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游解读22┃黑松林三藏逢魔

2016-06-23 清凉月 

第二十八回

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

第二十九回

脱难江流来国土
承恩八戒转山林

第三十回

邪魔侵正法
意马忆心猿

第三十一回

猪八戒义激猴王
孙行者智降妖怪

 

唐僧实证中的问题
第二十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一回都在谈同一个问题,那就是“气聚下丹田”。“气”聚下丹田,阳气旺盛,这时候如果处理不慎,极易刺激“性欲”,因此本节同时谈性欲对修行的影响。
唐僧在观音院已经证入气机状态,为什么直到这里才“气聚下丹田”?因为唐僧是一个凡人,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气机出现了很多异常现象,导致我们无法从“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快速转入“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无法实现跳跃性发展,相反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过渡阶段。

唐僧有哪些问题造成修行无法快速突破呢?唐僧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心散乱:观音院这一节就是谈这个问题,唐僧的袈裟表明唐僧这个阶段在身体气脉方面有显著进步,但由于着于功德相,结果导致气机走窜,出现风一样的偏差。
(2)堕入静:习惯性地堕入一般的静,没有真正掌握“专注的静”。
(3)身见重:习惯于体验“身体宏观物质状态”,三打白骨精这一节谈的就是这个问题。身体宏观物质状态是和散乱心对应的,是和执着心对应的,体验身体宏观物质状态就是体验和使用执着心,就无法完全证入微观物质状态。我们在发现身体微观物质方面的现象后,应该立刻牢牢抓住这些现象,并毫不拖泥带水地果断地完全地放弃“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全身心地投入对“身体微观物质状态”的体验,尽快融入它,与它保持心物一体。
以上三个问题在我们的实证中经常出现,我们要认识其原理,及时纠正,否则就会象唐僧那样把悟空赶走在外。在三打白骨精中唐僧并没有完全破除对“身体宏观物质状态”的贪恋,因此接下来就会出现严重问题。
 
三藏逢魔

唐僧赶走悟空,由八戒举耙开路进入松林。唐僧饿了,八戒前去化斋,结果在乱草中昏睡。唐僧耳热心跳,又让沙僧去寻八戒,结果独自一人无法安坐,起来散步,无奈林中草深路窄,迷失方向,竟然向南走去。这时候猛然发现一座塔,塔门里面挂着一个斑竹帘子,一个黄袍怪睡在石床上,就这样被妖怪抓走了。
悟空代表专注,代表正确的修行方向,赶走悟空则失去专注,失去正确的修行方向,必然散乱着魔。进入松林指修行中阴阳融合,意识和潜意识融合,代表正在实证中。八戒代表散乱心,耙子代表九思,也是散乱心,八戒举耙开路进入松林说明唐僧此时的修行完全在散乱心主导下进行。饥饿是身体宏观物质状态的一种反应,唐僧感到饥饿说明此时唐僧在体验和使用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与散乱心对应,体验和使用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就必然处于散乱心中。唐僧耳热心跳是散乱心导致的一种火性症状,沙僧代表静,让沙僧去寻找八戒代表此时是“静极生动”,失去“静”这种潜意识状态。
唐僧无法稳坐,起来散步,林中草深路小,这里的“草”指散乱心,“路”指正确的修行道路,这句话说明唐僧心散乱,无法安住,找不到正确的修行道路。正确的修行道路只有在我们安住的时候才能显现。唐僧迷失方向,竟然向南走去:古代的地图方位是“上南下北”,这里的向南走去就是向上走去。唐僧这个阶段处于“气”这种状态,唐僧向南走去代表此时的气机向上发展。这与修行中的实际情况是吻合的,在“气”这个阶段的修行中,如果散乱心升起,那么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气机将同步向上发展;如果心很沉静,那么气机将向下沉降。
唐僧发现一座塔,《西游记》中的塔指有一定功夫的修行人,尤其是当塔能够放光的时候,代表我们证入“光”这种状态。由于这里的塔并不放光,而仅仅是反射太阳光,因此这个妖怪虽然有一定修行功夫,但还没有证入“光”这种状态。门里面挂一个斑竹帘子,“斑竹”即散乱心,“斑竹帘子”指被散乱心遮掩,帘子挂在里面指“外明内暗”,说明虽然证入“气”这种状态,但如果散乱心比较重,那么这时候的“气”将处于一种病理状态,是无法发现“光”这个特征的,在这种情况下内视灰暗,没有光明感。
黄袍怪睡在石床上:“黄袍”即“身体”,东方人为黄色人种,且古人常把身体比喻为衣服,因此这里用黄袍暗喻身体;另一方面,“黄”为“土”色,土主静,说明黄袍怪这个阶段仍然以静为主,专注力不够强,还没有在静的基础上及时向“潜意识专注”转化。用黄袍命名此怪暗喻此怪的修行是在身体里打转,身体建立在“气”基础上,在身体里打转就是在“气”上修行。“气”若出问题会产生风一样的反应,这也是黄袍怪善于使“风”的原因。我们平时所说的身体指的是“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因此这里的黄袍指“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妖怪穿着黄袍说明这个妖怪执着于身体,还在体验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并没有在证入“气”这种微观物质后果断放弃对“身体宏观物质状态”的体验。
八戒沙僧寻找师父来到妖怪住处,发现门上白玉石板写着:碗子山波月洞,遂和妖怪战在一起。洞内妖怪夫人百花羞请唐僧捎信:她原是西下三百里宝象国国王的三公主,因八月十五夜玩月期间被狂风摄来和妖怪成亲生了两个孩子。百花羞让妖怪从后门放走唐僧,唐僧会同八戒沙僧到宝象国报信。
白玉石板由“玉”和“石”构成,“玉”代表“气”,“石”为“少土”,是“由土到金”的过渡状态。由此可见,“白玉石板”指气痞,因为气痞是由“身体宏观物质状态”向“身体微观物质状态”发展的过渡状态。
碗子山波月洞:碗子山指“象碗的山”,这里指“肚脐”,气机向上发展,如果散乱心不是非常严重,气机将滞留在肚脐这个位置;如果散乱心非常严重,气机将攻冲到横隔这个位置,比如黄风岭就是这个问题。与黄风岭相比,这里的气机已经有所下降,说明此时的散乱心有所减轻。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唐僧的气痞是不断减轻的,唐僧正在逐步完成气痞这个过渡阶段的演变过程。与唐僧相比,悟空就没有这样一个过程,悟空是直接证入“气”这种“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为什么悟空和唐僧之间有如此大的差别呢?因为悟空代表先天,没有散乱心,而唐僧代表凡人,散乱心很重,需要逐步破除。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散乱心逐步破除的过程也是气机逐渐演变的过程,因此气机会逐步向更高品质演变。“月”指真阴,“波月”即水中月,是假阴。假阴无法生真金,只能产生气痞,无法产生真正的微观物质。
百花羞:“羞”指半遮半掩,“百花羞”即花苞。花苞能产子,与子宫一样是阴中至阴,其寓意和“桃”是一样的,都指“阴极生阳”。但为什么这里不用“桃”,而用“花苞”呢?因为花苞中间是花蕊,“蕊”为三心,指散乱心,“蕊”为“草字头”,也指散乱心,说明这里的阴并非“真阴”,并非“至阴”,而是假阴,因此只能生小妖。
唐僧捎信指从当前的气痞中能够发现真正的“气”,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唐僧是从“气痞”中发现真正的“气”,并不是象悟空那样直接发现真正的气。
西下三百里:对于《西游记》中的东西方位我们应该怎样确定呢?唐僧一行是去西方取经的,因此前进的方向就是西方。很显然这里的“西”指的是下丹田,下丹田位于肚脐以下,所以是“西下”;下丹田位于肚脐以下三寸(同身寸),故用“三百里”表示。
宝象国国王的三公主:“象”的最大特征是鼻子长,故用“象”代表“观呼吸”这种方法。“宝象”指的是以“象”为宝,以“观呼吸”为宝,说明宝象国指的是观呼吸这种方法,是通过观呼吸这种方法发现和掌握气机的。“国王”为“君”,人体以“心”为“君”,故《西游记》中的国王指心君。“三”为阳数,“公主”为纯阴,“三公主”即阴中生阳。
宝象国通过观呼吸发现气机,悟空是通过“静”发现气机的,二者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凡人平时处于动中,观呼吸的目的是通过体验“呼吸”这种潜意识现象而进入静中,这和悟空直接进入静中发现气机是一个道理,都必须进入静中才能发现气机,只不过我们凡人“心多妄动”,需要采用观呼吸等方法进行辅助才能进入静中,而悟空代表先天,代表“潜意识专注”,能够直接进入静中,不需要使用观呼吸等方法进行辅助。
宝象国和悟空取得金箍棒的东海龙宫是同一个地方,作者从两个角度描述同一个地方,是用对比的手法向我们讲解两种不同方法,讲解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要点以及实证流程。
八月十五夜玩月期间被风摄走:道家在“气机”这个阶段的修行很重视初一、十五这些时间节点。这里的月指“气团”,“玩月”就是在“气团”方面的修行。“玩月”本为“赏月”,为什么这里用“玩”呢?“玩”是散乱心,“赏”是清净心,因此“玩月”就是用散乱心进行“气团”方面的修行。“气团”是与专注对应的,“散乱心”是与气流对应的,用散乱心“玩月”一定会产生紊乱的气流,气流能产生风一样的感觉,因此会被风摄走。
和妖怪成亲生了两个孩子:妖怪是散乱心,和妖怪成亲就是用散乱心进行气机方面的修行。散乱心是无法完成阴阳融合的,相反势必加深阴阳分离,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阴阳分离必然造成气机形成对立的两股气流,这就是妖怪的两个孩子。
后门放走唐僧:后门指气机向与脊背对应的穴位贯穿过去,百花羞在征求妖怪同意后放唐僧从后面逃走,这是指有的人故意引导气机向脊背对应穴位贯穿,这是错误的,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此唐僧逃走后重又被捉。气机向脊背贯穿是一种自然现象,必须等气机充盈后自动产生,不能人为引导,否则一定会出现严重问题。


 
悟空降妖
宝象国王求唐僧前去降妖,八戒说:“老猪会降。”遂和沙僧前去,结果自己溜走藏在草丛里,害得沙僧被捉走。沙僧告诉妖怪:国王画影图形,故知道百花羞是三公主。妖怪遂变为一个俊俏后生前往宝象国。妖怪谎称狩猎时赶走白虎救下公主,遂喷水把唐僧变为老虎关在铁笼子里,自己却因饮酒而现原形。小白龙救唐僧而负伤,遂让八戒请悟空降妖。
八戒降妖:八戒代表散乱心,妖怪所代表的气痞也是由散乱心导致的,因此八戒降妖,其结果如何可想而知,遗憾的是我们很多人在实证中就是靠八戒降妖的,我们总是用意识故意调整气机,结果必然造成气机走窜。
沙僧主动和八戒一起前去降妖:沙僧的任务是对八戒进行潜意识化改造,但《西游记》中八戒所代表的功能仅仅是“选择”功能,而没有悟空的专注功能,因此沙僧和八戒在一起只能使八戒的“有意识散乱”变成“潜意识散乱”,绝大多数人在气机方面的问题都是“潜意识散乱”造成的,因此沙僧和八戒必然无法制服妖怪。在和妖怪打斗中,八戒溜走了,沙僧被捉住,这是因为八戒所代表的功能妖怪也有,妖怪需要沙僧的功能,需要“静”,需要进行“潜意识化改造”。
沙僧告诉妖怪“国王是通过影图知道三公主的”,这里首次出现“画影图形”,画像的原型是真人,这里的真人指的是“身体的微观物质状态”,“身体的宏观物质”是由“身体的微观物质”生成的,因此“身体的宏观物质”是图像,是假的,但我们可以通过这个假的图像寻找到真正的自己,也就是我们可以从宏观物质里寻找到微观物质,这是暗喻“借假修真”,说明这个阶段已经能够发现微观物质的踪迹。注意这里的“图”是动词,“形”是原型,指真人,“图形”指寻找真人。妖怪是在捉到沙僧后才懂得“画影图形”,说明此时妖怪已经直到什么是真正的气,已经能够提升气机的品质。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此时妖怪的思维状态也有所提高,已经直到什么是真心,因此接下来才回去宝象国见国王(心君)。妖精变做一个俊俏后生前去见心君,这说明妖怪此时已经能够在气机方面证入比较美好的状态,证入比较高的层次。不过刚刚证入较高状态是很不稳定的,因此在宝象国很快退失,恢复原形。其之所以退失,是因为离开了沙僧,没有和沙僧一同前往宝象国。注意这个阶段妖精的进步和退失都是和沙僧紧密关联的,这就告诉我们“潜意识化改造”是极其重要的,是成败的关键,一定要高度重视。
妖精谎称打猎而赶走白虎,救下三公主:《西游记》中的打猎也指修行中的阴阳融合,“白虎”指凡人,指身体,当然这里的身体指“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三公主”指阴中阳气,指初得阳气,指初步证入“身体的微观物质(气)”。放了白虎指摆脱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妖精讲这个打猎的故事其实是在讲自己的修行过程。
唐僧变为老虎被关在铁笼子里:《西游记》中“虎”指凡人,因为“人生于寅”。凡人都生活在“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因此老虎指“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唐僧变为老虎指唐僧此时在体验和使用“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是和散乱心对应的,唐僧从观音院开始已经证入身体气脉方面的修行,此时在散乱心作用下,气脉将出现紧箍一样的疼感,因此用装进铁笼子形容唐僧此时所出现的偏差。把老虎关进铁笼子说明唐僧此时身见很重,一边体验气脉反应,一边体验身体的宏观物质现象,这将出现严重问题。妖精代表散乱心,唐僧见到妖精后出现如此大的偏差,说明唐僧是在散乱心作用下出现偏差的。以后等唐僧见到悟空后,这个偏差自然就会破除,因为悟空代表真心,代表“潜意识专注”。“潜意识专注”是和真正的气机对应的,真正的气机是很美好的,唐僧自然能够摆脱痛苦的铁笼子样的偏差。
小白龙救唐僧受伤失败:小白龙为真意,真意从属于真心,而妖精是妄心,是散乱心,因此小白龙见到妖精必然会受伤失败。“受伤”指真意险些变为妄意,险些变为“潜意识散乱”,险些变为“走神”。
小白龙求八戒去请悟空:八戒代表“选择性思维”,“意”这种相续性思维现象建立在“选择性思维”基础上,因此小白龙求八戒去请悟空。

诗曰:
妄想不复强灭,
真如何必希求? 
   本原自性佛前修,
迷悟岂居前后?
 悟即刹那成正,
迷而万劫沉流。
    若能一念合真修,
灭尽恒沙罪垢。
本节的这首诗告诉我们这个阶段的最大问题在于“妄念”,只要能够破除妄念,那么根据“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气机将进入非常美好的高级状态。什么是“妄念”呢?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认识原理,如果不了解原理,就无法全面深入地认识妄念,因为所谓的妄念就是由于不认识原理而产生的各种错误观念。怎样破除妄念呢?“气”这种物质状态是和潜意识对应的,气机方面的紊乱现象是和“潜意识散乱”对应的,因此妄念是“潜意识散乱”,破除妄念就必须改造“潜意识散乱”。潜意识是按照暗示进行运作的,因此必须真正明白原理,只有这样才能给潜意识以正确暗示,使之正确运作,准确无误地引导我们进行实证。
悟空会同八戒打进妖怪洞内,捉拿妖怪,发现妖怪的两个孩子使弯头棍打毛球抢窝耍,八戒遂抓起摔死在金銮殿。悟空吞下妖怪的内丹,打跑妖怪,经查找发现妖怪是奎木狼,百花羞是披香殿侍香玉女,二人偷情下凡。
妖怪代表散乱心,散乱心是阴阳对立的,与之相应,此时的气机表现为两股气流,这就是妖怪的两个孩子。打毛球抢窝耍就是希望把两股气流融合为同一个“气团”,这种现象很多人在气机这个阶段都经历过,我们都曾竭力使两股气流能够融合为同一个美好的气团。要想实现融合,必须用“直心”。潜意识是按照直观进行运作的,是直心行事的,因此要想完成融合,就必须在潜意识主导下进行。然而我们往往是用意识努力使之融合的,意识不是直心行事,这里的弯头棍指的就是使用意识、使用散乱心。气机走窜容易诱发性欲,因此妖怪的两个孩子使弯头棍打毛球抢窝耍也指此时容易出现性欲方面的问题,要及时纠正。
本节的三公主为披香殿侍香玉女,表示这个阶段的微观物质将出现“香气”这种嗅觉方面的美好现象。
八戒把妖怪的两个孩子摔死金銮殿:妖怪的两个孩子所代表的问题其实是由八戒所代表的思维功能导致的,解铃还须系铃人,八戒摔死他们表明此时八戒得到进一步改造。金銮殿是心君所在之地,是真心所在之地,自然不会出现两个孩子所代表的问题,因此两个孩子所代表的问题在这里得到破除。
妖怪为奎木狼所变,“狼”代表气,“奎”为双土,土多故静,没有出现黄风怪那样严重的问题,但土多则不灵活,不专注,容易昏沉,容易丧失所缘,因此本节的核心问题在于“潜意识散乱”,在于“潜意识专注”的专注力没有形成。

本节与黄风怪那一节形成鲜明对比,黄风怪那一节的主要问题是“有意识散乱”,因此会出现严重的气机走窜甚至上火现象。“有意识散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八戒,因此在收服黄风怪的战斗中八戒积极主动,出力很大。本节的主要问题是“潜意识散乱”,“潜意识散乱”与八戒所代表的思维功能关联性不大,不是八戒能够解决的,因此八戒表现得很消极,经常藏在草丛中当逃兵。为什么八戒总是藏在草丛中?为什么妖怪不到草丛中捉拿八戒呢?因为“草丛”代表散乱,尤其代表有意识散乱,故八戒经常钻在草丛中;妖怪此时的散乱是“潜意识散乱”,因此不会到草丛中捉八戒。“潜意识散乱”的最大问题是走神,容易丧失所缘,因此必须培养专注力,只有专注力能够解决“潜意识散乱”。“走神”所代表的“潜意识散乱”是一种“静”,这种“静”可以用“动”打破,比如:我们通过打篮球、吵架等就完全能够破除这种“潜意识散乱”。但我们需要注意使用这种方法破除的是潜意识,而不是散乱,这与我们的目的是背道而驰的。我们的目的是形成“潜意识专注”,因此对于“潜意识散乱”我们需要做的是保留其“潜意识”状态,因此不能用“动”来破除,不能用意识破除,不能让猪八戒来破除,而只能让悟空破除。悟空代表“专注”,悟空来之前一片混乱,悟空来之后就立刻解决问题。作者用对比的手法,通过悟空来之前和来之后的鲜明对比告诉我们:本节的核心问题在于形成专注,而不是破除潜意识,因此千万不能让八戒来解决问题,要让八戒能溜则溜,能逃则逃。
从黄风怪到黄袍怪的发展演变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唐僧的修行是借助气痞进行修行的,通过气痞逐步诱导,借假修真最终证入真正的气机状态。这与悟空是不同的,悟空是一步到位直接证入真正的气机状态(金箍棒)。从他们的不同之处我们可以发现:
(1)物质方面的修行是可以跳跃性发展的;
(2)由于心物是一体的,因此我们可以首先解决思维方面的问题,提升思维状态,这样就能相应地快速证入高级物质状态。


1

妖怪的内丹

妖怪在疼痛处摸一摸就不疼了,这说明妖怪的内丹是一般的气团,是由气流状态刚刚进入气团状态,因为身体的疼痛部位会使我们形成高度专注的专注力,这时候气流会在疼痛部位快速形成一种气垫样的气团,使疼痛迅速消失,丝毫不会再有疼痛感,相反我们会感到异常美好。这种气团是在特定情况下经特殊诱导而形成的,在其形成之时,身体的宏观物质状态和微观物质状态同时并存,按照“心物一体”的基本原理,此时意识和潜意识并存,不过潜意识已经开始占据主导位置,并逐步向“潜意识专注”发展。随着实证的深入,这种气团将不需要特殊诱导就能经常性地保持气团状态。气团已经接近于真正的“气珠(真正的内丹)”,只要能够进一步发展深化,就能变成真正的“气珠”。怎样深化呢?悟空把它吞下就是深化的方法,因为悟空代表高级状态的“潜意识专注”,悟空把它吞下腹就是告诉我们要培养“潜意识专注”,当然是在体验这种气团的过程中培养“潜意识专注”。妖怪在悟空面前吐出内丹,在这之前不曾展示过,这也说明即使是“气团”也必须建立在“专注”基础上。悟空到来之前,专注力不够强,因此还无法形成“气团”,还停留在两个孩子所代表的气流阶段。
气团和气珠有什么不同呢?气团是由气流向气珠(内丹)发展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形态,它与真正的气珠相比在形态学方面体形较大,比如:这里的气团有鸡蛋大小,而真正的气珠只有黄豆大小;二者在美感、位置、如意度等等方面都有区别。我们不要把这种气团错误地当做气珠,要深入认识二者的区别,只有这样才能在气团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形成真正的气珠。

纠偏:

气机紊乱容易诱发性欲方面的问题,因此本节的黄袍怪还有另一层含义:黄袍怪本为“狼”,身体在佛教里又称为色身,因此黄袍怪又有“色狼”嫌疑,要防止气机紊乱诱发性欲方面的问题。


2

悟空和唐僧证入“气”这个物质状态的对比

悟空是首先证入水帘洞(玄关、虚空),然后在斜月三星洞明心(思维),最后直接到东海龙宫证入金箍棒(气),穿上黄金甲(光)。
在斜月三星洞悟空已经能够“爬云”,“云”代表“气”,说明悟空已经初步证入“气”这种物质状态,但此时的“气”在形态学方面还不够稳定,还无法完全掌握,不很如意,因此悟空感到很勉强,只能算是“爬云”。这种现象说明悟空此时还没有完成“心(思维)”方面的修行,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思维状态,还需要进一步培养“潜意识专注”。由此可见,斜月三星洞的核心任务是解决思维方面的问题,是提升思维状态,而不是侧重于物质方面的修行,正因如此,悟空的师父不允许悟空展现物质方面的能力,并一再提醒其注意在“心(思维)”方面下功夫,注意把侧重点放在提升思维状态方面。与之相反,悟空回到水帘洞则象征着把实证的侧重点转向物质方面,因为水帘洞是对物质现象的形象化描述。这一点和斜月三星洞正好相反,斜月三星是对“心(思维)”的形象化描述,因此斜月三星洞重点解决思维方面的问题。
水帘洞代表高级物质状态,代表“虚空”,斜月三星洞代表证入高级思维状态。高级物质状态与“潜意识专注”对应,高级思维状态也是“潜意识专注”状态,很显然悟空是首先解决“潜意识专注”问题。东海龙宫代表极为深沉的“静”,这种“静”与之前的“专注”结合,就是“专注的静”,这样就证入“气”这种物质状态。微观物质在“气”这个阶段,既有“气”这种形态学特征,还有“光”等特征,悟空在征得金箍棒(气)后,立刻穿上黄金甲,也就是立刻住于“光”这个特征,并把温养过程放在“天道”,和“虚空”结合。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悟空在“气”这个阶段的修行具有以下特征:
(1)首先证入高级物质状态和高级思维状态,然后“从高向下”证,进入“气”这个物质状态;
(2)证入“气”这个状态后,很快抓住“光”这个特征与“虚空”结合进行温养,并不是和身体结合进行温养。
很显然,悟空的实证始终是安住于“虚空”的,始终是和“虚空”这种高级物质紧密结合的,而十分忌讳和身体这种低级物质结合,这是悟空得以快速成功的根本原因。
唐僧在“气”这个阶段的修行是“从下向上”证的,从思维角度讲,唐僧是从我们当前这种低级思维状态采用“破”的方法逐渐破除散乱心,逐步提高思维状态。这一点与悟空不同,悟空是直接通过“相应”证入高级思维状态。从物质角度讲,唐僧是从低级物质状态,借助“气痞”逐步过渡到“气珠”这种“气”的最高状态。在证入“气”这个物质状态后,并不是象悟空那样立刻和“虚空”进行结合,而是始终和“身体”牢牢结合在一起。身体是和散乱心对应的,是和相续性思维对应的,这就导致“气”不得不循经络运行,并出现很多问题。
从唐僧和悟空的修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唐僧的修行总是和“身体”结合,而悟空的修行总是和“虚空”结合,也就是二者的结合对象不同。为什么结合对象不同就会出现如此巨大的差别呢?因为“身体”是和散乱心对应的,在散乱心状态下意识和潜意识是分裂的,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是同时并存的,这就导致意识频繁干扰潜意识,于是气机就与之相应地呈现出紊乱现象。
我们应该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呢?解决的方法分为两种:
1.  在意识和潜意识分裂的情况下,在“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并存的时候,我们需要解决它们之间的干扰问题,使之能够密切配合,这样它们最终将完全融合为一体。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物质仅仅是一种诱导,“思维的融合”才是我们实证的根本目的。很多人往往本末倒置,他们总是被物质这种虚幻的东西所迷惑,始终被物质牵着鼻子走,从而迷失了自我,迷失了修行方向和根本目的。
在具体处理中,我们要把“选择性注意”放在“虚空”,而用“普遍性留意”似有似无、若即若离地觉知呼吸、觉知气机。在气机反应十分明显的时候,更要注意和虚空结合。只要我们能够牢牢抓住“虚空”,那么“气机”将变成一个工具,变成意识和潜意识融合的工具,变成“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融合的工具,变成我们安住于“虚空”的工具,变成我们证入“光”这种最高物质状态的工具。我们一定要牢牢记住:“气”仅仅只是一个工具,是我们证入“虚空(光)”的一个工具,而决不是目的。
2.  在“潜意识专注”容易形成的时候,我们要用“潜意识专注”高度专注于“气”这种物质,要在观察气机变化的过程中证入深邃心境。上面这句话含有两层意思,一是“潜意识专注”能够形成,不存在意识对潜意识的干扰问题,不存在“选择性注意”和“普遍性留意”的分裂问题,这时候要忘我地投入到对气机的体验中,要与之融为一体。“忘我”和“融为一体”是关键。二是要在和气机融为一体的过程中,逐渐证入深邃心境,也就是要向深邃心境靠拢,要和深邃心境结合,因为深邃心境是比“虚空(光)”更为高级的状态,是我们此阶段实证的方向和目的。由此可见,我们要掌握“忘我和融为一体”这个关键,要结合“深邃心境”这个目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快速突破,证入高级状态。

本节和下一节的关联:本节代表“气聚下丹田”这个阶段的修行,“气聚下丹田”结束后,气机充盈,接下来气机会自动向对应的脊背上的尾闾关前进,因此接下来我们将进入“气冲尾闾关”这个阶段的修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游记
《科学实证》讲座32
【11】思维本体学基础理论2014年7月4日
《三打白骨精》缩写
八戒早已暴露妖怪身份,为何高太公不戳穿他?非要等唐僧来降服
取经路上没有悟空会出现些什么情况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