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川杂谈丨从日语说到日本建筑(一)

文章来源:公众号 “建筑师茶座”


       

如果仅仅从形式上看,日本的文字和建筑与中国的文字和建筑很相近,但是只要稍加仔细辨别,就会发现两者之间具有巨大的差异。


无论日本与我们之间如何龃龉不断,毕竟是一衣带水的邻居,从西方看来,都是东方的一部分。东方可以粗略分为四个部分:阿拉伯伊斯兰教世界,印度,东南亚南传佛教国家,和大乘佛教与儒家传统的东亚国家。这四个部分无论从文化宗教划分,还是从地里位置划分,几乎是重叠的。


东亚国家是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包括中、日、韩、朝、蒙五个国家。在地理上,这五个国家北面、西面和南面大半圈被巨大的山脉、辽阔的沙漠、无边的原始森林给环绕屏障起来,东边被太平洋与世界其他地区隔开了,有着相对独立的发展空间。从历史上看,除了在海上的日本相对独立些,其他几个国家也是时常的搅和在一起,一直在互相影响着,在历史上都无法彻底分清楚。


从文化形式上看,中国、朝韩和日本似乎是很接近的。无论是古典的建筑形式,传统的服装服饰,以及文字的形式,似乎都有其相似之处,一直都有人认为,它们之间是一以贯之的连接着,然而,如果认真去看待这三种文化,就会看到,这三个文化是三种完全不同的文化,其最大的差异恐怕和这三种语言的巨大差异是分不开的。

 

一、日语特点形成其思维方式




去过日本的人们会发现,我们在东京密集的城市中,既可以看见完全国际式的高层建筑,也可以看到路边木结构古法搭建神庙,可以看到日本早期学习西方建造的西式古典建筑,也能看到完全由西方建筑师设计的最现代的建筑。而且在一些传统建筑中,我们还能发现在中国已经很难找到的一些传统工艺做法。是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可以让这样的多种多样的样式任意掺杂共同存在在一个空间和时间中?


人是语言的动物。人们靠语言交流和思考,用什么样的语言思考,就会产生和这个语言结构一致的思考结构,所以我们一直在问,到底是我们在说语言,还是语言在说我们?不同的语言会造就不同的文化类型。我们从对其语言的考察也就可以粗窥一个文化的特点。


日语是一种奇特的语言,它甚至不能放到任何一个语系当中去。按照语言学分类划分,世界主要有七大语系:印欧语系、汉藏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达罗比荼语系、高加索语系、乌拉尔语系七支,还有一些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小语系。朝鲜语和日本语属于各自的独立语言。


日语属于黏着语,是在语言上粘贴语法成分来构成句子,这种方式和朝鲜/韩语接近,但是也不完全相同,与汉语则完全不一样。古汉语曾经属于综合语(屈折语),发展到现代汉语已经完全属于分析语,通过独立的虚词和固定的词序来表达语法意义,没有词形的变化。屈折语是靠词本身的形态变化来表达语法关系的,有些屈折语的语言中动词的形态变化达到十几种,比如德语、俄语等。现代的很多欧洲语言也在向分析语方向发展,比如现代英语已经开始逐渐从屈折语向分析语发展和变化了。


黏着语通过在词语上粘贴语法成分来构成句子,称为活用,其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不改变原来的词汇含义,只表达语法功能。在日语的一句话中,动词和否定疑问都放在句尾,各个词之间的联系并不紧密,也不像中文完全靠词汇顺序表达,词形也不变化,这也使得加入外来词汇成分变得容易。


日语还发展了多种表达体系,比如敬语、简语、中性语等体系,同样一个意思,对于语言对象的不同可能有20多种表达方式,基本靠句子中没有实际词汇意义的黏着成分来表达。这个现象形成日语的包装特点,其句子有实际意义的部分通过不同的语音成分包装起来,来传达不同交流对象间的社会地位、语言态度、年龄、性别等等非语言性的社会意义。这也造成了日本人对于同样事物由于彼此地位不同而具有多种态度的先天的划分意识。


日语再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语音非常少,只有五个元音,辅音也只有十几个,每个语音都是“辅音+元音”构成,实际使用的发音不到一百个,比中文和英文都少的太多了,所以为了表达复杂的语言意义,不得不使用比汉语和英语等多得多的语音,所以相对语速也比较快些。如果纯用假名写出来,不但因为有很多同音词容易造成误解,而且书写字符的数量会增加很多,有人开玩笑说,如果都用假名印报纸,那么报纸的第一版就能放下一个标题。


从日本的报纸上可以看出来,他们的文字里面掺杂着汉字和两种假名,而且现在的文章里面开始越来越多的夹杂着拉丁字母。日语的书写表达很复杂,日常使用的书写中包括三种文字系统,日语汉字、平假名和片假名。多数日语汉字又有音读和训读的两种念法,平假名表达日语自有的词汇的发音,片假名表达外来语的读音。从文字也可以看出,日语是在松散的语法结构中包容混杂着不同系统片段的,而且不影响其语法的纯粹性。


日语这种语言方式,造成了日本人独特的思维方式。日本的城市和建筑也与他们的语言一样,也是各种各样的混杂,古代的、现代的、传统的、西式的,都以很纯粹的样子混在密集的城市区域中,而缺乏城市整体的结构性。这些各种形式的建筑物,就像他们的语言一样,共同组合在一起,形成他们独特的日本的城市意义。

 

二、符号化的建筑形式



 

罗兰·巴特尔访问日本后写了一本书《符号帝国》,谈到在日本到处都能看到符号的影子,顺便推荐一下,这是一本很有趣的带有很强烈的哲学思考的但是很轻松的游记。


在谈到日本的语言时,他说:“在日语里,功能性后缀词的广泛应用以及接续词的复杂性,意味着这一点:主语通过某些预防性、重复性、拖延性以及坚持性等手段——它们最终的容量恰恰把主体转变成一个空无言语的巨大外皮,而不是那种应当从外面和上面指挥着我们句子的紧密核心——而进入言辞中,因此,在我们看来那种似乎是主体性的超量表现(据说日语表达的是印象,而不是誓词)反倒更是使主语在一种零碎的、颗粒状的、最后分崩离析、走向空无的语言中淡化、弱化、并且元气大伤的手段。”这句弯弯绕的法语,其实意思就是一个:“日语故意用超复杂的言语形式把要传达的意义弄得几近没有了。”


每个学过日语的外国人都会疑惑,日语怎么能够把一个没有主语也没有宾语的动词弄成是一个及物的。日本人自己也说,日语是以表达的朦胧和暧昧为美,很多的言语都要双方根据具体的环境关系获得确定的意义。很有点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意思。


日本的城市、建筑、园林,甚至饮食,也具有这种外观强大的形式与内部空虚的内容相结合的特点。


这种特点,在日本最传统的神社建筑中体现的最突出。日本神道教是日本本地的原始信仰,以太阳神和树木神等自然神祇为崇拜对象,在原始时期教义内容是非常空洞的,只是在山上有些神磐遗迹作为祭祀地点,没有任何建筑造物。后来也是由于佛教的传入,仿照佛教的教义才加强了本身的内容,和世界其他宗教信仰相比来实在是空洞。然而现在神道建筑形式非常明确而具有自己的特色,很容易识别。一般的形式是这样,小小的主殿,殿周围圣地的区域用木墙环绕,入口的地方有鸟居,有些还有一系列小的鸟居。主殿本身比较朴素,没有装饰,很多采用素园木建造,多数是用芭茅草的顶子,屋顶直线为主,很多顶子上还有十字形的斜叉装饰。最著名的神社是伊势神宫。



       

伊势神宫已经成为独特的建筑遗产,采用“替造”制度,相邻两块用地,从公元690年开始,每二十年重新修建一次。建筑完全采用朴素的原木建造。


在伊势市,仿佛整个城市就是为神宫而设置的,神宫分有外宫和内宫,分别为两个地方,都是山地,外宫离城市近些,内宫在城市南侧的山麓里。在内宫圣地周围,有一个占地巨大的森林公园,林木郁郁葱葱,和山地连在一起,非常美丽。顺着沙土铺地的道路转到神宫鸟居前,只是一个小小的用高高木墙围起院子,院子里面就是那个二十年一替造的很小的神宫建筑。神宫本身不允许任何人参观,到这里的人们只能在围墙外面张望一下。我曾经从东京慕名而去,一路上换乘电车、汽车,到了那个鸟居前,发现我一路看到的都是“伊势神宫”这个概念的能指,而到了目的地却根本没有看到它的所指。它的内容几乎就是一个空洞。




枯山水,是日本园林的极致,也是最典型的形式化和符号化结果。园林原始作用是进入休憩游玩的,在世界各个国家的园林都是让人们深入其中享受经过人们驯养的植物和自然景观带给人们的快乐,只有日本的枯山水,只是给人看,而不是游乐其中的。其实日本很多寺院中的植物园林也只是给人们观看的。


枯山水雏形在平安时期已经出现了,在室町时期发展到顶峰。枯山水是在园林的发展中受到禅宗的影响,体现“无中万般有”的思想,在洁白的沙上,放置最少的石块,来传达出禅宗的意境。用白沙表示水,用石块表示山,来传达空灵的意境,人们坐在檐下对着这一片空无参悟禅宗的空与无。




虽然枯山水用在寺院很多,但是有趣的是,在置石的理论基础却是以中国道教的蓬莱三山为主,当然也有佛教的须弥山、观音石等寓意。日本的置石与中国的叠石有很大不同,第一,中国叠石以垂直为主,日本置石以水平为主;其次,中国叠石对于石材要求很高,如太湖石、黄石等,而日本置石基本采用自然石块,不事加工;第三,中国叠石寓意颇多,象形写意,寓石于景,而日本置石虽有寓意,但是更多的是在于均衡自然的形式。在日本园林中静坐观赏,能更多的从其形式上带给游人空灵的“意境”,这意境的极致也是一个空字。枯山水本身已经成为一个日本园林纯粹的符号形式了。




这种符号化倾向在日本的物品包装上更是明显,每个在日本买过东西的人都知道,日本商品的包装是世界第一精致、漂亮和繁复的,哪怕你只买一个小小的棉布做的名片夹,他们也会用平平薄薄的白纸包起来,再用柔和漂亮的带图案的包装纸包第二层,然后用一个精美的带子结上,并装饰一个小小的纸做的花饰,最后小心地放在一个更加精致的纸袋里,恭恭敬敬地递到你的手上。那些精美的包装和他们包装时认真的态度,常常已经远远超过了商品的价值。在日本还有专门的商店出售传统“包袱皮”——“风吕敷”,那些包袱皮图案设计的非常漂亮,具有浓烈的日本传统味道,两面还不是一个颜色的,让人爱不释手。



 

近年来,连日本人自己都认为日本的包装过剩了,无印良品的创始人田中一光认识到这点,就把无印良品的包装控制在最低限度,连包装的色彩和材料都控制在一个范围内。然而,这样做的最后结果居然是其商品朴实的材料、天然的色彩、单纯的形式等等特点共同形成了无印良品的一个更大的品牌形式和包装了。


内容缺场的形式化和空洞的仪式化已经是日本人从其语言就形成的思维方式,这种空洞的仪式化在形式上是很容易被理解的,但是一旦发现仪式的内部没有明确的内容时,就会给外人更大的疑惑。是不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理解,也许这种外表的形式,就是他们要表达的内容?


(未完待续)




第三视线——原创 | 建筑 | 品质




第三视线 敬请各位关注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语文字该怎么书写?书写笔画的顺序又是什么?
日韩语系之迷
《自然》发布:日语、韩语或都发源于中国东北
哪一种语言与汉语较接近?
如何进行地道地表达日语,3个小技巧来帮你
​日语、韩语、越南语哪个更接近汉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