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奔赴延安的毕节女儿谌曼里

抗日战争烽火,铸就延安的闻名,使其成为中国革命圣地,亦称红都。有一个毕节籍女青年千里迢迢奔赴延安,追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把最美的青春与国家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她就是谌曼里。










▲(1940年,谌曼里在陕北公学院)

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指挥中心,驻有中共中央、八路军总部及其创办的延安中央党校、马列主义学院、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等许多著名的高等学校,为抗日战争胜利和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谌曼里就是延安公学里一位年轻的女学员。

谌曼里,又名谌曼丽,原名谌贻惠,祖籍贵州毕节织金,1922年生于省城贵阳,后随全家徒迁南京。1929年7月,谌曼里进入南京小学就读,1931年秋,返回贵州,进入贵阳女师附小,毕业考入女中。1938年夏,参加抗日战争,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入延安公学学习,主要从事文艺工作。她是我国早期政治活动家、知名人士,织金进步思想启蒙传播先导谌志笃先生的长女。

谌志笃1916年从贵阳南明中学考入天津工业专科学校读书,当时,由于马克思主义的传入和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使中国大地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在如火如荼的学生运动中,他有幸结识了南开中学的周恩来、邓颖超等人,共同的理想和崇高的信念,使他们走到了一起。

此期间,1919年春,谌志笃与周恩来等人以天津学生代表的身份亲赴北京,向当时的中央政府请愿,强烈反对近代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款的签定,他们极力要求“内惩国贼,外抗强权”。5月4日,天津赴京代表与“北大学联”负责人一起,参与组织领导北京大、中、小学师生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强烈反对当时的卖国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示威群众愤怒地火烧“赵家楼”,痛打了章宗祥。这场学生运动,得到了全国广大学生及其人民群众的广泛声援和响应。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随着北伐战争的节节胜利,国共两党合作后在广州建立革命政府,以便更好地领导全国革命运动的开展。广州革命政府迁驻武汉,周恩来时任北伐军政治部主任兼革命政府内政部副部长。1926年冬,谌志笃得知周恩来在武汉的信息后,不辞千里迢迢地赶到武汉,就任周恩来副部长办公室上校秘书。1927年,汪精卫步蒋介石后尘,发动“7.15”大屠杀,叛变了革命,国共两党合作宣告破裂,周恩来奉党中央指示到江西南昌组织领导革命武装起义,谌志笃再度与周恩来分手回到贵州。

虎父无犬子,有其父,必有其女。在父辈革命思想及其言传身教的熏陶下,谌曼里自幼聪明好学,从小养成了刻苦学习的良好习惯,尤其喜爱音乐舞蹈,积极追求思想进步,很受老师喜爱和同学尊敬。

全面抗战爆发后,亿万军民同仇敌忾。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为了全力支援抗战,谌志笃毅然决定让正在读初中的长女谌曼里放下学业、投笔从戌,参加中共贵州省工委参与组建的“贵州战地服务团”,赶赴重庆集结,奔赴抗日前线。1938年,当谌志笃得知周恩来来到武汉后,又将谌曼里由重庆送往八路军驻汉口办事处,把女儿亲手交给周恩来、邓颖超,对女儿寄予了无限的厚望。

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谌曼里先在国民党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周恩来身边任掌记室秘书,随后,邓颖超将其带回延安,送入陕北公学就读。由于谌曼里勤奋苦学,积极追求进步,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并以优异成绩毕业于鲁迅艺术学院,被留在延安从事京剧、昆剧的研究工作。谌曼里性格活泼,尊敬师长,才貌出众,工作认真刻苦,很得周恩来、邓颖超的赏识及喜爱,在征得谌志笃夫妇的同意后,周恩来、邓颖超夫妇将谌曼里认作干女儿,时刻陪伴在他们的身边。1940年冬,谌曼里又随周恩来、邓颖超赴重庆办事处工作,1941年冬返回延安,着重从事文艺工作,她在学习与工作之外,曾先后参加过许多次的戏剧演出,而且获得了观众们的好评。

谌曼里演出过的剧目主要有:《新木马计》,是萧三同志根据俄文转译的反法西斯名剧。她饰女主角希尔达,于1941年秋,在延安八路军大礼堂演出;《海滨渔妇》,是苏联的反法西斯独幕剧。她饰女主角海滨渔妇,于1942年春,在延安演出;《俄罗斯人》,是苏联西蒙诺夫的名著。她饰女主角瓦丽亚,于1943年秋,在延安演出;《前线》,是苏联的名著,这是延安文艺界的联合公演,由鲁迅艺术学院与中央党校等单位共同主持,于1944年夏演出,她饰其中唯一的女主角——护士;《鸿鸾禧》,这是经过整理的京剧,她饰女主角金玉奴,于1943年春演出;《打渔杀家》,这也是经过整理的京剧,她饰女主角萧桂英,于1945年春节在延安演出。

此外,谌曼里还参加演出过秧歌剧、小型话剧、京剧等,演艺很好,充分体现她多才多艺,执着向上的人生追求。

1945年11月1日,陕北延安地区一场历史上罕见的大雨,不幸发生了:谌曼里居住的窑洞全部倒塌,年仅24岁的谌曼里在窑洞中牺牲,永远长眠于祖国西北部的黄土高坡上。


正如1953年邓颖超在谌曼里的简历中写到:“曼里同志得年24岁,党龄7年,她对工作认真负责,学习努力,活泼热情,聪明果敢。她的牺牲是我们革命文艺队伍的损失,直到现在,还有许多战友们在怀念她。”邓颖超写的谌曼里同志简历中还提到:“曼里同志爱好艺术,她虽未曾受过专门的艺术训练,但在艺术方面的成绩却很显著,表现了她在这方面的才能。”

壮志未酬身先逝,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了中华民族的革命事业,谌曼里背井离乡,辞别亲友,追求光明,一如继往,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长眠于延河畔的谌曼里一定看到了她所追求的光明的到来,一定听到了祖国前进的足音!【作者单位:织金县党史(地方志)办公室】

编       辑:宋芳芳  王   璐

编       审:孙良贵  李金贵

监       制:杨   超

总  监  制:李   霓

来       源:毕节试验区杂志社新媒体部

新闻热线:0857-861773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周总理为何没有孩子?曾有过一个儿子,但不幸夭折
邓颖超:凡是做了我干女儿的人,都是苦命的,我真正认的只有3个
《周恩来选集》出版后,邓颖超说:稿费全部送给延安人民
三位伟人妻子合影,邓颖超穿背带裤,左边美女是彭德怀的爱人
周恩来唯一的“儿子”,在基层工作50年,晚年从不称周总理为义父
熊向晖:在胡宗南身边的十二年(31)与周恩来二次谈话及其之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