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全球] 棉花帝国的命运呼叫转移

棉花是一团洁白而柔弱的植物纤维。与亚麻、丝绸、皮革等面料相比,棉花不但穿起来舒服,价格还惊人的实惠。看看你此刻身上的衣服,八成就含有棉花。在日常生活中,柔软、吸汗、透气的棉质衣服,是舒适居家的代名词。在严寒的战场上,棉大衣成了士兵最值得信赖的保暖衣物。在美国的期货交易所,棉花是交易员最关心的商品之一。而在江浙繁忙的纺织工厂,棉花又变成一件件由网红代言的淘宝爆款时装。其实回顾一两百年,棉花算得上最重要的商品经济。它不但孕育了现代工业,还无声的控制着不同国家的兴衰。

穿棉质T恤的模特


棉花为王

在电影《为奴十二年》的宣传海报中,一群黑人正在田地里采摘棉花。这部关于黑奴的影片击败了小李子的《华尔街之狼》,捧得2014年的奥斯卡小金人。《为奴十二年》改编自所罗门·诺萨普的自传小说,讲述了一名黑人——即诺萨普本人——遭绑架并被卖到路易斯安那州的故事。导演毫不吝啬的用广角画面呈现美国南方的优美田园,又镇定的一点点揭露黑奴们所遭受的苦难。自然风景与人间惨剧的强烈冲突,让坐在银幕前观众避无可避。

《为奴十二年》与《华尔街之狼》竞逐奥斯卡

在长达十二年的奴隶生活中,诺萨普最悲惨的一段是在一个棉花庄园。初到棉花园的诺萨普只是个生手,除了经常在采棉时被花萼刺伤手,还因为采摘量少而被庄园主鞭打。诺萨普被绑架到路易斯安那州的时间是1841年,正值美国棉花业的大发展期。路易斯安那州是美国于1803年从拿破仑手中购得。这块儿土地处紧邻密西西比河,土壤肥沃,灌溉方便。美国南方气候温暖,适于棉花生长。由于地广人稀,白人拓荒者很容易买到大片土地,再借着廉价的黑奴劳动力投入到棉花生产,获得高额回报。早在1807年,棉花种植的年回报率就高达22.5%。棉花种植成为热门投资,黑奴的价格也在五十年里提高了三倍。在棉花庄园主眼中,不人道的鞭打只不过是保证经济回报的必要手段。

棉花庄园主检查棉花采摘量

黑奴生产出的棉花,买家却是废除了奴隶制的大英帝国。不列颠岛土地狭小,气候阴冷,不适合大规模棉花种植。欧洲流行的启蒙思想也让英国人抵触黑暗的奴隶制。但这并不妨碍一艘艘英国商船从非洲贩卖奴隶到美国。商船把黑奴运到密西西比河出海口的新奥尔良。在那里,密西西比河流域收获的大量棉花已经等着装船,前往大西洋对岸的英国。在曼彻斯特这样的纺织中心,新式的蒸汽机带动纺锤和织机,把棉花纺成纱线和棉布。以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革命,就这样诞生于不起眼的棉纺厂中。机器生产出的英国布再次登上商船,销往世界各地。其中一小部分卖到非洲,就足以抵消采购黑奴的成本。尽管美国人充当了欺压奴隶的恶人,真正掌握棉花帝国的却是英国人。

新奥尔良港等待装船的棉花

毕竟,19世纪的美国还是个区域性的小角色,大英帝国才是全球霸主。海洋控制权让帝国有能力在全球范围调配资源。在棉花贸易中,非洲的劳动力、美洲的土地、亚洲的市场都成为英国榨取利润的对象。为了最大化利润,工厂主对本国人也不客气。棉纺工厂喜欢招募破产农民、女工和童工。正如电影《福地》中展现的,纺织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中超负荷工作,换取微薄的工资。他们除了容易患上职业性的呼吸疾病,还经常被危险的机器绞伤,落下终身残疾。正是凭着冷酷的机器生产,棉布成本一路走低。廉价的英国布冲击着每一个地区市场,让印度和中国的手工棉纺业濒临灭绝。凭借超强的破坏力,一个隐形的棉花帝国悄然浮现。

波兰电影《福地》,导演安杰依·瓦伊达

大动荡

利物浦商人在交易所繁忙交易着棉花,操纵着整个棉花帝国。他们没想到,一场反叛正在酝酿。许多国家早就看不惯英国垄断棉花贸易。法国、比利时、日耳曼地区都在兴建自己的棉纺工厂,想从英国人那里分一杯羹。尽管英国政府严禁纺织机械的出口,却无法阻止熟练工人渡过英吉利海峡,顺便带去自己的技术。为了鼓励棉纺产业,许多王室甚至直接贷款给棉纺厂主。各个主权国家纷纷对进口棉纺品征税,阻止英国布的倾销,保护本国的棉纺产业。埃及的统治者除了禁止农民种棉花之外的其他作物,还强迫农民进棉纺厂上班。

利物浦的棉花交易所,这里也诞生了最早的期货交易

当然,英国人拥有大量海外殖民地,并不惧怕棉纺业的新玩家。真正让英国人心悸的,是大西洋对岸的美国。英国人借着棉花贸易,成功网罗住美国的南方。美国的北方佬只能眼红的份儿。美国东北部的寒冷气候让棉花种植成为不可能。但北方的条件像极了英格兰:丰富的煤铁资源、密集的人口、便利的运河网络。既然英国人可以借着棉纺业获利,美国北方为什么不能发展自己的棉纺业?美国人口中有大量来自英国的移民,很容易找出一两个精通棉纺技术的技工。很快,美国人有样学样,山寨出发源于英国的高新产业——棉纺业。

南北战争之前,美国农业和制造业分布

美国北方的棉纺业相对英国棉纺业还很弱小,但它对美国政治的影响力却不容小觑。北方人口众多,又以有参政权的白人为主,一直主导着联邦的决策。为了保护棉纺业,北方人希望能提高进口税,从而抵御廉价的英国货。但这个想法遭到南方庄园主的激烈反对。南方以棉花种植业为主,几乎没有制造业。无论是奴隶身上的棉质衣裤,还是农场里的各种工具,大多都进口自英国。庄园主们不愿意为北方的棉纺业买单,就怂恿州政府独立,以便自定税率。与之相对,北方人早就看不惯南方,认为落后的奴隶制绑架了棉纺业亟需的劳动力。南北方在两种经济模式下渐行渐远,最终爆发了1861年的南北战争。

《光荣战役》中的黑人士兵

电影《光荣战役》和《乱世佳人》分别从北方人和南方人的视角描述这场战争。对于《光荣战役》中的黑人士兵来说,战争意味着解放同胞。对于《乱世佳人》中的庄园主女儿来说,战争意味着家族财富的毁灭。但对于棉花帝国来说,这场战争无疑带来巨大动荡。英国乃至整个欧洲的棉纺业都严重依赖美国南方的棉花。在战争期间,南方遭到禁运,棉花出口不到战前的5%。伴随着棉花价格的飞涨,商人疯狂投机,一船棉花还没到岸就已经多次易手。由于棉花供应锐减,英国的许多纺织厂停工,纺织重镇兰开夏郡的失业率高达25%,曼彻斯特的纺织机器也大量闲置。失业的工人上街闹事,纺织厂主也向国会施压。英国为了让美国南方恢复棉花供应,差点向美国联邦政府开战。

《乱世佳人》中费雯丽饰演的南方庄园主的女儿

新帝国

1865年,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北方获胜,奴隶制废除。尽管美国棉花出口恢复,但由于免费劳力消失,美国的棉花产量难以恢复到战前水平。高价的棉花挤压了纺织工厂的利润,有限的供应也让生产时断时续。鉴于雇佣了大量劳工的纺织业关系着社会稳定,没有哪个工业国敢怠慢。为了保持棉花的供应,各个棉纺工业国积极寻找美国以外的棉花来源。印度、埃及、中国这样的传统棉花产地成为首选。这些地区大多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虽然有种植棉花的经验,但往往更加热衷于种粮。南北战争推高了棉花的价格,让自耕农真正有动力转向棉花生产。

20世纪初的中国农民

纺织工业也在适应新变化,向劳动力更加低廉的地区转移。墨西哥、巴西、奥斯曼土耳其、日本和中国借机效仿欧美,竞相引入棉纺产业。在所有的学生中,日本最成功。早在明治维新之前,九州岛上的萨摩藩就开始尝试现代纺织业。到了明治维新初期,政府直接出资建纺织工厂,再把建成的工厂近乎免费的卖给企业家。然而,这些尝试并不成功。直到1880年代,大阪纺织公司才探索出可行的盈利模式:从中国低价进口棉花,加工成棉布,再销回中国。利润的吸引下,私人资本大量流入棉纺业。私人资本与国家意志结合,把日本棉纺业迅速催化成形。

TOYOBO的广告。这家公司的前身就是大阪纺织公司。

今年因为《琅琊榜》大热的山影,曾在早年推出一部热播剧《大染坊》。电视剧由侯勇和孙俪主演,背景放在民国初期的山东。侯勇饰演的陈寿亭是个非常有能力的企业家,一心发展出本土的印染工业。然而可悲的是,山东几乎所有的印染厂,用的都是日本棉布。剧中,陈寿亭由此一问:

“这日本布为什么比本埠布便宜这么多?我听说日本的棉花,也是从咱这儿运过去的。为什么人家织完了布,加上运费再运回来,还是比咱这布便宜。”

他的合伙人卢家驹给出的答案是:

“为了能挣外国钱,(日本)不仅对这个行业不抽税,反而加以补助,所以他的价格特别低。”
《大染坊》中的陈寿亭在工厂干活

这个回答只说出了问题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有了一个有效的现代政府。这个政府采取了一切必要措施扶持棉纺业。以中日《马关条约》中的赔款为例,日本政府把其中一部分用于购置商船,提高棉花和棉布的运输能力。政府还借着这笔意外之财,降低棉纺品出口的税率,让日本棉布能以更大的优势占领亚洲市场。为了保证货源稳定,日本进一步在它控制下的朝鲜、台湾和东北三省推广棉花种植。借着一战中与英国的盟友关系,日本棉布打开了印度市场,扩大了销售渠道。日本等级森严的传统文化,无形中培养出一批听话的产业工人,让他们成为日本棉纺业的中坚力量。到了1930年代,日本的棉纺品产量已经超过了英美,成为棉纺业的老大。

代表日本签署《马关条约》的首相伊藤博文

可悲的是,日本的成功经验最终僵化,把这个国家带向毁灭。日本在东北贸然发动“九一八”事变,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想直接控制当地的棉花生产。《大染坊》中提到,“九一八”之后,日本在东三省实行专卖制度。东三省只准售卖日本棉布,而且定价奇高,几乎是竭泽而渔。日本在印度和东南亚的棉布倾销,也引来英国人的不满。日英两国最终从盟友发展成敌对关系。而1930年代,刚刚在全国范围内有效行政的国民党政府开始提高进口税。这一保护本国的纺织业的正常措施被日本视为挑衅。日本试图发动一场新的甲午战争,借战争解决产业问题,最终却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深渊。

1930年代,日本控制区域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棉纺的产业链早已超过了政治上的疆域。棉花的每一次转移,都伴随着数国兴衰。在棉纺业的每次迁徙中,那些敢于改革的国家得以幸存,那些一味僵化的国家被无情淘汰。时至今日,棉纺生产几经变迁,再次以中国和印度为中心。这是经济全球化又一次资源重组的成果。人力廉价的中国和印度负责生产,欧美日的服装企业转向设计、广告、销售等利润更丰厚的上下游。但这不会是棉花帝国的最终定式,新的危机和改变会在未来带来新的机遇,也考验每个国家的应变能力。

服装销量最高的几家公司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古代的葛麻纺织和棉纺织
“棉花革命”缔造了现代工业
棉花、茶叶与鸦片:植物改写的世界史
中国棉花种植小史
中国的棉业,为什么在元代得到了飞速发展?
黄道婆:身世迷离的纺织科学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