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纪念北京育才学校建校80周年(上)校园篇

我们的母校----北京育才学校从建校至今已经整整80岁了。从1937年诞生的陕甘宁边区延安保小,1948年和晋察冀边区光明小学、晋冀鲁豫边区行知学校小学部合并成华北育才小学,到1949年迁入北京发展成为今天的北京育才学校。从延安辗转到北京以后,学校就坐落在先农坛,和先农坛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农坛见证了学校的发展壮大,伴随我们长大成人。学校和先农坛相互依傍、相得益彰,实现了历史文化和革命传统的完美融合。难怪我们愿意承认育才情结也就是先农坛情结!

每当我们回忆在育才学校的学生时代,脑海里呈现的首先是郁郁葱葱的苍松翠柏、是绿瓦红墙的高大宫殿、是长长甬道尽头突现的观耕台、是在绿树掩映中的校部楼、大操场和红砖建造的教室群。校园的古朴典雅、校园的博大多彩成为我们的永久记忆。

进驻先农坛以来,学校已经经历了两次大规模的开发建设。第一次是在1949年,在凋敝荒芜百废待兴的先农坛,我们的老师们亲自动手,规划建设了一排排教室、一栋栋宿舍楼,利用旧有房舍改建成图书馆、大礼堂……,满足了学校教学活动的需要。我们就是在解放初期建成的校园校舍中学习和生活的,那时的校园镌刻着我们的青春年华,是我们永远怀念的育才印象。

第二次是为落实对先农坛文物的保护政策,学校选取了在先农坛就地改建的方案,腾退所有古建,紧邻先农坛古建群建起一座设施更加完善的现代化校舍。

新的校舍对我们这些'老三届'而言无疑是陌生的。但是看着在老校园里建起的新校舍,特别是看着古建博物馆里修葺一新的老校舍,我们仍然感动万分!

为纪念母校建校80周年,我们愿在老照片的指引下认真解读学校容貌的变化,随着春夏秋冬的奇妙赋予,仰望我们熟悉又有待了解的北京育才学校校园。

图为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1950年4月11日关于在先农坛增建育才小学校舍的批文;学校鸟瞰图

图为不同历史时期几经变化的学校大门

学校大门内五谷广场

图为师生们在通往校门的甬道上修筑水泥路;如今崭新的柏油路替代了使用几十年的水泥路

原来托儿所南侧的几排平房现在是学校小学部;原来学校东操场还保留着,只是被小学部教学楼团团围了起来;如今的小学部教学楼

2017初春花团锦簇的校园

图为五院----小学1-2年级教室;在五院原址建成学校行政办公楼、理化生实验室;楼前矗立着徐特立老校长的铜像

图为原学校教职工食堂;原址改建的学校综合楼

图为学校卫生科;原址建成学校图书馆和学生住宿楼

图书馆里的校史陈列展、图书馆阅览室;图书馆前的喷泉

2017初春花团锦簇的校园

图为学校校部楼、楼前的篮球场;校部楼原址现建成高中部教学楼

分别从东西两侧拍摄的高中部教学楼

校园雪景

换个角度看,篮球场在观耕台南边。图为同学们在篮球场上跳绳;在篮球场上做操、习武

篮球场在原地保留;同学们在打篮球

学校改建时仍保留了篮球场南侧的小树林;先农坛的文物完好保留着

2017初春花团锦簇的校园

小树林西侧是校园中轴路,往南穿过南天门走过东西坛直达南楼,往北通往二院

图为当年在南天门外师生自行修建的游泳池;如今改建成教职工宿舍楼

图为游泳池南面的雩坛坛门,从这里可以看到北边的南天门。雩坛坛门文革中已被拆除,原址的简易大门即学校南门

2017初春花团锦簇的校园

图为南天门,左侧是小学3-6年级教室;小学同学在教室前;打扫卫生后走在从南天门返回的路上

现在南天门左侧是新建的操场;新操场南半部是原小学3-6年级教室所在地

小学同学在操场上做操、跳绳

操场北半部是原学校气象站和理化生实验室

继承光荣传统,放飞青春梦想

图为中学教室,教室南侧、教室北侧

图为同学们在教室中学习

图为同学们在搞大扫除,除了教室内外,整个校园的清洁卫生也是由各班分片包干

2017年初春校园内早樱晚樱相继开放

在原中学教室区新建的餐厅、体育馆、音乐楼和美术楼

学校餐厅内外;坐落在操场西边的餐厅、体育馆、多功能厅

体育馆内外;体育馆兼有礼堂功能,有舞台,可召集会议。平时地面用绒布覆盖,比赛时绒布下的地面才露出真容。中小学的许多竞技比赛都在这里举行

音乐楼和美术楼

图为拆迁前的电教馆(文革前的乒乓球馆,位于西操场南面);在原址新建的多功能厅和阶梯教室

图为同学们在新建成的教室前踢球;在南楼前玩翘翘板;在西操场举办运动会。先农坛条件的得天独厚,使学校成为当时市区为数不多的拥有足球场的学校

西操场,现在是学校棒球场。从2001年起学校成为棒球特色校,和棒球俱乐部合作培养了许多专业运动员

图为在西操场领操台前召开'六一儿童节庆祝大会';领操台西北角的女生宿舍洗脸房

领操台现在是古建博物馆的'先农神坛';学校在这里组织祭祀先农活动

图为位于西操场西边的总务处、少先队大队部所在地西楼

如今这里改建成学校国际部;西楼对面现在是国际部教室区

这是图书馆东侧的托儿所(东楼)、西楼原址改建的国际部宿舍

图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托儿所的小同学在篱笆墙内、宿舍楼前的合影;在托儿所做早操

图为原托儿所小同学在'六一'儿童节表演节目;在滑梯上玩耍;在排队洗手

2017初春花团锦簇的校园

图为先农坛西北角鹿圈。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学校师生发扬延安精神,自力更生办起养猪场。同学们在养猪场参加劳动

昔日养猪场现在是学校初中部

2017初春花团锦簇的校园

图为观耕台和观耕台西北侧的一院音乐教室;同学们毕业时在音乐教室前合影

图为在观耕台上做操;组织大队日活动

观耕台的初春、盛夏、金秋、冬雪

白雪覆盖的观耕台更加圣洁壮美

初春时节春花映美观耕台

图为观耕台西侧的小动物园;现在是古建博物馆复建的先农坛绿地和'皇帝的一亩三分地';同学们在这里体验学农劳动

小动物园北侧曾建成烈士纪念园,图为从延安来的谢肇奶奶在烈士园留影

图为观耕台和北侧的图书馆的一角

图为从南面俯瞰观耕台和图书馆

图为解放初期的学校图书馆,上有'诵豳堂'匾额;学校图书馆腾退前的影像,'图书馆'匾额为繁体字书写

图为图书馆阅览室和借阅处;同学们在图书馆里搞卫生、帮助老师整理图书

图为学校图书馆不同时期的影像

原学校图书馆周围雪景

图书馆外春意闹

图书馆西侧的老桑树

图为观耕台东侧的太湖石;现在太湖石已移到图书馆西侧

图为谢肇奶奶在太湖石原址留影

图为校友制作的南楼图;同学们在南楼前做操

图为1964年第19届小学毕业同学在南楼的毕业合影

图为天神坛、地衹坛、南棂星门;坛台周边文物现已移入古建博物馆

在一院位置复建的天神坛、地衹坛,全部文物都由原址移来

图为半个世纪前几个身手矫健的同学登上坛门留影;多年后地衹坛重游,这里现在已属西城区教育进修学院

图为东西坛南端的神衹门

原二院,现在的古建博物馆'先农坛太岁殿院落'

原小学伙房;原中学伙房

原中小学饭厅

图为同学们在饭厅用餐,一张长桌坐10人,每边5人对坐;原饭厅现状

从'拜殿'穿过,进入二院

原学校大礼堂;从东面侧拍的原大礼堂

图为在大礼堂里组织的节日演出;召开大会的情景;原大礼堂现状

在原大礼堂里面回拍原饭厅

大礼堂东西两侧原男生宿舍现状

现在的二院

二院雪景

三院院门

三院东西两侧原教室

三院北侧原教师宿舍和原女生宿舍

三院西侧教室前的海棠花争相开放

三院雪景

三院中的'双井亭'

四院大北屋原女生宿舍

冬日暖阳中的校园美景

校园里展示的'忧天下、启心智、扬优长'校训;'育才赋';党的三代领导人题词

学校60周年、70周年校庆活动中的学校大门

'昔日马背摇篮,今日现代学府'----北京育才学校的写照

在古老的先农坛北京古建博物馆与北京育才学校并存。学校的许多教学活动得以在古建博物馆开展,在一定意义上说,古建博物馆也是学校的第二课堂

祭拜先农成为学校的一项传统活动。通过活动让同学们了解稻、黍、稷、麦、菽五谷的农业常识,感受祖先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00:00
00:00

看着我们熟悉又陌生的校园,我们会自然而然地回忆起学生时代的青葱岁月,回想起我们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和我们在一起的美好时光……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美丽的校园
【校园】(169)|小学四年级作文 我爱美丽的新学校
毕业照不知道怎么拍?这篇干货绝对有用!
张聪丹:驼人新城学校参观讲解词
【教育】请让孩子成为“正常人”
树恩小学开放日归来!报名、学费、食宿、课程 ... 通通都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