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西游解读46┃ 搬神入体



第八十八回

禅到玉华施法会
心猿木母授门人

第八十九回

黄狮精虚设钉耙宴
金木土计闹豹头山

第 九十 回

师狮授受同归一
盗道缠禅静九灵



一个老者,从树丛中来,又从树丛中去:树丛代表散乱心,代表“意”,说明本节仍然是谈“意”的。
 悟空让三个小王子瞑目宁神,然后吹口仙气,使三人象脱胎换骨一样获得极大能力:这是指用高级状态改变低级状态,用道家的话说这是搬神入体,点化群阴。从隐雾山开始,修行进入了搬神入体,改造身体和改造思维的阶段。隐雾山的妖精是豹子所变,“豹”取自周易中的“豹变”,暗喻开始进入用高级状态改变低级状态的阶段。以后还将遇到豹子所变的妖精,其意义同样指转变,和这里三个小王子的转变是一个道理。“瞑目宁神”代表提高思维状态,进入“潜意识专注”状态;“吹口仙气”指气机的良性运行。我们经常住于高级状态,这样将对高级状态非常熟悉。思维具有习惯性,当我们从高级状态重新进入当前这种低级状态时,我们将保留高级状态的习惯,这样就能彻底改变低级状态。这里三个小王子的变化就是暗示我们将从思维和物质两方面得到彻底改变,我们将在思维和物质两方面提升到一个很高很健康的状态。
豹头山虎口洞黄狮精:“虎”指凡人,“豹”指转变,豹头山虎口洞指凡人凡躯的转变过程。“狮”即“思”,“狮子精”指思维方面不利于实证的部分。《西游记》把我们当前的思维按照实证需求进行划分,把不利于实证的思维比喻为妖精。
刁钻古怪和古怪刁钻是对世俗之人的描述和讽刺,用辛辣的笔风惊醒世人,可谓“苦口婆心”。
悟空变为蝴蝶:“蝴蝶”即“蝶变”,蝴蝶由变化而来,悟空变为蝴蝶指悟空这个阶段的任务是改变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和物质状态。
小妖携请帖往东南方到竹节山九曲盘恒洞请九灵元圣祖翁:古时的地图方位为“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与我们现在的地图方位正好相反,“东南”即“左上”。竹节山即脊柱,九曲盘恒指大脑。九灵元圣为九头狮子:“狮”即“思”,“九头狮子”即“九思”,《论语》有“君子有九思”之说。其他七个狮子精代表七情,“思”后生“情”,“情”因“思”而生,因此其他几个狮子称九灵元圣为祖翁。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思维的演变进行了深入研究,这样就能深入认识和准确掌握思维演变情况,从而为解决思维方面的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丢失兵器:“兵器”代表某种功能、能力,丢失兵器就是丧失某种功能、能力,故本节提到“道不须臾离,可离非道也”,我们要随时注意心在道上。这是告诉我们:当我们从高级状态重新回归当前这种状态后,并不是能够肆意妄为的,而是要时时安住于高级状态的心境,用高级状态的心境改造我们当前这种低级状态,并逐渐形成并安住于与高级状态相应的思维状态和物质状态。
收徒而被妖精所乘,惹出一窝狮子精:“狮”即“思”,“狮子精”这里指依靠思维理解佛法,而不是依靠实证体悟佛法。有的人在学习佛法时不是立足于实证,而是仅仅满足于一知半解,把佛法当做装饰品,比如:本节的虚设钉耙会就是这样,这是不利于佛法的弘扬和实证的。这个问题是广泛收徒中常见的一个问题,它一方面造成了师资力量的浪费,一方面造成学风不正,无法培养出优秀人才,因此佛教教学和管理方面需要深入研究。
虚设钉耙会:“钉耙”代表功能、能力,妖精得到钉耙指得到某种能力。然而钉耙的作用对象是杂草,是散乱心,同时钉耙的耙齿也代表“爪”,代表抓取,代表执着,八戒的钉耙与悟空的金箍棒相比,在能力方面肯定不如金箍棒,妖精把金箍棒放在一边,而用钉耙命名这次盛会,这说明妖精一方面不识货,另一方面自身存在严重问题。这样的盛会注定是一场虚设的盛会,注定将竹篮打水一场空。


总之,本节谈了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A 搬神入体,用高级思维状态和高级物质状态改变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和物质状态(身体),使我们拥有与高级状态相似和相近的思维功能和物质能力。
B 要注意研究教学和管理问题:目前无论佛教还是道教,在这方面都有很多问题,本节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方向,我们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更为深。




【认识“意”】

“意”是相续性思维,是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特有的一种思维现象。我们的修行必须基于当前这种思维状态,因此我们必须认识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必须认识和利用“意”进行实证。《西游记》花费了大量篇幅帮我们认识“意”,使我们能够深入认识和和充分利用“意”进行实证。为了更进一步认识和掌握“意”,这里我们对“意”进行一个总结:
“意”是相续性思维,这种相续性思维建立在“选择性思维”基础上,“选择性思维”是执着心强化到一定程度后所衍生出来的一种思维功能和思维现象,因此“选择性思维”的本质是“执着心”,相续性思维的本质是执着心。
相续性思维是一种思维现象,这种思维现象由运作方式和运作对象两部分构成:
运作方式:相续性思维的运作方式是“相续”,这种“相续”象流水一样连绵不断,我们通常称之为“意识流”。
运作对象:“相续性思维”建立在“选择性思维”基础上,而“选择性思维”具有特定的作用对象,因此“相续性思维”具有特定的运作对象。任何观察对象都具有很多特征,比如:生日晚会、飘动的树叶等等,这些观察对象都具有很多特征。由此可见,相续性思维对“运作对象(观察对象)”的运作其实是对“运作对象(观察对象)”某一特征的运作,而不是对“运作对象(观察对象)”的所有特征进行运作。对“运作对象(观察对象)”不同特征的相续性运作将把我们带入不同状态,比如:欲界定、禅定、如来藏等。
相续性思维最大的优势是能够让时间延长,比如:我们在走神时往往不知不觉过去很长时间。时间是入定的保证,时间能够使意识和潜意识融合为“潜意识专注”,因此只要我们能够充分利用相续性思维,就能降低实证难度,提高实证效率。
相续性思维是一种思维方式,是对信息进行加工的一种方式。信息是材料,如果没有材料,这种加工将受到影响,因此可以说“信息”是相续性思维的前提。
相续性思维的运作结果既能使我们堕入某种作息状态,比如:走神、睡眠、躁动等,也能使我们堕入某种情绪状态,比如:生气、喜悦、悲伤等。
一个完整的认知过程包括上面“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加工运作、结果”三个环节,在实证中我们需要做的是干预上述三个环节中的前两个环节,以便获得我们需要的结果。 

通过下面这个图表,我们可以对相续性思维获得一个综合认识:


以上对“意”的分析,在《西游记》中作者分别用不同角色进行表述、扮演。这些角色的处理结果是不同的,其不同的处理结果代表了作者对“意”的不同处理方法:
“意”的生成基础是“选择性思维”,“选择性思维”建立在执着心基础上,书中的各种妖精、土匪等都代表执着心,他们的种种劣行都是由执着心造成的。执着心可以用柔软心破除,观音菩萨、净水、杨柳枝、芭蕉扇等等都代表柔软心。
“选择性思维”具有“选择功能”和“专注功能”,其“选择功能”由猪八戒扮演,其“专注功能”由孙悟空扮演。“选择功能”经过改造是可以利用的,因此对于猪八戒,作者的处理方法是改造,而不是打死。“专注功能”是高级状态也具有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需要保留和深化,因此孙悟空是真理的代言人,始终代表正确方向,是作者给我们树立的学习榜样。“选择频率”与“专注”成反比例关系,因此《西游记》取经的过程也是八戒和悟空争吵的过程,也是八戒逐渐降低其破坏作用的过程。
我们的身体是一个信息搜集器,只要我们使用身体,身体就一定会自动搜集信息。思维运作的前提是“获取信息”,只要不获取信息,就会大大简化思维的运作,从而降低实证难度,因此《西游记》在两界山唐僧刚启程取经时就打死六个毛贼,关闭了对信息的获取。打死六个毛贼就是让身体不发生作用,在实证中,我们将通过一些方法使身体觉受完全消失,使身体不发生作用,关闭对信息的获取。
然而我们不可能永远不使用身体,我们不可能永远不接收信息,更为重要的是问题出在对信息的处理上,而不是对信息的获取。只要我们能够正确处理信息,那么任何信息都不会产生不利影响,反而会变成对实证有利的因素。《西游记》在隐雾山这个地方解决了对信息的处理问题,其解决方法就是“通过改变物质而改变思维”。
相续性思维在实证中最大的优势是能够让时间在不知不觉中延长,时间是意识和潜意识能否融合为“潜意识专注”的前提,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相续性思维的这一优势降低实证难度,提高实证效率,《西游记》中白龙马扮演的就是这个角色。
思维运作的一个重要载体就是念头,念头是执着心的表现形式,只要执着心没有破除,念头就会层出不穷,《西游记》中牛魔王的头砍了一个又出一个,始终砍不完,其寓意就是念头层出不穷。这些念头代表了执着心,对实证是不利的,因此作者用“魔”来表述,这种贬义化表述能够使潜意识自动破除这种现象。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还根据心理学、社会学等的需要把念头分为很多类,这种分类虽然有利于生活,但如果不能善加利用,这种分类将对实证造成一定不利影响,因此《西游记》用“九灵元圣”代表念头的这种伦理学分类,并用元始天尊的话告诉我们这个坐骑平时是不伤人的。
相续性思维具有“动”与“静”两种状态,我们总是在这两种状态间来回调整,《西游记》中很多魔王往往要在战斗间隙抽空休息一下就是这个原因。我们从来没看到孙悟空要休息一下再进行战斗,因为孙悟空代表高级状态,高级状态是高度专注的状态。“潜意识专注”是高级状态唯一的思维功能,这种状态是不需要休息的。
思维的相续性运作会产生情绪化反应,“七情”就是相续性思维运作的结果,因此《西游记》中代表七情的七个狮子奉九灵元圣为祖翁。
总之,“意”是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特有的一种思维现象,而我们当前这种思维状态是由高级思维状态衍生演变而来的,必然含有高级状态的成分,这就决定了“意”这种状态在我们的实证中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因此我们要深入分析,扬长避短地利用“意”进行实证。如果我们能够利用“意”进行实证,这时候的“意”就是“真意”;反之,如果我们不能利用“意”进行实证,反为之所害,这时候的“意”就是“妄意”,真与妄是由我们能否利用它证入高级思维状态决定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清凉月老师讲解:思维状态的划分
【17】思维本体学基础理论2014年7月21日
真正的实证就是觉知
西游记里面以前最讨厌唐憎,老是拖累人,要不是他也不会次次被妖精陷害,长大了,才明白,一个经历了N多妖精洗礼,仍然执着善念的人,恐怕只有他了
问:看到大家讲放松和觉知,不知道什么是突破。
黄狮精,西游记最善良的妖怪黄狮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