故又可用于肺热痰嗽及咳嗽咳血者;而五味子则又能滋肾,多用于肺肾二虚之虚喘及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等。

罂粟壳 《本草发挥》

罂粟科植物罂粟的干燥成熟果壳。

气清香,味微苦。以色黄白,皮厚者为佳。

切丝,生用或蜜炙、醋炙用。

【药性】酸、涩,平;有毒。归肺、大肠、肾经。

【功效】敛肺,涩肠,止痛。

【应用】

1.肺虚久咳 

2.久泻久痢,脱肛:《本草纲目》称其“为涩肠止泻之圣药”,适用于久泻、久痢而无邪滞者。

3.脘腹疼痛,筋骨疼痛

【用法用量】煎服,36。止咳宜蜜炙用,止泻、止痛宜醋炒用。

【使用注意】本品易成瘾,不宜常服;孕妇及儿童禁用;运动员慎用;咳嗽或泻痢初起邪实者忌用。

诃 子 《药性论》

使君子科植物诃子或绒毛诃子的干燥成熟果实。

气微,味酸涩后甜。以表面黄棕色,微皱,有光泽,肉厚者为佳。

生用或煨用。若用果肉,则去核。

【药性】苦、酸、涩,平。归肺、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泻,敛肺止咳,降火利咽。

【应用】

1.久泻久痢,便血脱肛:善于涩肠止泻,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2.肺虚喘咳,久嗽不止,咽痛音哑:治失音之要药。

【用法用量】煎服,310g。涩肠止泻宜煨用,敛肺清热、利咽开音宜生用。

【使用注意】凡外有表邪、内有湿热积滞者忌用。

石榴皮 《名医别录》

石榴科植物石榴的干燥果皮。

气微,味苦涩。以皮厚,色红棕者为佳。

切块,生用或炒炭用。

【药性】酸、涩,温。归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泻,止血,驱虫。

【应用】

1.久泻,久痢,脱肛:为治疗久泻久痢之常用药。

2.便血,崩漏,带下

3.虫积腹痛

【用法用量】煎服,39g。止血多炒炭用。

【使用注意】泻痢初起者忌服。

肉豆蔻 《药性论》

肉豆蔻科植物肉豆蔻的干燥种仁。

气香浓烈,味辛。以个大,体重,坚实,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或麸皮煨制去油用,用时捣碎。

【药性】辛,温。归脾、胃、大肠经。

【功效】温中行气,涩肠止泻。

【应用】

1.脾胃虚寒,久泻不止:为治疗虚寒性泻痢之要药。

2.胃寒气滞,脘腹胀痛,食少呕吐

【用法用量】煎服,310g。内服须煨制去油用。

【使用注意】湿热泻痢者忌用。

赤石脂 《神农本草经》

硅酸盐类矿物多水高岭石族多水高岭石,主含四水硅酸铝[Al4Si4O10)(OH8·4H2O]

具黏土气,味淡。以色红,光滑,细腻,吸水性强者为佳。

打碎或研细粉,生用或加醋煅用。

【药性】甘、酸、涩,温。归大肠、胃经。

【功效】涩肠止泻,收敛止血,生肌敛疮。

【应用】

1.久泻久痢:长于涩肠止泻,并能止血,为治久泻久痢、下痢脓血之常用药

2.大便出血,崩漏带下:质重入于下焦,以崩漏、便血者为多用。

3.疮疡久溃不敛,湿疮脓水浸淫:外用有收湿生肌敛疮的功效。

4.外用亦治外伤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912g,先煎。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

【使用注意】不宜与肉桂同用。孕妇慎用。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

禹余粮 《神农本草经》

氢氧化物类矿物褐铁矿,主含碱式氧化铁[FeOOH)]。

气微,味淡。以红棕色,断面显层纹者为佳。

生用,或加醋煅用。

【药性】甘、涩,微寒。归胃、大肠经。

【功效】涩肠止泻,收敛止血。

【应用】

1.久泻,久痢

2.便血,崩漏

3.带下清稀

【用法用量】煎服,915g,先煎;或入丸散。

【使用注意】孕妇慎用;湿热积滞泻痢者忌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药功效大全:收涩药(敛肺涩肠药)
收涩药@
常用中药材第十四章:敛肺涩肠
三(3一2)    第二节 润下药
中医基础知识学习:中药知识-止血药
中药学丨收涩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