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RAW : 革命性的超级简单星野摄影降噪神器 》

本专栏【摄影谈】后续部分内容预告


 ■ 《追求极致画质的星空摄影 - 赤道仪的使用》

 ■ 《RAW+: 提高机身宽容度大法 》

 


1

前言


前几天,我应摄影无忌的邀请,在荔枝课堂里和近四千名听众分享了RAW+这个软件的功能和使用技巧。现在我把讲座内容分下列三部分在本公众号推出:

 ■ 《RAW+: 平均降噪的利器》

 ■ 《RAW+: 革命性的超级简单星野摄影降噪神器 》

 ■ 《RAW+: 提高机身宽容度大法 》


第一部分前几天已经发表。


本篇是第二部分《RAW+: 革命性的超级简单星野摄影降噪神器》


今天刚好是七夕。 七夕嘛,自然要想起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这篇和星空拍摄有关的文字也算是应时应景了吧。




星野平均降噪

拍星野作品(画面中同时包括星空和地面景物的的照片)的时候,除非用赤道移,否则我们常用ISO 3200/6400这样的高感光度去拍摄,因为快门时间不能长,否则星星就会拖尾。


这样拍下的作品,画面里噪点会非常高,画质极差。高ISO本身会引入一些电路噪音,导致噪点增加。但噪点最主要的来源,并不是高ISO,而是因为在极微弱的光线和很短的曝光时间,传感器收集的光子数量太少,导致了严重的散粒噪点。


如果你不相信的话,不妨在大白天用ISO6400拍摄一张有点过曝光的照片,然后再看看画质。噪点依然会有不少,但一定会远远好于夜里拍摄的照片。因为这时候虽然传感器每一个像素收集的光子数量依然不多(高ISO意味着每一个像素的最大光子容量大大减少),但还是比拍摄星空的情况好很多。



ISO 3200,f/4, 30秒拍摄的星空原片



上图的100%截图。显然画面上噪点非常高



如果我们连拍很多张,那么画面中的地面景物,我们是可以直接用平均降噪技术。


可是对画面中的星空部分,我们不能直接平均。


由于地球在不停自转,星星相对地面连续移动,因此每一张照片上星星和银河的位置都不同。直接平均会形成星轨。




这是16张连拍照片平均后的结果。星星成了微弱的星轨,银河也模糊不清。另外这一张地面也稍微有点不清晰。因为拍摄过程中三脚架晃动,我试图用PS对齐地面,但显然没有完全成功。




3

RAW+出现前的步骤


在RAW+出现前,用平均降噪技术处理星空片实在是太麻烦了。下面是步骤:


(1)对地面景物进行多张直接平均 ­地面景物不动,所以可以直接平均 ­不过对齐有点小麻烦。


因为每一张里面星星也在动,干扰对齐算法。我们需要用为每一张照片建立蒙版,遮挡天空,只留地面。然后进行自动对齐操作。然后把每一张里面的蒙版删掉。最后进行平均。


(2)对星空进行对齐操作(每一张都需要旋转一点点)。 ­这不是小麻烦,是大麻烦。


我们还是可以用蒙版,只选天空,遮住地面,但­Photoshop的自动对齐功能是做不好这件事的,边角根本对不齐。


我们需要打开广角镜头变形校正,然后让Photoshop去对齐。这样效果会好一点。但依然不够理想。另外,这样做的结果,是地面成了弧形。此外,对齐星空,必然需要旋转地面景物,这样平均起来,地面景物就会是虚的。


如果我们不用Photoshop, 而是改用专业星空软件如Deep Sky Stacker或Pixinsight,那么这些软件是可以对齐的很好。可是这些软件用起来不那么直观,另外有些如Pixinsight虽然效果好,但价格不低(Pixinsight的价格是230欧元,够买一个赤道仪了)。而且最关键的是,用这样的软件,星空可以对齐,但地面一定虚了。


(3)对齐星空后,我们在Photoshop里进行平均,对星空降噪。


(4)把平均后的天空和平均后的地面进行合成。 ­注意现在这两张照片不能完全重合,因为对齐天空必须需要旋转地面,天空地面的交际处是虚的。这个空缺缝隙要非常仔细地手工填补。


如果你是用PS对齐,因为必须选择打开广角镜头变形校正,这时候地面是弧形,你首先得慢慢去把这个弧形给拉直了。


这个极其繁琐的步骤,在我的书中《星空拍摄专题》部分有详细解释。


说实话,大部分人,汗流浃背半小时或一小时,也不一定能做好。太难了吧。






这是我的书中的一个例子。用PS对星空对齐并且进行平均降噪。地面成了弧形,天空地面交界处是虚的。天空对齐效果也不是最理想。






4

用RAW+处理星野作品


用RAW+处理星野照片,­和普通景物完全一样,没任何区别,没任何额外设置。


我们在软件里直接打开多张原始RAW文件,点击渲染,大概一分钟后得到了处理好的RAW文件。


接下来,就是见证奇迹的时刻。



我们在Photoshop里打开生成的DNG文件。放大到100%,然后和任何一张原始文件进行比较。下面这张图是用16张原始文件(ISO 3200,f/4, 30秒)在RAW+ 平均后的结果。让我们看看处理后的画面中心和左上角(红框内),并和任何一张原图进行比较。


16张原始文件(ISO 3200,f/4, 30秒)在RAW+ 平均后的结果




ISO 3200,f/4, 30秒拍摄的星空原片中心,噪点非常多。




16张平均后文件的中心。天空和地面噪点都大大减少。地面细节明显多了。星星没有任何拖尾,对齐的非常好。 最关键的是天空和地面交界处非常自然,简直是奇迹!





我们再来看角落,这个部位是最难对齐的,因为移动量大,变形多。



原图角落




16张平均后的角落。这里星星没有任何拖尾,对齐的非常好。噪点也大大减少。




这么厉害?是不是瞎猫碰死耗子?我们再看另外一张图。全图如下:




多张平均后是这样的: 



画面中心(原图中的一张)



画面中心(平均后) 对齐的非常好




5  

为什么RAW+这么牛?



RAW+的核心技术是“像素匹配”,软件会根据图像的特征点,智能地追踪参考帧(第一张图)里的每一点在后续图像里跑到那里去了,然后把它们拿过来作平均合成。


所以它才能这么有效而全自动地处理多张星野作品。


厉害吧? 



厉害了,我的肉+!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用来平均的一组星野作品,总体拍摄时间不要太久。最好在几分钟内拍完。


我们想象一下,如果拍摄的第一张和最后一张相差了1小时。和第一张比,最后一张里的星空会旋转了360/24=15度,因为地球每24小时旋转一圈。


大家可以在Photoshop里把一张照片旋转15度,看看构图有了多么大的变化。


如此大的角度变化,聪明的人类都很难处理,更别说软件了。这时地景有时会对不好。


其实,如果我们用赤道仪拍星野的话,我也建议报告时间不超过5分钟。原理同上。这个话题以后会谈到。





6
参考帧的作用


RAW+会把文件列表里的第一张图作为参考帧,智能地追踪参考帧(第一张图)里的每一点在后续图像里跑到那里去了。我们可以改变图象列表顺序,把任何一幅照片拖到开头,作为参考帧。


如果你的照片里只有静态物体(星空虽然动,但还是算静态),那么参考帧无所谓,你什么都不必管它,让软件自动处理。


但如果你的照片里有运动的东西,比如人,云,北极光,那么参考帧就很重要了。 


看来下面的例子大家就会明白。 


比如我们拍了一组北极光照片 (下图)。大家知道拍北极光同样需要高ISO,因为曝光时间不能太长,一般只能是几秒钟,否则北极光会发虚。


但这样意味着北极光照片的噪点也很高。我们可不可以用平均降噪?


7张连续拍摄的北极光照片 



如果我们只是直接在PS里进行平均,那是不行的。因为这样做的结果等于是长时间曝光,天空会糊掉。

7张在PS里平均的照片。天空北极光的细节全无



RAW+能帮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在上一篇里我们提到了参考帧,但没详细讲解它的用途。现在我们来看看。


我们看看上面的七张原片,我们喜欢第五张(中间打红钩的那张)的北极光形状。这是靠3.2秒短曝光得到的,我们希望平均后依然保留这个形状。怎么办?



很简单, 当我们把7张图片全部加到RAW+后,我们把中间这张原图拖到队列最上面,让它成为第一张(也就是参考帧)。 然后点击渲染。


就这么简单。


我们看看这张原片: 



再看看RAW+平均后的照片(注意文件名是DNG)。怎么样?天空是不是一模一样? 神奇吧?



我们看看画面中间200%的细节。


原片都是噪点:



RAW+ 7 张图平均后,画质大大提高:



我们再看看天空和山体交界处的200%细节:



原片的北极光部分和山体部分布满噪点:




平均后的北极光和山体画质大大改善:



我们又要说,太厉害了。




不过,这张也显现出一个小毛病。



前面说过, RAW+会把文件列表里的第一张图作为参考帧,智能地追踪参考帧(第一张图)里的每一点在后续图像里跑到那里去了。对星空和银河这样的场景比较好追踪,因为每一张直接银河只是动了一点位置而已。


可是如果画面中是这组北极光这样的,每张形状都完全不一样, 怎么追踪啊? 同理,如果我们拍云,每一张云的形状都很不同,现在我们逼迫RAW+来追踪变化,这岂不是强人所难吗?



说实话,RAW+能把这组北极光平均的这么好,我是很震惊的。


但是,在这样极具挑战的情况下,软件还是出了一点点小小问题。


我们如果仔细看看上一张200%截图的话,会发现山体周围有一点若隐若现的重影。


下面我用红笔标出来:





我自己认为这不是什么大问题。z


首先这个软件还是属于童年时期,刚刚发布没多久。我相信以后他们会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在目前,这个问题太容易对付了,用克隆工具半分钟就能消除这些重影。 




7
参考帧的其他用途

参考帧的其他用途就靠大家自由发挥想象了。


比如,拍摄银河的时候,有时天上有点云反而好看。也有人不希望有云,但偏偏飘来几朵。 


如果你不喜欢云,那么请找一张没云的片作为参考帧。


如果你喜欢云,那么请找一张云朵形状位置好的作为参考帧。


同理,如果我们想拍摄一张银河下的人像,可人站不稳怎么办? 大家想办法吧。 


8
拍流星雨能用RAW+吗?


也行也不行。


首先我们得明白, 所谓流星雨,并不是天上的流星如雨点般洒下来。


哪怕是流星雨最强的时候,我们每小时也只能看到60-100颗左右。 也就是 说,除非我们用赤道仪进行数分种或更长的长曝光,否则通常拍星空的的15-30秒曝光时间,意味这平均一张照片上也就是一颗流星而已。


你在网上杂志上看到的一张照片里有很多流星的那类片子,一定都是多张合成的,除非是用了赤道仪。


RAW+并不能直接合成多张流星片。恰恰相反,它会删掉参考帧之外照片里的所有流星。


但这并不意味这我们不能用它来处理流星片。 我们可以用RAW+来得到一张干净的天空和地面底片。 然后把多张照片里的流星用蒙版或抠图等办法合成到这张底片上去。



9

结论


如果你常用平均降噪技术来拍摄星空或北极光照片,那么你知道以前的流程有多么复杂麻烦和低效率。


RAW+的流程是完全颠覆性的,它能让我们一分钟内全自动完成以前熟练工也需要半小时或一小时才能做好的工作。


我相信随着这个软件的普及,我们看到的星野摄影和北极光摄影作品的画质会有很大提高。


那么我们到底是应该用赤道仪来拍摄星空,还是用多张平均降噪? 依照我的经验,大部分情况这,这两个技术上画质还是有明显差别的。


如果你要最顶级的画质,那还是赤道仪吧。


但对大部分应用(网上发片,或印一些小图),用平均降噪就很好了。




我的个人作品网站:

www.majestic-nature.com


欢迎移步我的个人网站,上面有更多作品、器材点评、和摄影团信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使星野照片获得完美画质,去掉令人头疼的噪点
英仙座流星雨来袭,专业星空摄影师教你拍摄流星雨大片
颠覆想象的AI降噪软件来了。哪一家的产品才是最强?
最简单暴力的星野降噪教程(文末送福利)
《RAW : 平均降噪的利器》
两大诀窍 打造繁星夜风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