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返朴归真是最好的生活方式


老子将道运用在许多不同方面,例如他的社会政治主张是“无为而治”;他的人生观是“清静无为、返朴归真”。老子认为人若以“道”为准则,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修炼,就可以返本还原、返朴归真,和“道”融为一体,而成为神仙,故老子说“谷神不死”。

由此千百年来,道教中人恪守这一法则,认真探索,勤学苦炼,追寻着返朴归真、长生久视之道,可见返朴归真不仅是一种修炼方法,而且是一种生活方式。


其一,清静无为。

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就是说人若清静,就会正确地去立身处世,如做人要正派,做官要公正廉明等等。

只有返回其先天的虚明体性,就如浊水慢慢而静,才能澄清而重现。所以有道之士,身虽处尘俗之中,其性顺物而自然,不染不着,不滞不留,相似浑浊一样,其性体常住。

这段话说的不仅是道家清静功夫,而且还是一种生活方式,就是说,人处在一个纷繁芜杂的社会里,如何去避开尘世,达到清静,那就要做静功,当静功做到一定境界时,更要继续坚持下去,即会见到光明。老子认为这都是“道”的表现。


《清静经》说得更直接了当:“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指出“清”和“浊”是“道”表现出来的两个不同侧面。所以,在老子的宇宙观中,“清静”是大自然最根本的形态;在人生观中,“清静”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就清与浊这两个方面而言,后者必须服从于前者,因为老子是本着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的宗旨来阐述大道的,所以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必须与自然相协调,这样才能以万物养育群生。

遵循自然,按照天道自然的法则办事,不妄作为。


其二,见素抱朴。

《道德经》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朴”就是“朴素”的意思,上古之世自然古朴,上古之人自然古朴,人生之初自然古朴。然而由于情欲之弊,世人离道愈来愈远,身不得保,国不得治。

道教讲“抱朴”,就是去除后天之伪,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朴素之道。 “朴”是大道之法,法道治世,社会自然古朴。《淮南子》和《列子》中均给我们描绘了素朴的社会。


《淮南子·本经训》中说:三皇治理天下的时候,和顺处下不逆天道,寂寞平静不挠民众,朴质无华而情真意切,悠闲自得而不骄不躁,人事转移而没有变故;在内在修养上合乎于道,在外在表现方面符合于道义;变化而顺成于道理,行动而有利于万物;说话言简意赅而遵循于事理,行动敏捷而合乎于情理;心情愉快而不虚伪,待人接物朴实而不爱慕虚荣;所以做事时不去选择时间,不去占卦预卜,不去猜想开始,不去考虑结束;恬淡平安就心满意足,动荡不安就努力改变:身体力行均以天地为准则,以阴阳为标准;同和于四时,明照于日月,与造化天地相和顺。


其三,少私寡欲。

老子说:“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的本来面目就是“无欲”,“无欲”的后果是成就了“道”的伟大,所以他主张寡欲,“少私寡欲”是“返朴归真”的起码的要求。

在此老子不但提出了“返朴归真”的思想,还为广大修道之士指出了“返朴归真”的修炼方法,即“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并将之奉为三宝,身体力行。他任周守藏室史其间,为官清廉,衣着朴素,不求华饰;后周室衰微,弃官西行出函谷关,留下了一部流传千古的伟大著作《道德经》。

人心要清要静,思想才会纯洁,就会去追求素朴的生活。正确的生活态度应该是“不违自然所好”,只有抱着这种生活态度和这样处理人际关系,才能保持人的天性,进而达到做人的理想境界。放弃名利和各种私欲,做到返朴归真。

道家追求返朴归真,“朴”、“真”是大道本质的反映,是圣人德性的最高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道家智慧:天人合一 道法自然
返朴归真:道家追求的生活方式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是什么意思
简论道教对人们生活的启示
老子著《道德经》现行本理解(三)
《道德经》给我们的智慧启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