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肠易激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方法

                                     肠易激综合征

                                                 十堰市医药卫生学校副主任医师樊和启收集整理

概述

本病是一组持续或间歇发作,缺乏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的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

是否医保

就诊科室

消化内科

临床症状

腹痛、腹胀、腹泻、便秘、烧心、恶心、呕吐等。

危害

对身体健康无太大影响,但病程较长,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并发症

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等。

检查

便常规检查、便隐血试验、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肝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X线钡餐造影、B超检查等。

诊断

以症状为依据,以排除器质性疾病为基础。

饮食建议

注意食物、餐具的卫生,避免敏感食物,避免过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物。

治疗原则

心理和行为及药物治疗,中医辨证施治。

治愈性

积极对症处理,可有效改善症状。

病因

1.胃肠道动力紊乱 肠道动力变化是IBS症状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2.内脏感觉异常 研究发现IBS患者多数具有对管腔(直肠)扩张感觉过敏的临床特征,其平均痛觉阈值下降,直肠扩张后的不适程度增强或有异常的内脏-躯体放射痛,提示脊髓水平对内脏感觉信号处理的异常。
3.中枢感觉异常 相关研究表明,IBS患者其内脏疼痛的中枢通路与正常人有所不同。
4.脑-肠轴调节异常 IBS患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对肠道传入信号的处理及对肠神经系统的调节异常。
5.肠道感染与炎症反应 研究显示,急性肠道感染后发生IBS的几率大大增高。
6.精神心理因素 IBS患者常有焦虑、紧张、抑郁等心理异常,同时精神心理应激也可诱发或加重IBS症状。

查看病因详情 >

流行病学

发病年龄多见于20~50岁,女性较男性多发。

症状与诊断

典型症状

IBS无特异性症状,但相对于器质性胃肠疾病,具有一些特点:起病缓慢,间歇性发作;病程长但全身健康状况不受影响;症状的出现或加重常与精神因素或应激状态有关;白天明显,夜间睡眠后减轻。
1.腹痛或腹部不适是IBS的主要症状,伴有大便次数或形状的异常,腹痛多于排便后缓解,部分病人易在进食后出现,腹痛可发生于腹部任何部位,局限性或弥漫性,疼痛性质多样。腹痛不会进行性加重,夜间睡眠后极少有痛醒者。
2.腹泻①持续性或间歇性腹泻,粪量少,呈糊状,含大量黏液;②禁食72小时后症状消失;③夜间不出现,有别于器质性疾患;④部分患者可因进食诱发;⑤患者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现象。
3.排便困难,大便干结,量少,可带较多黏液,便秘可间断或与腹泻相交替,常伴排便不尽感。
4.腹胀白天较重,尤其在午后,夜间睡眠后减轻。
5.肠外症状出现背痛、头痛、心悸、尿频、尿急、性功能障碍等胃肠外表现较器质性肠病显著多见,部分病人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精神异常表现,如焦虑、抑郁、紧张等。

查看症状与诊断详情 >

其他症状

通常无阳性体征,或仅有腹部轻压痛。部分患者有多汗,脉快,血压高等自主神经失调表现,有时可于腹部触及乙状结肠曲或痛性肠袢。直肠指检可感到肛门痉挛、张力高,可有触痛。

查看症状与诊断详情 >

诊断依据

IBS诊断标准以症状学为依据,诊断建立在排除器质性疾病的基础上,推荐采用目前国际公认的IBS罗马Ⅲ诊断标准:
反复发作的腹痛或不适(不适意味着感觉不舒服而非疼痛),最近3个月内每个月至少有3天出现症状,合并以下2条或多条:①排便后症状缓解;②发作时伴有排便频率改变;③发作时伴有大便性状(外观)改变。

治疗方针

根据主要症状类型进行症状治疗和根据症状严重程度进行分级治疗。采用个体化治疗措施。

查看治疗详情 >

药物治疗

1.解痉剂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是选择性肠道平滑肌钙离子通道拮抗剂,或离子通道调节剂。抗胆碱能药如阿托品、颠茄、莨菪碱类也能改善腹痛症状,但需注意不良反应。
2.便秘可试用容积性泻剂如甲基纤维素和渗透性轻泻剂如聚乙二醇、乳果糖等。刺激性泻剂应慎用。
3.止泻剂如洛哌丁胺或复方苯乙哌啶等,可改善腹泻,需注意便秘、腹胀等不良反应。轻症者可选用八面体蒙脱石等吸附剂。
4.促动力剂适用于有腹胀和便秘型患者。常用的有西沙比利或莫沙必利等。
5.内脏止痛剂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如奥曲肽,具有缓解躯体和内脏疼痛的作用。5-HT3受体阻滞剂如阿洛司琼,能改善腹泻型患者的腹痛及大便次数,但需注意引起缺血性结肠炎等不良反应。5-HT4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因其存在增加心血管缺血事件的风险,已被停止使用。6.抗精神病药对腹痛症状重而上述治疗无效,尤其是具有明显精神症状的患者,适当予以镇静剂,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有一定帮助。
7.益生菌适用于伴有肠道菌群失调的IBS患者。

查看治疗详情 >

其他治疗

1.中医将IBS分为大肠燥热证、寒热夹杂证、脾胃虚弱证、肝气乘脾证、肝郁气滞证等证型,通过辨证论治、针灸等方法,对IBS的治疗取得了一定疗效,仍有待于今后进一步研究。
2.对患者进行耐心的解释工作,具体包括心理治疗,生物反馈疗法等,对于有失眠,焦虑等症状者,可适当予以镇静药。

查看治疗详情 >

预后情况

积极对症处理,可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日常护理

保持乐观豁达及稳定的情绪,松弛身心,日常听听音乐,参加健身、旅行。年轻人注意调整生活节奏,缓解紧张情绪,以免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致使胃肠蠕动减慢,消化液分泌减少,出现消化不良等症状。

饮食调理

注意食物、餐具的卫生。避免敏感食物,避免过量的脂肪及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酒精等,并减少产气食物(奶制品,大豆,扁豆等)的摄取。高纤维素食物(如麸糠)可刺激结肠运动,对改善便秘有明显效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
肠易激综合症中医最牛经验方
中西药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肠易激综合征 中药 参苓白术散 痛泻要方
炎症性肠病日科普】肠易激综合征,艾灸有奇招
哪些益生菌对肠易激综合征(IBS)有效?| 改善IBS整体症状的益生菌
腾讯医典-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药物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