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昌记事·洋船头||老头||朗读林景和
朗读:林景和

洋船头没有了!去年路过时,它还在的,昨天路过,它已渺无踪迹。心里难受,像是告别一位出身不凡、有着传奇故事的长者,从此再也见不着他老人家了。
南昌人不知道洋船头的恐怕极少。洋船头又叫洋船码头,就建筑而言,它像一艘铁船(以前俗称洋船),就地盘而言,它像是停泊了一艘船的码头。在它的周围,辐射出八条道路街巷: 象山南路北段、象山南路南段、孺子路东段、孺子路西段、渊明南路、筷子巷、小校场(即干家前巷口)、天灯下(即南浦路)。这八条道路街巷,条条人流如潮,住户密集。在靠脚走路而不是车辆飞驰而过的老南昌,洋船头是一等的繁华旺地。
洋船头是两栋紧连的建筑。我们小时候的洋船头,头部是一家三层茶楼,每层楼的层高都在三米以上,底层更是在五米以上,看起来楼高在五层上下,有后门通往象山南路。尾部呈四方形,住有居民,有上下楼的楼道通往渊明南路。我小时候进去过,木楼梯很狭窄,每层都有过道和几间房,但不记得是四层还是五层。解放初,洋船头屹立在象山南路、渊明南路、孺子路之间,如破水的航船。周边都是低矮民居,又如鹤立鸡群,是当之无愧的老南昌地标性建筑。
尽管不知道洋船头建于哪年,是什么人设计建造的,但我们的父辈说他们小时候就有洋船头,那么它的年龄应该有百年上下。如果您在网上搜索“南昌七城门”,会出现一张民国前的老南昌地图,地图标明了七座城门的名称和位置。您仔细看看地图会发现,洋船头到七座城门任意一座的距离基本上相等,也就是说,洋船头处于七城门的内城近于中央。
  民国时期,拆除老城墙修建以先贤命名的马路是始于1928年,也许,洋船头正是这时或稍早建设的。我感觉洋船头这么一座独特的建筑不会是随意建设,它的建设必定有设计理念。首先,它像是在七城门的近于中央位置定下一个标准点,在此后拆除旧城墙,利用旧城墙地基铺设马路时,这些马路将显得井井有条,布局合理。事实正是如此,南昌的几条大马路比如阳明路、八一大道、永叔路、船山路、中山路、叠山路、孺子路、象山路,至今都毫不杂乱,井然有序。
其次,设计者显然考虑到了日后南昌交通的发展、汽车的增多,还考虑了地势与风水。洋船头处于象山南路与孺子路交叉处,船头迎向永叔路。永叔路是利用进贤门旧城墙地基修建的,而进贤门一线地势很高。家住西书院街的傅修延兄曾骑自行车上象山南路,自书院街向瓦子角进发,他说,沿途全是下坡路,一路上刹车不断。他认为,洋船头的设计者正是考虑到地势,才设计出洋船头这座建筑,它就像都江堰分流岷江一样,能把将来必定出现的、顺地势汹涌南来的车辆在此分流,部分车流分到渊明南路以及孺子路,以策交通安全。同时,从风水上说,洋船头起到了对冲破煞的作用。傅兄所言极是。
洋船头离六眼井20余米。它的东侧有凌家大屋,我的小学同学凌宗荣和周吉吉住在那里,以后那里成了洪客隆象南店。它的西侧有几栋深宅大院,我的好朋友陈继维住在那里,以后那里拆了,建了武装部。小学时,放学后几个住在附近的同学喜欢在六眼井和洋船头之间的空地玩耍。那时候马路上有了不少脚踏车(自行车),奇怪的是,骑脚踏车的人很多是戴眼镜的。多年以后我才想通这个问题: 当年商店里并没有脚踏车出售,即使有,一般人家也买不起。当年的脚踏车是政府配给公务员使用的,谁家拥有脚踏车都是一件十分骄傲的事。高级干部配有小汽车(多是吉普),一般干部路远的配脚踏车。这一般干部中,很多是解放后进入政府机关的知识分子,他们之中有不少人戴眼镜。也不知道是什么人编出童谣,上小学的我们一见骑脚踏车的眼镜子就念:
四只眼,好大咯胆, 骑脚踏车,走中间, 一压压到了我, 拖到派出所, 派出所哇要坐监, 一关就关到老福山,(当年看守所所在地) 眼睛鼻子往上翻。
念完,哈哈大笑,嘲弄了骑脚踏车的四只眼,无比快活。  
大约是1957年底到1958年初,象山南路由砂石路改造成柏油路,我们亲眼看到六眼井的井眼盖上了水泥板,然后整个井圈洼地被倾倒石块沙子填平,然后铺柏油碎石,压平。六眼井消失了。不久,洋船头成为了国营高桥商场。六眼井到洋船头的这一段新柏油路,由于是象山南路和渊明南路两条路的交汇处,六眼井填平后,显得十分宽阔。那时候,也许是柏油质量不好,也许是六眼井的井神降罪,这一段路夏天太阳暴晒下柏油会融化。于是,暑假里观看从这段路过马路的人被柏油粘脱鞋,赤脚拔鞋大声呼痛,烫得跳脚却由于路宽不能迅速过去,成了我们的开心乐事。我们虽然人小,对六眼井被填平耿耿于怀很是不爽。大约1971年左右,用了十几年的柏油路早已斑驳不平,象山南路再次改造成水泥路。我们亲眼看到六个井眼的六眼井井盖被吊车吊起,放进大货车运走。如果是保存了下来,现在在哪里? 高桥商场的兴衰不想占用篇幅,几乎所有的国营商场都一样,经历了开张火爆、困难时期货架空空、票证时期计划供应、文革时期热卖红布红袖箍草绿书包解放鞋、改革开放后抢购的确凉尼龙袜喇叭裤收录机、全民经商后衰落的过程。高桥商场开张火爆,可惜好景不长,不久便进入了三年困难时期。 在我们南昌人还没有感受到饥饿的时候,已经有很多安徽难民进入了南昌,他们在南昌的大街小巷公然抢夺食物。那时候天灯下巷口、小校场巷口都有包子铺,市民买了包子,还没拿稳,旁边一只手伸过来就抢。安徽难民抢到包子后不往小巷里钻,怕小巷里人多被堵。他们往洋船头方向跑,跑得贼快,常常是跑到填平的六眼井处便把包子吞下肚了,追逐人无可奈何。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安徽佬在南昌抢包子吃”成了南昌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南昌窝倌俚只要生意对方是安徽人,马上就会说“你们安徽佬在我们南昌抢包子吃”,然后摆出“我吃得很饱”的自豪表情,哈哈大笑。 没过多长时间,南昌人也感受到饥饿了。包子铺没有粮食做包子了,各家粮食都定量供应。高桥商场一楼的食品柜台摆出了“高级饼”。一个大桃酥一元,小桃酥五角,饼干五元一斤。这种价钱在肉包子三分钱一个的当年,是天价,几乎没有人吃得起。不久,就连高级饼也消失无踪,红薯根包菜皮青菜兜都成为了桌上佳肴。 终于过去了,这一段苦日子!改革开放以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南昌的面貌一天比一天靓。洋船头、高桥商场,几度兴衰之后,不记得哪一年变成了餐馆,主打菜肴是红烧猪头。那红烧猪头并不切快,半个猪头一盘端上餐桌,红彤彤油亮亮。猪头本就没有肥肉,满满的全是胶原蛋白,筷子轻按,皮层弹起,酥烂绵软。筷子轻轻一划,皮层立即破开,猪头肉特有的香气扑面而来……好吃啊!食客排长队候餐,可叫一个火爆!谁也没想到南昌居然有那么多喜欢吃猪头肉的吃货。“洋船头的烧猪头”几乎成为了南昌美食的名片。可惜不知道什么原因这道菜从南昌菜谱里消失了,可惜啊可惜! 如今,洋船头消失了,它的过往也将慢慢,不对,会很快消失。高级饼的年代再也不会回来,我希望,红烧猪头能够回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中山路、孺子路、叠山路等16处南昌路名由来
南昌记事:高桥市场——那些即将消逝的老南昌故事
重要提醒!还有8天,上万只眼睛将盯着你!南昌人不想一年白干的速看!
南昌市为什么有这么多的“先贤”路名?
南昌路名的由来
看一眼少一眼,南昌的这些老街,再不去真的就没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