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派名医】程门雪:时病杂症怎么治

小编有话说:
程门雪(1902-1972),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善治热病、伤寒而饮誉沪上,用药以简洁、轻巧、灵动见长。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些程老非常实用的用药配合,希望能给大家扩充一下思路。

轻以去实治时病

柴胡、葛根、豆卷、薄荷同用

皆为轻清之品,四药合和,有解肌达邪之利,无发汗伤津之弊,亦不致凉遏冰伏邪气,无论风寒风热,挟暑挟湿,均可运用。

黑山桅、豆豉同用

桅子豉汤为张仲景治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恼之证,古方中也多以山桅为热药之向导。程氏仿此法,常用于春温、风温、湿温或阴虚感冒,既有表邪,内又有湿热者,用此轻清升散,清热除烦。

霍香、佩兰、荷叶、荷梗、青篙同用

五味药皆为轻清芬香之品,可透风于热外,解湿热郁表之证,且又醒脾快胃,通利三焦,用于暑湿之证甚合。

杏仁、厚朴、茯苓同用

杏仁辛苦而温,宣肺利气,气化则湿亦易化;厚朴苦辛而温,长于泄结散满,理气燥湿;茯苓甘淡而平,可淡渗利湿,从下分消。三药同用,治湿遏卫气、三焦不利之证。

桔梗、枳壳、茯苓同用

程氏以此为小型杏苏散。杏苏散的命意是苦温与辛甘合用,旨在发表宣化。此三味乃苦辛甘淡合和,重在调畅气机。二者皆着眼于肺气,言其小型杏苏散也相宜,湿温邪在卫气,或外感初起夹痰湿者宜之。

橘红、半夏、枳实、竹茹同用

温病多因病邪既不外解,又不内传,流连三焦,使三焦气化失司、津液停蓄,酿成痰饮。或因热邪煎熬津液成痰浊。热与痰饮相结,更加缠绵难解,所以叶天士主张分消上下之势,当取“温胆汤之走泄”。程氏此四药同用,实继承叶天士学说,取法《千金》温胆汤,达到和胃降逆、清化痰热、疏利三焦之目的。

杏仁、蔻仁、苡仁、滑石同用

湿温病虽有上中下三焦之分,治法有芳香化浊、苦温燥湿、淡渗利湿之别,但开上、宣中、渗下常常是配合使用。如里湿蕴热的,更宜重在渗湿于热下,所以程氏取三仁汤法,宣通气滞,分消走泄也。

黄连配半夏、黄连配生姜或干姜、黄连配苏叶、山桅配橘红、山桅配生姜

此为苦辛合化、宣降湿热法。辛能发散,开郁通结;苦能燥湿,寒能清热。二药一冷一热,一阴一阳,寒因热用,热因寒投,阴阳相济,有相辅之功,无偏胜之害,使湿热两分,不致胶固难化。


程氏以白荷花露、枇杷叶露代水煎药,治郑某暑厥;以枇杷叶露冲服,治陈某春温重症;以蔷薇花露合香稻叶露治张某湿温,均得良效。温热之邪最易伤阴劫液,治疗温病,一要保存津液,所谓“存得一份津液,便有一分生机”,二要顾护胃气,“先安未受邪之地”。花露之品就有这两方面的长处,如白荷花露能清凉解热,止渴生津;蔷薇花露能清暑解热,芳香健胃;香稻叶健脾醒胃,养中气,清余热,尤其是枇杷叶露,上可润心肺,中可安胃气,下可养肝肾。

轻以去实治时病

白芍配浮小麦 用于阴虚发热。

白芍微苦而酸,苦能补阴,酸能收敛,有益阴养血、退热祛烦、滋润肝脾之功,配治骨蒸劳热之浮小麦,相辅而相成。

细辛配五味子及干姜配五味子 用于咳喘证。

此为辛散酸收法,细辛、干姜温中蠲饮,散寒降逆,五味子收逆气而安肺气,二药一辛一酸,一散一收,一开一合,使之内外协济,相反而相就。欲温化痰饮,程氏取于姜和五味子同捣,效果颇佳。

肉桂配片姜黄 用于寒凝中脘心腹冷痛者。

肉桂乃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品,善去痼冷沉寒,片姜黄乃温经止痛破血行气之药,善治心腹痞满胀痛,二药合和,温中止痛之功更著。

黄连配阿胶 治心肾不交、阴虚阳扰之不寐。

黄连味苦为泻心火之药,阿胶味甘乃滋阴补血之品,阳有余以苦除之,阴不足以甘补之。但苦味药易从燥化,程氏嘱咐黄连用量宜小,用水、盐水或蜜水炒,便无此弊。

茯神(或朱茯苓)配远志、枣仁用于心肝血虚神失所养之不寐。

枣仁味甘质润生心血而养肝血,为养心安神之要药;茯神、远志均为宁心安神之佳品,三味和合,相得益彰。考酸枣仁汤是枣仁配以川芍,程氏嫌川芍过于升散,不如远志交通心肾,解郁开结,虽辛而不猛。

白芍配木香、吴萸、黄连 可治胃痛、腹痛、胁痛。

吴萸辛温暖脾,开郁化滞,其性辛苦而燥,燥则易伤阴,阴伤则肝愈横,但配白芍则此弊可防,白芍乃养血柔肝、缓中止痛之药,既可益脾阴而摄纳至阴耗散之气,又能借阴液以和柔刚木桀骜之威。吴萸配黄连,重在苦寒泻火,因佐吴萸之辛开则肝得疏泄,胃获和降。再配木香行气和脾,能清化湿热,湿热一化则肠胃自安。

生地配仙灵脾 治肾阴阳两虚的腰酸腰痛。

程氏取生地与仙灵脾也是阴阳两补之意,此二药均补肾,一为益阴之上品,一为壮肾阳之要药。因龟、鹿价贵,程氏经验更宜推广。

丁香配蛇含石、肉果或配蛇含石、赤石脂、禹余粮 治泄泻久不止。

泄泻久不止,如因脾胃虚弱运化无力者,丁香配肉果可温暖脾胃,化食行滞;肉果配蛇含石既散下焦虚寒之气,又可固涩大肠,使之温而能涩。丁香与固涩的蛇含石、赤石脂、禹余粮同用,对脾泻或肾泻久不止者均有一定疗效。

刀豆壳配批把叶(炒香) 用于产后肺胃之气失降之呃逆。

刀豆壳乃甘平之品,枇杷叶香而不燥,合而用之,可平冲上之逆气,安和胃气,胃气安则反胃止,呃逆停。较之丁香、柿蒂温中祛寒,又多一治法,且不限于产后也。

鹿角霜配小茴(盐水炒)、山甲() 用于督、带脉和肾经虚寒及气血痹阻所引起的腰痛。

鹿角霜咸温,能温补督脉,壮肾助阳,添精益血,配小茴既助温肾散寒之力,又可理气开胃,二药同用,相得益彰。肾经虚寒,阳气亏乏,鼓动无力,则血液运行不畅,痹阻为患,在温肾药中,配以搜风通经活络之穿山甲,使关窍透达,经络贯彻,脏腑宣通,血凝血痹化开,是肾损挟痕的上佳治法。

——节选自浙江中医杂志》

本文由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收集整理,如有转载请注明转自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微信并标明微信号!(TCMISS2014)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引经药(2) (2011-10-01
内科临床秘方第七十至七十九
人体十二经的引经药(待)
中医不传之秘在于它 ——人体各部位的引经药 收藏学习!!!
【转载】引用 内科中医临床秘方(61
精品19414郝现军思考中医短信录【429】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