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临床讨论

颅骨生长性骨折是颅脑外伤的一种少见的并发症,文献报道在所有颅骨骨折患者中其发生率为0.05%~1.6。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3岁以下,3岁以上的儿童甚至成年人也可发生,但婴幼儿时都曾有颅脑外伤的病史。其发生部位多在顶部,其次是枕部和额部,后颅窝、眶顶甚至筛窦也可发生。


关于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生机制目前普遍认为,与颅骨骨折同时发生的硬脑膜破裂是最重要的因素。硬脑膜破裂后,蛛网膜在颅内压作用下通过硬脑膜的裂缝膨出到骨折线外,形成蛛网膜疝。由于正常的脑搏动波及蛛网膜疝内的脑脊液,使骨折边缘的骨质逐渐受到侵蚀,蛛网膜疝也慢慢扩大,后来接近骨折和硬脑膜裂开缘的蛛网膜发生了粘连,就形成了非交通性的蛛网膜囊肿,脑脊液进入囊内比从囊内排出容易,因而囊肿逐渐扩大,阻止骨折的愈合。如果该处有脑挫伤,可演变成脑软化及囊性变,则可形成蛛网膜脑内囊肿;如果挫伤严重,波及侧脑室壁,则可形成脑室穿通畸形。婴幼儿颅骨骨折造成硬膜外或骨膜下出血,颅骨外膜和硬脑膜与颅骨大片分离,颅骨来自硬脑膜和颅骨外膜的血供明显减少,骨折线缺血可出现骨质吸收、骨生长迟缓或停止,导致骨折线增宽或颅骨缺损。这些作用均可使颅内缺损进一步扩大,逐渐形成生长性骨折。为什么颅骨生长性骨折绝大部分发生在3岁以下的幼儿,这还与婴幼儿脑和颅骨的发育特征有关。婴幼儿期颅骨薄并且主要由皮质组成,有较大的伸展性和弹性,允许颅骨做较大的变形运动,由于颅缝的存在,单块颅骨承受的撞击力量缺少有效的缓冲,而婴幼儿硬脑膜与颅骨内面粘连紧密,外伤时参与颅骨变形,骨折时易破裂,促成了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生。


颅骨生长性骨折诊断并不困难,主要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头颅放射学检查即可确诊。从临床表现看,颅盖部骨折后如出现逐渐增大的局部波动性肿块,如基底部触及颅骨缺损,则高度提示颅骨生长性骨折。肿块穿刺如内容物为脑脊液或脑组织,则提示硬脑膜破裂,有可能发生颅骨生长性骨折。头颅平片发现线形骨折分离或出现颅骨缺损,是诊断颅骨生长性骨折的有力佐证,目前认为骨折缘距离在4mm以上是诊断颅骨生长性骨折的确诊标准。CTMRI在颅骨生长性骨折诊断中的优越性是X线无法比拟的,不但能够反映骨折线的宽度、颅骨缺损的范围,还可清晰地显示突出物的内容,如疝出的脑组织或软脑膜囊肿等,对指导治疗亦有重要意义。


颅骨生长性骨折的诊断一经确立,需进行手术治疗。手术包括:切除疝出的蛛网膜囊肿或软脑膜囊肿,以及局部瘢痕、软化脑组织;严密修补硬膜,要求良好的水密性,避免脑脊液渗漏;颅骨成形术。硬脑膜的完整性丧失在颅骨生长性骨折的发病环节上起着决定作用,严密修补硬脑膜则成为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由于颅骨生长性骨折患儿硬脑膜缺损范围大于颅骨缺损范围,术中暴露硬脑膜裂口或缺损时,需扩大骨窗使原颅骨缺损范围增大,切口的范围要足够大以满足暴露硬脑膜缺损边缘。硬膜的修补可采用骨膜、帽状腱膜修补硬膜、大腿阔筋膜、涤纶布或脑膜补片等,颅骨成形可用附近颅骨外板修补、自体异位骨如肋骨、钛合金材料等,尽可能使用患者自体材料进行修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贺晓生教授]蛛网膜囊肿到底应不应该手术?
蛛网膜囊肿
蛛网膜囊肿到底应不应该手术
读书笔记 | 011 · 颅骨骨折?怎么可能,没有外伤史
头外伤CT诊断不容易,要仔细!
颅脑影像急症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